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1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游乐场坐摩天轮。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因为很久以前我就想坐它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却是来了,我心里喜滋滋的。
我们排着队每4人一组去做一个车厢,进入之后,车厢缓缓的上升,我这时趴在窗户伤看着下面离我越来越远,当我们的车厢达到最高点时,我感觉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城市就在我脚下,我能看到城市得全貌,此时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因为我是第一次从高处来看城市的面貌,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从高处向下看确实是清晰了许多。但是随着车厢的转动我们离地面的距离也越来越低了,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地面。这时老师也从摩天轮上下来带领我们回去了。
再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出现城市全面的壮观景象,“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在坐一次”我心想。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2
未来的学校远看像飞碟似的,教室都是透明的,特别宽敞明亮,学校的绿化也很好,一排排茂密怕香樟像战士一样守护着学校。学校的确操场非常大,至少有5个体育馆那么大。还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滑滑梯等体育设施应有尽有。
教室内四季恒温、恒湿。学校里的人也很多,全宇宙的小朋友都可以在这儿上学。我们每个同学不光是会世界各国的语言,我们还会其他各个星球上人类的语言,因为每个同学头脑里都插了一个芯片,所有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信息都通过这个芯片传递到大脑里,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学理论知识。在学校里主要是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在学校是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回家也不需要做任何作业。学校里有很多机器人,负责接送我们上学回家,维持学校的课堂纪律和保护学生的安全。
学校的食品绝对的.安全美味,校园农场负责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由专门的营养师为同学们配餐,每餐都有丰盛的自助餐供我们享用;学生的校服更是高级,因为是用最新的恒温透气的材料制作,一年四季通用,有自动清洁功能,在室内外还会变换不同的颜色,服装的款式也会根据需求自动更新。学校的还有一整套抵抗自然灾害的科技武器。当发生地震时可以飞行;如果刮起龙卷风,也不必惊慌,学校会立刻伸出两支巨大的手臂牢牢抓住;受到恐怖的攻击便会启动保护罩。
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多么幸福啊!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3
写一则观察日记(一)
5月1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回来看见蚕宝宝们又蜕皮了,黄色的蚕衣褪下后,蚕宝宝们变得白白的。它们的身体皱巴巴的,蚕衣上还有一些丝丝。
5月19日 星期二 晴
中午放学和妈妈去摘桑叶,却看到桑树被砍掉了,好可惜!后来我捡了好大一枝桑树枝,上面的叶子很大,那就先多存些。这几天蚕宝宝们的胃口特别好,不停地吃,能听见沙沙的吃桑叶的声音。蚕宝宝吃的多也拉得多,它们的粪便也变大了。小脚丫清晰可见,头部有3只,身体那是4只,也就是一边7只,一共是14只小脚丫。现在的蚕宝宝有6厘米多长,有细毛笔杆那么粗,胖乎乎的很可爱!
5月21日 星期四 晴
蚕宝宝的食量还是很大,不停地吃,身体有些透明,背部的血管看的很清楚。今天看了叔叔-人拍合一的博文,我和妈妈才知道蚕宝宝其实有16只小脚丫。在尾部的后面还有一对尾足,妈妈专门拍了照片让我看它的这对尾足。叔叔可真仔细!
今天又有一只蚕宝宝牺牲了,是没抢到桑叶?妈妈说适者生存,也没办法,现在只剩下7只蚕宝宝了。
5月23日 星期六 晴
晚上回来,发现有一只蚕开始吐丝了,它吐的丝在盒子的一个角落。我和妈妈都很惊奇,赶紧给它做小封格,做了9个格。它吐的丝有些多,我把它放进其中的一个格的角落,它好像很不高兴,在格里来回跑来跑去,有时候钻到两个格的缝隙里,有时候爬到格的最顶上,后来才知道,它是在找合适的地方吐丝。后来我们就先睡觉了,明天早上再看。
5月24日 星期日上午 晴
早上一起床,先去看昨晚吐丝的那只蚕,啊,蚕怎么吐了一个椭圆球,外面的丝是淡黄色的,像一个透明小金蛋似的,能看见蚕宝宝在里面来回爬来回吐丝。蚕宝宝的身体也是透明的,能看见身体上的血管在动,身体也鼓涨涨的,它的小脚丫也是黄色的。这是我和妈妈第一次看见蚕吐丝结茧,真的很兴奋!
