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5-23 12:04:29
  • 相关推荐
古诗词读后感15篇[推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读后感1

  最近集团组织了名为“书香中交”的活动,旨在为广大员工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我便选了于丹老师的一本名为《重温最美古诗词》的书籍,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字的魅力。也正如书籍封面的那句话——“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见解,从另一方面说,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位大家的视角去品味这些美妙的诗词歌赋。清代孙洙就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通读一遍才忽然发现,原本口中偶尔蹦出的一两句,根本就属卖弄,哪算得什么熟读。比如白居易的两首,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竟不知后面还有两段;一首更为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面的我竟也不会。像这样的只会一半的诗还有很多,不谈内容,似这般,就已先学会了敬畏。

  不得不说,诗词还真是个美妙的东西,有时简短的七个字,就比用千言万语还能表达的`清楚明白,读后感《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诗人可以用种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春天”可以跟“愁思”联系在一起,我们眼中可爱的“芳草”在诗人的眼中却是“离恨”,古色古香的“长亭”是“送别”,展翅高飞的“鸿雁”却代表远方可爱的“家乡”。我时常会胡思乱想,都说现在的营养丰富人也聪明,古人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可为什么却写不出如那般有内涵,有韵味的千古绝唱。是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把什么丢失掉了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会想自己当初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诗的时候,会不自禁的微笑起来。李煜写的诗全是“愁”“恨”“烦恼”,本不是能笑出来的意境,不过有趣就有趣在几年前的我竟然对这个“愁”很喜欢,不管是“离恨恰如春草”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挂在嘴边,现在想来,小小年纪哪来这许多愁。倒应了辛弃疾的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由看书而看过去,别有一番滋味。

  东坡先生说陶渊明的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慢慢读《重温最美古诗词》,竟也十分有趣,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田园之乐,国破之恨,报国之情,观景之怀,一一罗列于书中,但无一例外地,都夹杂着诗人或喜或忧,或恨或怒的复杂心情。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人性就是这样,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种种感情,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没有感情,没有喜怒哀乐,那么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罢了。正因有种种情感,诗人们才能将这种情感施乎于艺,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称之为“诗仙”、“诗圣”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体味他们的喜与悲,爱与恨。

  我想,于老师如此积极的传播传统文化,无非是让中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让无数的国人不要忘却传统,忘却前人所留下的美丽语言。走进先贤的内心,聆听先贤内心的情感发声。恰如我们常说的,读一本好书,认识一个好人,会让人心胸开阔。是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遇到挫折,能从书中品味先贤遇到磨难时的所为,未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渠道去排解这些问题,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难而不低沉,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胸开阔了,问题自然就不算问题了,人总归还是要淡泊一点,否则“众鸟欣有托”,吾不爱吾庐,怎么可能快乐呢。

  不管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到底有多高,读两三本书,总归是好的。每天眉头紧锁,心有郁结之气,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错误百出,莫不如去选上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读一读,快乐了才会有进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古诗词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小学生必读古诗词75+80首》,这些古诗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读完这些古诗,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让我知道了原来古人也会追星啊!这是一首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写出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了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而《悯农》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世间的不公平和不美好。农民们辛勤劳作,全国之内没有荒田,秋天收获满满,农民却还是活活饿死了。让人感到悲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这首诗是诗人王安石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千家万户迎来了光明的日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和文字的魅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让我们从中明白很多人生道理。读书吧!同学们!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秀少年!

古诗词读后感3

  “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传奇,每首诗词都有它的故事。”

  我欣赏古诗词的空灵飘渺、古韵悠悠,也惊叹于它的宏大深沉、欲语还休。文字是平仄的,思想是广阔的,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诞生了浩如烟海的经典诗词,它们不只是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感悟,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及古人的思想精髓。从前我读诗词,读的是古人对人生悲欢喜乐的情感表达,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展现。读完大老振所著的《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我对诗词品读有了全新的认知。

  全书以诗词为引,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的生平事迹。正如书名一般,这本书读起来快意潇洒、酣畅淋漓,作者将我们带到诗词大家之中,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悲喜与共——将满腔愤懑、忠诚和一生的曲折探索化作瑰丽诗篇。

  “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的屈原;性格各异,生活在礼教崩塌、没有信仰的黑暗时代,却依然坚持探寻信仰的竹林七贤;即使仕途失意,也依然热爱生活、关心百姓、活出自我的`苏轼;一生潦倒失意,却拥有柔软之心、坚守做人底线的温庭筠;还有一根筋的陆游、洒脱的李白、执着的杜甫……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诗人不断跃然眼前,一篇篇经典的诗词也被赋予了诗人的灵魂。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相似之处,不过三餐四季、柴米油盐;每个人的人生又都有所不同,或碌碌无为、平平无奇,或惊天动地、享誉四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段完全相同的人生。也许正是因为诗人的经历与环境的相似性和异质性,世间便诞生了许多情感相通、表达方式各异的诗词,他们心中或豪放不羁或含蓄隽永的“情”,给诗词染上了人间烟火气。懂生活、懂人生的至情至性者才懂诗词,能流传后世的经典诗词不仅是彰显文化底蕴的华美辞藻,更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的思考。

  “不管有再多的不如意,只要我们的世界里还有诗,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出温情的花,长出柔软的芽。”书中的每一位诗词大家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品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能量传递给后人。时光过隙,不念昨日、不惧明日,把握今日足矣。

