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化的作文600字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1
端午之晨,隐隐约约的粽香萦绕鼻间。
现在,一年中随时可以买到粽子,什么蛋黄粽、咸肉粽、蜜枣粽,应有尽有。或许很少会有人想到要自己包粽子吃,反正我家已经很久没包了。但总觉现在的粽子没有自家包的好吃。因而,我无端的,愈发怀念以前自家包的粽子了。
今晨,在电视处看到一个讲述各地的特色粽子的节目。其中那些色彩各异却飘散着粽子特有清香的各样的粽子,不禁使我食指大动,我更加怀念起自家的粽子。
这时,外婆打来电话,说今年要包粽子,我兴奋极了,拽着妈妈往外婆家赶。
待我来到外婆家时,外婆已经开始包粽子,我饶有兴趣地待在厨房里看外婆包粽子。
外婆取过两张粽叶,双手捏住叶片两端一弯,粽叶就成了一个锥形。外婆往里面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已经洗好浸泡完毕的糯米,问我要吃什么馅的粽子。我喜食肉粽,便说要吃鲜肉粽。外婆加进早已备好的猪肉块,又铺上一层糯米,用一枚勺子压实。外婆合拢粽叶,用线绑好,便制成了一个肉粽。
我也想学着做,可总是包散。好不容易包出一个粽子,却像一个枕头,不似外婆包得那样是四方形。外婆还另包了几个没有馅的粽子了,放进锅里与肉粽一起煮。中午时,粽子出锅了!
肉粽咸咸的,伴着粽叶的清香,带着猪肉的醇厚,微黄,却美味无比;白米粽,颗颗晶莹,沾上白糖一咬,软软的、糯糯的却不失韧性,令人唇齿留香;还有我的“枕头粽”,虽然松松垮垮,却也同样金黄透明,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是屈原带来的.无形的《离骚》,铭刻在我们的血液中,这种情结,是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快闻哪,端午的粽子了,正在悠悠飘香……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2
20xx年3月24日,南环中学师生们再一次走进沁兰厅,去体验那久违的昆曲。昆曲,对于我来说是一场熟悉而又陌生的梦……从小,我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晚少不了那缠绵婉转的声音伴我入睡。但自从和爸妈来到苏州,那种熟悉的声音便渐渐离我远去。直到今天,昆曲再次扣响我的心门,拉开我对其兴趣的序幕……
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此,20xx年5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从今天的观赏可见昆曲是以抒情为主的,优美的唱腔与优柔的舞蹈相互结合,更显其温文尔雅。你瞧,一位身着朴素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长的声音将我们从空荡荡的舞台上引向那百花齐放的园林里。听!我似乎闻到那美妙的花香;听!我似乎看到了花开的瞬间;听!我似乎感觉到主人公的心痛……每一回昆曲结束,总会没回过神来,每次都会被那激烈的掌声拉回到现实中。说实话,我不懂昆曲,但我愿意欣赏它。欣赏它的一言一行,不愿去探究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够了。沉浸其中,欣赏它的`深邃,理解它的曲折,只愿那一刻永远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兴致早已改变。或许,昆曲成为遗产是如今人们早已默认的观点吧!现实如今,有几个人愿在空闲时间来听一段昆曲?除了那几位怀旧的老人。青少年听流行歌曲并不为过,毕竟它充满活力,风靡一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多去了解祖国的艺术文化,如昆曲,要知道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懂得昆曲!懂得自然!懂得优雅!懂得人生!——我的追求。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3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一个……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么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直说“见认识的人一定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一定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可是现在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直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
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别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但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做到,看见这样的情况会主动让位!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高一:乔书婷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4
西递古村,悠悠古镇,呈现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爸爸商会组织的“追根溯源觅乡音”活动。游走在现实与历史、繁华与古朴之中,我认识了西递,领略了西递文化。
“西递”坐落在安徽黟县东南部,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这里有着朴素淡雅的人居环境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
西递古村历史悠久。西递村从北宋年间就存在了,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驿站而得名。这里所有的古建筑都为木结构,各种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徽派三雕上的花纹精细到仿佛只要一捏就会断,线条优美的让人不忍去触碰,历经千年,它们依然流畅圆润。
