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闹花灯作文
闹花灯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7 15:14:36
  • 相关推荐
闹花灯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闹花灯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闹花灯作文1

  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在我们家乡都是挺热闹的。

  除夕的年火刚刚熄灭,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爆竹的硝烟气味,喜庆的气氛还未完全消退,又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一是要吃汤圆,二是要闹花灯。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吃汤圆远远没有闹花灯那么快乐有趣。

  元宵节到来的前几天,村民们就开始扎花灯。西瓜灯、荷花灯、鲤鱼灯、虾公灯…最难做、最好看的是大人们玩的长龙灯,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小孩做的喇叭灯。

  图片而大人们玩的龙灯就要复杂得多。两条用篾条编织的长龙,每条有二十多节,是请专门制作花灯的工匠做的。尤其是那龙头,做工特别精细。高耸的龙角,凸出的眼睛,卷曲的虬须,张开的嘴里不停晃动的舌头,满身尽带黄金甲的龙鳞,用各种彩色纸一糊,就显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人们已经陆续到齐,热闹的锣鼓声顿时响起,挂在祠堂大厅天花板上的四盏宫灯已点亮了蜡烛,照得祠堂里金碧辉煌。舞龙灯即将开始!

  几十个壮汉按白天的排练,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人持一节龙灯,各自将龙灯里的蜡烛点亮。舞龙头的是村里两位高大英俊、脑子灵活、经验丰富的壮年汉子。龙舞得好不好看,舞龙头的`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要龙头一动,龙身就要跟着龙头转,各种各样的动作,龙身飞舞的花样,都是在龙头带动下完成的。为了将龙灯舞得好看,乡亲们排练了好几天。

  首先是巨龙三点首,向祖宗牌位三鞠躬。然后是巨龙在大厅里飞腾滚动,绕着四根大屋柱盘旋,引得村民们阵阵喝彩,鼓掌欢呼。掌声越响,舞龙的人劲头越大;鼓点敲得越急,龙灯滚动得越快。两条巨龙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和村民们的阵阵喝彩声中腾云驾雾,把乡亲们的情绪引向高涨!

  紧接着,一盏闪亮的圆球彩灯出现在祠堂大厅的中央,那是一颗滚动的龙珠。两条巨龙迎面飞来,争抢龙珠。而那颗龙珠却突然越过天井,飞出大门,滚到了祠堂门外的广场上。巨龙追赶着龙珠,并排飞出大门,在广场上表演起了“二龙戏珠”的舞蹈。

  龙灯在广场表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鼓点便缓慢下来。这时,每个舞龙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大家便停下来吃夜宵。夜宵除了各家各户带来的酒菜,还有众家煮好的汤圆和稀饭。吃饱喝足后,人们似乎兴致未尽,又来了精神。舞龙者便举着龙灯,将巨龙舞向田野,舞向远处的山边。

  夜幕里,舞龙人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上,距离一拉开,龙身更长,更加蜿蜒曲折。我们站在广场上,望着田野上空闪烁的龙灯,就像从天而降的一串火球。巨龙越走越远,最后游向天边,又仿佛黑色丝绒幕布上滚动着一串珍珠。那美丽的夜景,令我难以忘怀……

闹花灯作文2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儿时是唱着这首歌谣、打着灯笼寻来每年的正月十五的。

  盼过十五、盼打灯笼、盼正月十五闹花灯。儿时对正月十五的向往,不亚于对春节的企盼。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闹花灯情景,令人心驰神往。

  单说十五的灯笼,就有十几种,像龙灯、蛇灯、猴灯、飞灯、牛蛋灯、走马灯等等,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在这些灯笼中,数最多的是牛蛋灯,因为这种灯笼制作起来简单,买起来便宜,玩起来痛快。那灯的架子是用刮去内瓤的高粱秆的外皮扎制的,中间圆圆的,两头收口,因为形如牛蛋,故称为牛蛋灯。刚过初五,那些做灯笼生意的人就用大大的.竹筐装上上百只这样的灯笼,走街串巷,吆喝叫卖,那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样的灯。

