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李清照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5-28 18:10:08
  • 相关推荐
【精品】李清照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1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艨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所闻,故所为如此。日头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情景极然不同。

  三四句,由含蓄转而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皆因物是人非。而这种变化是广泛的、重大的、剧烈的变化,无尽的痛苦、悲哀全在其中。所以,词人以事事休来作结,来概括自己的绝望之情。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所诉;真率,是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仍不得不诉。故似相反,而实则相辅相成。

  上片既极言所见景色之凄惨,心境之凄苦,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说起。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 他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担了。词人的设想既新颖,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来转折传神。试想,春日的双溪好呀,只是听说;泛舟出游,也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然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做在家里发愁。

  这首词的文思新颖,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以船来载愁,形象笔致,将愁物质化了。在布局上,古人以“扫处即生”来评判。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先写前一段情景的结束:春光已尽,又由风住香留触发到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作者在这里才是要表现的.最动人的部分。抒情诗因受着篇幅的限制,只能反映出有代表性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而本词这种写法,就能够将省略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李清照的诗词2

  蝶恋花日巳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建炎三年上巳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所述,赵明诚建炎三年己酉春三月罢建康守,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当涂),五月至池阳(贵池),又被旨知湖州,遂驻家池阳。六月,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于建康病危,八月卒。卒前,李清照急返建康看视,已不可救。葬毕明诚,金兵已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逃出,终生未再至建康,亦不可能在他处召亲族。故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上巳无疑。上片首韵“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南渡以后,政局动荡,金兵不断攻迫,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清照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上巳虽是传统的水边修禊节日,词人此时心情不愉,入手即表明此意。次韵“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长安”代指汴京。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故说“空”,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屈原在《哀郢》中惊呼:“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返之何时”,同样沉痛。结拍“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和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样沉郁苍凉,感慨万端。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样好,而今年的政局远远不如从前了。“为报”二字,点明这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并非词人游春所见。实际上是说,今年建康城毫无春意,虽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无。“宜相照”的“宜”字,作“本来应该”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说它们没有相照,更确切一点,是词人对此漫不经心,反映出她的忧闷。建康是当时“行在”,皇帝临时驻跸之地,又是军事重镇,可是高宗却不接纳宗泽、李纲、岳飞的誓师北伐主张,不但不能收复失土。连建康也危在旦夕了。

  过片点题:“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日,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这两韵,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所以煞拍着意勾勒:“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里把“花”拟人化。两句有几层的意思。清照有一首《菩萨蛮》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词意与“醉里插花”同。

  “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这一层词意,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意思是说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国将沦亡。《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令词,这一首词题是“上巳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

  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人,她寓南渡之恨的词作,对南宋一些词人,如辛稼轩、姜白石等,影响都很大。辛稼轩有一首寓南渡之痛最深切的《摸鱼儿》,结尾“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和清照这首的“可怜春似人将老”一样,都是将“斜阳”、“春暮”暗喻国家社稷现状的。(黄墨谷)

李清照的诗词3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1?云窗雾阁常扃2。柳梢梅萼3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几许:多少。

  2、扃(jiōng):关闭。

  3、萼:花瓣外的一层小托片。

  幽深的庭院能有多深呢?雨雾缭绕中阁楼的门常常关闭着。柳树枝头的嫩芽以及梅花的花萼能渐渐地看清了。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秣陵这个地方,而客居此地的人也一天天老去。

  曾经写过多少吟风弄月的诗句啊,可惜如今年纪一大把还是一事无成。有谁会怜惜我容颜憔悴、到处飘零呢?元宵佳节去赏灯让我觉得没意思,外出踏雪也没有这个心情。

  【幽闭之美】

  词中“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二句写出了一个幽深的院落,也许作者就将自己幽闭在此。作者在开头连用三个“深”字来形容庭院,可见庭院有多么深。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后一个“深”字为动词,以疑问句的形式,加重了语气,再次强调了深。接下来我们看到云雾缭绕着阁楼,阁楼的门窗常常紧闭,又增加了庭院的几分深度。我们猜想,这门窗“常扃”,一定是作者本人关闭的了。她不愿外出,所以不仅要闭门,更要关窗,体现了幽闭之意。

