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友谊的诗词
友谊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9-30 18:00:38
  • 相关推荐
关于友谊的诗词

关于友谊的诗词1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梦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鉴赏

  明卿,乃吴国伦。李攀龙之友,与之同为后七子中坚。在兵科给事中任上,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李诗即写送朋情景。郡城,当指顺德府,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其时李攀龙任顺德知府,颇有善政,吴国伦被贬出京,正过其地。

  时当初秋,枫叶未染,在阵阵秋风中飒飒作响;秋雨连绵,长天烟锁,眺望前路,一片迷濛。两句诗,渲染了送别时的天候物象,一腔挚情,尽托于景。王国维倡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为一切景语,都是人在一定感情支配下写出来的,故景情回溯,都能窥到几分情思。李诗首二句之秋景,是冷基调的景,它与冷基调的别情相拍合。看色彩,以“青”为主;写感觉,以“湿”为主;描情绪,以“迷”为主。故二句诗虽没一字言情,但情已融于景中,无泪雨已淋淋,无言枫已飒飒,雨情枫情尽是我情也!当然,强行比附,这两句诗也有所师。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有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字虽有异,句式却有借鉴之迹。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二句,转承突兀,感情激越,在一问一答中将对朋友的'怜念之情推向高潮。吴国伦被谪出京,故称“逐客”;因失意遭冷落,才会乘“孤舟”;问“谁怜”,是虚领一句,不强求答,因诗人就是“怜”的主体。“白云”句,是对“谁怜”的间接回答。不说“我怜”,这样太直;不说“我送”,这样太浅;而以“白云相送”期许。我借秋风吹白云,白云代我送故人,这种情感的转换,既表现了诗人与明卿友谊的深沉绵长,也流露了对朋友处境的爱莫能助。读这二句诗,我们也许会想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都用了“孤”字,都用了“江”字,李白诗重在写友人走后的落漠情怀,而李攀龙诗则重在写自己对友人的怀念,情调有别,诗境也就不同。

  送吴国伦南下后,李攀龙还有《怀明卿》一诗。诗云:“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此诗,推己及友,全站在朋友的处所(豫章,南昌也),体察朋友的行为(西望思友),想象朋友的容颜(秋风憔悴)写成。两诗相照,当更能理解前诗的感情真切。一首绝问,二十八字,要写尽离情别绪,极不易。李氏此诗善造境,善取景,借景借境间接言情,故情感便有了丰富性和形象性。沈德潜称其诗“七言绝句有神无迹,语近情深”,应在余几子之上,确为知音言!

关于友谊的诗词2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鉴赏】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为人激赏的七绝,“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尤其脍炙人口。这首诗以含蓄取胜。清代诗人兼诗歌评论家沈德潜认为它“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画出了一幅静谧而又不乏温馨的清秋月夜图。如银的月光洒满了庭院,乌鸦早已归巢;清冷的露水悄然地在花木上凝聚,而桂花已把它的缕缕甜香弥漫在空气中。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中秋之夜圆月升起之际,时间已经不早了,而到露湿桂花恐怕已近夜深了吧?谁人夜深不眠还在一片清辉中伫立中庭?无疑是诗人自己。诗人自身的形象本来就是清秋月夜图的核心部分。诗人虽未把它明朗地刻划出来,但读者体会得到,而且由此可以体察到,在桂花的缕缕甜香中,还摇曳着一线略带苦涩的情思。不然的话,诗人为何深夜不眠,又为何对于栖息于巢的乌鸦如此敏感呢?曹操在《短歌行》里曾经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今夜乌鸦已依于枝栖于巢了,那么远离家乡的游子怎能不思念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又怎能不思念远去的游子!

