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作文
更新时间:2024-10-31 22:08:24
  • 相关推荐
诸葛亮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诸葛亮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作文1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个大家能耳熟能详的三囯时期的人物。在人们心中,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诸葛亮是个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几个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由此可看出,诸葛亮在那个年代,长得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并且八尺,就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米九了,从长相身材来看,似乎预示了诸葛亮一生的不凡。

  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乐,”即管仲、乐毅。管仲治囯有方,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乐毅用兵极妙,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但管仲却不善用兵,乐毅不善治国。而诸葛亮认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双全,因此自比为“管乐”。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二十七岁前,一直隐居在南阳。其实我觉得他并非“不求闻达于诸侯”,而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实按理来说,曹操那时正值盛气,并且曹操十分爱惜人才,可诸葛亮却没有去找曹操,而是选择了正寄人篱下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并不是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边人才齐济,因此去了曹操阵地,也是不会得到重用的。相反,刘备身边没有谋略之才,只有像张飞、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并且“三顾茅庐”的事件也让诸葛亮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与激励,因此“遂许先帝以驱驰”。

  提起诸葛亮的谋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吧。当时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直逼酉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故作镇定,大开城门,坐于城楼,焚香抚琴。此时的诸葛亮披鹤氅,戴论巾,手瑶羽扇,气宇不凡。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毫不敢轻举妄动,并迅速撤兵。等司马懿反应过来,再引兵回去,此时赵云的兵马已到,最终司马懿战败。千古流传的佳段,不过是小说中编造的罢了。据说,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对战吕布时所使用的。还有“借东风”、“锦囊妙计”等一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都加以夸大。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对刘备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时,小心谨慎,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那个阶段,诸葛亮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于曹魏差别很大,但几次功打却都能使对方所惧怕。因此即使没胜,却也算不上输。无奈一直为此事操劳的诸葛亮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进攻期间,永远的沉睡了……

  诸葛亮虽没小说中刻画的那样神机妙算,但通过“三顾茅庐”一事,诸葛亮也一定是个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赏他的才智而深入了解并得知此事,也确实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们需要尊重历史史实,但我愿让诸葛亮在我心中,永远保持着一个“神人”的形象!

诸葛亮作文2

  城上,一个人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燃着香,悠闲地弹起琴来,而城下,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

  这个场景应该是人尽皆知了:这城上坐着的便是诸葛亮,而城下,指挥这支队伍的便是司马懿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

  当时,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而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队也有一半去运粮草了。当听到司马懿来袭时,众人大惊。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他命令收起所有旌旗,士兵原地不动,大开城门,每个城门派二十名士兵化装成老百姓,洒水扫街,而自己则登上城楼,悠闲地弹起琴来。

  等到司马懿到来之时,看到这一番太平景象,以为城中有埋伏,于是便退兵了。

  ——这是我们看见的,而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呢?其实,到最后,真正的赢家还是司马懿。

  仔细想一下,当时司马懿为什么要撤兵呢?他完全可以派一小队人马进去探个虚实:如果真的有伏兵,再撤也不迟啊,又何至于试也不试一下呢?这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生性多疑吗?其实不然,他之所以不试就撤兵是因为他有更长远的.打算。

  当时,曹氏集团对司马家已经不是很信任了,而曹家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他司马懿又是诸葛亮的劲敌,曹家如果想战胜诸葛亮就必须要用到司马懿。所以,如果诸葛亮死了,那么司马懿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所以说,诸葛亮对于司马懿来说还有用处,所以,他就必须得留着诸葛亮。诸葛亮其实就是司马懿手中的一粒棋子,任司马懿摆布,被司马懿玩弄于鼓掌之间。

  再看后来,司马懿兵败上方谷后,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叫阵,只是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至极,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并附上书信一封,讽刺司马懿。而司马懿却厚待来使,依旧坚守不出。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堂堂蜀汉军师出此下策,无疑是无奈之中想要给司马懿一个“莫大的侮辱”,好让司马懿与他决斗。而司马懿呢,根本没有和他斗一时之气,他知道诸葛亮行军路途遥远,粮草供应难,一定急于交战,所以,他与诸葛亮打开了持久战。所以司马懿不是消极的忍,而是在等待。正是在这种等待中,形势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诸葛亮巨星陨落,蜀军不战自退,司马懿胜了。