  【赏析】

  词人在这首词中,上片从江南早春生机无限的景色写起,反衬词人“云窗雾阁常扃”的幽闭生活。下片词人将自己流落异地的伤感与往昔“感月吟风多少事”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地寄托了作者的哀苦与忧愁。抒发了深沉的情感,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请你仔细回想一下,哪些诗词中还用到了这一手法,试着比较它们。

  【启示】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途径南京时所作。在这里,我们看到词人选择一处幽静之所暂住,而且在春机盎然之际,词人却紧闭门窗,不知原因何在。如果结合作者在词中的`心境,不难看出,李清照想借此来思考个人、甚至国家的命运,除了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外,还要保持个人的修养,顽强地守住自己的做人标准,不放弃人生的理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清照的诗词4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精点评】

  重阳佳节,夜半微凉,薄雾愁云,黄昏把酒,西风卷帘,人若黄花,独自一人,心上人在哪儿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精点评】

  月满西楼,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红藕残荷,大雁归来,好一个愁绪的季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精点评】

  黄花满地,乍暖还寒,倚栏望远,点点滴滴愁到天明。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精点评】

  暮秋,夜有白霜,

  秋已尽,日犹长,

  不如醉去,东篱幽香。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精点评】

  莲蓬小,藕叶稀,

  天气依旧,情怀依然!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精点评】

  梧桐落,又寂寞。

  词人的诗词多半是写愁绪,从诗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词人也是喜酒之人,大有李白借酒浇愁的'意思。

  不管如何,词人的词总是那么轻易的就说到了我们的心底。你最喜欢词人的哪一首词?

李清照的诗词5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夫人阁端午贴子》

  【内容】:

  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三宫: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三宫。解粽: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便面:扇子。天题字:天,指皇帝,天题字,即皇帝题字于扇。歌头:唐宋曲中篇名。指歌曲头一部分的第一段。御赐名:皇帝赐名。

  【赏析】: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在临安(杭州)时。系端午节前送往后宫的`应酬之作。

李清照的诗词6

  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3、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8、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1、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19、眼波才动被人猜。

  20、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1、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22、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4、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5、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7、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33、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3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7、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0、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4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4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5、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46、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47、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48、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9、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5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1、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2、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4、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55、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6、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5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5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诗词7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的诗词8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

李清照的诗词9

  在广袤的水星上,有一座以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命名的环形山。曾经无数次,我梦幻那里山清水秀,融蓄着清照浓浓的词情诗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的清照,不谙世事,活泼、快乐而又无所顾忌,我陶醉于她生活的悠闲与惬意。溪亭、晚舟、鸥鹭……此景只应瑶林有,身临其境,你才会深刻的感受到清照的无忧无虑; 你才会真正的体味到清照泛舟溪水的愉悦。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严冬傲放的寒梅犹如迎春花般娇艳妩媚,又似刚出浴的美人一样婀娜多姿,如此非凡,宛如清丽而秀美的清照。我折服于她傲霜斗雪的禀性,我折服于她卓然独立的气节!明月、白雪、怒放的寒梅……难怪乎“此花不与群花比”了。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照那天真烂漫的倩态,酷似春天初绽的桃花,含羞娇开。我惊叹于她的人美!曾经千百次在心底想象她倚窗临月,手执轻毫,于案前挥出一页页飘逸而雅致的诗词,那曾经笑得的缱绻而令人心仪的容颜,一定如花般绽着动人的韵致。我甚至嗅到风中有一种无以言传的美丽弥漫、飘散……

  拜读清照的诗词,就是与清照同喜同乐,同悲同伤;就是与清照一起吟诗品酒,一起月下长谈。

  我喜欢清照的词,缘于她词中让人无法抗拒的轻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乃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分隔异地后所作,字字句句流露出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独有的语言特色,使她缘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跃然于笔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一番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一种揪心的缠绵、那一种刻骨的思念更在字里行间酣畅无遣。清照,好一个情深款款的女子啊!