5月24日 星期日中午 晴
中午回来,看见蚕茧不那么透明了,有点看不清里面的蚕宝宝,只能稍微看见蚕的黑嘴巴在里面动来动去,现在更像一个小金蛋了,金黄金黄的,特别好看,妈妈拿相机照了好多好多照片。我给那几只蚕换桑叶时,发现有一只蚕宝宝很长时间不吃桑叶,妈妈说可能这只蚕也要吐丝了。我把它放在格子里,妈妈说不用放桑叶,准备吐丝的蚕就不吃桑叶了。
5月24日 星期日下午 晴
下围棋回来,那只蚕真的吐丝了,真的太棒了!我把它叫做2号蚕,昨天那只吐丝的蚕叫1号蚕。1号蚕的蚕茧已经更厚了,里面看不到蚕宝宝,但是观察一会能看到蚕茧有时会来回翻滚,那是蚕宝宝在里面吐丝。蚕宝宝在里面不停地吐丝,直到最后变成蛾子死去。妈妈告诉我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就是说蚕吐丝以后像现在这样做成一个茧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我现在有一只淡黄色的蚕茧,希望2号蚕宝宝吐白色的丝,这样我就有两种颜色的蚕茧了。
写一则观察日记(二)
4月1日 星期一 晴
太好了!老师让我们今天开始养蚕了!
这可是我第二次养蚕了。蚕很不好养,弄不好会死的。但我有信心培养好它们。
4月2日 星期二 阴
蚕的卵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小得快看不清了,即使有十粒也觉得很少。它们是灰黑色的,较圆,中间有点瘪。只要你轻轻一碰,它就会被你弹飞。所以在家里,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保存好。老师告诉我们,蚕卵只要透明,就预示着新生命的降生。刚破壳出来的小蚕叫蚁蚕,又小又细又黑,甚至比蚂蚁还小。刚才说过了这是我第二次养蚕。蚕不好培养,尤其是蚁蚕,更不好养,你只能任它自己吃桑叶,自己爬行,绝不能去捏拿,你一捏拿蚕就会被捏死,用毛笔轻轻碰才可以。
4月3日 星期三 阴
我刚刚发现,在灯光下有些卵已经半透明了,似乎隐约能看出小蚕的形了!有的卵连在了一起,它们会一起出来吗?我现在就得给它们盖上1层布,以防虫子吃掉它们。
为了上好科学课,养好蚕,我每次都很小心的带着蚕到学校,准备充足的桑叶。采回来的桑叶要擦干净,然后放到冰箱里备用,这样可以保鲜。
啊,小蚕即将现身了!
4月4日 星期四 晴
我的蚕宝宝今天还没有出世,但差不多全都隐约有形了。听说一条蚕出生后再碰一碰别的卵,有助于别的卵孵化出来。我觉得不对,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我还查了《十万个为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种说法,但我查到了为什么雄蚕吐丝比雌蚕多?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内物质利用不同,所以雄蚕吐丝比雌蚕多。
蚕宝宝虽然还没出世,但我默默地愿它快出生!
4月5日 星期五 晴
哇,太好了!我的小蚕破壳而出了!它们有的已不知不觉的爬上了我放的桑叶上,有的还正在挣脱出壳,好不热闹。它们吃着桑叶,啃着美味,在桑叶上留下一个个印迹,表示这是它们吃过的地方。它们是黑棕色的,头部发亮。有的蚕要出没出,正在挣脱的时候很好玩,它们尾巴先出来,使劲地蹭壳,上下挣脱到头的时候最费劲。使劲呀咽为它们头大,所以很费劲。
太好了,我的蚕终于破壳而出了。
4月6日 星期六 阴
因为蚁蚕怕光,我给它们盖上了报纸,让它们吃着桑叶。哎,我在一个同学家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一条小蚕破壳,它小尾巴先伸出来,身体也在向外出,很顺利,可到头来它怎么使劲也出不来。它使劲呀,挣脱呀,蹭呀,可就是出不来,最后终因使劲太大,体力耗尽,死了。可怜呀,这小生命就这样去世了。
蚁蚕拉的大便又多又小,收拾起来就跟黑煤末一样。
祝愿小蚕快快长!
