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的古诗词1
古诗原文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译文翻译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注释解释
汾上:指汾阳县(今山西万荣南)。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河汾: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
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树叶凋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晋州,诗人为礼部侍郎随行,并有诗。是年冬,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调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苏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此诗可能就是这一两年中的一个秋天所作的。
诗文赏析
这首五绝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它采取了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
此诗前二句化用了汉武帝《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地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并引发联想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予点破,运用了留白手段。然而题目却点出了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了震惊的。这不是由于个人遭遇而被震惊。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于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复杂的。总的来说,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诗的后二句明确地说穿了诗人复杂纷乱的心情。“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秋的古诗词2
『空吟一曲桃花赋』
蓦然,轻寒。
春水,浅溢。
恍若,你从千古的诗文里走来。一层胭脂一株春,一路香艳,一路袅娜。
诗里诗外,天上人间。你仿佛千古书香的女子,举眼红尘,风光一片寂寞。
隔花流水,忆当年,岸夹桃花香。春去花落,叹今日,谁道归路长。
今宵,烟雨成空,离情几许。
素手执笔,淡晕锦书。寥寥点墨,寂寂无香。
伊念十里桃花香,春风几时拂面来。奈何,叹叹叹,一阙冷香小令诉与谁?
风景如尘,芳华殇逝,两两相忘,终成陌路。
夜深,心付瑶台。凝一缕前尘的眺望,却如何单薄了今生的咫尺。若景繁华,惟逐流一朵绯红,于千年的诗书中浅唱低吟。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墨染一缕暗香魂』
雪影,疏枝。
暗香,浮动。
一支红烛,一锦词笺,一对相偎的壁人。
听窗外花吹雪情意绵绵,赏烛下花间词暖香幽幽。君轻吟,多情只为一枝,如梅坚定。
诗词余香袅袅,鸳鸯醉卧珠帘。一脉锦色,一梦倾城。
倏尔,西风愁起,不堪梦回。
万里春尽,只留昨日落花独饮轻叹。一弯惆怅清似水,几念月色凉如愁。
暮去朝来,情系千里。只道: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独坐闺中,紧闭门扉,将堂前初绽清欢的一枝梅花安放于枕前,伴着那夜清雅的诗书,守着寂寞,惜君归来。
微月咏寒笛,梦里又逢春。那双瞳眸灼灼,仿佛那夜缠绵悱恻的烛光,婆娑几缕月色,荡漾一怀柔情。
试问,他朝时光兜转,你我是否能回归原点?
然,君已且行且远。
怅望中,依稀又闻君语娟娟,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花影一帘清幽梦』
盛夏,薄暮。
花语,无眠。
仰望苍穹,遥思秋水。一个回眸,便湿了满帘的烟雨。
永远记得那株玫瑰被雨淋湿的容颜,一朝冷雨,花色全无,乱红迷眼,几缕暗殇。
仿佛现在才明白,那只是一朵哀伤。盛放着,却如同邂逅的只是一场一个人的落寞。
如许妩媚,朦胧情韵,也不过是一夜空蒙,独留香雾空绕月。
云水无边,绮情无际。听谁在哀叹,我的花蕊惹了千年的尘埃。
轻折花枝守一处时光,将一缕幽香夹进书页,等待,红妆褪去媚色,风干一生葬花的.心思。
那一页,有你喜欢的诗文。你说,那首诗有着清丽的姿色,仿若你眼里的我。
花落墨隐,旧梦随风。一场地老天荒,终究,将我遗忘。曲终,无人再忆起。
空叹花事了,凝伫相思中。
秋的古诗词3
[宋]陈炳
九华北兮濑东,石畏硊兮屈盘。
谁此游兮万顷,初禹凿兮何年。
窈其深兮莫测,微波涌兮沦涟。
民连甍兮渚居,矗百雉兮造天外。
涵青青兮几城,混金碧兮中边。
羌予行兮酷暑,修途邈兮回邅。
埃迷目矣眵昏,仆马瘦兮踬颠。
若有人兮扁舟,破菱荷以径前。
接予袂兮俱往,欲驾我兮登仙。
与汝钓兮空明,鱼杂龙兮藻荇青。
与汝浴兮靓深,悲风度兮秋涛生。
与汝游兮嵌岩,骇鸥凫兮争翾。
与汝望兮茫冥,若有无兮飞烟。
水一去兮入海,问此程兮数千。
指蓬莱兮一发,有安期兮偓佺。
紫贝阙兮珠宫,笑纷卑兮尘寰。
沆瀣饮兮芝餐,盍轻举兮蜕蝉。
嗟吾生兮穷屯,履平地兮奔湍。
心炯炯兮犹在,愿脱屣兮人间。
青枫老兮欲丹,露溥溥兮山寒。
吾何归兮日暮,寄此怀兮江之南。
秋的古诗词4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杜牧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唐·王维
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唐·王维
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7、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唐·杜甫
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宋·苏轼
10、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中秋月》唐·白居易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1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1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1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6、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17、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18、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2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2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李璟《浣溪沙》
23、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题苏公林亭》
24、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2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26、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27、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戎昱《戏题秋月》