  我喜欢清照的词,缘于她词中那难以诉说的哀愁。在清照的`人生中,先是其父被迫罢官,然后丈夫客死他乡……铺天盖地的洪流把她漂成一片孤苦无依的叶子,只剩下一颗滴着血泪饱经风霜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阕《声声慢》演绎着几许悲凉几许凄惨,书写着清照近乎凄厉的沉痛!

  我喜欢清照的诗,还缘于她诗中那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面对破碎的山河,李清照曾和赵明诚感叹道:望帝怀念故国,子规啼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于是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横空出世……

  清照,她的才情,她的痴心,她的豪情,她的完美……我用再多的言辞来表达,也是徒显苍白的。于是,在电脑网落的今天,我依然会在她的诗词中迷失了自己,任凭自己的情感于她的文字中跌宕起伏;任凭自己的思绪畅游于她的词情诗意……

  世事沧桑,日月轮回,但清照的词情诗意,清照的才艺光辉一如水星上的那座环形山,将永恒于天地环宇!

李清照的诗词10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提起李清照,眼前便浮现出那个娉婷优柔、略带感伤的女子,她那精妙绝伦的文字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她的笔下,有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纠结相思,有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婉,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但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泼、无所顾忌、充满勃勃生机的李清照。这首词,寥寥三十三个字,似乎是词人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读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在这浅淡自然的语言背后,却是诗意盎然、精彩无限,必须让学生走入文字中,感受其诗意的情境,才能真正悟其情、懂其人。

  一、字字皆是画

  李清照用她那生花妙笔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幅荡舟晚游图,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一轮红日倒映在水中,真可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便是“溪亭日暮”,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而“藕花深处”,更是如世外桃源般的神秘幽静,词中点明是“误入藕花深处”,一个“入”字,证明词人是置身其中。这荷花、荷叶的姿态、形状、颜色尽收眼底。在苍茫暮色中,在凌凌微波上,密密的荷叶挨挨挤挤,娇艳的荷花姿态万千。这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词末的“一滩鸥鹭”,更叫人心之神往,一大河滩的鸥鹭哗啦啦地一齐飞上了天,真是难得一见的壮观奇伟。“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便是李清照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一幅幅如诗般流动的画卷。

  二、牵一“醉”而动全词

  诗词的教学切记一步一步地讲解,支离破碎的分解只会使诗词寡然无味。在《如梦令》中,一个“醉”字,便是一个抓手,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李清照被“溪亭日暮”的美景所陶醉,不觉夕阳西沉,也因为与朋友喝酒言欢,带着醉意误入藕花丛中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而藕花深处的美景让词人的醉意更浓了,随即争渡着惊起那一滩鸥鹭。因为“醉”了,这次的郊游才显得如此珍贵,充满着不期而至的惊喜;因为“醉”,才会那么难以忘怀,继而“常记”;有了“醉”,才有“藕花深处”的清香流溢、神秘幽静;有了“醉”,才有“争渡”的欢畅无拘、“一滩鸥鹭”的惊喜无限。精彩,应该就在意料之外,在这“醉”之中。沉醉于美景,心醉于意外的收获,陶醉于少女时期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李清照常常甜蜜地记起。

  三、词中亦有声

  这首词中,不仅有令人陶醉的画面,还藏着许多声响。让我们静心聆听词的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其中,有鸥鹭鸣叫的声音,有鸥鹭拍打翅膀的声音。从词中的“一滩”看出鸥鹭数量很多,“惊”字又告诉我们,鸥鹭是一下子起飞,速度非常快。回荡在耳畔的声响似乎更大了,这声响片刻之间便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再听,“争渡,争渡”!这里传出的声响便更多了,有水花四溅的声音,有船桨撞击的声音,有欢乐嬉笑的声音,有嗔笑争执的声音。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那无拘无束的畅快,那惊喜连连的酣畅。

