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国学经典作文
国学经典作文
更新时间:2024-09-19 18:24:05
  • 相关推荐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国学经典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1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2

  几天前,我诵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它给我的感觉是: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我知道了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经典书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让您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经典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它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心灵的智慧食粮。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需要咱们诵读中华文化中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篇章!国学让咱们在继承中感悟,在创新中升华。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国学经典,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结晶,是曾经鲜活生命迸发出来的智慧之光。优秀诗词歌赋还浓缩了汉语韵律、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我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染;我在诵读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我在诵读中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享受到了诵读的乐趣!国学经典作文 篇11

  我们知道,国学里面有着中国璀璨的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学习,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

  我喜欢的有《论语》,因为论语里边有孔子的一些讲座,他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学而》,这一篇主要写的'是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了严于律己,仁爱他人。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我还喜欢的一本书是《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已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这本书收录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篇章,他们分别从读书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朋友交往的方法、做人的骨气、求学的志向,爱国的情感等方面对少年朋友做了具体而细致的指导,旨在把同学们培养成为有礼貌,讲道理,品行端,情操美、志气高、眼界阔、心胸广的一代新人,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而且所选文章都是剔除了封建思想糟粕的精品,节节语言精妙,手法独特,富有哲思,启人心智,相信还会对提升同学们的文学修养与气质内涵大为有益。

  这两本书,旨在使我们能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怎么做的道理。这就是我喜欢的两本书,我从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3

  我的国学梦,始于诗

  常常会回忆起小时候,回忆起小时候的月光,回忆起月光下的我和爸爸在小巷里,我会一字一句地跟着爸爸念唐诗。爸爸用一本唐诗书把我带进诗的世界,从“锄禾日当午”开始,让我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开始了与诗的接触,有了关于诗的念想。以至于后来,我会自己去读诗品诗,品得颇有滋味,品得小有心得。我开始喜欢诗了,我喜欢东坡睹大江东去的豪情;喜欢那位仙人踌躇满志却又超脱凡俗,或许也喜欢他身上的那股酒气吧;崇敬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潦倒却心系祖国大众;爱戴陆游已是暮年,还盼着王师北定中原;喜欢王维笔下的山山水水,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我也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读出了杜牧的无奈与愤恨,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读出了那位帝王的不幸……诗使我怀抱了无数的梦,已不得不爱诗!

  我的国学情,系于《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果真坛坛都是好酒!它说伦理,也说道德;说历史,也说人生、文化与社会,说得声情并茂,说得感慨万千,说得心潮澎湃。在电视中,我看到了那几位讲师的`风采,如于丹讲《论语》、《庄子》。在这里,她所做的是对两部经典的推广,更是对人性的感知。在她流利的语言中,在她讲的一个个小故事里,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空地,让它滋生美德、感悟世界,让生命可以开阔,让我们变得不凡!鲍鹏山说《水浒》,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清平世界的无奈与辛酸。他这样道:“《水浒》不仅写了英雄的可怜,更写了英雄的可敬;不仅写了人世的寒凉,也写了寒凉中的一丝暖意。”是呀,这才是《水浒》。他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兄弟!我总觉得,这中许许多多的东西是我们只读一遍原著所远远不能体会到的!的出现,则让人开始关注起这个最牛的历史老师。我们竟不知学习还能变得这么有趣,他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让我们爱上了他的幽默,便捎带着也爱上了历史!另外,易中天讲的通俗并且生动,康震则清新亮丽,钱文忠也和蔼可敬……

  这一群群人,难道不是为我们的成长献上了一份份最珍贵的礼物吗?

  再度回首《新三国》

  《新三国》的骂声好像已渐渐平息,其实再仔细品品,我觉得这仍是一部了不起的大戏,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有人说陈建斌把曹操演得疯疯癫癫,哪是一代枭雄啊?我认为不然。他似以一个小人形象诠释一个雄才,诠释这英雄本色。记得在戏里,曹操临死时说:“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我,仍然是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也许这就是陈建斌要那么演的原因了,也是为了还这个集爱恨情仇于一身的千古帝王一个公道吧。还有庞统的死,戏里是庞统自己设计的,虽与原文不大相符,但我觉得这样更好,让这位凤雏先生也死得有价值,让人们记得在落凤坡还埋着一位奇才!至于其他的,我便不再多说了。

  总之,国学,中国人的文化,是一个永不会褪色的话题,是我们值得用生命来珍惜的文化,用一生来探索、研究的文化!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4

  国学,乃华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蕴、乃华夏民族千年之精华,它见证了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古时候人们的气节。其底蕴的优厚,使得现在的人们依然感到心旷神怡,当读到一篇好的古文时,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刹那感到了内心深处的净化,超凡脱俗。有人问过我,问我怎样比喻国学?我这样回答:“国学就像一壶好茶,有着青山绿水的韵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无穷。”的确如此,如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般,真是人间最享受的事。就从我华夏历史最早的一部经典《大学》说起,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至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生养性不只是内醒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书我想这也是古人当中君子们都有的宝贝吧。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也就是《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含义,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了以后虽然周围没有其他声音,可是却会让人感觉气势浩荡,激情澎湃,让人引起共鸣。虽然现在是强大先进的社会,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十分先进。灯取代了蜡烛、手机取代了书信、汽车取代了马车、高楼大厦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这些言论,这种修身养性的精髓,现在人能做到吗?发自内心的,大多数古人要两袖清风得多、要高风亮节得多。现在回想古时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难忘的时光!

