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味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味的作文1
又到一年春节。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陆续出现在大门上“倒福”提醒着人们这个只属于中国人节日又将来临。
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对于无法归家游子,年是苦,混合着牵挂与思念,难以下咽。
对于辗转千里终于回家行人,年,是甜。混合着温暖与亲切,令人迷醉。
对于历尽坎坷探索者,年,是咸。交杂着过去一年里受过委屈,忍受痛苦和对未来美好憧憬与祝愿,神秘,复杂,刺激着味蕾。
春节,新年,不能明白道来它在我心中份量,但隐约感觉它所承载情义与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们家,一年到头来,最忙要数奶奶,炸藕夹,炸圆子,蒸豆腐圆子,晒腊肉,小小空间里堆满了奶奶为家人准备年货。奶奶已经接近80岁了,爸爸劝奶奶休息,让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时也生气地骂咧:“都要吃,又都不学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个“明年”奶奶都拿着锅铲重操旧业,又骂咧下一个“明年”,不再做了。我从来不劝奶奶休息,因为我知道一个就这么忙碌了大半辈子人,只能以这种方式,在羊最末,表达对子女们关心。不劝,因为劝不动。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在外求学,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家。我总是开玩笑说,人家都是省际大春运,我是城内小春运。放寒假,对很多人来说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圆子,意味着“年”。圆子我只吃奶奶做,一如今年从英国回来哥哥,见到奶奶问第一句话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吗?”
于我而言,年,没有久别重逢热泪盈眶,相聚有时又何必故作伤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传统”,“家庭”,那好像有点沉重了。它很简单,就是奶奶炸圆子味道。重油,精廋,酥软,咬下一口,那种嘴巴和心都被填满充实是独属于“年”味道,也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圆子,只好这一口,是真好吃。
人记忆很有意思,那些在脑海了顽固盘踞东西都连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经历或者事件。正如我,贪念圆子味道,无非也是贪念那些过去记忆。五岁,十岁,十五岁,吃着圆子,我数着年岁不断成长。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剥落,外表渐渐模糊褪色,不再记忆。只有这玩意,与奶奶,与家人,与年,与希望融为一体,成为一年又一年里,只属于我牵挂,只属于我年味。
去年年饭时,哥哥在英国,和我们人人都在电话里拜了年,可是人没到,不能叫团圆。今年年饭,他回来,反而是我因为高三,最后回家。上桌时发现第一个菜就是他粉蒸排骨,第二个就是我炸圆子。
奶奶坐在一边傻乐,她什么都记得,一个不落。
酒过三巡,兴致正高,大家纷纷站起举杯。特别热闹。声声祝福里,人人欢快饮下各自杯中,那无法言说,美妙,年味。
年味的作文2
我站在这时间的分水岭,心直顶着肋骨:什么是年味呢?
那时我尚在稚龄,记忆仍历久弥新。
太阳平西了,老树的梢头挂着点金光,飞鸟的翅膀携金色舞动。在这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刻,却无一人歇下来欣赏美景。
门前,一个易拉罐躺在地上动了动,又动了动。我一只脚勾起,另一只脚正蹦着挥过去来帮贴春联啦!爸爸踩着梯子立于大门柱子前,我嬉笑着喊:不对不对,又贴歪了!他左赶右赶,比哼哈二将还让人发笑。厨房里散落着许多颜色,妈妈一手执勺柄翻炒辣椒,一手擎饭碗往桌上送。最热闹的地方碰!大人们似乎特别爱那几个四四方方的八萬九萬,聚在一起比孩子还爱玩。乌黑的天,闪光的烟火,天上有光,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到处好玩,到处热闹,到处有声有色。孩子们手中的烟花棒迸发出火光,年味就在这一个个光圈里散开来。
原来小时候的年味是摸得到看得到的热闹;爸爸的年味是被工作占据的生活得以投入另一种欢愉的忙碌;妈妈的年味是亲人们欢聚一堂与之同乐
天上的星伴着我的心跳,我常常思索:什么是年味呢?