  四、“兴”在尽与不尽之间

  上面提到,整首词可以“醉”为线索,贯穿始末。但是,对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如果仅仅停留在陶醉、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上,却是远远不够。词中“兴”这个字眼,非常值得推敲。词人跟朋友品着美酒,赏着美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个“兴”,可以理解为兴尽了,该回家了,这个时候词人的心情是高兴的、满足的。但这个“兴”,也可以理解为兴未尽,只是因为此时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那么这时词人的心情又是留恋的、依依不舍的。所以,一句诗,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接着,词人在苍茫的暮色中误入藕花深处,朋友们争着划,抢着渡,你说要往那儿划,我说要往这儿划。虽然暮色已晚,父母的催促声已在耳边回响,但这争渡中的乐趣实在是太妙了。大伙儿大声地笑啊,闹啊,少女无拘无束的个性完全释放出来。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见哗啦啦的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天空。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词人心都醉了。而这,才叫一个真正的尽兴啊!词人内心深处的无拘与豪放也跃然纸上。此时,词人的兴致、整首诗的意境都达到了最高潮,至于后面究竟回家没有,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已经不重要了。

  五、顺逆对照,回环升华

  这首词是词人的早期作品,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对她宠爱有加,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此时的李清照不仅沉醉在美酒、美景和美丽的意外之中,还沉醉在她那美好、幸福的.生活中。那个时候,她是常常甜甜地记起那令人陶醉的往事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中国古代诗词。所以全词伊始,便是“常记”。但靖康之变改变了北宋王朝的历史,也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在她那些颠沛流离、辗转逃亡的日子里,在她那凄苦无依、饱尝艰辛的晚年生活中,她一定无数次地记起,记起那“溪亭日暮”、那“藕花深处”、那“一滩鸥鹭”。此时的李清照家破人亡、孤苦漂泊,那是“故国不堪回首”,那是“往事知多少”,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回忆此时的“常记”,带着哀愁、带着愤恨、带着幽怨。这首词在词人的顺境与逆境中回环升华,当时代处境发生变化,感受心境也不一样。从李清照一生的轨迹中,在她晚年那些带着哀怨的词句中,我们更能加深对《如梦令》特殊的解读。

  千百年来,李清照广受人们的关注,除了诗词方面的成就外,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也打动着无数人的心。隔着遥远的时空,枕着诗意的灵魂,让她那精妙绝伦、如梦似幻的诗词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李清照的诗词11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土,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里。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十八岁前,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比的。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少年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来到后花园打秋千。正当她打过秋千,正欲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有人影影绰绰走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只得含羞而走,慌乱中,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回到楼上,她突发灵感,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诗寥寥数行,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如写于十七岁的《如梦令》一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一次夏日结伴舟游,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而透过这幅图,一位活泼开朗、无拘无束、率真洒脱的少女便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这便是年轻时的李清照。正如今人薛祥生所说:“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荡舟晚游图,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浓厚情趣,具有唤起人们追求自然美的巨大作用。①

  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甜美的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在诗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就塑造了一位闭月羞花的美貌而娇憨纯真的情态的女子形象。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露痕。怕郎猜透,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写她爱春爱美,在卖花担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鲜花,又生怕“郎”说她不美,最后,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上,让“郎”比比,到底哪个更美?

  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及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她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封建时代,又是嫁给了一个宰相之子。在嫁给赵明诚七年之时(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便遇公公赵挺之去世。李清照随赵明诚迁居山东青州故家。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后来赵明诚复仕,连任山东莱州和淄州多年。在这前后二十来年的时间里,李清照便过着一种多愁善感的闺怨生活。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吧,李清照已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年。青春情怀和各种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此时李清照的词流露出自己所处深闺的淡淡哀愁和闺怨。她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悟人生,去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她的词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女性的柔情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阳佳节寄给丈夫的,词中描写了她孤寂凄清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思念。前两句以景为主,没有明写相思之意,但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公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女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显,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猛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用话慰贴切,坦率深挚;表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遣的爱情轲知其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随着明诚离家日子的无情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此时此刻,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秋风春雨,都会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动,女词人坦率地描绘了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抒发了与丈夫的离别之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从周围环境和物品的细节刻画中,我们已可以品味到隐藏于词人胸中的沉痛的离别之恨。“这样曲曲折折、藏藏露露的心理刻画,写出了思妇的情之深,思之切,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片痴情,让读者看到一个情深意笃、多愁善感、回肠千转、深沉内向的女子的内心世界”。②示了作者动人心弦、撼人心魄的离别闺愁。

