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读书的古诗
读书的古诗
更新时间:2024-10-22 16:23:35
  • 相关推荐
[合集]读书的古诗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古诗1

  1、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3、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礼记》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法式善《读书》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3、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2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2、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4、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2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3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3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宋应星《怜愚诗》

  3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4、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5、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高尔基

  3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韵》

  40、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1、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4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4、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45、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6、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4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49、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50、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51、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52、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5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5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55、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56、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59、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6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6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先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3、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65、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6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67、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6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6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70、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7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2、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7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5、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76、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7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7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读书的古诗2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时《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的时候,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

读书的古诗3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寒夜读书

  【宋】陆游

  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

  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

  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

  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

  灯下读书戏作

  【宋】陆游

  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

  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

  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

  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

  和刘七读书

  【唐】钱起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

  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答问读书居

  【唐】莫宣卿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澹如楼读书

  【清】康有为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读书的古诗4

  年复一年,“红了樱桃”;日复一日,“绿了芭蕉”。每个中国小朋友似乎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了自己诗词之路,在还不能亲身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时,就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美好。即将迈入人生第一个十年,《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带我走进了诗词的世界,走进了古代中国,看一树一树的花开,看雁群飞过时光,而我的心灵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美好。

  我喜欢洒脱不羁的李白。何为盛唐?觅于李白之诗。我曾惋惜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惊叹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潇洒,幻想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丽,欣赏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真,羡慕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

  恍惚间,我仿佛走近了这位传奇又捉摸不定的诗仙,感受到他不被世俗所困,豁达开朗,豪迈奔放的人生态度,无须他人美颜或者贬损,他就是他!庆幸有他,因为有他的大唐才称得上盛唐。

  我喜欢风流倜傥的苏轼。你看,他多次被贬,却依然坚强不屈,写下的诗句如同泰山一样雄伟壮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气势是何等的豪迈!眼前是公瑾爱恋的长江,脚下是周郎鏖战的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那个时代容不下他,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恍惚间,我的手仿佛摸到了“赤壁”,我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我也似处周郎故垒,赤壁岸边,眼前,“早生华发”的他,感慨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浊酒,祭奠英雄豪杰,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千古绝唱。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我觉得这愁,愁得美。我不想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绝望,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

  恍惚间,我看见他了!只身一人,远离了人世纷繁,远离了国事困扰,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腥风血雨,独自守着一份宁静。乘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与苦涩。

  我还喜欢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既能写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细腻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句,又能在国破家亡被迫漂泊过程中写下对国家无尽的期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东篱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依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一字一句,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那个“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在我眼里,她“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风韵脱俗、她个性张扬。我一直都以为她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她的世界里,与她同悲同喜……她的词,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不然在现代的我怎会深切的感受到她的愁苦,阴郁,和深深的落寂呢?

  ……

  披一路风尘,看春山依旧,吟一首江南好,唱一遍大江东去。让我们抛下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和忧愁,用心行走古诗间,领略祖国千百年来文人美丽的智慧结晶,用灵魂去感受那穿越时空的美好……

读书的古诗5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前出塞》的前四句.

  "雪暗雕骑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宁为书生."这是《从军行》的最后四句.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和杨炯,都是关于古代战争的从第一首诗中,我知道用武器对敌人最致命;杀敌时要智勇双谋,射敌时先射马,抓贼寇时。

  先捉拿头领.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当国家需要我们时,只有充满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杀敌报国。我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是这两首诗描述了古代战争,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这和我的兴趣爱好很一致。我喜欢玩战争题材的电脑游戏,比如"尤里的复仇","红色警戒2——共和国之辉"……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

  通过这两首诗,我知道:战争应该注意战术,以赢.所以在学习中,也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我也要学习古代英雄的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社会做出贡献.从现在开始,我想一点一点地开始,比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帮助别人……

读书的古诗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改变。

  朗读者开始火遍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机缘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那些高山流水、桃红柳绿的景象,那些策马扬鞭、激扬文字的情怀,让我心生平静。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读诗,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我想,诗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疲惫使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片柔软沉睡。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满古人智慧与情怀的书,在诗词中留住那个真实的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

读书的古诗7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篇1提起古诗,你一定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好多古诗。但是,要写一首诗,就需要进行反复地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来。

  虽然你会背诵古诗,但你知道变诗的故事吗?我知道一个换诗的故事。

  这首诗是《泊船瓜洲》。这是一首王安石思念江南金陵的诗。整首诗是这样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然而,谁知道王安石对这首诗倾注了多少心血。据说,王安石最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好后他觉得“到”不如“过”好,就改为“过”;后来,又觉得“过”不如“送”表达得更好,就又改成了“送”;接着又改为“入”和“满”,但是,他觉得都不满意,最后才改为“绿”。经过反复修改,这首诗终于成为一首流传了几千年的好诗。

  读了这首诗,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也同样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吗!就拿写字来说吧,要写出一手好字,不仅需要我们反复地练习,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就象王安石改诗一样,只有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能写出好字来。

