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作文300字>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10-18 12:54:32
  • 相关推荐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文言词语绝、强、假、望、闻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荀子文章的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绝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使学生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四读法。(自己总结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新课,简介荀子

  1、荀子的思想:

  ⑴ 天人相分,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⑵ 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⑶ 性恶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学习和教化。

  ⑷ 礼是治国之本。

  2、作品风格:是学者之文,朴素、深厚、缜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一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读音:

  中(zhòng) 智(zhì) 躁(zào) 有(yòu)

  (其它参见教材注释。)

  2、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学不可以已。

  (意思对即可。)

  3、学生分小组笔译课文最后一段,注意语言准确;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检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笔译的情况,重点指导如下句子的翻译:

  ⑴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⑵ 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倒装句式。)

  ⑶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三、完成课后练习,重点学习文言词语

  1、学生做练习二,掌握绝、强、假、望、闻的用法。

  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3、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增加义项和例句。注意:绝的义项比较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绝、强、假、望、闻等词语的义项和课文中的例句。

  二、细读课文,理清思路(二读。)

  1、学生自读全文,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师检查,全班交流。

  (各组先推荐一人上黑板,还可以由其他同学不断完善,直到满意。)

  参考思路:

  学不可以已──智明行无过──常人成君子──积累、持恒、专一

  (中心) (意义) (作用) (方法)

  三、研读课文(重点是最后一段),分析讨论(三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比喻论证的语段和句子,对比喻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讨论比喻论证的`作用、效果。

  3、教师总结,明确本文比喻巧而理至。

  第三课时

  一、审读课文,评价创新(四读。)

  1、教师引导:本文有哪些知识性错误,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请指出来。

  2、学生审读课文,找出不足的地方。

  3、师生交流审读结果。

  参考:

  ⑴ 知识性错误,如蟹六跪而二螯,(应是八跪;一说正确)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自己建筑巢穴,不用蛇鳝之穴)。

  ⑵ 在论证方面,只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论证。本文只谈了学不可以已的两点作用,即提高自己,弥补不足。还可以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的角度来谈。

  二、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以《新劝学》为题,列提纲,分组发言。要求进一步充实荀子的论证。

  2、教师补充终身学习的有关内容,学生讨论终身学习的重大意义。

  补充:终身教育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第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智明行无过

  常人成君子

  学不可以已 终身学习

  积累、持恒、专一

  (社会、时代的需要)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3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荀子的思想及《荀子》。

  2、朗读能力训练。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的文章的结构及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2、初步掌握文中的较为重要的语言现象。

  教学方法

  1、朗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分三课时完成,此为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玉不琢,不成器。”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便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重温古圣先贤的学习之道吧!

  二、作者介绍识记课本注释①

  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2、是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反对迷信天地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中重要性。

  3、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

  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的著作,其余

  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的言论和思想观点。

  三、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鼓励,劝勉。即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劝学》是其强调后天学习的名篇。

  四、文章诵读

  1、初读:掌握技巧,读出情感

  (1)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又槁暴就砺则利试读,读准多音字,生字。

  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

  (2)朗读节奏合理

  如,①学不可以\已。

  不妨摇头而歌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朗读重音的处理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二读:寻关键句,梳理文脉

  第一节:提出全文的论点。朗读,找出关键句

  第二节:阐明学习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作用

  第四节: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三读:诵读美句,畅谈感悟

  课堂上结合学生的要求或表达随机处理。

  4、四读:巧借句式,熟读成诵。现场背诵3分钟,后进行抢答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对抗比赛。具体做法: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全班分成2组,每组指定1人,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一组出题,一组对答。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或老师说上句,学生答下句。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句式特点: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朗朗上口。

  五、口才训练。

  根据刚才的几遍朗读训练,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让根据要求,积极准备,打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一说句意,说好腹稿,做好发言准备。一说自己对该句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也可以展开竞赛,及时表扬。畅所欲言,不怯场;抓住机会,练口才。

  六、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细致理解文意。

  自学要求:

  1、结合注释,弄懂文中字词句的`意思。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2、找出文中的五个通假字、六个古今异义词。发现文中较为重要的语言

  3、归纳总结出文中的此类活用现象。现象

  七、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金就砺则利。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种类。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八、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九、作业

  进一步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劝学》荀子

  第一节:提出全文的论点。

  第二节:阐明学习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作用

  第四节: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4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

  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 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 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表演法 比较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

  史.

