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家乡的路作文
家乡的路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7:30:00
  • 相关推荐
家乡的路作文(优选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路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路作文1

  我的家乡是一个边远的乡村,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刚刚开始上小学,学校在一里之外的邻村,每天早晨与傍晚,我和几个同伴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了三四年。路上也有不少的快乐,但路上行人少时,在庄稼丛中的我也时不时地感到害怕。不知不觉中,弯曲的小路上行人少了,小路也逐渐不见了,人都走到那里去了?看远处较宽的大路,来来回回的不仅是原来的行人,而的则是骑自行车的人们,他们已经很少走在这些又窄又弯的小路了。但作为孩子,骑车只是一种奢望,看着大人们骑着自行车,不知心里有多羡慕。

  五年之后,我到了需要到更远的初中上学。道路远了,但没有办法,我们仍然需要步行。初二时,我家里的境况好转,也由于父亲会组装自行车,我有了一辆组装的自行车。骑上自行车脚程快了,看着其它人仍然走在后面,甭提心里有多美了。但这种优越感持续不了多久,越来越多的.学生骑上了自行车,同学之间在路上比赛骑车快慢,比赛车技,自有了另一种乐趣。当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也会偶尔遇到四个轮子的汽车,跟在后面疯跑一阵,累一身汗,沾一身土,充满了牛气,但还是被汽车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这时候心里就不服气地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开汽车,比你还神气!

  上高中了,自然还是骑着自行车,但路上的车辆不知不觉中翻了几翻,汽车已经比较多见,走在路上有时还真有点害怕。原先狭窄的公路已经不能容下越来越多的车流,于是道路也只好不停地加宽。但是走在路上,有车经过时的尘土,往往使衣服变了颜色。路边的树木、庄稼也都变了土黄色。这时家里生活逐渐富实,父亲买了一辆二轮摩托,要上什么地方都比原先方便快捷了不少。

  难熬的三年高中生活结束,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刚刚离开农村的我,面对崭新的城市,感到眼花缭乱:这里不仅仅有一座座的高楼,还有一家家的商店超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平坦宽广的柏油路,走在上面不用再担心乡村公路上的尘土,更不用担心脚下的磕磕绊绊。在那时我就感慨地想:家乡的道路也这样该有多好啊!

  不知不觉中,大学的生活很快过去了,我被分配到了家乡工作。一年后,家里给我买了一辆摩托车,惹来了不少同事的羡慕,刚骑上摩托车的我也感到风光了不少。可是冬天来了,骑在摩托车上少了的洒脱,多了忍受寒冬的折磨;下雨了,路上满是泥泞,走不多久就钻到了车轮挡板下,与车轮不停的纠缠,使我不能前行。更何况平日里还要遭受沙土的肆虐。心里这时热盼的还是家乡能快点通上柏油路。盼啊盼啊,盼来了1996年,镇上修起了柏油路,有事到镇上或到城里,走在上面,心里就想:快修啊,快点把柏油路修到我们村吧!在这热切期盼中20xx年到了,水泥路通到了不仅修到了村里,而且修到了我的家门口,全村老少甭提有多高兴了。而且村后还有了想也不敢想的高速公路,在路边看着一辆辆车在上面飞驰,我感觉到自己也好像飞了起来。于是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期盼:快点买上自己的汽车,这样就不必再怕风吹雨打了。

  改革开放30年,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道路和交通工具上。它的变化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家乡人的生活已经完全告别了瓜干饼子的年代,吃上了白白的小麦面粉,饭桌上鸡鸭鱼肉成了家常菜,乡里人也不仅仅只讲吃得饱,而且也在讲究吃得好,吃得健康。原先的小草房也早已不见,到处可见的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甚至是楼房,家里电器也是一应俱全。现在和村里人聊起来,人人都充满了希望,希望,希望地里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希望自己的买卖能赚到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前进,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家乡的路作文2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蒲松龄的诗句脍炙人口,你知道吗,他描写的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崂山。崂山秀美壮丽,是我国东部海岸线上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站在山上看沧海,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气象万千,不愧“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

  如果想去美丽的崂山看美景,路的重要性就格外凸显了。虽然它不及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般“危乎高哉”,但据说以前亦有一段“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坎坷艰辛。

  听妈妈说她上初中时崂山的路还是黄土路,坑坑洼洼,车子走过黄土漫天飞扬,行人都得捂着嘴巴避让,遇上下雨天就更泥泞不堪了。一次周日返校遇上下雨天,自行车陷进泥坑进退不得,她只好索性下车推着车子走,那些黄土浆都漫过了小腿肚。结果不但鞋子衣服沾满泥浆,还满手满脸沾上了泥巴,只得回家换洗。自此以后,下雨天便成了妈妈的修罗场!