  同时,读了这首诗,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做,半途而废只会导致失败。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篇2第一首,“泊船瓜州”是宋代诗人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在瓜州是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二首,“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念家乡,写信给家人无耐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首,“长相思”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三一程,水一程,声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睡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描写戊边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三位诗人都见到或者听到某种事物而思念起家乡·怀念亲人的主题,但是表达的方法个异,《泊船瓜洲》是写景予情,《秋思》是叙事予情,《长相思》则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乡感情。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篇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在这个方向和心灵的背道而驰的宿营之夜,诗人的思想早已超越了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

  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古人没有现在的安定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便利交通,但他们有着的是一颗炽热的心,他在不停息的跳动着,家乡和亲人便是他们永不停歇的动力

  这个人有为国家服务的雄心,有脱离黑暗的幻想。他内心的挣扎使他开始逃离那些显贵,他愿意回家享受家庭的幸福。这种行为在今天仍然是一种选择吗?

读书的古诗8

  在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朵拉的古诗奇幻之旅》。故事中的朵拉,她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幻想和魔法的中国小女孩。有一次,她在语文课上睡着了,,梦中他来到了希腊图书馆,在那里,她发现了一本会发光的书,还碰到了月亮女神辛西娅。辛西娅送给朵拉一个绿色的花环,告诉朵拉,如果要走出黑暗图书馆回到家,必须要带上这本会发光的`书。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在遇安迪》里头讲的是,朵拉拿起发光的书,来到了一个地方,哪里有很多蔬菜,有很多花,她来到河的旁边,喝了一口水,头发立马就变了,安迪说:“这条河让时间恶魔凯罗施了咒语,必须找到黑色郁金香,把它吃下去,你就得救了!”在安迪和大鸟的帮助下,朵拉顺利地把郁金香吃了,然后,战胜了凯罗。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朋友要互相帮助,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读书的古诗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

  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古人没有现在...

读书的古诗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日记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读书的古诗11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3、《四时读书乐春》

  【元代】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4、《移居二首·其一》

  东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5、《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6、《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 《读书》

  唐·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8、《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9、《随园诗话补遗》

  清·袁牧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1、《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2、《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13、《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13、《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14、《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15、《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读书的古诗12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示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要是能把我们的丢失至今还分离我们祖国在外的一个小岛——台湾岛收复回来,那该多好啊!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读书的古诗13

  这本书是八年级的推荐读物,本来是买给孩子读的,无奈她沉迷手机,不懂开卷有益,不如我先读来。

  我是热爱古诗词的,上学的时候,老师让背诵的,一篇没落都背,离开校园之后,也没有放下诗词,断续地读,有时也很有共鸣。读过叶嘉莹先生的讲稿实录才感叹,原来其实我一直不得章法,未能深切体会古诗词之美。

  诗是要吟诵的。

  诗讲究韵律,一声二声为上声,三声四声为去声,平平仄仄平,讲究对仗,有固有的规律,但有时也不一定呆板不变,因为诗是"情动于心而兴于言",这里的"兴"读作四声,意为内心的兴发感动。所以,我理解,在吟诵中找到诗词表达的内心情感,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

  关于"导"

  叶先生讲,学习或者教授孩子古诗词,首先是"兴",然后是"导",就是指导了解,了解什么呢,是要尽可能去了解这首诗词的详尽背景。对于一些大诗人的作品,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时代背景,要了解诗中典故的由来,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前半句写的是巫峡的景物,《水经注》里讲"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没有听过猿啼,不知道会不会"下三声泪",但是可以了解的是,这里有地理知识有各种风物,再说"奉使",杜甫的朋友严武曾在成都做节度使,杜甫曾在严武手下担任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节度使"之所以叫"使",是因为他接受了中央的使命而来到地方,任期满后还要回到中央,杜甫在严武的幕府中任职,这算是"奉使"。而"八月槎"包含了两个可能的典故,其中一个与"奉使"结合起来,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去探河源,他是乘槎一一一种飘在水上的木排去的;另外一个典故出自张华的《博物志》,张华做过晋朝的宰相,据说他学问很渊博,他的《博物志》收录了各地的奇闻,《博物质》上说,汉朝时,海上有人年年八月见到浮槎,每年来去都不会错过这个时间,后有卜者说,浮槎渡的是牛郎和织女。十四个字,背后还有这么多的知识,看来,我原来的诗词是虚学的啊。

  关于"讽"

  叶先生讲,古人有注解,说讽是"不开读之",就是不打开书本,也就是背诵的意思。读诗,要兴,从诗里得到感发;要导,之所以感人的地方指出来;要讽,就是背下来。《左传》上记载了很多这样的故事,用诗句来问答,用诗句来讲外交,这是多么难忘的一个时代。试想,不会背诵,又何来这样的能力。