  我们往往只看见空城计中诸葛亮用计谋使司马懿退了兵,但是,对于后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却看不到,而这才是最精彩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技高一筹也在这里体现的最充分。

诸葛亮作文3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中的“臣”便是诸葛亮。他自生到死都是一个传奇。

  诸葛亮善于谋

  在东汉末年,有一位大学问家叫做司马徽,当时的小诸葛亮,随着他的父亲去那里拜师。

  “想要学学问,要看看你的随机应变能力怎么样。”司马徽想。

  “咳咳,你如何不碰我,让我寸步难行。”司马徽说。

  小诸葛亮想了一会儿,跑出去摘下司马徽的帽子,就往树上扔。当时古人把帽子看得很重要,一顶帽子就代表了他的身份。

  司马徽急了,跑过去就让诸葛亮的父亲站到树下,他踩着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在这时候,一个幼小的身影,跑过去拿起了司马徽刚刚脱掉的鞋,此人就是诸葛亮。

  他一边拿着,一边说:“老师您出的题我答对了。”

  这时司马徽才明白,原来诸葛亮给自己用计,看诸葛亮这么聪明,便收了他做自己的徒弟。

  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诸葛亮整夜废寝忘食,聪明好学的他归到乡间号“卧龙先生”。

  诸葛亮善发明

  建兴九年,三足鼎立。诸葛亮率三军出兵祁山,在这次交战中,射死了魏国的'大将张郃,虽然粮草不足,败军而回,但他整夜反省,准备着下一次北伐。

  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占据了武功县的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

  因为他怕粮食供应不足,发明了一种叫做“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

  这种运输工具不光用的东西多,而且他们不怕累,可以一直运。当然这种好事让司马懿听说了,还不得抢几个,照猫画虎自己也造。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木牛流马”,在舌头上有一个机关一扭它就不动了。

  一天魏军的木牛流马运送粮食时,被蜀军截住,蜀国的士兵将木牛流马里的舌头拧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等到魏军回来想将他运到司马懿面前时,却发现他怎么都动不了。就只好放在那里。过一会儿看蜀军回来,拧了一下它的舌头,就很轻松的把它带走了。

  诸葛亮在最近一段时间,体弱多病,不想让自己有生之年报答不了刘备的恩德,每夜勤于政事还身患疾病,每天吃的饭还少,身旁的士兵都来劝他,他却说,刘皇叔对他的恩德他感激不尽,怎么能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呢?

  可惜他为了报答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在了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作为丞相,安抚百姓,勤于政务,他“若有奸犯科及其众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一生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在中国历史上难道不算一个传奇吗?

诸葛亮作文4

  真好!博士送我一台时空穿越机,我用它回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蜀国。

  刚走进蜀国的军营里,就把正在研究军事的诸葛亮吓了一大跳,我连忙自我介绍:“我叫秦秋逸,是公元20xx年的现代人,我想请你去现代玩一玩。”他听后高兴地答应了。我们又用时空穿越机回到了现代。

  才走出时空穿越机,诸葛亮便用他那鹅毛扇指着我的小轿车,惊讶地叫道:“这辆‘马车’真奇怪啊!”我笑着说道:“这是汽车,是用现代高科技制造的一种交通工具。它不但能在地上跑,还能飞上天、潜下水。”说着我们上了车。一路上,诸葛亮不断地夸这辆‘马车’又舒服又平稳。进入市中心后,诸葛亮目瞪口呆地望着窗外一栋栋高楼大厦和一辆辆飞速行驶的汽车。

  我带着他进入了一家商店,我们首先走到空调柜前。我神秘地说到:“此物比你那破鹅毛扇管用多了,信不信?”诸葛亮眼中闪出疑惑的目光,我把空调开关一按,一阵凉爽的清风迎面吹来。诸葛亮脸上浮现出惬意的神情。我说不仅可以吹出冷风还可以吹出暖风,他忙说:“好!有这么多用处,真好”!。说着便笑哈哈的准备掏钱买下,我见状,伸手一拦,说道:“是我请你来玩,怎么好意思要你花钱,再说时代不同了,你的钱早就过时了,”我边说边付了钱。