今年的春节不知被谁惹恼,决意不让我们过个好年,不幸的消息随着柳芽往一块儿长。
云被太阳缝起来,找不见光。喘息积蓄在口罩里,成了一片潮湿与温热的不适。走在前面的妈妈催促我加紧脚步。街上穿梭的人逐渐在变少,冷清不请自来。
饭桌上,我总觉少点什么。也许是那一份到处可以游玩的享乐。大家像在写命题作文,紧扣住口罩肺炎这些词大展身手。身旁春晚的声音,增添了一丝热闹。饭后,我与手机对话,夜空成了手机中亲朋好友嗓音的共鸣箱。在这个注定与平常不一样的`除夕夜,似乎没了以前过年的热闹,又似乎有着另一种不平凡的热闹。最让我觉得有温度的声音,从那一片薄薄的电子屏中传出。那个拉快我们生活脚步的电子产品,此时成了爱的联结带与远在各处的亲朋好友联系祝福,为处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捐出心意,看到一个国家凝聚在一起可以产生的强大力量,感受人与人之间永不会被隔离的爱
谁也解释不清年味是什么:那些自记忆起庆祝的春节习俗,那种自然而然包裹自己的热闹,那份赤心相待的关心。后来时间被日历一页页冲刷,人愈发觉得年味淡了,不那么热闹了,愈发觉得电子产品把生活带入了一个闭环的漩涡,不想走也走不出。人们开始焦虑:失眠的蝉鸣,每隔一段时间统考的成绩,刚过月中就在敲警钟的银行账户,每张要修半个小时才发到朋友圈的照片也许人们期待过年,不单因为能和家人团聚,也因为能放缓那些时代使然的焦虑。
什么是年味呢?我似乎明白了些。
年味的作文3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开始忙碌地准备过年时的东西,买春联,买年货,吃团圆饭,放鞭炮,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中国人很重视过年,也非常迷信,所以过年吃鱼也成了习俗,寓意年年有余。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换上新衣服。贴春联是很有讲究的,从左往右贴,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为了方便辨别,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则是平声。门的上方贴橫批,橫联一般写的都是祝福未来一年的话语。贴完之后,大门就被装饰得红红火火的。
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在外婆家吃的,外婆这时就会亮出所有拿手好菜,有鱼腥草,炖鸡汤,猪肘子炖春笋,爆炒鸡丁,八宝饭……但最重要的就是鱼,之前也说了,这是中国人很迷信的东西,外婆做的是红烧鳜鱼。做法不是很难,首先将鳜鱼的表面抹上盐,将它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进行腌制。腌制完之后,将鱼身上划成渔网状,刀痕深约一厘米,方便入味。准备的配料是猪肉,笋,姜,蒜,香葱,红辣椒,清洗完之后切成末状备用。这时,开始热锅,然后放入一勺猪油,等融化后放入准备好的鳜鱼煎,待一面煎得金黄后再翻另一面煎。煎好后铲出备用。将锅清洗一下,热锅,倒入少许油,放入之前准备好的配料进行翻炒,等到之中的猪肉颜色变为灰色已经成熟时放入已经煎好的鳜鱼。接下来放佐料,依次放入一勺盐,两大勺料酒,三大勺生抽,一勺醋,一勺白糖倒入半碗清水,将之前的大火转为小火慢烧,但不要盖锅盖。一直到锅里大约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汤汁时,味道最为鲜浓,加少许鸡精提鲜,用锅铲不断将汤汁淋在鱼的表面。最后装盘,可以撒上一些葱来保持美观,这样一道红烧鳜鱼就出锅了。
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便围绕在电视前观看春晚,家里的'灯全部都打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一个习俗吧。最激动的时候便是最后的倒数,全中国人都在喊:“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那一刻整个人都是沸腾的,沉浸在喜悦中。这是外婆会端出刚煮好的饺子,开始吃起来,外面的鞭炮声像水滴在油里炸开了锅,人们都在庆祝这一刻,一个共同的春节。
我的妈妈也经常给我做红烧鳜鱼,但永远也做不出那个味,春节的味道,一个独特的味道,它包含着新年的祝福,每次回想起那个味道便感觉正在过年。这就是我的年。
年味的作文4
不知从何时起新年失去了它本拥有的样子。
都说现在的春节没有了年味,那么所谓的年味是什么呢?是天空中绽放着的五颜六色的烟花?是夜里十二点钟声响起后的红包?还是孩子们获得红包的笑脸?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有很多答案。在我的心里年味应该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在我的记忆中模模糊糊的存在一个场景,木炭在火盆中拼命的释放热量,火盆上放着一个架子,架子上放着红薯。大人围坐在火盆边交流着一年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坐在大人的旁边期待着烟花和红包的到来。随着大人们聊天的不断深入,红薯的香味已经扑鼻。孩子们闻着红薯的香味打断了家人的聊天争吵着想要吃红薯。大人们忍不住孩子的吵闹,在火盆里挑挑选选寻找着烤熟的红薯。红薯暴露在了空气中,外面那层的皮早就开始变得蔫吧有些焦黑。大人们招呼小孩拿来纸巾把烤好的红薯包裹,心急的孩子们闻着红薯散发出来的香味,伸手抢夺红薯。谁知道刚烤好的红薯是那么的烫手,孩子们把争夺到的红薯放在两个手掌间抛来抛去像极了表演杂技的猴子!好不容易等红薯开始冷却早已垂涎欲滴的孩子们剥开了红薯皮金黄色的红薯在空气中传播着它诱人的香味。一口下去一切烦恼都抛出脑海,心中只有一个字:甜!