  学生记忆

  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和熟悉。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标出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

  学生用心体会。

  (四)读懂文意, 读出语气

  1. 大屏幕出示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字的'拼音

  2. 标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异义的字或句子。

  3. 老师解释文本中的重点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师将课文翻译一遍。

  1. 学生读懂并记忆。

  2. 学生试着翻译课文。

  3. 学生注意纠正错误。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品析课文

  1.出示重点句段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甲学生扮演孙权,乙学生扮演吕蒙。丙学生扮演鲁肃。

  1.体会人物说话的口气及心理活动。

  2.通过表演体会人物动作。

  (六)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结尾这一笔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推出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及与新知识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一对话刻画人物,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

  (八)作业

  1 背诵全文

  2 积累文言词汇,明确现代意义用法。

  3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课题: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探学(侧面描写)

  先做托词

  学得自成

  难以置信

  深为折服

  力陈必要

  现身说罚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篇幅短少,浅显易懂,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与表达能力。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引用了两个例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5

  【教学目标】

  1、人文要求: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知识要求:理解短文内容,积累主要实词和虚词,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自制光盘(音乐、画面、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读

  同学们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片段,听着这雄浑而沉淀着历史沧桑的乐曲,看着这狼烟滚滚、旌旗猎猎的画面,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图片),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图片)的信赖,可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孙权屡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总是推三阻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用处。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孙权劝学》。

  二、第一次尝试读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文章篇幅短小,注释详尽。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结合注解,争取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2、指定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是否听清楚他们所读的字音、句读。)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第二次尝试读文:理清故事情节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可以和同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讲讲这个事故。

  1、字、词、句质疑并解答(或将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来引起重视)。

  ①以:以……为借口

  务:事物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②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课文中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质疑并解答)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B、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吗?(辞——→就)

  C、课文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议论)

  D、鲁肃与吕蒙的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3、学生齐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故事情节。

  4、小结:

  孙权这一次劝学让武将吕蒙真的开始就学,而且取得了很大进步,就连文韬武略的鲁肃都愿意和他结为好友。

  四、第三次尝试读文:揣摩人物语言

  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那么,我们接下来仔细品读品读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语言描写,我们从哪些方面揣摩语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状态③语气)

  1、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表现出对话中的神态,看哪些小组做得最好?

  2、播放音乐,创造情境,示范朗读

  (小组比读,学生评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动画配音。(由学生选出朗读的最棒的同学组合朗读。)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领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苦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称赞)

  吕蒙: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师小结:

  东吴的君主孙权非常爱惜人才,语重心长的劝说吕蒙要涉猎群书;武将吕蒙通过学习有了进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长者鲁肃看到吕蒙进步,由衷的称赞,并大为惊讶。

  五、第四次尝试阅读:拓展语言训练

  1、自编故事一则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在座的老师们,让这些老师再讲给和大家一样的青少年朋友们,好吗?

  2、尝试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孙权劝学》一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谁能谈谈学习的收获: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谈启示。(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①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

  (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3、写作训练

  我们班上的刘明同学非常聪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网,厌倦读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老师觉得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说,你们愿意劝劝刘明同学吗?

  板书设计(略)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解读第一段(7分钟)

  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

  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

  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

  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c、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

  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

  3)教师总结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解读第二段(7分钟)

  1)同学们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

  2)提问:

  本段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层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用哪几个比喻?

  (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层次和主旨——学习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3、解读第三段(7分钟)

  1)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段(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4、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5、布置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7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8

  预习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将领。

  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及: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现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4.见事:知晓事情。

  ◎思考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积累拓展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3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先集体背诵课文。预设: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还有几位同学不熟。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

  (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

  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板书)劝-学-赞

  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引申出文章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你看如何?

  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问:你从对话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种心理和神态。因为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

  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励学生超越范例进行写作练习。下面就是课堂片段:学生练习。

  陈思宇:吕蒙暗自高兴,想:鲁肃既然如此说我,想必我的进步真是不小。当初听孙权的话真是对了。现在我已文武双全,由此看来,读书真是受益不浅呀。想到这,不由自主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聂艺菲:孙权心想:“吕蒙这个人物有的是勇气,缺少的是智谋。如果多读书,就会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样我身边就会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将军了。那样,我何愁难以创建大业呢。想到这,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政掌权,可不能不学习呀!”