  当然,在诗的`前两句里,这些只是潜台词。不过这一线思念的情丝在不断地摇曳壮大,终于汗漫得不可遏止,让诗人作出了直白的抒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尽望”,诗人自然也在望月人之列;家家秋思,诗人之家自然也不例外。读者还不难想到杜郎中以及杜郎中的家人和友人……三、四两句是直白的抒情,但情中也有景:诗人举首望月、低头思乡的形象,秋思人家思念远方游子的形象。虽然它不甚鲜明,但不难联想得到。三、四两句最精采之处,还在于诗人把个人的思亲之情溶于一声为众生而发的浩叹之中,这样不仅使个人情感得到了鲜明却又含蓄地表现,而且使这情感得到了升华:它愈益宽广,愈益深沉。

关于友谊的诗词3

  1、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2、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4、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5、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6、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7、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8、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9、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10、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

  11、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12、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13、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1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17、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18、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19、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岁月不相忘,且行且珍惜。

  21、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2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23、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24、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6、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27、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9、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3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1、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32、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33、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34、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35、朋友事上见,狗友嘴上嗨。

  3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7、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38、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39、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40、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41、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42、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关于友谊的诗词4

  1、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2、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3、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5、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柳恽《江南曲》

  6、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韦庄《章台夜思》

  7、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王之涣《九日送别》

  8、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文天祥《端午即事》

  9、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高m《送魏八》

  10、玉楼深锁薄情种。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11、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张籍《没蕃故人》

  12、故人相望若为情。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13、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蒋捷《声声慢·秋声》

  15、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6、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7、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杜甫《宿赞公房》

  18、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张籍《没蕃故人》

  19、巴山重叠相逢处。 ——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20、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关于友谊的诗词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

  【鉴赏】

  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少年时代曾远离家乡蒲州,游历长安和洛阳,此诗当是他出游时的作品。在古人思乡怀亲的诗歌中,这是一首传诵人口的名作,它以真切的感受、精练的语言,细致真实地描写出自己旅居外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中写自己远游客居的体会。一个人背乡离井,到外地作客,十分孤独冷清。特别是碰到过节的日子,看到别人欢乐地同父母兄弟团聚,自己触景生情便加倍地思念亲人。首句从一个“独”字写起,一句中重叠出现了两个“异”字,写出了“异乡“、“异客”的凄凉悲苦。第二句用词十分精确,“每”与“倍”两个虚字,不仅写出了每逢佳节来临时自己思念加深,格外怀念家中亲人的特殊感情,而且字句间也暗寓着:自己独在异乡,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家乡亲人,只不过到了节日这种感情更加强烈罢了。千百年来,这一句诗众口流传,被广泛引用,正是因为它以精确洗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一种共同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是诗人猜想、推断中的情景。这两句没有接着前两句正面具体写自己如何如何想念父母兄弟,而偏偏说家乡的兄弟们在登高游乐时思念着自己。这种想象和推断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在家时和兄弟们朝夕相处,手足难分,一旦自己只身远游,久久不归,相互之间的思念同样是很深切的。诗人从对面写兄弟们思念自己,也不是泛泛地去写,而是描绘出具体的.、动人的场景:今天是重阳佳节,按照习俗要登高饮酒,插戴茱萸,家中的兄弟们此刻定然正登高游乐。他们既为节日的喜庆而兴高采烈,但是,当大家一个个插戴茱萸的时候,又会敏感地觉察到唯独我不在他们中间。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具体情景的虚拟摹写,用“遍插”、“少一人”几个字反衬出了自己深厚强烈的思亲情绪。从全诗看,前两句写王维自己想亲人。后两句写王维设想兄弟们想自己。两两对照,情意缠绵,结构严谨而新巧。

  据史载,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王维曾经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他本来要受到严厉的处分,他弟弟王缙愿意削自己的官爵为他赎罪,因而获免。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维同他兄弟之间感情的深厚,也可以推见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手足之情。情真意切是这首诗的特点,也是它得以广泛传诵的根本原因。

【友谊的诗词】相关文章:

有关于友谊的古诗词鉴赏06-29

经典的诗词10-23

友谊02-17

关于兄弟的诗词及赏析_兄弟诗词03-03

古代经典诗词_经典古诗词短句09-16

春雨的诗词02-28

经典花的诗词02-15

立春的经典诗词02-02

李白的诗词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