原以为过年会一直都如此和谐,很明显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孩子。现在过年的一切都和我记忆中不同。那红火的火盆不知怎么被一个个鸟笼代替放进了家里。以前热热闹闹的聊天场面消失了,大人们似乎都各怀心事。哪怕有聊天的时间,聊天的话题除了钱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曾经吵闹的孩子们呢?他们大都捧着手机玩着游戏,手机里的天地才是他们学习后的期待。他们的笑脸也逐渐消失曾经孩子们玩乐的地方一片寂静……
看着眼前的场景我一度觉得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记忆中的情景是否真的出现过,我曾经是不是真的那么天真无邪。但是烤红薯的味道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环绕,这让我坚定这记忆中的一切都不是凭空出现,这都是我曾经真实经历的。多希望这些场景能再次出现,多希望记忆中的火盆能重新回到家中,多希望能再一次吃上记忆中的烤红薯。
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拥有美好的回忆,但是为什么不能让美好的回忆变成现实呢?放下手机,放下烦恼,开开心心的围坐在一起,哪怕没有火盆,没有烤红薯,但是有家人的关心,我相信曾经消失的年味可以重新出现在身边!
年味的作文5
年味儿有时候不一定是盛开在夜空中的烟花或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的爆竹声,但它一定是浅浅地弥漫在我们心底的幸福。——题记。
四个字的年味儿
新年里的第一天,睡意惺忪,QQ上的小企鹅忙乎得不停,我以为自己眼花了,发来怎么都是这四个字——新年快乐。
走出家门,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放烟花的男孩突然停下来,不约而同和我说四个字——新年快乐。
收到笔友的来信,开头也是四个字——新年快乐。
这个世界怎么了?铺天盖地都是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也许和“happynewyear”一样。一年365天,虽然不是每天都说,但它是每个人心中沉睡的温暖。当这句话被唤醒时,空气中就像花挽着花,都是芬芳。我在心中细细地揣摩这四个字的力量,曾经零落在心头多少的词句,为什么只单单漏了这一句?
原来我以为“新年快乐”这四个字是老土的,但是每个人都期盼都得到这老土的幸福,我沉浸在这四个字的灿然和温暖中,嘴边也不禁勾起一丝笑,手心轻轻捧起那老土的温暖。
弯弯的年味儿
新年时的妹妹仿佛只有一个表情——弯弯的眼睛和弯弯的嘴巴。
也难怪七八岁的'小孩最喜欢过年。她们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明亮的眼睛好像如获得糖果那般开心。我喜欢她们嫩芽一般地说“新年快乐”。新年,就意味着她们幼小的生命将一寸寸地长大。长大,在小时候好像只有魔法师才可以用的词语。我们那时都像彼得·潘,以为永远都可以拥有一片单纯的天空。如果时光倒流七年,我想我也可以单纯地对天上的烟花拍手,好像满天散落的不是烟花,而是我新年的愿望。
这些慢慢长大的安琪儿哟。
年味儿在每一个孩提时代总是弯弯的,如月牙一般,像糖果般被珍藏,年味儿在每一个幼小孩子的瞳仁里发酵得越来越浓。
圆圆的年味儿
元宵节算是春节的最后一潮了。
素来不喜欢吃汤圆。尝到这东西的第一口,舌尖上似乎能开出甜丝丝的花来。第二口,第三个下去便觉的有些甜腻。今天不知道怎的,也许是想到春节的末了吧,一口一口地吃完了汤圆。这圆圆的东西在我嘴里滚着,有磨去棱角的温润。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关于汤圆的故事。我的指尖在空气中慢慢划出一个圆形,仿佛看见了谁淳朴的幻想和幸福。
