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句>语录>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
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
更新时间:2024-01-13 17:41:17
  • 相关推荐
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锦集49条

  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2、爱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有爱就会痛苦。

3、当一个年轻人在当子女时,可能非常追求个性,不理解、不认可父母的关怀与期望;一旦转眼间为人父母,同样会对子女有一样的要求。

4、内心对身份超越,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5、生命,就像是一块黄金,金灿灿的,闪着光芒,厚重踏实。

6、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心对境,对外在的一个事物,内心会起一个反应、判断、感受,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痛苦"或"快乐"。

7、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

8、"爱"产生——追求"爱"——得到"爱"——失去"爱",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爱"的追逐,最终又失去"爱",生活就是这种公式的不断重复。

9、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

10、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么的细心呵护。

11、"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说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

12、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13、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享天伦之乐,此乃国家安泰、社会和谐、生民幸福之兆。

14、有的时候,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个演员,忘了在舞台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员。

15、人的心境像镜子,镜面干净,反映的事物就清晰;心境清净欢喜,平时所思、所遇也会是幸福快乐的,这种心态我们要保持。

16、不快乐的人也不要气馁,佛教讲悟性,当你觉察到自己不快乐,并决定改变的一刻,快乐就已经降临。

17、念头制造的产品包括我们当下的苦乐感受、说的话、做的事、身体的反应,以及记忆。

18、当人整个身心都陷入攻击状态时,他还有何快乐可言?他的语言、行为都是伤害性的,给对方带来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让对方失望、怨恨、伤心、难过,决心再也不和这种人交往了。

19、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忆。

20、按佛教的观点,人每重复一次同样的行为,记忆的痕迹就加深一次;重复得越多,痕迹越深刻,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21、光明、善良、正面的念头会制造出快乐、安全、舒服的"产品"。

22、只有让善念持久、稳定、有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与快乐。

23、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

24、努力并非总有结果,苦在"爱"而不得时。

25、在生活的压力下,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26、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27、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

28、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

29、止口不如静心,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30、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31、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32、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

33、宁静看似平淡,却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饭虽然滋味一般,却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能量,不让人挨饿。

34、宁静来自于调养内心。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

35、为学需有宗旨,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不同。

36、对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贤,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返璞归真。

37、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

38、"在亲民"是说要关心、亲近民众,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39、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持戒又有三条: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

40、学佛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41、梦想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也不尽然。梦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属于每个渴望创造精彩人生的人。

42、如果我们把玄奘的长征称之为"壮举",那么法显的长征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伟业,尽管需要某些外在因素,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认准目标、持之不懈的愿力。

43、任何想法在刚刚诞生、尚未付诸于现实的时候,都是一个梦。

44、梦想就变成了理想,也就是一套能够付诸实践的具体思路,只要坚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45、积极地、带着爱去倾听,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并和孩子交流;父母也要善于表达,坦然地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通过开诚布公地、平等地讨论,让亲子双方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去解决问题。

46、在佛教看来,中国传统的五种人伦关系都是爱与智慧的体现。

47、一种缘分就有一种伦理,世上的缘有千万种,因此伦理也不是僵化的,也许今日是师,明日是友,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

48、人的心理很奇怪,一方面如此希望被认可,另一方面对于那个他希望认可自己的人,又总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

49、我们的很多理想,可能都是虚幻的,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

《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锦集49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相关文章:

学诚法师的语录集合39句07-30

学诚法师的语录汇编30句10-03

学诚法师的语录摘录36条09-28

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40条06-30

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08-20

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8条09-06

学诚法师的语录锦集35句10-16

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9句11-14

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合集48条08-14

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集锦40句01-09

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锦集49条

  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2、爱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有爱就会痛苦。

3、当一个年轻人在当子女时,可能非常追求个性,不理解、不认可父母的关怀与期望;一旦转眼间为人父母,同样会对子女有一样的要求。

4、内心对身份超越,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5、生命,就像是一块黄金,金灿灿的,闪着光芒,厚重踏实。

6、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心对境,对外在的一个事物,内心会起一个反应、判断、感受,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痛苦"或"快乐"。

7、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

8、"爱"产生——追求"爱"——得到"爱"——失去"爱",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爱"的追逐,最终又失去"爱",生活就是这种公式的不断重复。

9、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

10、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么的细心呵护。

11、"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说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

12、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13、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则天下之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享天伦之乐,此乃国家安泰、社会和谐、生民幸福之兆。

14、有的时候,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个演员,忘了在舞台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员。

15、人的心境像镜子,镜面干净,反映的事物就清晰;心境清净欢喜,平时所思、所遇也会是幸福快乐的,这种心态我们要保持。

16、不快乐的人也不要气馁,佛教讲悟性,当你觉察到自己不快乐,并决定改变的一刻,快乐就已经降临。

17、念头制造的产品包括我们当下的苦乐感受、说的话、做的事、身体的反应,以及记忆。

18、当人整个身心都陷入攻击状态时,他还有何快乐可言?他的语言、行为都是伤害性的,给对方带来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让对方失望、怨恨、伤心、难过,决心再也不和这种人交往了。

19、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忆。

20、按佛教的观点,人每重复一次同样的行为,记忆的痕迹就加深一次;重复得越多,痕迹越深刻,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21、光明、善良、正面的念头会制造出快乐、安全、舒服的"产品"。

22、只有让善念持久、稳定、有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与快乐。

23、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

24、努力并非总有结果,苦在"爱"而不得时。

25、在生活的压力下,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26、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27、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

28、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

29、止口不如静心,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30、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31、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32、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

33、宁静看似平淡,却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饭虽然滋味一般,却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能量,不让人挨饿。

34、宁静来自于调养内心。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

35、为学需有宗旨,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不同。

36、对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贤,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返璞归真。

37、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

38、"在亲民"是说要关心、亲近民众,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39、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持戒又有三条: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

40、学佛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41、梦想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也不尽然。梦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属于每个渴望创造精彩人生的人。

42、如果我们把玄奘的长征称之为"壮举",那么法显的长征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伟业,尽管需要某些外在因素,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认准目标、持之不懈的愿力。

43、任何想法在刚刚诞生、尚未付诸于现实的时候,都是一个梦。

44、梦想就变成了理想,也就是一套能够付诸实践的具体思路,只要坚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45、积极地、带着爱去倾听,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并和孩子交流;父母也要善于表达,坦然地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通过开诚布公地、平等地讨论,让亲子双方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去解决问题。

46、在佛教看来,中国传统的五种人伦关系都是爱与智慧的体现。

47、一种缘分就有一种伦理,世上的缘有千万种,因此伦理也不是僵化的,也许今日是师,明日是友,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

48、人的心理很奇怪,一方面如此希望被认可,另一方面对于那个他希望认可自己的人,又总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

49、我们的很多理想,可能都是虚幻的,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