  妈妈说她上大学那会儿要去青岛市里上学,坐公交车要经过劈石口盘山路,那里层峦叠嶂,山路十八弯,危机四伏,一段路不是转弯就是急转弯,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每次下车妈妈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她现在已经可以苦中作乐地回忆那段往事了!

  记得大约在20xx年,在我们家乡修了一条滨海大道。这条路横贯东西,绵亘万里,中间有个穿山隧道,政府投资5.32亿元,全长4580米,它刚修建的时候,每天叮叮当当,让我不胜其扰。可几个月后,当一条崭新的公路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所有的怨言一扫而光,我震撼于这样的速度与科技,妈妈以一种不敢置信的眼光目睹着这一切,那段走盘山公路的岁月只能永久淹没在历史中了。

  我问妈妈她此时的感受,妈妈没有言语,但我看出她眼里心里分明涌动着奔腾的情绪,于是我也缄默了。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何其渺小,但又何其伟大。人与自然的关系几千来一直被争论不休,究竟是人定胜天还是天意难违,以前我懵懵懂懂一直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现在我明白了,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人类文明自诞生伊始,便开启了进步的历程,虽然其间几多波折,但我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可以利用它,开发它,与它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青岛市的经济也是快速腾飞。崂山人打开山门,拉近了与青岛市里的距离,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很多人都来崂山游玩,欣赏海上仙山的美丽风景。据统计,我市GDP总量已经超过了8000亿元。在这个日新月异、万象更新的时代,我们青岛也开通了地铁。没想到的是,有一条地铁直通我的家乡,它就是青岛地铁11号线。它是青岛市建成运营的第三条地铁线路,于20xx年开通运营。11号线是位于东岸城区东部的一条南北向轨道交通快线,线路起点为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终点为鳌山湾站,全长58.35Km,串联起蓝色硅谷、崂山风景旅游区、世园会等区域,被网友誉为“最美地铁”。

  现在我们去市里只需要30分钟,我们可以吃完晚饭后,乘地铁去五四广场散步了。在徐徐海风的浸润下,望着那热烈鲜艳的五月之风标志,爷爷奶奶唏嘘感慨道: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以前去趟市里,要拿出一天的时间来回,现在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祖国发展了,老百姓方便啊!爷爷奶奶都是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不会说什么长篇大论,也不懂什么哲学玄思,他们只有最直观的感受,而这最令我动容。

  家乡的路,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家乡的路,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家乡的路,折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家乡的路,是一座通向财富的桥梁;家乡的路,是一条指引人们走向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路在变,家乡在变,祖国也在变,我相信天道酬勤,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家乡的路作文3

  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观察过我们可爱的家乡?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可爱的家乡那么,正在静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变得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变得让人充满着生活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家”---新坍。总听老家的人夸,家乡这几年的变化可大啦!比如说,那成片成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已经被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现代的高科技的家用电器。当人们回首过去条件时,总是不由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住的房十分狭小,住在里面比住在监狱还不舒服.现在住的房十分宽敞、舒适,住在里面可舒服了。跟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总是对记忆中的家乡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我渴望回到我的家乡。

  无论家乡怎么变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我家门口的那条小路,我梦中的小路,我的童年。今年暑假,我随妈妈回家乡探亲。去找寻那梦中的小路,去找寻我记忆中的童年,去找寻那生命中的记忆点滴。

  然而,这次回到家乡,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变化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家乡变了,变不出她的模样,变得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一进村口,就看见那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原来那条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小路,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那条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这让我太吃惊,然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的确新坍以前的路又窄又脏,不少巷子里的路还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走在路上都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摔倒,更别提骑着自行车的感觉,那好像是骑在一头倔强的小毛驴上,颠的骨头都要散架了。什么宽敞了、平坦了,那就是做梦的事了。以前的路大多数都是用土堆起来的,上面撒上些砖头瓦块,一下雨,土就变成了泥,砖头瓦块全上来了,走在上面,结果可想而知,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以前的马路给人们带来的是极大的不方便。

  家门口的这条小路一直是村里人心头的“痛”,是我上小学读书时必走的一条小路,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泥路。这条小路沿着小河边延伸而去,在稻田间穿行而过;晴天风起沙土飞扬;下雨天脚踩泥浆四处飞溅,农民送粮,买肥料的木车子,常常两个轮子陷进去,进退两难,推车的人尽管满头大汗也是无计可施的,而我们小孩子在上学或放学来回的时候走过这条小路,大多数会成为“小泥人”,满身的泥巴惹人发笑。唉!真是一条“倒霉的路”啊!