  接着,我们来到了电灯的'柜台前,诸葛亮莫明其妙的看了看这些奇形怪状的落地灯和台灯,他不解地问到:“此物有啥用?”“这是多功能灯,能像你们的蜡烛发光,

  不过照射出的光更加明亮,范围更大了,它有光有时还能穿透墙壁,照到外面来,如果有贼或者失火都会嘟嘟的响起来。”诸葛亮好奇地看看这台灯,又满意地瞅瞅那盏灯。

  突然,我从人群中瞧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博士!他也看见了我,我激动地把刚才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描述了一番。他望着诸葛亮手里抱着的空调和电灯,“噗哧”一声笑了起来,说到:“他们那个时代又没有电,应该买太阳能的呀!”我如醍醐灌顶。没办法,只有把空调和电灯换成太阳能的。出了商店,这丰满的收获可把诸葛亮给乐坏了。

  但是在临走时,诸葛亮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虽然我现在已是博学多才了,但和你们未来人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是学无止境啊!谢谢你带我到21世纪来玩,使我长了不少的见识,为了感谢你,我把这个随身携带的鹅毛扇赠给你做纪念吧!”说完,便抱着那一堆东西回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蜀国。

诸葛亮作文5

  最近,因为实在闲得无聊又重新看了会《三国演义》。看到罗贯中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写得跟鬼神似的还真的生出了“观关羽之忠而似伪,看诸葛之智而近妖”的感慨。虽然我也一直挺欣赏这个东汉“智绝”的,但是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还真的很难。都是那些个中国古代失意文人惹的祸,为了塑造几个精神偶像有谁能不把这个“鞠躬尽瘁”的楷模给大书特书呢?不过,在某些程度上还真是教坏了小孩子。所以演义演义,只能当个演义读。有能力又有空闲的话不妨读下《三国志》。下面我想发表下个人对诸葛亮的看法。

  有才。无庸置疑,诸葛亮确实有才。刘备有了他,定荆州,收两川,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荆州的是关张,收两川的是魏严之到白帝托孤诸葛亮也只是个幕后的策划者。不过,单是这样也足以让诸葛武侯的名声流传千古。可惜啊,可惜。陆逊的一场连营大火不单烧得刘玄德命丧白帝也似乎烧糊涂了诸葛亮;又或许是先主的遗命让他心浮气燥,使他丧失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该有的冷静与审时度势。六出祁山,穷兵黩武,内无安邦定国治理朝政之良谋,外鲜克敌制胜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进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点一点地蚕食了自己的生命后不单给蜀国留下了个烂摊子,还隐约的制造了文武之间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无德。说孔明无德是因为他不会做人。一个丞相的.职责是什么?“调和阴阳”。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几十年里一直做的就是个“太上皇”的位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下“出师表”,当把他翻译成通俗点的白话文其中大意是向刘禅推举贤能顺带地褒奖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刘。“我很强,你老子都三顾茅庐来请老子。我非常强,你个小屁孩只管乖乖的听我的话就可以了,叫你用谁就用谁,叫你打谁就打谁。所有的责任我抗着!”貌似这就是诸葛亮的潜台词。我当时一直很不解,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夺位或者不刘禅做掉。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刘禅太白痴了,跟本不用夺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还确实聪明,用人家的钱给自己投资买股票想搞个名利双收,刘禅想撤资返被又骂一顿——后出师表——真是可怜这个没爸的孩子。

  哎,说了一大堆闲话不知道符不符和闲人的心态。对于孔明的看法还有很多,现在写了挺多了,以后有时间在写吧。

诸葛亮作文6

  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

  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

  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诸葛亮作文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得仿佛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然而,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却觉得诸葛亮有时候并不聪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使自己每天陷入具体的事务中,这是领导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样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时少事烦,岂能久乎?”诸葛亮53岁就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很大关系。这能说他聪明吗?