  关于屈原

  叶老师讲到屈原时说,楚国这个地方,深山大泽,有很多繁茂的树木,探测不到的地方,人们想象之中就有很多鬼神,所以就使楚地的人有很多很多丰盛的想象,不像黄土高原上的人那么简单、那么现实。这使我联想到,我生活的这片土地,属于蒙古高原,草原一望无际,所以人的性格比较洒脱、胸怀比较宽广,但是缺点呢,文化沉淀还是少了很多,因为人少,总归生存竞争压力小些,难免人就懒些,不是那么思进取。回到屈原,他留下的是非常丰富、飞扬的想象,不只是文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那样美好高尚的精神、感情和修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力所能及之时,应该竭尽全力,这样的人生才是没有大的遗憾的。

  关于李白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当然是一个天才,自然是有天才的孤傲和狂放,这样也注定他不能入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这首诗的妙处在"相看",诗人与虫鱼共悲喜,与花鸟共哀乐,所以,李白欣赏敬亭山的自然、静穆、美好,敬亭山也会欣赏李太白这样飞扬跋扈的天才。后来宋朝的辛弃疾用李太白的意思写了一首词,其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美好,如果精神足够富足,怎么会孤单,人生有很多美好,一花一草皆有情,今人古人共畅怀,这也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关于杜甫

  说了李白,怎么能不说杜甫,杜甫是写实主义,他生活的年代是动荡不安的,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诗作里。作诗的方法常说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比"是由心及物,"兴"是由物及心。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玉露"是像白玉一样的露水,玉露和枫树林是颜色的对比,视角由近及远,萧森之后是波涛和风云,一种不安和骚乱的感觉从诗句里跃出。叶先生很推崇杜甫,她讲,杜甫很妙的一点是,"他能在写实之中表现出一种象喻的情致"。读他的诗,同时看看地图,对那种动荡,才更有体会。

  关于陶渊明

  叶先生讲,陶渊明诗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最深微繁杂的情思。有些人表现得很真诚、很纯净,但是并不简单、也不幼稚,他能把繁复的东西融合起去,以真诚的`态度和世人相见,这说的就是陶渊明。了解了这些,才能体会陶渊明诗作的好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样的心境,这样的人生体验,这样的情怀,不正是让人高山仰止的吗?

  关于旧诗

  叶先生在书中有一段话,"有一件事情很奇妙,就是天下有很多事可以欺骗人,唯独写中国的旧诗不能骗人。不只是说他对旧诗的修养,也不只是说他的平仄、格律、用韵对不对,主要的是,这个人的品格、性情和修养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我的诗书修养还差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说是谈不到修养这个层面,不过,读一些人的诗作,确实能体会到文字之外的东西。这倒不是我关注的,内在的丰盈才是我所在意的,所以,叶先生的书,值得反复去读,读这样的书,也是让人非常欣喜的。

读书的古诗14

  今天上了文学院开设的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原本认为艰涩的课程,在吴浩军教授的精心备课和个人实例讲述下被上得妙趣横生,学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对中国古典文献及其保存、保护有了更为崇高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为完成考察作业而拜读了葛兆光先生为《古诗文要籍叙录》写的再版序言。还未读过的舍友问起来:“你读完有没有千思万想汹涌出来的感觉?”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来,而不再那般顶礼膜拜。

  葛先生的这篇序言可一分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华书局重印旧着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写序,自然回想起了当年的种种艰辛。为了给导师金开诚先生编写教材而接下撰写《古代文学要籍介绍》(后定书名为《古诗文要籍叙录》)的任务,当年还心高气傲的'葛兆光先生决心抛开讲义,彻底推陈出新,这必然要面临巨大的考验。严寒酷暑、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除了这些都还烙印在葛先生的记忆中外,还有的,就是从故纸堆里发现资料的喜悦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开始介绍《古诗文要籍叙录》,其体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献的成书、刊刻和流传;二是考察内容的缺佚和真伪;三是讨论选本和注本的优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书、对比校勘、注释讨论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处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细读的一部分——文献学的意义。葛先生认为,他与导师金开诚先生的这次合作,是他后来做学问的基础,有了这些打底夯实,才有了后来的巨大造诣。目录学让人迅速查找资料,校勘学使人发现新知,“小学”用以判断学术,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献的意义。

  读过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献与文献学,变得亲切了许多。对我们个人来说,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去学习文献学,虽是动力,却也是束缚。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对这一学问的学习,不像百米赛跑般激动人心,而更像马拉松——后半程见功力,学习文献学时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积累,也将是本钱。

  意义,在于个人的追寻,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输。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说服自己,“为什么”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做下去!

读书的古诗15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

  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读书的古诗】相关文章:

读书的古诗09-10

有关读书的古诗04-24

读书诗句古诗03-04

关于读书的古诗12-06

(荐)读书的古诗10-22

(优)读书的古诗10-22

描写读书的古诗12-04

有关读书的古诗09-11

关于读书的古诗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02-04

关于读书的古诗句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