  在上中学的时候,人们把这昔日的泥路铺上了石沙子路面,我们这些读书郎不再成为“泥人”了,我们走在路上高高兴兴地尽情地嬉戏玩耍,农民伯伯的'车子不再会陷进泥潭中走不动了,但依然如此“倔强”。此后,每当我背起书包迎着朝阳,行走在这条宽阔的路面上,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上大学的时候,人们又把石沙子的路面拓宽改建为水泥公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新坍镇ZF,派出了公路建设工程队再次把公路拓宽扩展,修建了笫一条农村三级公路——射新三级公路。射新公路从筋竹镇的腹地通过,2010年通过射阳县交通局的验收成为全县文明样板路。当人们走上这条全县文明样板路时就会感受到更加的惬意,小朋友们那欢乐的歌声,自行车那清脆的铃声,摩托车、汽车的喇叭声和着农民那爽朗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曲令人振奋的交响乐。我们生活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为她耕种,为她忙。

  靠党的好政策,好领导,靠着人们的勤劳,我的家乡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村口,放眼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砖瓦房舍,使人爽心悦目,特别是那一条刚刚新建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总有着无限的感慨。家乡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

  今天,我们漫步在家乡的路上,已经寻觅不到当年弯弯曲曲的泥路了。不管家乡的路变化如何,我将永远想着它,记着它。因为在路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家乡光辉灿烂的未来。

家乡的路作文4

  在区域版图上,家乡黎水的地理位置没变,但却感觉与外界更近了,是因为家乡与外界连接的路发生了变化。

  家乡的路称得上四通八达。沟的这面与那面、山的这边与那边,隔沟隔岭、隔村隔乡甚至隔县隔省,均有路连通。只是以前多为山路、小路,乡民们走个亲戚、称点油盐或卖个鸡蛋,无论到周边哪个集镇,全都要步行十多二十公里以上;而现在则为公路、大路,不仅奔跑着摩托车、三轮车,也不乏小轿车、客运班车。由主干道伸展到院落、村组,以至别的乡镇的支路纵横交错,那些翻山越岭、崎岖曲折的山路就少有人走了,野草疯长、野兽出没。

  家乡与外界特别是与县城连接的路是几经波折的。其变化也有迹可循:由小变大,由远变近,由窄变宽。解放前,家乡是渝鄂边境的物资集散地、进出长江水道的北部大通道。自然,也有一条经渝鄂之边的道路连通县城。清代知县张九章“壬辰冬令,窃盗未靖,予下乡点团”,即经现中塘、大路坝、蛇盘溪抵达黎水,再沿新花、黄溪、白石返回,并“途次口占”多首诗。后来,县城到黄溪公路修通,乡民多数时候选择走路到黄溪后再坐车进城。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溪经新花到黎水的公路始贯通。“要想富,先修路”。上个世纪90年代引种烤烟、蚕桑后,家乡开始大修村道路、入组路。但很长一段时间,路途遥远、弯多车少,家乡仍然没能甩掉全县最偏远乡镇的帽子,乡民们依然为路所苦、望路兴叹。直到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前,通往湖北咸丰蛇盘溪的出境公路连通,与数年前热闹的步行线路大体吻合,再逐步水泥硬化、安装防护栏,进而开通县城经小南海到黎水的客车,才奠定了黎水直通县城的捷径,比原来的路线缩短三四十公里,有的地方甚至达五十多公里。这条路有如七彩飘带,吸引着一批批人来路边建房、经商、办产业园,“黎蛇路通后,醉美入云霞”,成了带动一方经济腾飞的要害。

  但路与桥不可分割。大路需要大桥,小路需要小桥。桥就是架设在河流、溪沟上面特殊段落的路。没有桥的衔接,路就不可能越溪过河,就成了断头路。“我过的桥都比你走的路多”,说这话的未免有倚老卖老、夸大其词之嫌。试想,桥不就是路么?桥再多也不及路长,桥再宽也只是路的一段。

  家乡的溪河多,桥也就多。除了木头桥、吊索桥、石拱桥、风雨桥,乃至石步、木笕在必要时皆可扮演桥的角色。连通渝鄂边区的`五里峡大桥,因其雄跨滔滔郁江之上,把分属于不同省(市)的悬崖峭壁串联成平坦通途,更成了一道壮观而又亮丽的风景。家乡往些年留下来的石拱桥,大多由当地富户、开明绅士出资修建,或大家集资建造,石料考究、经久耐用,造型别致、远近有名。后来修公路时,好几个地方的桥就是在原先的石拱桥基础上铺垫起来的,桥的价值得到了更大体现。想想那时的人是多么有先见之明,把桥修得既宽大、又结实,还具有美感。“前人修桥,今人享福”,不仅造福当时,也惠及后世。