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来给生活,那么谁都有权利把生活想象得更美好。圆圆的年味儿里咬开来是圆圆的幸福。
年味的作文6
“新年好,新年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这首简单的儿歌道出以前男女老少过新年时发自内心的甜蜜。和以前一样,人们依然守着过去的传统:采办年货、贴对联、挂灯笼,时间老人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了,似生活中增添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天我来到了杭州的古文化的发源地,老杭州的精神乐园——吴山广场。吴山上的庙宇虽已不存,但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如上镌刻有苏东坡的咏牡丹诗和明吴东升书写的“岁寒松柏”四字,字迹尚可辨认。三茅观旧址附近有一块岩石,上刻“吴山第一峰”五个大字。
农历腊月20是杭州吴山一年一度举办吴山庙会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这里,寄托对美好新年的祝福,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腊月二十到正月十八,人们到此辞旧迎新、祈求一年的好运气,早年的庙会,除了烧香拜佛、算命测字等传统活动外,还有卖书画的、演庙台戏的、耍杂技,卖花、斗鸡、看相、卖唱小曲、斗鸟,人们赶庙会往往是“闻风而去,满载而归”。无数种小吃是庙会上永恒的风景,在这里,西北的烧烤、台湾的冰点、老北京的糖葫芦、新疆的果脯……不少食客一路走一路吃,为的就是将美味“一网打尽”。
今天的吴山庙会,给大家提供购物、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庙会的内容是那么的丰富体现了缤纷多彩的生活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昔日杭城的往昔的市井风貌。
在吴山广场的我还看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来自杭州各个大学的'志愿者,敬最可爱的爱心使者,。在吴山广场一场以“青春彩杭城春风送和谐”为主题的广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我和志愿者工作人员在一起,看到了他们为杭州本地市民和春节期间外出的游客们所做的一切。
大年二十八的广场上,游客很多,步行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旅客一拥而上,问路的,拍照的,嬉笑打闹的,耐心的志愿者没有理会吵闹的言语,热闹的场面,维持着秩序,引导着游客,用最礼貌的话,最真诚的微笑耐心地,解答着游客的各种问题,
志愿者人员身上,我看到了真情,体验到了温暖,感受到了放弃自己的时间服务他人的付出与伟大。在那里我明白,能服务他人是一种快乐。
我学会了可能不会出现在书本里的知识。那是一种奉献的生活态度,“与人为善,暖于锦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吴山年会结束了,但今天看到的一切和发生的一切将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年味的作文7
写下这篇文章时已是正月初六,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春节已经过去了。今年我们回安庆老家过年,爸爸妈妈说老家年味足,以前我年龄小,现在已经成长的我该明白一些事儿了,所以过年我的任务就是寻找年味并记录下来。过年是我最期盼的事,因为我的生日在正月初三,除此之外的事我认为很平常,因为每年都是如此重复,那今年的年味该如何寻找呢?
