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凡夫说话都是"烦恼心"驱使,越说越躁动,越说越烦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诚法师的语录49条,一起来看一下吧。
1、生活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2、爱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有爱就会痛苦。
3、人们认为快乐就是拥有喜爱的事物,而事实恰恰相反,有爱就有痛苦。
4、当一个年轻人在当子女时,可能非常追求个性,不理解、不认可父母的关怀与期望;一旦转眼间为人父母,同样会对子女有一样的要求。
5、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6、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
7、人活在世界上,顶天立地,身份对人只是一种装饰,是内心自在的一种随缘展现。
8、生命,就像是一块黄金,金灿灿的,闪着光芒,厚重踏实。
9、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如黄金般璀璨的价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辉。
10、痛苦和快乐的来源就很清楚了:内心的心理结构,加上外在的事物,会引发内心种种苦乐感受。
11、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
12、改变自己的内心,让它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慈悲,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有力量,让人产生一种能力,面对所有的外在,都能够快乐,都能够远离痛苦。
13、幸福,如果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础上,那就是不稳固的。
14、不管怎样"守护",我们所爱的一切都会改变、消失,"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这是铁的规律。
15、如果谁说他现在苦,那肯定是他"爱"上了某样东西。
16、欲望淡泊的人比较快乐,不必家藏万卷丹青,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7、利他心强的人比较快乐,爱与不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判别出来的。
18、只有及时地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人,才能让自己与对方得到真正的快乐。
19、有的时候,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个演员,忘了在舞台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员。
20、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起什么念头对我们的生活、生命是有影响的,它会制造出"产品"。
21、念头制造的产品包括我们当下的苦乐感受、说的话、做的事、身体的反应,以及记忆。
22、当人整个身心都陷入攻击状态时,他还有何快乐可言?他的语言、行为都是伤害性的,给对方带来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让对方失望、怨恨、伤心、难过,决心再也不和这种人交往了。
23、愤怒、仇恨对人体内的神经组织、内脏细胞也会造成严重损害。
24、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忆。
25、只有让善念持久、稳定、有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幸福与快乐。
26、努力并非总有结果,苦在"爱"而不得时。
27、从出生那一刻起,将经历的每一个见、闻、觉、知的境界,都拿来当作材料,一砖一瓦地搭建起了这座迷宫,并埋藏了每一个陷阱和隐患。
28、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
29、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
30、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
31、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32、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
33、人生在世,所处的境遇虽然千差万别,概而言之,不出苦乐二字。
34、宁静看似平淡,却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饭虽然滋味一般,却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能量,不让人挨饿。
35、古人曾经流传下来很多调心与养心的方法,禅修就是其中一种。
36、对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贤,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返璞归真。
37、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
38、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持戒又有三条: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
39、持戒让一个人从举止到内心都安详、稳重,透出一种慈善、清和的光辉,私心杂念少了,就容易专注,也就是"定学"。
40、佛教讲的智慧是让人解脱自在,不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识所捆绑。
41、学佛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42、自我作为一种存在,其最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那座庞杂而令人沮丧的迷宫,是迷宫中那个苦苦寻找出口而不得的焦躁的人,亦是这座迷宫的搭建者本身。
43、梦想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也不尽然。梦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属于每个渴望创造精彩人生的人。
44、人在年轻时,有着健康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但思想尚未成熟,经验有待积累。到了老年,思想完全成熟了,经验充分积累了,可体魄和精力却逐渐衰退了。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遗憾在所难免。
45、守的是什么呢?守"成"——过去的成绩、成果、成功、成就。人一旦执着这些荣耀,就会更加保守,更加计较,反倒阻碍了自己的继续前进。
46、现代人喜欢讲道理,但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我们只能靠爱与德行去感染人。
47、佛教重视伦理,着眼于人伦互动的过程对人心性的培养、智慧的启迪。人伦关系是修行的道场、生命教育的学校,其目的是成就心灵的圆满、博大、清净、光明,而非面子上的和谐。
48、一个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49、只有带着一种包容与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才能从对方身上学习到更多积极、正面的东西,自己才能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