  孙海清:鲁肃面容可掬,心里想道:“这个吕蒙,如今不仅武功高强,居然也知兵法,懂谋略。与以往的那个吕蒙比起来,真是焕然一新,真让人大吃一惊。说道:“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读书的阿蒙了。”又想:这回我应该与他结为兄弟,以后对我也有帮助,否则,岂不可惜了。于是结为好友而别。

  四、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还记得我的那个难题吗。司马光老先生教了我们这么多劝的艺术,你们也一定会是个优秀劝解员了吧。那就帮我劝劝他们吧。

  设置劝学语言情境,进行对话描写训练(见课件)。

  杨胜男:“学无止境,以后的日子还长者呢!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会苦尽甘来的。你现在的问题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后,你会更棒的!”

  赵倩:其实学习方法和心态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起来就不费劲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什么都是白学,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心学。如果把学习当成乐趣,不也是很好吗?

  徐德漩:爸爸,您还是需要学习的。学无止境,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您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弥补我们的不足。那样您就更受别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会在进步,不能因为学历高就不学。还有许多的新鲜知识等着你去学,有许多新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呢。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观理由,我是领导,但现在还得学习呢!咱们俩现在有可比性吗?没听过:“活到老,学到老。”吗?学习对工作也有帮助呀!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再说了,工作干好了,还能加工资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王艺学:爸爸,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即使对老人也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呢!所以你也应该学习,再说,你如果博学些,您的下属不是会更钦佩您吗?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吗?咱们俩一起学吧。

  王彬:学习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日后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学习,成绩倒数。现在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用心学了,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你也试一试吧。

  五、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文质兼美。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都会启迪着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贵在反思和质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吗?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六、分层作业,异步达标

  必做题:用成语“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选做题: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记:

  我们学校所进行的“创建新课堂、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要求课前展示教学目标,我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体会本课学习目标。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主动有意识地掌握学习重点。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先体验,他们就会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感知,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拥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获会让学生欣喜不已从而铭记在心。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又能在体会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特色时得以写作上的训练。

  从课后学生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文学素养在提高,有的还能熟练地运用古文去扩写。

  例如,附学生作业举例:

  周鸿基:受到辅导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应对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几天前,他还是个淘气包,现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现在知识如此丰富,再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宛如一位学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从课后作业中能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态。

  徐德漩:肃想:蒙不过是个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学浅。我难为难为他,也好让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开始谈论兵法,没想到,吕蒙的回答竟很有见解。他十分惊讶地说:“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阿蒙了。

  王翘楚:当鲁肃寻阳时,吕蒙与他大谈破魏、蜀之道,讲的精妙之极。鲁肃大惊道:“以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张灿宇:蒙谈了一会军机大事,也想趁机嘲讽一下吕蒙的才疏学浅。不想,待鲁肃讲完后,吕蒙就事论事,侃侃而谈,借古喻今,头头是道,直说的鲁肃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惊呼道:“吕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学已在我之上,你过去武艺过人,英勇善战,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双全,再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我东吴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当涂掌事、,乃因卿有治军军平战之勇。而卿之智术浅短,诚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欲内修政务,卿不可不学!

  汪澜:肃与蒙论议,知蒙羞于兵法,厌读兵书。故,初欲使蒙难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复吴下阿蒙。实乃一博学将才。遂叹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思之,吾应与之交好,此乃真博学矣!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9

  教材分析:

  本文体制宏大,逻辑性强。这篇课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本篇课文当中的文言常用字词和特殊句式有一定的代表性,探究本文时,要注意夯实文言知识。同时,本文大量运用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便于接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学习的起始年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认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增强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点拨,学会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化难为易,并能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启发。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掌握并积累基本的文言字词。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品味荀子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学大家韩愈曾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诗坛怪杰孟郊则表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在对待学习这件事上,大家都保持着极其严肃、端正的态度。同时,也积极劝勉他人,需要学习。如果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写一篇劝勉他人学习的文章,你们会有哪些想法呢?又会从哪些角度展开立意行文。

  请两位同学谈一谈(由老师进行适当点评)。

  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荀子,一起走进他的作品——《劝学》,看看他是如何劝勉他人学习的。(板书标题)

  二、学习新课

  1、全班齐声朗读《劝学》,同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学不可以已。(齐声回答)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

  2、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组分别对应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具体讨论作者是如何展开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哪一位同学(第一大组)愿意带大家来分析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内容。

  问:你能带大家找出这一段中的比喻句吗?

