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三峡的诗词
三峡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8-23 09:38:54
  • 相关推荐
三峡的诗词

三峡的诗词1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3、《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4、《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6、《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7、《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8、《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9、《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10、《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峡的诗词2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米芾《望海楼》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白居易《送客归京》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欧阳修《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王昌龄《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三峡的诗词3

  古诗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解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诗文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的诗词4

  古诗原文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译文翻译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注释解释

  秋夕:秋季的夜晚。山人:居于山林间的隐士。三峡流泉:古时琴曲名。《乐府诗集》中有《三峡流泉歌》。

  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岷山:这里指蜀地的山。苍然:灰白色。

  玉徽:白色的系琴弦的绳,指琴弦。

  石林:林立的山石。飕飕:风声。

  绕指:手指弹琴时的柔韧动作。弄:拨弄。青丝,指琴弦。激:迸射。潺泼:水徐徐流动的声音。

  演漾:声音飘荡。楚,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虚徐,飘渺舒缓。韵,风韵。

  兼:兼有。阳台,即阳云台,在巫山之下,这里指楚地。杂:夹杂。巫山猿,见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注。

  幽:深远。净,纯正。便,适合。

  楚客:指屈原。湘妃:湘水女神。相传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闻舜死,泪下沾竹,竹叶上生了斑点。

  青桐:梧桐,木可制琴。亘:横列。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递:传递。

  知音: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斋:屋舍。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之后。岑参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六月抵达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诗即作于居嘉州时。

  诗文赏析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三峡的诗词5

  1、《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2、《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3、《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4、《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5、《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6、《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7、《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8、《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9、《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10、《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三峡的诗词6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三峡的诗词7

  古诗简介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的《·注》,是文言文。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错落有致的貌,又写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和。若不是在正午半的时候,连和都看。

  等到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驾着疾,也不如它快。

  等到和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奔:奔驰的快。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确实。

  (20)晴初:(或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裳(cháng):衣服。

  赏析/鉴赏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分,不见曦”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郦道元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三峡的诗词】相关文章:

《三峡》古诗词鉴赏02-22

三峡的诗句07-14

三峡说课稿07-23

《三峡》说课稿01-07

游三峡作文03-29

三峡大坝作文11-29

三峡人家作文10-27

经典的诗词10-23

《巴东三峡》说课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