4月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天气热,我怕蚁蚕晒着,给它搬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在给它们喂桑叶时,我发现它们长大了一点。头前部有点发灰了,黑白相间,身体肉滚滚的,小爪像毛毛渣子,头在桑叶上面一上一下吃着桑叶,很可爱。
哈,太好了,我的蚕长大了!
4月8日 星期一 晴
哇,我一回家还背着书包就去看蚕,它们长得好快,大了许多!蚕的头部变白了,还鼓鼓的,浑身是肉,可好了,我可得好好喂,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把桑叶一片片地放入蚕盒里,不一会,我那小蚕就灵敏地爬到新叶上面,密密麻麻的.,可多了。我一定要养好。
啊,太好了,我的蚕大了
4月9日 星期二 阴
我的蚕吃了又大又好的桑叶后,又长大了。头部那块可白了,还特别鼓、大。王老师的蚕好像也长得很快,都快要赶上我的蚕啦!妈妈说蚕大群大群在一起长得快,这样它们比着长,它们群居更好。不信?不信我明天给你看看!
好!明天给你看看我的蚕。
4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很热,蚕会不会热着呢?它们怕热吗?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蚕没有什么变化,头还是白的,不过我发现它们好像找到了吃桑叶的巧门。我把桑叶剪成条状,它们就寻找每条叶子的边缘下口,把叶子吃成了一块块缺口。妈妈说这就是”蚕食”的来历。
我真庆幸我的蚕会吃叶子了!它们要快快长在哟!
4月11日 星期四 阴
我的小蚕会吃叶子了!它们从桑叶边上的锯齿处伸出头向里啃着。现在我都能看清它们的小嘴一张一合地吃着,仔细听,还能听见“咔嚓咔嚓”声,可齐了!蚕好象有三片小嘴,看那样子挺有趣的。
我有一条蚕长得可大啦,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它的身子发白,头又黑又亮,可以到处爬着吃桑叶了。噢,我的蚕长大了,我喂的新桑叶它们一会就吃没了,一扫而光。
啊,你知道吗?那条大蚕有7-8毫米啦!
4月12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是大晴天,我放学回家一看,有条大蚕正慢慢爬着,象是在找食。我赶紧给蚕喂了桑叶。不一会,再一看,蚕全爬到桑叶上来了。那条大蚕很会吃,它顺着桑叶的边缘,头上下来回动着吃,不一会桑叶的一边就被它吃去了一个大缺口,它仍然贪婪地吃着,吃着吃着它拉出一个小便便——蚕砂。这粒蚕砂比原来的可大多了,因为它长大了,可好了(我是说蚕好)。
我的蚕儿即将长大了!
4月13日 星期六 晴
我的蚕大了,和原来的“一龄蚕”一比,大了可多呢!白了可多呢!有一条大蚕都长到一厘米一毫米了,长势可好呢!它们麻麻的、密密的,一天得喂好几遍呢。我上学时,一天只能喂两遍,早一遍,晚一遍都吃得精光。它们一多就抢吃,谁能抢谁就吃得多,越抢越能吃,越吃越觉得不够,就这样蚕长大了!
太好了,蚕大了!
4月14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把我的蚕分出 盒送到了姥姥家,因为姥姥也想养蚕,她家有一棵大桑树。我告诉姥姥养蚕的要领,采了桑叶把桑叶放在蚕上,蚕就会自动爬上来。我摘了几片桑叶给姥姥示范了一下。随后,姥姥给我照了几张正在喂蚕的相片,可好啦。我照相时怕把蚕弄死了,所以动作很轻,不过它们长大了,经得起考验了。
4月15日 星期一 晴
我的小蚕饿了,我给它们喂了几片桑叶。我原来喂蚕时要把桑叶剪成一条一条的,现在呢,不用剪了,直接一放蚕就会自动爬上去吃了。蚕吃完桑叶就剩下叶杆了,一层压一层的,我每天都要收拾干叶和叶杆。然而有些蚕总是趴在老叶杆上,吃不到新叶子,都有点不行了,我便把它们又放到新叶子上,让它们吃个够。蚕成天吃,不善罢干休,没完没了,真是条“懒虫”,然而死后又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什么丝巾呀,丝衣呀等等,全是它呢!
好啦,我的蚕长大了,太棒了!