  学生指出五个比喻句。

  师问:这五个比喻句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

  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提高。

  生:“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

  师总结:事物经过加工可以得到提高,有所改变。而荀子也用这五个比喻句点明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以此来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板书:学习的重要性)

  正如荀子所言,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又有怎样的个人看法呢?同学们可以拿出昨天的随堂练笔,进行适当的修改。

  (PPT展示学生练笔的内容,老师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简单点评)

  那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荀子又是如何继续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段由学生找出比喻句,并投影出来,问(第二组)学生,这些比喻句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假舆马”可“致千里”;“假舟楫”可“绝江河”。

  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善假于物”。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师总结:人自身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落实到学业中,便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成为君子。

  荀子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句,向我们交代,学习可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既然文章的第二三段都写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为什么又要分成两段呢?谁来说说看。

  师答:在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之道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身养德,“外王”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从人的自身来说,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成就高尚品德,便是文章第二段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而我们的学习还应该立足社会,借助一定的外物,如社会实践等,完善自己,达到目标。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

  请第三组的同学,将自己找到的比喻句,按照一定规律,填写下列表格

  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

  老师依照填写表格总结: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将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师总结再强调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请大家结合材料,自行总结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展示文本资料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行,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巧妙运用大量的比喻论证,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2、采用对比论证,形成鲜明对照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多用对偶句,夹用排比,句式铿锵有力。

  4、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三、探究延伸

  在学和思这两个问题上,古代大家观点各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对此,你们又有什么的个人见解呢?

  四、布置作业

  在学习《劝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论证的逻辑美和鲜活的语言美。接下来,请仿照荀子的创作风格,使用文言形式,写一写到底学习什么东西?

  五、课堂小结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在学习《劝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论证的逻辑美和鲜活的语言美。课下,我们也可以阅读荀子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语言魅力。

  六、教学反思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0

  教材要点

  1.在历史背景下,深切感知人物光辉灿烂的形象;

  2.在朗读中,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3.赏析课文中出现的称谓语,注重文言文中称谓语的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示范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重点)

  2.通过批注人物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切感知和归纳孙权、吕蒙、鲁肃三位风云人物的人物形象,同时赏析君臣之间与同辈之间的沟通艺术。(重点)

  3.通过具体情境与书信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本课后的丰富启迪。(难点)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云端的同学们,大家好!在之前的学习中,老师们已经完成了字词梳理和文意初探,今天我们再一次共同走近1800年前的东吴,从三位风云人物的谈话中品读语言文化的魅力。在上课之前呢,我想问问大家,什么课是同学们小学时候最喜欢但是现在最头疼的呢?回到家里,什么课是最容易偷懒而不被老师发现的?对啦,就是体育课!我相信,一定有在体育课上想偷懒想躺平的一类同学,我们姑且称之为小胖,小胖们的老母亲遇上了点麻烦,让我们一起来看:

  寒假期间,你的朋友小胖几乎无视体育老师布置的锻炼任务,不仅足不出户,连体育线上课都不跟练,小胖的妈妈因此非常着急,希望你可以帮忙劝说一下,你会怎么劝?

  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奇思妙想了吧!可是还没等你开口,小胖就说:

  “开学之后再说吧,反正我现在要躺平,享受摸鱼的人生!”

  这场劝说还没开始就失败,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

  老师猜想,最可能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你这样相当于自暴自弃!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俩绝交吧!

  同学们,这种劈头盖脸的指责,就是“打”的沟通,这样就不可能再谈下去了。

  第二种情形:哎,随他去吧,该来的总是会来的,他都不急,我急什么……

  这样妥协与放纵,属于人际沟通中的“逃”,打不过就逃,谈不下去就算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这样非“打”即“逃”的沟通问题。可是坚韧的云端少年们,难道一失败就轻言放弃了?现在,让我们来品读孙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体会文中上下级之间精妙的沟通艺术。

  (设计意图:初中体育课有了中考成绩的压力,学生对体育课都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小学时往往最爱的体育课,现在却变成了令人头疼的科目。因此设计了为体育课上想偷懒躺平的小胖同学写劝说词的情境,并设计了沟通中十分常见的两句失败的劝说词,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重点,即精妙的劝说艺术。这一环节,课前有布置学生预先写好,在课堂的结尾进行升格。)

  云端齐读

  首先,我想邀请我们云端三十个班的同学们一起朗读孙权劝学的部分,“初,权谓吕蒙曰”起。同学们,你们的朗读铿锵整齐,有着一种跨越山海的力量,果然名不虚传,为你们点赞!