除夕当天才吃过午饭,爸爸就和大伯张罗着贴对联,老家房子多,院子、大门贴大对联,其他门贴小对联和福字,贴对联有讲究,一要将门板清理干净,二要将胶水涂抹均匀,三要上下左右严格对称。贴好后大伯还要高声朗读一遍,我跟在后面递对联、校正位置,忙得不亦乐乎,关键还有我写的`对联、合体字呢,原来贴对联就是年味儿。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我随姐姐等一行人依次到村子里给每家拜年,提着喜庆的小灯笼,每次进门时先高声喊新年好,家家户户都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糕点、糖果等,每家在自家大门口燃放大礼花和鞭炮。哦,原来到每家拜年就是年味儿。
新年了,特别是正月初一要穿新衣服,妈妈早在年前就在合百给我买了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妈妈还给爷爷、奶奶、爸爸都买了衣服,初一每个人都换上了新衣服,辞旧迎新从衣服开始,村子里每个人都穿得好看,你夸我好看,我夸你穿得漂亮,我笑得合不拢嘴。原来,过年穿新衣服就是年味儿。
正月初一开始,爸爸说家门口的几位亲戚家轮流请吃饭,每家摆上两桌,吃饭时都去,我一看老老少少的共有20多人,吃饭前都去帮忙,我们小孩在一起玩,到吃饭时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家相互敬酒、说祝福的话,我也跟着敬饮料,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祝大人们万事如意,祝孩子们健康成长。等轮到我们和大伯家请吃饭时,妈妈带我上街买了好多菜,大妈妈把家里好吃的都搬上了桌子,大家吃得好高兴,还有好吃的锅巴汤呢,我想,请吃饭就是年味儿。
初三是我的生日,早上刚醒来爸爸就亲了我一口,妈妈送给我一个大红包祝我生日快乐,等我下楼到客厅时,爷爷奶奶等人都祝我生日快乐,大伯大妈妈准备了大蛋糕,我戴上生日帽、许愿、吹蜡烛、切蛋糕,连家里的微信群都发来了许多祝福,我还抢了许多红包,当然最后我发了一个大红包给大家,感谢大家对我的祝福,发红包、抢红包,这也是年味儿。
我想,年味其实不用刻意地去寻找,在乡村、城市过年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年味儿很好找呀,原来,年味儿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喜欢这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的作文8
穿新衣,蒸馒头、贴对联、拜年------这些记录了我们祖先文明的一个个符号,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更是每一个人记忆中的“年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牛年春节,感受一下那赋予了现代情感、充满了书香情调的新“年味”------
购书狂
也许受爸爸爱看书的影响,我这个“小书虫”有先天爱看书的遗传,每年大部分压岁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这不,大年初四,我已准备选购新学期的教铺资料了。
我来到南京新街口书城,店里红红的中国结和大灯笼衬托出浓浓的“年味”。书城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为读者准备的座位已座无虚席,找不到位置的我只好站在书架前看书。一些“小书虫”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虽然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书的热情。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每天来书城的人都很多,早晨书城还没开门,就有不少孩子等着进场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小书虫”在书城一呆就是半天。等 我精心挑选了几本自己喜欢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不少孩子是爸 妈陪同来购书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书。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书城暖暖情调的书香味!
出游乐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出游,首选景点——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六朝烟雨------旧时的秦淮曾让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头城公园外秦淮河游船码头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码头上停靠8艘张灯结彩的画舫,聚光灯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 船上、岸上、灯影桨上一片辉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数码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己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忘不了秦淮河上的万盏荷花灯竞艳的美妙夜景,忘不了精美的仿古“秦淮画舫”集体亮相的美丽瞬间,忘不了大人们喜笑颜开、小孩们欢欣鼓舞的激动场面-------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药味!
当春节的脚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依然深深的保留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遐想的时候,感受春节的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希望,感受春节美丽的梦幻;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节文化带给我们的新“年味”。
年味的作文9
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打破了我心中的宁静。一场大雨,把仅存的一抹年味又冲去了一半。随着年纪的增长,春节在我心中的位置越来越小。
一大早,讨厌的鞭炮声就按耐不住了,硬是把我从“周公”那里扯了回来。我无奈,又烦躁,于是只能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了。
走出门,呵!年味什么的根本经不起大雨的洗礼:燃完的鞭炮浸在水里,火药在水里弥漫开来,空气中满是火药味,真让人心烦。童心未泯的弟弟心情比我好的多,他身边有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玩伴,他们一点不买气候的账,照旧玩得“鸡飞狗跳”,如果我有一半他的乐观就好了。
弟弟看见了我,忙向我招手:“姐姐,一起玩吧。”我反正没啥事儿,闲得发慌,就陪他玩玩吧。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
春节当然要去拜年了。我跟着弟弟,打打闹闹的,来到了我二爷爷家。二爷爷正在陪我的小堂弟,弟弟来到二爷爷跟前,摆着一张孔雀开屏似的脸,笑嘻嘻地说:“二爷爷,新年快乐哈!”二爷爷见了,双手合拳,作恭喜状:“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我忙恭喜。看着二爷爷和弟弟满面的'喜悦,我的心颤了一下,本烦躁的心情缓和了一些。二爷爷拿出了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零食,我和弟弟接过,向二爷爷道过谢就告辞了。
鞭炮声仍不停息,却不再那么惹人厌。从二爷爷家出来,我发现,本凄凉孤独的大道上多了许多人。他们的脸上,无一不绽放着笑容,逢人便恭喜,就连平时没多少交集的人家,此时,他们的心也被春节的气氛紧紧拴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似的。一路上,我们同不少人打了招呼。这,就是春节的神秘之处吗?