  其次,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乃至导致严重后果。“战场无父子”,在华容道擒曹的关键时刻,他错选关羽,结果放虎归山,使得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而来;后来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他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更是妇孺皆知的`事情。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不会用人和用错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了。

  第三,诸葛亮的不智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士。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是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国力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就已经元气大伤,而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经重归于好,诸葛亮嘴上说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将不能不在漫长的战线上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倘若只有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可是还有第三、四、五、六次的失败,这也只能证明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属无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然在某一仗中能取胜,仿佛也体现了他“聪明绝顶”,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这能证明诸葛亮是个很聪明的人吗?

诸葛亮作文8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曾经有一封奏书给蜀后主刘禅,谈到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安排,他说:“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以长尺寸。老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公元月269年,晋统一了全国,为了收买人心,下令寻访汉朝的名臣子孙,赐给他们爵禄。那时诸葛亮第三个儿子诸葛怀还在。他推辞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材同樗栎,无补于国,请得归老牖下,实隆赐也。”

  他在这里说的经济情况,和诸葛亮当年说的大致相同。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当时后主刘禅幼弱,蜀国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为什么不置家产,为子孙多留一些呢?人们都说诸葛亮会算计,他为子孙打算,也是算得比较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谨的信中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之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耽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会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他认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就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重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细碎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但“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自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老不坚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决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让孙子生活俭朴一点,还是为了使他们更有理想,更能成为一个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

诸葛亮作文9

  自从诸葛亮协助吴国火烧赤壁后,吴国大都督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于是,周瑜找来了吴国的魔法师于吉商量此事。于吉紧锁眉头,不多时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我们可以派人去告诉刘备,夫人危在旦夕,这样,刘备必定会来。到时候,就不怕抓不住诸葛亮了!”于吉说。

  周瑜喜上眉梢,但瞬间又皱起了眉头,叫谁去好呢?

  “越老实的人去,他们越不会怀疑,叫鲁肃去吧!”于吉说。

  “可鲁肃一说实话就会脸红啊!”周瑜有些疑虑。

  “不怕,我自有办法!”于吉信誓旦旦地说。

  不一会儿,鲁肃来了。周瑜叫他说一句话:“我是一个大帅哥!”

  鲁肃说:“我不是帅哥,你才是帅哥!”

  “叫你说,你就说,啰啰嗦嗦的不像个男人。”周瑜有些气愤。

  “我……是…...大帅……哥。”鲁肃支支吾吾地刚说完,脸呈现出猪肝的颜色。

  “好,就这样!”于吉高兴地取出一团纱布,包住了鲁肃的额头,又叽里呱啦地念了一番咒语。一瞬间,鲁肃的脸皮变厚了几倍。周瑜兴奋地说:“这次一定能捉住诸葛亮!”

  鲁肃来到蜀国,刘备一见他,就笑了起来,“哈哈,想不到几年不见,你变胖了!”

  鲁肃摸摸脸,自言自语地说:“不是长胖了,是长皮了!”

  接着,鲁肃把吴夫人病危的消息告诉了刘备。刘备十分焦急,他皱起眉头,不安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诸葛亮也在一旁听着,他凑近刘备的.耳边,说:“此事蹊跷,必定有诈!主公莫急,且再从长计议。”诸葛亮对鲁肃说:“主公要准备行李,你暂且休息一晚,明天再出发吧!”吃过饭后,鲁肃觉得很疲惫,便睡着了。诸葛亮来到鲁肃的房间,悄悄对他施了魔法。

  第二天,鲁肃洗脸时,险些被吓破胆,自己的头便成了狗头,一群狗“汪汪汪”地跑了过来,大概把鲁肃当做同类了吧!“妈呀!”鲁肃拼命地跑了起来,不知跑了多久,他跑到了一片树林里。那群狗为鲁肃叼来了骨头,他心想:自己怎么落得这个下场?想着想着,他觉得脸很热,便撕去了一块脸皮。狗欢呼雀跃,边叫边把那层皮吃了。鲁肃不停地撕啊撕,狗也越来越多。直到鲁肃把脸皮撕光了,这才不觉得热,脸也恢复了人脸。

  鲁肃禀告刘备,该出发了。诸葛亮再一次问:“夫人真的病危吗?”