  我们发现,孙权劝学时,他们起初的沟通并不是很顺利。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此时的语气是非常坚定的,体现在句式上的双重否定。可是,吕蒙一口拒绝。这里,作者并没有写吕蒙推辞的原话,老师猜想,吕蒙可能这样说:“臣一介武夫,善兵,学为何用?”好吧,孙权碰钉子了。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孙权也是像刚刚那样非“打”即“逃”,会是怎样一种情形?难道孙权说:“君要臣学,臣不得不学!不学者,斩”?如果吕蒙就此下线,该多可惜呀!

  难道孙权说:“罢了,罢了,朽木不可雕也,此人非帅才也”?可是,能不能由着吕蒙去呢?不行啊,吕蒙若未得到重用,那他“白衣渡江”、“逼关羽败走麦城”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都无从展开,历史上也会缺少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好,面对吕蒙的拒绝,优秀的君主就是有他过人的沟通艺术。后面孙权劝说的语句虽然连贯,但总感觉省略了吕蒙应有的对话。文言文讲究精炼,史书更求一字千金,现在,就请我们各班级由老师组织自主活动,小组讨论并在班级表演朗读昨晚大家增补的吕蒙的对话,5分钟后,我会连线班级进行角色朗读展示。现在自主活动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齐读的方式回顾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精炼的笔法,引导学生回到增补人物对话的预习任务,深入感知孙权步步为营的劝说艺术。)

  云端演读

  现在我们来连线709班的同学,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又不脱离文本,孙权和吕蒙经同学们的演绎,仿佛我们已穿越千年,听他们对话畅谈。我们发现,孙权不慌不忙,几句话让吕蒙立即心甘情愿地去读书学习。现在,让我们来点评下孙权的劝说策略吧!

  (设计意图:云端课的魅力,在于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子风采,因此在前一天收集的朗读视频中精心挑选并在本环节展示,激发学习兴趣,依托学生的精彩表演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读文本——

  品析课文中的沟通艺术

  1.君臣间的沟通艺术——孙权vs吕蒙

  孙权赏识吕蒙打算重用他,所以对于吕蒙来说,学习是必要的,(展示:学习的必要性)为什么?因为“卿今当涂掌事”啊!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改写。

  面对吕蒙的推辞,权曰:“孤其余卿治经为博士邪!

  这里的“邪”表示反问的语气,稍有责备但不失耐心。

  同时,孙权敏锐地捕捉到了吕蒙的畏难情绪,马上为吕蒙量身定制了学习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不需要你成为专家,只需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看,孙权为吕蒙找到了学习的可能性!(展示:学习的可能性)这样便降低了要求,为吕蒙量身定制目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接下来,孙权以自身经验为例继续劝说,你说你忙,你有我忙吗?我这么忙都经常读书,而且收获颇丰,你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孙权没有批评吕蒙消极怠工,不思进取,而是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话,因为事实的力量永远胜于语言的力量!现身说法,有理有据。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同时,我们还应当关注对话当中孙权运用的称谓语:“孤”和“卿”。“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吕蒙是孙权的臣子,孙权将其称之为“卿”。查过一些资料发现,这个字还是很有深意的。

  甲骨文中,卿的字形像两人相对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后来”卿”假借指高级官员的名称。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友之间亲昵的称呼。

  所以,这个称谓,蕴含着孙权作为君王对吕蒙的'亲近、喜爱和无限的期许。这样晓之以情,真挚自然,也使劝说带着浓厚的人情味,自然也容易打动对方。得君赏识如此,夫复何求?