天气由阴转晴,地上的污水,一点一点地,被太阳蒸发。后来,我们又去了好几家拜年。像二爷爷一样,他们也是满脸堆笑,那笑甜甜的,仿佛能把冰融化掉,就连空气里也弥漫着,那甜甜的味道。满大街,似乎是由暖色调,作的一幅古画。
回到家,弟弟眼角的笑意告诉我,他收获匪浅。我们把各自的“战利品”都摆在桌上,这些零食都很普通,没什么贵的。拆开包装袋,一股零食香扑鼻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邻里邻间的祝福,和谐。
年味,在邻居间的友好,喜悦下愈来愈浓,而邻里的关系,也在年味下愈来愈好。年味,不惧怕风雨,它把所有的不美好扫尽,还人们一个快乐的世界。
年味的作文10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了,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价”,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了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了,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了份喜庆;大门上贴上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了“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了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了即将过年了。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了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了,就只能在家里吃了,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了,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年味的作文11
过年的习俗起源于年兽,古时候,一个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从天而降一只庞然大物,百姓叫之年兽。年兽生性凶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是却只是在夜间出行。古人便在家门口挂上红灯笼,让年兽认为还是在白天,偶然,一次几个小孩误用鞭炮惊退了年兽,自那以后,只要年出现,人们便用烟火炮竹吓退它。这便有了过年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可是年味啊,却在这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中逐渐失去了色彩。
大年三十,本是一家人团聚,一起热闹吃团圆饭的日子,但今年连人也没到齐,外出打工的母亲也是在大年初一那天才会到家。大年三十的早上,奶奶翻出积满灰尘的灯笼挂到门口。去年的对联也因破旧不堪而早早撕掉了,远远看去,竟有些黯淡。
回想小时候的除夕夜是极美的,璀璨的'星河静静地挂在夜空中,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又像一堵屏障,挡住了牛郎织女的相聚。每家每户放起的烟火尽力展现着它们的妖娆,我和哥哥互相用炮竹来打仗。再用焰火摆出奇怪的"外星文",而爷爷奶奶则做着年夜饭,徐徐上升的炊烟被黑夜慢慢侵噬、融合。欢声笑语夹杂着喜悦在空中飘荡。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的便是这样吧。
今年的除夕夜在我看来与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任何一夜没有什么区别,没有饺子,没有烟火炮竹,就连年夜饭也被我逃过。躺在床上看着时针费力地往十二点方向爬,竟有些许睡意,不由地自嘲一声,就连守岁我也不想了。
楼下还时不时传来谈话声,今年赚了多少钱啊,谁家的孩子金榜题名了啊,各种各样的话题层出不穷,仿佛永远也讲不完。
趴在窗口看向天边,天还是一样的黑,无数星星依然闪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只是……总觉得少了什么?是年味,是欢声笑语,是焰火灿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也许当年曾再次出现时由于科技的发达根本不需要用灯笼来伪装,用鞭炮与吓退它,可能只需要几枚小小的子弹,一针药剂便可让它永远消失。可是没有焰火炮竹,没有红火灯笼的年,那还叫做年么?
过年间看了一部国产电影《小门神》,讲述了一个门神的故事,由于人们越来越进步,年味也因此越来越淡,各路神仙也面临下岗危机,而门神为了回到人们需要神仙,信仰神仙的时代,踏上了释放年兽的不归路……影片十分贴近生活,但影片中的美好结局却不一定会发生。
今年的年味啊,我已经快感受不到了,在惨淡的星光中,我许下了新年的愿望,望家人身体健康,愿自己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看着屋后人家,几个小孩拿着焰火在追逐嬉闹,只得暗自叹道,希望明年的年味可以浓郁、幸福。
年味的作文12
华夏传统年味好。海北天南,齐闹春来早。腊八粥香熬豆枣,麻糖祭灶馋翁媪。瑞雪偏宜梅蕊俏。万户楹联,逗着窗花笑啊。爆竹声中捞水饺。祝福情何了!