  说起来,家乡是有修路修桥传统的。在徒步走山路的年代,村里雷锋式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每天早出晚归,到附近山上义务修路,把不好走的地方扩宽挖平,把挂衣衫、刷眼睛的荆棘砍掉。凭着一己或众人之力,修出了乡,修过了省,砍坏了数把镰刀,砍去了几百活路。这样的人会被乡民长时间念叨、感激。遇到哪里桥烂了,或需要添一座新桥,他们会自动自发地从自家的山林里砍几根树子搁置于溪沟之上,再挑些泥土垫平夯实,修成一座简易的人行桥。“修桥补路,必有官做”。一直以来,乡民们就以这句话作为对修桥筑路善行美好的祝愿。

  时至今日,家乡的路还在不断向外拓展、延伸,或者硬化、扩宽。高架桥梁,是空中的路;穿山隧道,是近捷的路。路与桥的转换,将会越来越普遍、多元。我真切地希望,家乡的道路越来越直而宽,家乡的出路越来越多而广。

家乡的路作文5

  我的家乡地处浙东的一个离县城还有五十多公里的山沟,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山脚下,有着三条不同的道路通向山顶的村子里。这三条道路,记录了三个不同的年代,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生活面貌。

  羊肠小道

  听我父亲讲,他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那山沟,通往外面的不过是行人从草丛中踩出的一条羊肠小道罢了。小道在山坡上蜿蜒曲折,极难行走。

  行路难,上学更难。年幼的父亲和同村的小伙伴要到几十里外的一所小学,到学校的小路荆棘丛生,路径时有时无,沿路还有许多乱坟岗,上学要家长陪一段,放学要老师送一程,途中还要受突然窜出的蛇蝎和野兽的惊吓,同学们在慌乱中跑,经常摔得鼻青脸肿。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道路的蜿蜒、狭窄、泥泞,让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每每说起这些往事,父亲仍唏嘘不已:因为这羊肠小道,有多少年幼的孩子为此提早辍了学啊!

  行路难,生活更难。上个世纪将近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城市里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四通八达。但那股春风却迟迟“度”不到我们山沟里来,家乡的人们仍跋涉在泥泞的小道上,守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闭塞、落后、贫穷像蜘蛛网一样爬满了山村的角角落落。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家乡有大量的茶叶。竹笋、板栗等土宝贝,但苦于无路可运,直到……

  简易公路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出生前后,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我们的山沟里。那时,乡里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开始组织民工修路,平日里寂寞的山村一下子闹腾开了,家家户户都住满了民工,乡亲们听说修路都很高兴,都主动腾出最好的房间给民工住,还给他们做饭、送水、洗衣服,修路干得热火朝天。不到两年,这条通往山下的铺了一层石子的简易公路就修成了。

  路通了,昔日封锁的山门打开了。竹笋、茶叶、香菇、板栗等山货,一批又一批云出山去,山外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一车又一车运进山来。村里甚至办起了食品厂、砖瓦厂。男人们,女人们除了照顾好家里的田地外,有的还开始了崭新的“上班族”生活。收入增多了,楼房盖好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漾开了,整个山村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我是从这条土路上走出山沟到十几里外的镇里上初中的,这一走就是三年,所以我对这条路特别熟悉:那里转弯,那里有突起的石头,那里生长着一棵桃树,我都一清二楚。有时候运气好,可以搭乘顺路的货车。汽车在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路上颠簸,坐在驾驶室里的.我就像“跳舞”一般,有时候屁股从座位上弹得老高,真是又新鲜又刺激;车外尘土飞扬,从车上下来,满身灰尘,可我心里还是很高兴,毕竟又好玩又省力。

  令村民没想到的是:替代这条马路的水泥路竟来得那么快!

  水泥马路

  20xx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要求各地把“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几年间,全国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建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省道一直延伸到了我们山沟里,远远玩去,如一条玉带缠绕。于是,雨天,人们不再满脚泥污;晴天,道路不再漫天扬尘。

  每当坐车回家,欣赏着路旁农家新颖别致的幢幢新楼时,看到一群群穿红着绿的农家青年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开着小三轮、驾着小“面的”飞驰而过时,我不由感叹:我的家乡变年轻了,我们的小山沟变活泼了。

  奇怪的是,每逢周末,总有一帮驱车而来的城里人,却把车停到山脚下,然后从那条几乎被人遗忘的羊肠小道上往上爬。原来,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嚣和拥挤的城市人到大自然休闲健身来了,于是,聪明的家乡人利用当地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搞起了“农家乐”等为主的旅游业,全力打造起生态旅游来。

  家乡的路啊,真是越走越广了!

  祖国的恩情啊,怎能叫人不铭记!

【家乡的路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路作文02-14

家乡的路03-03

家乡的路作文600字三篇02-22

路的故事作文06-11

远方的路作文05-31

那条路作文05-26

人与路作文06-11

我的路作文02-28

脚下的路作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