  鲁肃说:“是的。”刚说完,脸就红了,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

  鲁肃只身回到了吴国,周瑜见鲁肃后面没有刘备,气得晕了过去。

诸葛亮作文10

  时间:刘备三顾茅庐的一个月后

  地点:蜀国

  采访类型:独家专访

  采访记者:CCTV电视台资深记者黄熠宸

  我(面带微笑):您好,我是CCTV电视台的资深记者。久仰卧龙先生的大名,一个月前刘备三顾茅庐请先生出山的新闻令三国哗然。今天在下特意前来采访先生,先生初来蜀国,感觉如何?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诸葛亮(举着扇子,会心一笑):您过誉了,领略着蜀国的风土人情,我现在的心情很激动。主公对我礼待有加,给我安排了舒适的宅子,让我衣食无忧,还经常跟我探讨时事,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我(微微点头):看来先生在蜀国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那您为什么要投入刘备的麾下呢?

  诸葛亮(神色平静,目光坚定):我选择主公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被主公的诚心所打动了。主公知我之后,三次前去拜访我,第一次,我不在;第二次,我也不在。本是天意不可违,可直到第三次,外面漫天飞雪,寒风呼啸,我终于见到了主公,此时他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我连忙请他进屋,主公进屋后的一番话更是令我心悦诚服。他先是道明前来的'意图,希望能请我出山帮助他一统天下,救济苍生。接着他将军事情况和盘托出,认真聆听我的策略,时不时发表见解。这次交谈我被主公的雄才伟略所震撼,被他的礼贤下士所触动,所以我决定投效主公。

  我(恍然大悟):唯有真心才能打动先生这样的麒麟才子。接下来您即将与曹操在赤壁大战,请问面对敌方八十万大军,您心里有准备吗?

  诸葛亮(正襟危坐,气定神闲):当然,硬碰硬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打不了胜仗。但是我熟读《孙子兵法》,已经想到了万全之策。首先我们将派出间谍黄盖,制造出他想叛变到曹营的假象。接着让他潜伏在曹营,打探出曹军的部署。曹军不善水,为防止士兵晕船,他们会把船连在一起保持稳定。我夜观天象,发现当晚会刮东南风。然后我们找准时机派人点火,火借风势能直接将船点燃。最后趁曹军混乱之际,我们兵分两路来个里应外合,将他们一网打尽。这可是一套连环计!

  我(咂舌不已):先生可真是举无遗策,难怪就连现代人都夸您足智多谋,真是名不虚传。

  (画外音:诸葛亮,快来开会了!)

  诸葛亮(歉意地一笑):不好意思,主公有事找我,先失陪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你们的观看。希望你们能像诸葛亮一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难题。下期节目,我们不见不散。

诸葛亮作文11

  诸葛亮的疏忽

  全面了解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罗贯中先生的小说《三国演义》夸大了他的能力,使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不止于此。

  第一,我们熟悉《隆中对》。诸葛亮的主张是三分天下一,然后东去孙吴,北去曹魏,值得肯定。毕竟他的蓝图后来基本实现了,但是诸葛亮忽略了一点:如果三方在各自的领土内完成统一,社会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当蜀兵将丰,物资丰富时,魏、东吴是否愿意落后?在各国皇帝的正确领导下,领土上的普通人是否勤奋地保住了自己的工作?从“仁”的角度来看,这样是否达到了“使官安官,使民乐成事业”的目的?毕竟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苦难,过多的战争是蜀国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诸葛亮的一切行动都是建立在一个当时是正确的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

  还有一个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家都知道街亭是关隘的关键,能不能守住就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人们认为应该派魏延或赵云为先锋。毕竟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老兵。但诸葛亮派了一把扶手椅马谡看守。在这里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战争的成败。和赵括一样,——落荒而逃。结果军纪严明的.诸葛亮下令斩首。

  接下来会涉及关羽之死。最后一篇涉及关羽之死,诸葛亮吹捧。刘备收复马超后,关羽的嫉妒心急剧上升。于是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诸葛亮与马超相比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的脾气,所以回信奉承关羽,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使他更加骄傲,从而奠定了失去麦城的祸根。