28、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3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健
34、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月》
35、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
36、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宋碗。
37、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40、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代陶潜
秋的古诗词5
《题秋江独钓图》原文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译文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题秋江独钓图》注释
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扁舟:小船。
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樽(zūn):酒杯。
扁舟:小船。
《题秋江独钓图》赏析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舟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舟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舟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秋。
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旬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题秋江独钓图》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士祯早年应朋友邀请,为《秋江独钓图》而题的七绝。
秋的古诗词6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5、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诗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
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
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
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
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秋的古诗词7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唐]李白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秋的古诗词8
万历甲辰秋东林书院落成步杨龟山先生此日不再得诗韵
明代顾允成
此日今还得,朝辉耀扶桑。厥初赤子心,悬象并穹苍。
无端过浮云,暂掩本灵光。努力事拂拭,依然露元阳。
理欲判危微,规矩成员方。尘埃去弗来,真气泄针芒。
日新又日新,其何用不臧。性非犹杞柳,仁义宁贼戕。
无为彼教惑,吾道掷秕糠。大哉羲孔易,洗心密退藏。
不效浅薄子,争斗群卉芳。天地人鼎立,至大而至刚。
欲仁斯仁至,安所置彷徨。南方文学古,东林岁月长。
继往开来兹,平步履康庄。念我踰五十,惭愧闇然章。
从前所萦萦,不脱名利场。何当一奋跃,藩决失羸羊。
日知其所无,月能幸无忘。果能此道矣,虽柔而必强。
浩渺重溟波,一苇自堪航。流光不相贷,迅速转无常。
朝闻夕死可,仁者寿不亡。若不及时敏,老至空悲伤。
中行未易几,必也狷与狂。
秋的古诗词9
[唐]张仲素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注释:
【1】碧窗:绿色的纱窗。“碧纱窗”的省称。唐李白《寄远》诗之八:“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
【2】斜月:一作“斜日”。
【3】寒螀(jiāng):寒蝉。螀,蝉类。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螀啼,感阴气也。”《尔雅·释虫》“蜺寒蜩”晋郭璞注:“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
【4】关塞: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
【5】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南朝陈沈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镳度蒲海,束舌下金微。”
【6】秋天:秋日的天空。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言义高于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7】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唐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8】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唐赵嘏《送李裴评事》诗:“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9】居延城:即居延塞,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
【10】移军:军队调动。唐韩愈《顺宗实录四》:“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
作品赏析:
【注释】:
注一:蝉。
第一首诗首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是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不是分明地见到关塞了么?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心头一喜,快,赶上前去吧!可是,到良人所驻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连路也找不着了。一急,就此醒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写出了她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不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断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捎带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想到,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般,坐卧不宁。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惑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象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出于读者意料之外。特别是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二首均有声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讲究。如用一“蔼”字,表现月光深暗,创造氛围。用一“静”字,显示夜空的冷寂,并衬托出下面的“鸿声”清晰,女主人公则惟闻此声,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满腔心事。