4月1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一看,我的蚕宝宝可大了,可长了,足有2厘米还长一点呢,好像是“三龄蚕”了。它们胖胖的——还不是很胖,有点细长,如果再胖一点,大一点就是大蚕了。它们现在可能吃了,一天喂三遍还不够,刚喂完不一会,一大片叶子就“蚕食”完了。现在蚕的头由黑亮亮的变成了大大的灰黑色的,长得很健康,它们一爬一伸,一爬一伸从头到尾把桑叶吃个遍,贪吃极了。
小蚕快长吧!
4月1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的蚕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拉的便便大了,黑色的,上面有好多小白点。现在蚕的头是灰色的,长大了不少,嘴好象有三片,身子一段一段的,还不太白。
它们现在特能吃,一天得多喂几遭才能保证它们的营养。
4月18日 星期四 晴
有几条蚕明显长得大,鹤立鸡群,可肥呢!妈妈说蚕天天都有变化,因为它们天天不停地吃,吃完了拉,拉完了睡,你没有发现它们长,那是你没有仔细地观察罢了。尽管有的蚕长得较大了,但还有些蚕长得还很小,这些小蚕一定是破壳出世较晚。
那些长大了的蚕在对我笑,表扬我养得好,又好象在对我说,一定要把其它蚕也养大。放心吧,我的蚕宝宝。
4月1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的蚕好象一下子都长大了,那几条鹤立鸡群的大蚕正在贪婪地吃着我刚刚喂的桑叶,其中一条刚找到叶边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就咬去了一个大缺口。那吃桑叶的样子真是很有趣,一上一下,一下一下,来回伸动着头。
那些还小的蚕什么时候长大呢?什么时候变得和大蚕一样能吃呢?
4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有几条大蚕的身子发黄了,不对,准确地说是皮发黄了,尾巴分为两叉,尾巴上白色的尖也有点发黄了,头部后面的肉皱成一团,再后面一点还长着两道灰黑色的小弯图案。有两条蚕,组在一起像一个括号,很有趣。
小蚕长吧!
4月21日 星期天 晴
天有点儿阴,不过——有蚕蜕皮了!两条,不只两条都蜕皮了。我亲眼看到一条蚕趴在盒边上,皮已蜕去了一半,它还在暗暗地使劲呢,但你井看不出来。蚕蜕皮时不吃也不动,好象生病了一样,可它一直使着劲,脑壳也蜕下来。
小蚕蜕皮吧!一蜕皮,你可又要长大了!
4月22日 星期一 晴
妈妈说蚕还没有吐丝时,不必天天写日记,等它们吐丝时再天天写。现在我的蚕基本上都蜕完了第一次皮,大部分蚕约4厘米长了,不过也有小的,还很小,它们可能是最后一批出壳的,还没有蜕皮。蚕蜕完皮时浑身是湿的,蜕下来的皮里也发潮。我有时碰一碰蚕头,感觉它的头很硬。蚕大了,身子很白,身子中间的体内能明显看出有一条黑线,大概是“血管”吧!尾部的血管是闪动的,忽隐忽现。蚕的爪子就相当于吸盘,可以扒在物体上,可是遇到了玻璃等光滑的物体,就不行了,就失灵了。
4月23日 星期二 晴
我的蚕因为是同性的,不能养儿育女,几天后便死了,真扫兴!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4
我的语文老师姓王,他个子中等,中间头发有点秃顶,我们称王老师“聪明绝顶”。
王老师知识丰富。每上一篇课文都要给我们介绍许多相关的资料。如学习第九课《古诗两首》时,王老师告诉我们:这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便写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先让我们欣赏了现代著名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虎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在世界建桥史的贡献,然后向我们介绍赵州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片,和我们分析赵州桥的特点,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
我要谢谢王老师,王老师教我们学了很多知识,王老师辛苦了!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5
秋天到了,校园换上了金黄色的新装。唯一最没有变化的是那棵大树——松树,还是一身绿装。秋天,后花园很美丽,下午上课前我们去跳绳时,刮一点风,落叶像雨一样落了下来,就像舞女悠悠飘下,哇真美!