喜欢过年,是因为这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气氛。虽然知道,居然闹得人声,后面总是时间静悄悄的脚步,却依旧爱恋着那种温暖、亲切、甜蜜蜜、喜滋滋、暖洋洋的世俗味道。那鞭炮声,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地流动着,承载的——是人们一年四季的收获,丰饶希望和梦想,寄托在小路两旁亲人期盼的眼神里。于是,再远的跋涉也挡不住,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
终于过年了,村庄里的儿女各当家……
“哇,上菜了!”厨房里传来阵阵炒菜声。大人们使出浑身招数,有的颠勺,有的火闷,有的慢炖。有的人炒菜时呢,为了让别人吃到自己呕心沥血做出的菜品,被别人狠狠地夸赞一番,所以使出了颠勺这个招数。原本在锅中平平无奇的菜品,却因为菜勺和铁锅的衬托,在高空中飞翔。有的人为了同样的.目的,使用了另一个招数——那就是火闷。当无比精锐的刀工和美味无比的蘸料邂逅,再遇上火焖,开始一场味蕾的盛宴。有的人依旧为了同样的目的,用起了慢炖。当健康可口的蔬菜遇上少量的水,开始小火慢炖。“咕噜咕噜,”锅里面冒起了小小的气泡。当大人们使用完浑身的招数以后,就又一次上菜了。这就是厨房中的“年味”。
“唔,吃饭咯!”餐桌上摆着各色各式,各种味道的佳肴。有的人急忙着吃,有的人赶紧拍张照片纪念一下,有的人却纹丝不动的坐在那里。真是各种各样啊!人们各自干各自的。但最有看点的,还是大家一起敬酒呢!小孩子拿起自己的饮料,大人们拿起自己的酒杯。当大家一起碰撞酒杯,喊出那声新年快乐的时候,仿佛就是我们前程似锦的时候。这就是饭桌上的“年味”。
“咻,零点到了,新的一年又来临了。”五光十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犹如一朵朵鲜花盛开!烟花不仅美丽,而且款式也是各式各样。有红、蓝、绿、紫、粉、银等等颜色。有花朵,小猫、文字等形状。真是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啊!这就是烟花中的“年味”。
举望眼,雾霾晒气候的层云,这被晚霞映衬得乎忽浓忽淡,亦明亦暗,布满了温柔和煦的花朵色光晕。暗夜的帷幕已经垂落,心灵的闲帘已有全权开启,我们离新年有又进了一步。
年味的作文13
我的老家在华亭,在我们老家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老家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的作文14
放假了,熬夜复习到深夜崩溃的感觉被没有归属感的空落取代,舍友、同学、朋友都回去了。赶去做家教的公车上稀稀落落地坐着互不交谈的三两个人,我抬头看向窗外,铅色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连路旁浓浊的灰尘也在肆虐飞舞着,压抑着我归即未能归的心。在心里默数,回家倒计时,两天。
农历二十四,万水千山奔赴故里,下车了,家里只有奶奶,不愿她承受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因为深知这趟列车经常晚点。一个人,一只褪色的背包,拉着皮箱,在镇上最干净、最繁华的的街道上制造出飞机在头顶飞过的刺耳声,没有焦距的目光不理会别人一样的眼神。我只是走着,走着,走过那条闭着眼睛都能回家的路,我不知道是怎么了,竟然害怕碰到熟悉的邻里,可能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那被问了十几年的问题“四妹,你爸妈回家过年吗?”吧。
到家了,没有电影镜头上演的久别从逢的拥抱,奶奶只是轻轻一声,“小妹,回到家了呀。”堂弟是特别兴奋,丢下手中的玩具站起来一一向他的伙伴介绍,“看,我芳姐回来了呢。”这一路的苍凉顿时被温暖填塞得满满的,我知道,回家,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堂弟,这个打心底依赖我的小孩。
农历二十八,家里包粽子,伯母来家里帮忙,我和堂妹打下手,来家里串门的邻居都夸我们的手艺好,包的粽子特别乖巧。我想,这样的粽子要一家人团聚吃得才香,爸妈不回来,包的再好也无味。
二十九,除夕了,按照习俗,我们是要大扫除的,我早早就起来准备了。我爱劳动,纯粹的劳动能让我停止思维的运转,全身心地专注于手上的.活,把外界的一切隔绝起来,这是一件快乐而自在的事。
临近傍晚了,夕阳在门外宽广的农田洒下一片橘红的晚霞,在这寒冷的冬天看见这么漂亮的天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我爱农村,自然界占了一半的功劳。门外那条路,来来往往的村民都陆续拜社回来了,一大家子的人有说有笑,我想,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这种欢乐一年也就这一回吧,可是我呢?我要等到何时才能拥有那种快乐呢?伯父和堂哥叫我们到他们家吃饭,我很颓然地坐在书桌前,毕毕剥剥的鞭炮声时近时远传来,是吗?新的一年又来了吗?我告诉自己,这一年过去了,下一年已经来了不是吗?