  诸葛亮虽有失误,但沉着冷静,善于运用谋略,在古代军事史上独树一帜。比如诸葛亮第一次使用了博望坡的策略,让夏侯惇带着刘备的微兵退兵。霓虹?一只虫子?你吸得狠,吸得惨,还达到沙鸥的目的了吗?网开一面。

  再说空城规划。诸葛亮失街亭后,宿敌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抓住司马懿——的弱点,起疑。他设疑,吓得司马懿下令退兵。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斗。诸葛亮的军事天才,知己知彼,临危不惧,面对敌人做出奇谋,被作为佳话流传下来。

  诸葛亮的贡献很多很多,比如《辩儒》《孟获七擒》,这里不细说。由此可见,诸葛亮功勋卓著,表现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金无足红”的基本人性。

诸葛亮作文12

  是谁的智慧,如长河流淌了数千年;是谁的忠诚,如明月从古至今,照耀所有人;是谁的心胸宽阔,穿越时代长青,照亮人们的心灵。是你,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鞠躬尽瘁的`典范。

  诸葛亮的智慧,无人能比!

  在刘备落魄孤寂的时候,你被刘备请出卧龙岗,从此全心全意辅佐这位危主。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你舌战犬儒,联吴抗曹,使曹军大败。

  你到了晚年,与司马懿较上了劲。司马懿率大军进攻西城,你毫不畏惧,在城楼上弹琴空城退敌;蜀军缺粮;司马懿却镇守麦场,你便装神弄鬼,引开蜀军,进行割麦;在五丈原上,你去世了,却在死后又一场导演了一场漂亮的战争,你用木雕吓退魏军,竟让司马懿说出了“吾能料其生,不可料其死也。”

  从出山到去世,诸葛亮,你都用你的智慧替刘备兴复汉室,真不愧是羽扇纶巾智多星!

  忠诚,是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在群雄并起时,你慧眼识主佐刘备,全心全意,毫无二心。在刘备不听你的劝告,去讨伐东吴的时候,你没抛弃他;在刘备去世之后,你没抛弃蜀国。

  在刘禅登基后,刘禅昏庸无能,整天吃喝玩乐,无心管理朝政,这时,你的忠诚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你并没有君主的无能而离开蜀国,而是继续替先帝完成心愿。在平南蛮、争汉中,都无不闪耀着你智慧的光芒。你在临死前还说自己愧对于先帝,没有达成他的心愿。而你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亦不辱祖先之英名,而对强敌临危不惧,愤然冲入敌阵直至战死。三代忠烈,皆为“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还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周瑜虽智勇双全,却心胸狭隘,总想置孔明与死地。他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心胸宽广不与周瑜计较,当即立下军令状。周瑜本以为得逞,却让诸葛亮留下了“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在平南蛮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孟获心服口服。七擒七放,是自己匡扶汉室的阻碍,你得需要多么广博的胸襟啊!……诸葛亮的宽容之心,是比海洋和天空还要广博的胸怀,是宽广与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诸葛亮的一生,即壮烈,也有遗憾。而他能够扎根在我心中,是因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颗无比忠诚与宽容的心,而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远记住它,永远为我们民族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道德家而自豪!

诸葛亮作文13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有几处写到了诸葛亮的哭与笑,颇令人深思。

  周瑜三十六岁,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数声长叹之后,终命巴丘。书中写到:“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孙刘联盟损一大将,于曹操有利,按情理,诸葛亮应该悲才是,应该哭才对,可是,他笑了。这一笑,耐人寻味。

  按下来的情节就是著名的卧龙吊孝了。诸葛亮跪读的祭文中,最令人肉麻的几句话是:“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他不仅这样读,还辅之以“伏地大哭”的动作和“泪如泉涌”“哀恸不已”的表情。他的这一番表演,不仅迷惑了东吴众将相,还打动了周瑜的接班人鲁肃。以至于众人都认为周瑜与诸葛亮不睦是假的,鲁肃认为诸葛亮多情,“公瑾量窄,自取死尔。”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哭,是真哭还是假哭呢?这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以为,他之所以要到江东去吊孝,目的是就为了给自己正名——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和周瑜的关系是好的。主张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周瑜的死,是周瑜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他的哭,与其说是在吊孝,还不如说是在表演。