更有趣的是金黄色的中花园,那里一片金黄,还有一间“金黄小屋”呢!其实,那是一棵又矮又胖的树。但它的叶子向四周垂下来,就像一间房子。大家要是在中花园觉得不漂亮的话,再走向后花园,那里更美。
后花园的树很多,一到深秋,那树叶落下真像是在下“叶雨”。秋天的后花园地上有许多落下的`树叶,踩上去绵绵的,可是有些调皮的男生用它们来打架。学校阿姨不得不扫走树叶。当我们正抱怨的时候,'哗啦啦“新一轮的雨又下来了。我们忘掉生气,又开心了起来,但时间不允许"叮铃铃---”又的去上课了。
秋天的后花园是不是很美丽呢?秋天的操场也很美!
秋天,操场后的读书廊也变成了金黄一片。当同学们阅读着优美文章时,仿佛走人了另一个世界。从中花园门口看,国旗辉映着金黄的一片,更加美丽了!
秋风吹起,天凉了。冬天的脚步声在短时间就要到来了。想起秋天美好的景色,怎舍得?但四季轮回秋天又会来的。但是秋天的校园美景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秋天的校园真美!真让我流连忘返。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6
我的课余生活有很多,比如:打羽毛球,溜冰,钓鱼等等,但我还是最喜欢钓鱼。一个星期天,爸爸对我说:“今天我们去钓鱼吧!”我听到这句话,高兴的像一只小兔子活蹦乱跳,因为每次和爸爸去钓鱼都是在旁边看着,今天终于有机会自己钓鱼了。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先到渔具店去购买必备的物品。接着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准备开始钓鱼了,爸爸先给我做示范,先撑开鱼竿,系好鱼线,然后把诱饵挂在鱼钩上,最后把钓饵抛到水里。照着爸爸的样子,我也很快的把这些准备做好了,于是就开始等待鱼儿上钩了。
我目不转睛的盯着漂在水上的浮漂,真希望它动起来,可是过了好久都不见动静,再看看旁边的爸爸,正专心的盯着浮漂呢。突然,我看到浮漂向下沉了一点,兴奋地拉起来一看,结果什么都没有。爸爸这时:“浮漂开始动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再耐心的等待,不然鱼儿就会被惊吓跑掉。”哦,原来是这样的!那这次我一定耐心点,不一会浮漂又开始动起来,我沉住气,耐心的等鱼儿吃着鱼儿,眼看浮漂就要被拖走了,这时我才使劲的'往上提竿,哈哈,果然钓上了一条小鲫鱼。爸爸看到我的收获,高兴的笑了。
这次的钓鱼经历让我知道了:做事不能着急,一定要沉着冷静,这样才会成功。
教师评语:
这篇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学钓鱼这件事情进行。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最后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首尾连贯,感染力极强。小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使文章感情更加真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7
陈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四十来岁,中等个子,头发卷卷的,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经常穿着一件花绿色的裙子和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看上去就和电视上那些古典美女一样。
别看她平时爱说爱笑,像大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上课时,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如果谁不认真听讲,就会被严厉的叫起来罚站,甚至下课后还会到老师办公室继续罚站,直到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才会被叫回教室。我们既怕她,又喜欢她。
记得上周四做课间操,陈老师把我们送到篮球场,整理好队形后,走到吴老师身旁,在她耳边嘀咕几句,就大步流星的向教学楼走去。
我纳闷:"咦?陈老师这是去哪里呢?平时都会和我们一起做操的呀?难道是去给我们批改作业吗?"虽然陈老师没在我们身旁,但同学们依然认真的做着课间操。
做完课间操后,我们回到教室,"啊?怎么有些同学的'凳子跑到讲台上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谁放的?"
"难道它长脚了?"
"不可能!"
这时,陈老师抱着作业本走了进来,生气的说:"给你们说过多少次了,人离开座位,凳子必须整齐的放在桌子下!
同学们红着脸,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不要生气,我们一定改正,请给我们一次改正的机会吧!
老师看见我们难过的样子,又开始温柔的说:好吧,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老师是爱你们的,老师顿了顿,大家现在把凳子都放好,我们准备上课!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位既亲切又严厉的老师!有这么好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高兴吗?我爱我的语文老师!
【三年级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08-09
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四篇04-04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三篇04-12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4篇04-28
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三篇04-17
精选三年级语文作文七篇06-06
【实用】三年级语文作文四篇03-22
语文三年级教学总结04-28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2-23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