  “蒙乃始就学。”

  吕蒙便开始学习,至此,孙权劝学成功落幕。·

  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君臣之间的沟通艺术。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课件上展示了另一个云端班级学生的预习作业,增补对话部分这位同学能够根据孙权劝说的语句,合理想象和推测吕蒙的反应与言辞,并用文言文的形式写出,非常优秀,既是鼓励学生的契机,更是良好的习作范本。因此,结合习作,带领学生逐句品析人物的语气、称谓等语言细节,品析孙权劝学的精妙之处,从而得出君臣间的沟通艺术。)

  2.同级之间的沟通艺术——鲁肃vs吕蒙

  那么,孙权劝学的效果怎么样呢?于是,第三位风云人物鲁肃登场了!在导学单中,老师给大家补充了《三国志吕蒙传》的拓展阅读材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拓展材料,谈谈孙权劝学后所产生的妙不可言的变化。

  现在,我想连线一个班级,来品读人物之变。

  (1)拓展阅读:《三国志吕蒙传》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1)阅读材料,在“过寻阳,与蒙论议”之前,鲁肃是如何看待吕蒙的?

  明确:“肃意尚轻蒙” ——轻视

  (2)吕蒙是如何面对鲁肃的轻视的?

  明确:吕蒙向鲁肃提问,并成功问倒了这位学富五车的武装部长。

  毫无埋怨,诚恳自信,尽显学识。

  (3)鲁肃后来的态度和表现是怎样的?

  3.朗读课文片段:“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

  (1)批注人物描写

  明确:鲁肃:神态——“大惊”直白地道出鲁肃的惊喜;

  语言——鲁肃对孙权的赞赏和喜爱。

  行为——“拜”体现鲁肃对孙权的敬重与肯定。

  吕蒙:语言——“大兄”“乎”体现吕蒙对鲁肃的敬重,以及面对赞赏自信、自得。

  同学们太棒了,完全读懂了这其中鲁肃和吕蒙这两个人物前后的截然不同。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变得喜爱和赞赏,从他大惊的神态、称呼的语言和拜蒙母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拜,是古代极重的,鲁肃当时的官位相当于国家武装部长,能够去拜吕蒙这个小统领的母亲,加上“越席就之,抚其背”的动作,可见鲁肃的态度转变程度。吕蒙的语言描写,“大兄”体现他对鲁肃的敬重,不因他的轻视而改变自我,他也由当时推脱学习,到如今学识长进,颇为自得。

  鲁肃和吕蒙的变化,都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甚好,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归纳出同辈之间有效沟通的要素

  明确:①控制情绪,真诚沟通;

  ②尊重他人,和谐融洽。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行了课内外文本对比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鲁肃与吕蒙之间的关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称谓、行为等多方面了解人物形象的同时,更清楚地感知鲁肃对吕蒙态度的转变,从而归纳同辈之间的沟通艺术。)

  情境运用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再回到课堂开始时的那个情境之中,昨晚已经让同学们劝过小胖了,无奈小胖的回应是这样的,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从三国风云人物对话中学到的沟通艺术,请你在昨晚劝说词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争取能够说服小胖!写好后请将你的答案拍照发给你的语文老师,再由老师发到云端教师的微信群,我来展示优秀的作品,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辞令!结合评价量表,看看大家能达到什么样的星级水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劝说技巧,并借助评价量表,升格课前对小胖的劝说词,是对本课所学的运用,也是对课堂导入环节的呼应。之后设置了讲评的环节,依然选取了云端班学生的作品,当堂评讲。)

  结语:通鉴古今

  从同学们刚刚踊跃上传的优秀的辞令可以看出,《孙权劝学》中的沟通艺术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厚的启示。除了孙权劝学,大家所熟知的“口蜜腹剑”“苏武牧羊”等典故也都是出自《资治通鉴》,让我们明察复杂的人性。这样的反思、启迪与收获的过程,就是资治通鉴中“鉴”的深意。

  “鉴”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的鉴字像一人低头于盆水中照影形。盆中有水可用来照视,故引申指铜镜。用镜照物能把物展现得一览无余,对着镜子能看到自己不的足之处,以便改正,故而还可指“借鉴”。

  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曾经高度评价《资治通鉴》,他说这部书的意义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我们回顾一下相关的文学常识,北宋司马光主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历经19年编辑完成。为统治阶级提供借鉴。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说它算得上是一部“皇帝教科书”。我想,若司马光听到了梁启超的这话,一定非常欣慰吧。