  《醉花阴》则从更深的层次刻画出了词人深切怀念丈夫的离愁别绪。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从事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遣词,在词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搏柔情点染到极致,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入微。柔润,润到称绝,凄美,美到无比。

李清照的诗词12

  1、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李清照《小重山》

  2、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李清照《上韩公枢密二首·其二》

  3、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4、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5、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一》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7、沉水香消人悄悄,楼上朝来寒料峭。春生南浦水微波,雪满东山风未扫。金樽莫诉连壶倒,卷起重帘留晚照。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李清照《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

  8、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0、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11、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李清照《春残》

  12、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13、奉天克复,本缘陆贽之词;淮蔡底平,实以会昌之诏。——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14、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15、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7、犹将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云易散月长亏。几多深恨断人肠。罗衣消尽恁时香。闲愁也似月明多。直送凄凉到画屏。——李清照《失调名》

  1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9、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0、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1、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2、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其二·离情》

  23、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李清照《浣溪沙》

  24、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李清照《钓台》

  25、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照归轮。——李清照《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26、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27、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贾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李清照《打马赋》

  2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9、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李清照《咏史》

  30、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31、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32、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34、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一》

  35、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李清照《满庭芳·残梅》

  36、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7、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李清照的诗词13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李清照:宋朝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表明时间、地点)

  沉醉不知归路。(表明兴致之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人声鸟声交响,意境优美)

  (中心: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的尾声,亭台、小溪、流水、夕阳、池中藕花、诗情画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作在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丈夫)的心情。

  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愁字。大胆夸张,比较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描绘诗句意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哀愁中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本词是怀念亲人的名篇,说说词中景物和时令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衬托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心情.

  本词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公众称赞,你能说点理由吗?

  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衬托出自己思念丈夫的感情。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中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怒重哀愁,无心打扮,不能提起,足见深重。

  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词人想去,借以消愁,转而又否定自己的计划,担心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描绘诗句意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担心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呀,它载不动我那无限的忧愁。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手法。

  大胆想象,奇特的夸张。愁原本是抽象的情感,看不到,摸不着。作者采用夸张手法,给愁赋予了重量,变为实体。而且愁之重轻舟难载,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国破家毁的凄凉感情。

李清照的诗词14

  宋词之美,反复被人们咀嚼至今。李清照,是其中被反复提及的名字。她是大众印象里的古代才女。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一本《李清照诗词全集》带领大家走进宋词。

  幼时,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不受物质困扰,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有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豆蔻少女,在院子里面荡秋千,懒懒地收拾衣裳,整理发丝。院子里的.植物上面布满了一层露珠,而自己的薄衫也被汗水浸透了。

  见客入来,袜划金釵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见到客人来,害羞地匆忙躲避,来不及穿鞋子,只穿袜子走路,头发上的金钗也不小心滑落了。尽显仓皇失措的样子,悄悄地藏在门口,却还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客人,手里捻一枝青梅,细嗅起来。

  刚刚仓皇失措紧张逃走,之后又细嗅青梅来掩饰内心的羞涩,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地切换,把少女的调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可以看到门后面少女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对外面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好奇。

  让我们慢慢去体会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在柔软情义的包裹之下,是深刻而坚韧的内核。

李清照的诗词15

  1、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2、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4、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6、未来会怎样我已不怕,有这样美丽的过程已足够。

  7、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9、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10、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4、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15、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6、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7、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20、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髻子伤春慵更梳。——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李清照的诗词】相关文章:

《李清照》诗词04-24

李清照诗词12-07

李清照的诗词11-22

李清照诗词08-19

李清照诗词赏析07-21

【合集】李清照的诗词05-21

李清照诗词【必备】12-30

[优]李清照的诗词01-20

李清照的诗词赏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