秋的古诗词10
古诗原文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诗文赏析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秋的古诗词11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山居秋暝的赏析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秋的古诗词12
古诗原文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译文翻译
今天我离开了寻阳,已经是离家千里之外了。
住在水中荷花边,为你寄上一封家书。
虽然辛苦不相同,却因为两地分离而悲怆。
我自从到秋浦之后,三年中很少收到北来的书信。
年轻的容颜已经老去,头上的白发没有办法除去。
有个客人来自梁苑,手中提着五色鱼。
打开鱼肚子看到你的书信,问我有什么打算。
虽然路途遥远,江山阻隔,但我们心念如一,永远不变。
注释解释
秋浦:县名,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即今安徽省池州。
寻阳:即浔阳,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大雷书:南朝宋朝诗人鲍照著《登大雷岸与妹书》,该书云:“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沂无边,险境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辛贫,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发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太平寰宇记》载:“舒州望江县(今安徽望江县)有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今安徽宿松县)界流入雷池,又东流经县南,去县百里,又东入于海。江行百里为大雷口,又有小雷口。……宋鲍明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乃此地。”
怆:伤悲,凄怆。
疏:稀少。
梁苑:又叫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当时,李白的家眷正迁居河南。
五色鱼:指书信。古乐府云:“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道阻:道路阻隔。
殊:两样,不同。
创作背景
李白妻子宗氏,两人大约在天宝九年结的婚,婚后宗氏居住在宋城梁苑,两人聚少离多。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作于天宝十四年(755)秋, 是作者即将离开秋浦,前往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给妻子宗氏夫人在梁苑捎来书信的回信。
诗文赏析
全诗采用自述或诉说的语气,如话家常。一开始就说:“我今寻阳去,辞家千余里。”语言平白如话,十分简朴,和口语没什么区别,平实而意蕴较深。如“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说妻子虽然不曾和自己一样奔波,一样辛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独居之苦是一样的'。一个“怆”字将离别之苦写的悲伤凄然,牵动人的情感。又如“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抓住妻子的“红颜”,自己的“白发”,写一个因愁悲而红颜落尽,一个因忧伤而白发拔掉又长,两颗悲伤已极的心是同样的。写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还如“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一封家书,难得一捎,内容一定不少,诗人却只引出一句:“归问我何如。”这显然是妻子说一千道一万中最关心的,也是诗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情感的。此言一句胜万句,读着它便津津然生于口腹间。诗歌的最后不是让妻子如愿,而是诗人继续前行:“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虽然行程在继续,道路阻隔,相距越来越远,但两人都在经常思念对方,两颗心永远连在一起。到此搁笔,余味深浓。
总之,这首诗是在平淡中见真情。
秋的古诗词13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万户:千家万户,形容数量之多。
捣衣声:捣衣时,砧与杵相撞发出的声音。
玉关情:对玉门关外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虏:胡,古时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虏,对敌人的蔑称。
良人:古时候,妻子称丈夫为良人。良人即指,远在玉门关外的丈夫。
罢远征:罢,(停,歇。),停止远征。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秋的古诗词14
《秋下荆门》原文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秋下荆门》译文
荆门山秋来霜降,树叶零落眼前空,布帆完好地挂在杆上招引秋风。
我这次出去不是为了那鲈鱼鲙,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秋下荆门》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秋下荆门》赏析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秋下荆门》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秋的古诗词15
古诗原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翻译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解释
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别馆:客馆。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阑,残,尽。
创作背景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诗文赏析
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秋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秋的古诗词06-25
形容秋的古诗词01-22
《秋夕》古诗词鉴赏11-23
天净沙·秋古诗词鉴赏01-25
古诗带有秋字的古诗词11-02
秋的古诗词15篇【优】06-25
秋的古诗词汇编(15篇)06-25
形容秋末初冬的著名古诗词01-01
我叫秋,我是秋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