  说他在表演是有根据的。孔明表演完毕,酒饱饭足之后,准备回去见刘备。不想,他明欺东吴无人的举动被庞统先生一语道破。面对这位洞察一切的智者,孔明自知瞒不下去了,“亦大笑”。他的这一番笑,和在荆州夜观天文之后的笑遥相呼应:前面的笑,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被自己干掉之后的狂喜,而后一个笑,则是小算盘被人识破之后的厚颜无耻。

  总之,这一回中孔明的一哭两笑,彻底地暴露了他冷酷无情、装腔作势、自作聪明的政客嘴脸。

  诸葛亮如此的对死者不敬,他自己最后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也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弟子规》语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诸葛亮不可能穿越到清朝,所以,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这个理儿。

  后人读《三国》,总以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但我从吊孝这一出戏中,看出的只有奸巧。

  如果我们弘扬国粹,是断不应该让孩子们学这些的。这就是新课标将《三国演义》放在高三时才让孩子们必读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书读早了,读多了,是真的可以“蔽聪明,坏心志”的。

  所以,对于《三国》,我们也要讲“拿来主义”。

诸葛亮作文14

  我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诸葛亮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吧!

  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章大家并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杀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见如此大雾,担心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东方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回去后,鲁肃向周瑜报告此事,周瑜叹息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诸葛亮呢?

诸葛亮作文15

  诸葛亮:最聪明的预言家

  事绩:预言魏延有反骨自己命到期

  诸葛亮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善于分析骨相,据说通过分析魏延的骨相预言魏延日后必反,结果,不出所料,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当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操之后,曹操的势力开始北撤,刘备顺势占领了荆州,作为裨将的魏延在长沙杀了太守韩玄,并救了黄忠之后,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大喜,诸葛亮却大怒,命人拖下去把他给砍了,当时的所有人都很纳闷诸葛军师为何要杀魏延,之间诸葛亮说到,魏延的后脑上长了块反骨,必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日后必反。所谓“反骨”,也就是“枕骨”,就是后脑勺的头颅骨比较突出,一些人枕骨突起,侧面看他们的头像,就像一个刻意夸张了的问号,按照当时相骨之术的看法,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骨相。因为魏延天生反骨,诸葛亮算计日后魏延必反,所以死的时候诸葛亮吩咐了杨仪姜维,如果魏延有不轨的行动,就按照交付给他们的锦囊行事。后来魏延真的造反,让早就在魏延身边当卧底的'马岱给杀了。

  不过后世也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仅仅凭借魏延的长有反骨而认为魏延谋反,未免有点太过于唐突。如果魏延真有反骨,刘备就不会对于魏延这么信任,让他做汉中太守,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就应该不会让他独当一面掌握兵权。后世也有人为魏延不平的,认为魏延投降刘备后,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刘备死后,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在北伐之中魏延屡立奇功。魏延戎马半生,为蜀汉的江山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死后却要背上谋反的千古骂。不过虽然魏延死的有点冤,平心而论诸葛亮杀掉魏延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决策。众所周知,魏延他智勇双全,在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也是不可多得谋士,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心高气傲,论才干,魏延不在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之下。但他的傲慢却仅次于关羽,我们知道,刘备是历史上少见的知人善任的明君,魏延当然俯首帖耳,不会产生二心;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政,魏延更是不会稍有懈怠;而诸葛亮死后,刘禅势必当政,刘禅是一个昏君,诸葛亮之下的众臣资历与魏延相比都是非常的浅,而姜维是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可当年魏延投奔刘备之时,姜维还一个黄毛小子,向诸葛亮提出奇袭子午谷的战略时姜维只不过是天水城一个小小的中郎。纵观当时的蜀营帐下,五虎大将已亡其四,只剩下老迈的赵云。如此目中无人的魏延又怎能对刘禅和姜维等人甘拜下。

【诸葛亮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诸葛亮作文02-02

(精选)诸葛亮作文02-09

诸葛亮的作文05-19

诸葛亮作文03-05

采访诸葛亮作文06-11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11-16

评价诸葛亮作文08-16

心中的诸葛亮作文12-15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精选)12-04

赞美诸葛亮的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