  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在编著《资治通鉴》时,政治上受到压制、意见不被朝廷采纳、官场失意,贬为闲职,“退而著书”,但他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即使远离朝廷,希望通过自己对海量史料的剪裁汇编,来帮助统治阶级借鉴历史,治国安邦。

  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这份赤诚,这份初心,穿越千年,令人动容。

  2.鉴于课文,有资于明道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穿越千年,仍然值得传诵咀嚼。编者将这篇文章选进课本,也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鉴于课文,有资于明道”学过本文,无论是人物高妙的劝说艺术还是他们身上光辉的精神品质,都能给予我们的成长与生活以丰厚的启迪,请课后完成任务一。希望这篇课文也是一座你与经典之间的桥梁,让《资治通鉴》走进你的人生,共同通鉴古今,睿智成长!

  (设计意图:课堂尾声,依托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字、文学常识,带领学生回顾课堂所获,并以此为契机,给予学生通读《资治通鉴》睿智成长的期望。)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是云端课堂,个人觉得在于多元运用技术手段调动学生、促成互动、激发兴趣等方面做了思考,并且践行后效果甚好。课堂流程方面,运用了情景导学、共读演读、文本细读、知人论世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做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主旨,并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结合生活情境适当运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语言点评之外,能结合学生作业当堂讲评,能运用评价量表指导学生升格劝说词的写作,努力向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靠拢。本课的不足也较为明显,云端课上与学生的互动如线下课自然,导致教师在处理细节时受距离问题的束缚。在处理劝说艺术教学重点方面,教师注重求新求变,但课文人物的劝说艺术和君臣间、同辈间的沟通艺术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合理性还值得思考,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1

  【教学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胜天;

  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

  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

  1、诵读的准确。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

  2、学生朗读第一段;

  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

  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

  5、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

  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

  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

  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

  2、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

  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

  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六、诵读第三节

  1、主要步骤同上;

  2、文理分析:

  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

  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

  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

  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

  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样的思想

  九、结合上面的讨论,进一步思考:比喻论证有怎样的作用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置】

  一、学不可以已

  1、通过学习,可超越前人(横向);

  2、通过学习,可提高自身(纵向);

  3、总结:只要学习,必有进步,甚至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要善假于物

  1、过渡:承上启下;

  2、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必须

  1、善于积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观、客观;

  3、用心专一。

  ──学习的态度、精神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2

  学习目标

  指导阅读,理解作品大意,领会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知识的力量的是无穷的,没有学识的吕蒙只能是个武夫(吴下阿蒙),学识丰富的吕蒙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将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指导学生在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同时,感受知识的巨大魅力,培养好学上进的学习品格。

  教材分析

  本文简炼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本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大意,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由浅到深逐步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方法要求

  读、讲结合:指导阅读,从整体上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讲述出来。

  练:指导学生讲述故事。

  时间安排

  第1课时,共3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历史背景

  1.三国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人才辈出)

  2.东吴之豪杰:孙权(182-252),吴国的君主,18岁时,继承其父兄大业,重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极具才略的江东豪杰,最终建立了吴国。曹操语:生子当如孙仲谋。[①]

  吕蒙(178-220):继鲁肃之后任吴国之大都督,统率吴国水陆兵马,辅佐吴主孙权御敌安国。

  二、导入

  三国时代是古代中国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之一。其中曹操、关羽、诸葛亮、周瑜等人是后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吕蒙也是当代的一位英雄,你了解他的故事吗?

  ——孙权劝学

  三、阅读指导与练习

  1.默读。①查看相关工具书,解读文中生字新词。②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快读。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精读。了解人物对话的大意,理解人物思想活动。

  4、讲读。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述清楚,注意理顺人物的关系,明确人物说话的大致内容,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四、讲读练习

  1.指导学生理顺人物关系

  孙权:吴国的君主

  鲁肃:吴军大都督

  吕蒙:吴军的一员大将

  2、指导理顺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肃蒙论议——拜母结友

  3.指导理解人物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学习?

  (2)吕蒙以什么为借口书推托?

  (3)孙权怎么劝说吕蒙的?

  (4)吕蒙是怎么读书学习的?

  (5)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论议,论议什么?[②]

  (6)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惊的是什么?“吴下阿蒙”指的是吕蒙的什么?

  (7)吕蒙是怎样回答鲁肃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理?

  (8)鲁肃为什么会拜见吕蒙的母亲?想想他会对吕母说什么话?