  最华丽的要算走马灯了,灯的架子也是高粱秆扎起来的,只是用的部分不一样。走马灯用的是高粱秆最上端的细细圆圆的那一段,根据灯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尺寸。这种灯做起来颇费功夫,且技术含量高。村里的相爷是扎这种灯的高手,他扎出来的灯形如古代的钟楼,古朴典雅。灯扎好之后,相爷还会在灯上做上很多的装饰。比如用颜色艳丽的纸做成各种花朵,装饰在灯笼上。最称奇的是,灯的内芯装有用纸剪成的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灯内的蜡烛点燃,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就会在灯内旋转,看相爷的走马灯,如同观看一场有趣的皮影戏。

  正月十五闹花灯,十四就开始了。在我的家乡,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打灯笼叫试灯,就是看看这灯笼有没有问题,为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闹花灯做好准备。正月十五的晚上则是正式的闹花灯了,那天晚上,孩子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天刚擦黑,便按捺不住地点起了自己心爱的灯笼,一个个从自己家兴高采烈地走出来,顿时,整个村子星星点点,红火热闹起来。我们这帮孩子,也便在村头疯闹嬉戏,比试谁的灯笼最美。有好事者,常常做出些恶作剧,指着别人的灯笼大呼,灯下有只大蝎子!打灯笼者不知是计,慌忙提灯细看,哪里知道,灯笼歪倒,蜡烛点燃了灯笼。正月里哪来的蝎子?等醒悟过来时,一盏漂亮的灯笼早已化为乌有。

  其实,正月十五闹花灯不只仅仅十五那天晚上,正月十六还要熬灯,也就是看看谁的灯笼里的蜡烛还没有燃完,那一夜都要尽情地熬下去。这还不算,这闹花灯的日子大概要持续到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期间,晚上你都会看到一拨接一拨的民间杂耍,有玩旱船的,有玩“猪八戒背媳妇”的,还有踩高跷的。这一拨一拨的人,穿上古装,脸上涂满了颜料。每一拨玩杂耍的,前面总有两个高高挑着灯笼的人,远远地吸引你的视线。等到了近前,他们卖力地表演,总做出几个滑稽动作,逗得看热闹的人前仰后合。他们不图别的,只是图个喜兴。

  听老人说,正月十五那天要是下雪了,就会出现好年景。盼望今年家乡的正月十五是个雪打灯的夜晚,风调雨顺,我默默地祝福我的家乡,“雪打花灯好年景”。

闹花灯作文3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人们编成动听的民间谚语一直流传到今:“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太谷的灯,因何出名?

  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太谷县城,三百多年来,商业逐渐繁荣,到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更是太谷县城商业走向兴旺的时代,曾获得“小北京”的美称。当时票号兴盛,誉满华夏。太谷城内,沿街接巷,七百余家商号林立,大商富贾在商业竞争之余,在文化习俗上也极力仿效苏州、杭州、扬州的风尚。灯节的兴起与发展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许多品种、花样的彩灯,也随着贸易的发达不断从外地引进。相传,“宫灯”和“龙灯”就是客商自广东引进来的。至于大量的彩灯,则是仿效扬州。这种学习引进的后面,又有当地群众的创新,使太谷的灯节很快异军突起而称冠于三晋了。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清代康熙年间,有纸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清道光年间,引进宫灯。

  这些宫灯,大都以紫檀木、核桃木做成,凡是这种木制的精品,立架都雕有龙头,口内含有宝珠,或八角、或六角,环饰流苏,刻工考究,形状大方而高雅。在这灯的横面上,有书法,有绘画,色彩缤纷,颇为诱人。在花灯节之夜,还可看到悬于街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商标灯、字谜灯种种,吸引人们来观赏。太谷的灯,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日,太谷城内,沿街铺面,大院小户,寺观茅庵,无不张灯结彩,绚丽悦目,天上人间,灯月交辉。观灯人如河流,似海潮,摩肩接踵,通宵达旦。有些猜灯谜活动,耗时更长。时至夜深,仍有民乐奏起,把灯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灯节,在山西自然不独太谷县城有,在全省各县,大抵都要观灯度过灯节的。

  在一些较大的村镇,也有挂灯此举,这才有了“观灯”之说。在山西的其它县城和省城,也有山灯会、提灯会、赛灯会的做法,各地也都有他们的高招。观灯,是“上元节”中最有趣味性,最包含文化色彩的一项活动,在全省各地的城、乡、集、镇里,仍然盛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