  再向古人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得不感到与众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耸,高山流水的曲调送入双耳,茶已泡得浓香纯,我眼睛已紧闭,在这诗文的意味下回望那远古的大地……

  我梦想来到了曾经壮观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孙髯在大观楼题的长联,深情描绘了着壮观景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奋人心,气壮山河!可是,现在的滇池啊,唉!…………我也梦想来到西湖,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没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经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历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弹完了,茶也干了,这时我睁开了双眼,我知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世界。这意味悠长的国学啊!一时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壶好茶,来再好好品一品、读一读。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6

  文化的海洋,烟波浩渺,国学经典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荡漾的波浪,在潮去汐来中明亮。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屡现报端,电话诈骗案致三名大学生走投无路,最终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生活中,乱占车道,夜半扰民,口出脏话等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感忧虑,是否国学经典传承的美德逐渐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书中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每一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种传统精神的坚守。中国航天科技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这是一种姿势的坚守。还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救出了紧张的老人。将自己的水下装备分给他人。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更有刚刚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夺得奥运金牌的郎平教练,是对传统精神合作的坚守。他们的涌现正是社会真,善,美的主流。在我们的校园中,随处可见互相讲题的同位,帮忙打水的同学,认真备课的老师,这都是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是美德的体现。

  国学经典,于无声处绕梁,于无色处绚丽,于陋巷中金玉满堂,于荒芜中高朋满座。我们应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8

  有一种东西无色无味,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激起人的斗志,引领人们前进。它的名字叫做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等着去实现。我的梦想则是让国学重回国人心中,让国学走向世界。

  有一种文字四四方方,无论将它放大多少倍都不会变形,它就是汉字;有一种语言,有四个音阶——平上去入,它就是汉语;有一种文字格式精炼而内涵丰富,它就是文言文。汉字、汉语、文言文等都有一个统称叫做国学。五千年中华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然而近些年有一种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国学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在退让,大有被“英语”所侵占的趋势。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一些外来文化接踵而来。英语最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得到了国人越来越多的青睐。不仅于雅思托福中彰显其意义,同时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课程中无论理科还是文科,英语都是必修的,而且能否过级直接关系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初高中课程中,英语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总成绩。英语的初级学习正在向幼龄化发展,小学阶段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已被认为“起步太迟”。很多幼儿园早已开设双语教学,越来越多的父母将英语列入胎教范畴。

  相对于英语的逐渐大热,我们不得不正视国人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在减弱。虽然我们一直把语文最为必修学科,且每次考试的第一科目也是语文。但同学们的重视程度却不够。他们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远不及英语,更有甚者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语文还用学吗?”随着快餐文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品读一篇文章、去关注生活本身、去思考领悟,去书写感动。

  不容否认的是近年国人对国学的重要性已有了新的认识,“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从小抓起,孩子们一张口就可以吟诵:人之初,性本善。还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我们的“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地扎根。但我们要认清这样的事实,孩子们会吟诵却不懂其意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孔子学院”是不能证明国学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我们要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宣扬“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要铭记国学是国之精华、是国之重器、是国之魂、是国之精。我们必须重视国学。

  我们要让国学走进百姓的生活。《百家讲坛》的大热让我们看到大众化的解读更易于让人接受,让我们意识到贴近生活实际的解析更易于知识的普及,让我们认清受众面的扩大才是推广国学的根本。

  我们要让青少年成为国学的绝对支持者,让他们走进国学,去吟诵;让他们融入国学,去品味;让他们运用国学,去践行。让青少年成为发展国学的生力军。

  我们要让国学走向国际,用国学的精深去吸引更多的异域人士、用国学的魅力去感召更多的国际友人。我们要加大推广国学的力度,让国学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应努力学习国学,发展国学。此外也不能忽略英语的学习,我们要让英语成为推广国学的有效途径。要让国学走向世界,让世界为之精彩,让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

  这便是我的国学梦,为之努力的梦。

【国学经典作文】相关文章:

国学的作文02-27

国学的经典作文01-19

国学经典作文01-19

关于国学作文12-28

国学经典作文12-23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09-01

国学经典作文【荐】07-01

国学经典作文【精】07-01

(优选)国学经典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