  4.分组讲读练习。指导学生分组练习讲述故事,互相学习。

  5.选择讲读练习。选拔部分学生上台讲述故事,以作表率。

  五、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根据文意,联系上下文,解析下列词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掌事:掌管事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怎会想……怎会要求……)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见:了解,明白)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若:比,比得上)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益:长进)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更:重新;之:虚词,无实义,起到强调后面词语的作用)

  板书设计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3

  教学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教学难点:

  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文学常识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孔子为孔圣人,孟子为亚圣),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①孟子强调“法先王”;荀子强调“法后王”,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②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②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3、题解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

  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语法总结

  难点翻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1、通假字(107练习三)

  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

  2、一词多义(107绝、强、假、望、闻)

  生: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一:骐骥一跃(一,数词)

  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利: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金就砺则利(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

  3、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4、古今异义词

  ①蟹六跪而二鳌蟹腿,跪下

  ②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5、特殊句式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分析课文(先完成106练习一)

  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作用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五、作业:

  1 背诵全文

  2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组句子阐述一个道理

  《劝学》教学反思

  《劝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自流传以来广泛的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推崇,是人们了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们激励自己、不断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学课本中,它是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勤奋学习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课前做了认真的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恶”的观点,提出问题荀子是如何劝世间人学习的,疏通文句,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学习本文严密的谋篇布局特色;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这节课我很重视古诗的朗读,让学生听范读 正音,理解大意,划分节奏,全班集体朗读解决字词,自由读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最后熟读成诵。通过这节古诗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津津乐道,很有兴致,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的诗歌学习以及朗读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能据已学、据课注、据语境准确解读文句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探究问题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和谐合作、双赢进步的成就感,激发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之于教养和人生的重要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习惯。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课堂的节奏偏慢,课堂掌控能力不强,在后面讲比喻论证的时候,讲的较浅不够深入。通过这次参加课堂教学大赛,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自己也将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不段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4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用现代语再现故事,揣摩文中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深入了解作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以“朗读译度思度演度”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2、比较阅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了历史,而且不少同学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们知道,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能说出几个三国人物的名字吗?(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正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与感知。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示范朗读配乐朗诵(录音)。

  (2)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翻译竞赛。规则:全班分为四大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2轮进行。

  第一轮:翻译课文。各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四部分,每组代表各翻译一部分,错一处扣5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各组各读一个部分,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质疑:(大屏幕显示)。

  1)提问:题目《孙权劝学》,哪孙权到底劝谁学习?

  2)提问:孙权是怎么劝学的?该怎么读?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读出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显出君主的身份,读出领导对下级的亲切关心和期望。)。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3)提问:吕蒙接受劝告吗?

  4)提问:阿蒙读什么书?(想象)。

  5)提问:怎么读书?请以阿蒙读书为题,按“(的阿蒙)”形式进行口头创作,补充出阿蒙学习的故事,填补文章的空白。

  6)提问:阿蒙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该怎么读?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4、演读课文。

  请四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分角色讲故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同学们共同评议。

  四、反思与探究: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教师总结: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大屏幕显示)。

  成语竞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六、总结:

  总结: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古人劝学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牢记古人的教训,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吧。

  七、作业:(大屏幕显示)。

  1、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

  (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

  (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

  【二】、把握人物,深化主题

  (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

  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

  (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把握节奏,多层朗读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

  1课件显示如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2、朗读步骤: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⑶、大声朗读

  ⑷、读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诵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四】、品读文章,理解文意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⑵、质疑,共同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班解决。

  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

  (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五】、品析揣摩,感知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吕蒙就学图片三:鲁肃赞学)

  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

  2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

  (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

  5、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二: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6、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

  【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七】、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八】、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九】、总结全文(课件显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十】、能力展现:

  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词语积累:

  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

  【十一】、板书设计: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爱才

  坦诚

  爱才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好学

  有礼

  【十二】、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的第个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精神。如在角色的分配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组织演示阶段,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每组代表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描写雪景的三年级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经典)描写雪景的作文01-09

描写雪景的作文03-27

描写雪景作文03-24

描写雪景的作文【荐】03-30

【荐】描写雪景的作文03-29

描写冬天雪景的作文02-18

描写雪景的好句06-26

描写雪景的句子02-06

描写雪景的好句08-27

描写雪景文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