西递古人充满智慧。西递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沿着青石板路走向古村深处,你会发现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灰墙黛瓦的五叠式马头墙,游走其间,仿佛进入了一副韵味有致、朴素淡雅水墨画。庭院曲折悠远,颇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慨。当时正是酷暑七月,我却一点没有闷热感,是开了空调了吗?环顾四周,连个空调的影子都没有。导游告诉我:“古代没空调、电扇,西递人都是通过房屋的巧妙建造和水循环系统来保持屋内冬暖夏凉的。”听完,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西递文化孝为先。西递还有古徽州代表性的建筑祠堂。“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西递村胡姓集居,跨入胡氏祠堂,一副对联映入眼帘。千百年来,西递人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幻,屹立的祠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西递的建筑美、环境美,更多的是西递人的勤劳智慧和悠悠的历史文化传承。
悠悠西递,是我的根、是我的源么?尽管在这里我没有觅到乡音,但我希望这里就是我的根、就是我的源。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5
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题记
第一段: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第二段: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又等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据说,远古时代的龙,生活在陆地上,身强体壮,即会飞也会游,所以当玉帝选十二生肖时,龙也相当属相,听说牛虎马都争着当属相,这是他的小弟蜈蚣想出了一个主意,蜈蚣说:“龙大哥,如果你头上有一对角,你不如来带上,说不定会成功当选属相的啊”这是个好主意,龙很开心,便和蜈蚣一起来到公鸡家借公鸡的'角,公鸡听说龙要借角,公鸡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说: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就让我这辈子都回不了陆地,蜈蚣也在一边做担保说:“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就一口把我吃掉”于是公鸡把他的角借给了龙
第三段:龙和其他动物都来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的威风,便下令,龙和虎,都做百兽之王,龙做水族之王,虎做森林之王,因为老虎之前立个大功,玉帝变让龙排在老虎的后面做生肖,龙和虎都很满意,他们一起回到了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见我没了角,还能服我管吗?龙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把角还给公鸡,只好一头扎进水里,再也不出来了,就再也没来到陆地上了。
第四段:公鸡没了角,也不会游泳,只好去找蜈蚣了,蜈蚣却说:“你得去找龙要你的角,他不还给你的角,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公鸡气得满脸通红,到处去啄蜈蚣,蜈蚣从此钻进了石缝中,直到现在公鸡的脸还是红色的呢!他见到蜈蚣就一口把它吃掉,并且一直在喊:“龙哥哥,龙哥哥,快还给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第五段: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龙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敬畏感,古代帝王都称自己是龙之子,就连百姓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呢!
文化的作文600字 篇6
“吱呀”一声,推开沉寂千百年的大门,苍茫茫的时光载我泅渡文化的长河。
一砚墨香,一杆狼毫,文化涂满了我单薄的青春,惶惑的素脸。文化于我,仿佛宗教一般,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一如那些灿若信仰般的阳光和阳光下虔诚的子民,有了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知识的渴求与钟爱,能让人内心笃定,心生平和。
烟花生灭,时光荏苒,文化却如一帧帧光感饱满的胶片,永不褪色。我们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与文化的巨人自由畅谈。
或花间置酒单挑李白,或清茶一盏邀来庄子。如果你向往更近的足音,则不妨拉住梁启超或胡适来絮念一番。如果你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则可与杜甫,辛嫁轩放声吟咏。
如果你手握一本《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便是你谈笑风生的韵友,而执一卷《白玉苦瓜》,余光中的情感世界便于你相携。甚至你可以找莎士比亚聊一聊你心中的戏剧观。
文化是一种交流,文化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唐诗、宋词、元曲、话本……它们如一位位历史的见证人,记录了一朝一代的兴衰与变迁,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民族灵魂。
我喜爱历代的诗词歌赋,我爱易安居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凉;我爱南唐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工流”的无奈;我爱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凉;我爱柳七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寞。也许是悲春伤秋的小女子,对宋词婉约派亦是情有独钟吧。
我对小说的钟爱也溢于言表。我爱鲁迅的冷峻,萧红的细腻;我爱顾城的纯真,张爱玲的华丽;我爱海子的`忧郁、三毛的孤寂;我爱韩寒的犀利、安妮宝贝的不羁。
文化是广博的海洋,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希冀与梦想,它开采我们的精神空间,它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伊甸园。让我们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以涛声为伴奏,共同奏响一曲文化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