放烟花了,今年堂哥买了很多烟花,可惜十二点时只有我一个人在放。烟花多么绚烂啊,只有一瞬,却盛开了一世的繁华。烟花易冷,一场烟花散,一季雪花融,如果说一场烟花一场梦,那,我只想做一个,关于团圆的梦。
年味的作文15
进了腊月门,年味越来越浓重了,初雪未融,初雪未融,阳光于雪地上反射,凉凉地透过睫毛洒在眼睛里,映上门前的对对红福,年味是独属于寒冷中的温暖。
窗棂上爬满的六棱冰花,与清早锅灶前飘出的白热雾气交织不下,冰花融化成水,顺着窗沿流淌而下,奶奶的催促伴着屋外烟花闪耀的一股幽香沁入鼻翼,浓浓的年味唤醒了晨梦中仍在打盹的我。
披上衣柜里的新衣,绾好头发,打着哈欠出门的同时,看见奶奶正在水池边忙碌着,我揉揉眼睛凑上前,原来奶奶正在仔细地浸泡、清洗黄豆,等它们因喝饱了水鼓胀,这是做豆腐的前奏。这是一年中最繁絮也是最幸福的味道。几颗黄豆浮于水中,豆脐的地方已微微开裂,奶奶曾经说过,时间泡得过短不出豆浆,过长则会使豆腐发酸发黏。果然是做了几十年豆腐的老手啊!听爸爸说,以往在乡村,没什么大鱼大肉的,过年时的猪肉也是几家分一头猪,那时候只有奶奶亲手现磨豆浆做豆花吃,那滑嫩的美味质感才能与肉媲美。现在在这城市之中,奶奶已老,没有力气自己磨豆浆,就连磨坊也寥寥无几,在林立的高楼中显得格格不入,十分难找。我与奶奶带上泡好的豆子,径直奔向南街的磨坊里,请师傅帮磨。大石磨足有上千斤重,拉磨得两个人配合,一人在后控制,一人握住拉杆往前推。推磨的人一边推,另一只手飞快地就用勺子把豆子和水点到了磨眼里,黄豆的汁液便泉眼一般地流了出来,油汪汪白亮亮的。磨好的豆浆里面有豆渣,得放在用纱布做成的大包袱里过滤。那捞出来的`豆渣也会用盐腌起来。等到过完了年,再取出来当菜。一块生姜和一把大蒜叶子切碎了,拌在豆渣里炒熟了,也是别有味道的。
磨好的豆浆白花花的,放到大锅里煮着,我迫不及待地端着一个大蓝碗,在锅旁等着,早已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而奶奶则在一旁轻点我的眉心,轻笑嗔怪道:“人不大,馋瘾倒挺大的!”
将豆浆放入锅中细火慢烧,烧开后的豆腐是乳黄的,稠稠的,入口一股纯纯的豆香味。但若要做成豆花,这时候就得请师傅来点浆了。浆点得好,豆腐既白又嫩,讨个好彩头,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着来年的生活,白白嫩嫩的豆腐寓意着发财、发福、发旺。
一口醇香的豆花入口,嫩滑可口,入口即化,微微有些烫口,我吃了一勺,像想起什么似的,忙又舀上一勺,放在嘴边轻轻吹了一吹,递与奶奶嘴边,奶奶先是惊了一惊,随即笑着张嘴品尝,眼角的皱纹里荡漾着幸福的味道……
细细品尝之间,也不免有些遐想,城里过年吃豆花的人越来越少了,磨坊的生意也日渐萧条,我们家年年保持的习惯,其实也源于奶奶的一种坚守,而现在奶奶的身体日渐衰老,眼睛也不行了,不知道这做豆花的工作,哪一天会终止,我家的年味,会不会也和这豆花一样,只存在于回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