古诗词读后感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了这首李后主李煜的诗词,心中永永不能平静,这是一首用血和泪写成的心声,最凄美的生命绝唱,有位大文人说的`好,最美的文章是用生命来谱成的,也是最悲惨的人生来写成的。就像曹雪芹悲惨凄凉的一生,生前无人问津,最后是饥寒交迫而死,他的著作<<红楼梦>>却在死后广为发表和流传,最终成为中国名著、世界名著。我想这也是他的人生经历所著成的,也是同样用血和泪凝成的。

古诗词读后感5

  暑假来临,妈妈送给我一份“大礼”——《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于是,我在假期便开启了一场古诗词之旅。

  按照计划,每天自学并背诵其中的两首古诗词,学着学着,发现诗词的朝代多为唐宋。好奇地翻开目录,天哪,75首古诗词,竟然有66首都是唐宋诗人创作,难怪大家都说“唐诗宋词”,单从数量上来看,它就大获全胜了,那么内容咋样呢?请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巧妙比喻,让我十分期待春天的到来。“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等我哪天离开美丽的家乡,是否也会像这样格外想念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新的.活水让塘水清澈,那么多读书多思考,应该也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吧……

  唐宋虽然离我们很远,但这些妙言佳句却为千百年后的我们带来很多想象和思考。就连不大识字的爷爷奶奶都会说上几句,不信你瞧:每当我的碗里有剩饭剩菜时,他们总会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给我上思想教育课。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是否也觉得唐宋诗词其实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近呢?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就与我结伴而行,一起遨游在古诗词中,期待发现更多惊喜吧!

古诗词读后感6

  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怀入心,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还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活动,我们吟诵关于月亮的诗句,在东氿畔赏月尝月饼,此情此景还犹如发生在昨天。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那轮明月,就有着无穷的幻想,也寄托着无限的情怀。

  李白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被苏东坡在宋朝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古诗词读后感7

  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感受颇深。古往今来大多诗人寄情于温柔的明月。含情而吟诵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飘逸洒脱的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我所知晓的明月诗歌中最让我喜欢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说出来不怕笑话,虽然至今我也未看过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为我内心独有的思绪。我始终相信读诗就如弹筝,虽说有纸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传承着,但是每个演绎作品的后人都会随心、随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进行全新的演绎。今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硬着东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取。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的确月缺月圆,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生活亦这般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圆有时,缺亦有时吗。只要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古诗词读后感8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载满诗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以洗涤心灵的积尘。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的诗篇。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我们拾起诗意与恬然,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我们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开出自己最美最绚丽的石油花。

古诗词读后感9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愈久愈散发出永恒夺目的光芒。或许是向往李太白把酒对月的豪放不羁,或许是敬佩岳武穆金戈铁马的赤胆忠诚,又或是沉迷李清照浪漫曲折的爱情佳话,闲暇之余,书柜里的一本《古诗词精选》成了我的最爱。

  读诗品词,或坐或倚,或浅吟或高唱,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经典,便宛如一杯杯甘甜醇香的琼浆从舌间直入心田,滋味绵长,意韵悠远。生于现代都市凡俗的我也仿佛瞬间穿越千年,与长袍冠履的诗仙词圣同行同吟、同喜同悲,品味不尽诗文楷字中飘散出的悠悠古韵、袅袅芬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清冷的初冬,以一腔激昂的底气、宽宏的.音量高声诵读魏武帝曹操挥师征战时写下的这首《观沧海》,心中感受到的,是与《三国演义》描绘的奸雄曹操截然不同的,属于政治家曹操的宽广胸襟和非凡气度,一种高山仰止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苍茫的大海、萧瑟的寒风,本是一幅凄凉忧伤的景象,然而对于胸怀大略、戎马峥嵘的曹孟德来说,却是一幅激昂壮烈、气势雄浑的山河美景。境由心生,宽广的襟怀、远大的抱负,终于成就了一代枭雄千秋称颂的帝王伟业。抚今追昔,以古鉴今,怎不让人振奋精神、立足当下,萌生干事创业、矢志不渝的豪情壮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明媚的春光里,以轻快的语调、细柔的声音诵读唐代大诗人白乐天的这首《钱塘湖春行》,仿佛伴着轻柔的春风、荡漾的春水,和诗人一同携手游览大唐盛世江南钱塘湖旖旎秀丽的春光美景,那清清的江水,依依的杨柳,仿佛就在眼前!怎不让人醉在其中,忘记烦忧,只留下悠悠诗韵、绵绵春意,盈满心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夜色沉沉的仲夏之夜,手捧一杯清茶,独坐小窗望月,轻轻吟诵辛稼轩的这首《西江月》,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乡村美景依稀映入眼帘。夜空晴朗,明月枝头,清风徐徐,蝉鸣阵阵,鼻翼间隐隐嗅到晚风送来的缕缕稻花香,似醉非醉,似梦非梦,心驰在夏夜的清风明月中,神游于乡野的恬淡静谧中,只感觉此身非吾身,顿时忘却名利,身轻如云,自由若风。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渐渐的秋凉里,以幽怨的情愫、温婉的语调诵读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首《醉花阴》,倏然化作身著罗裙、头戴钗环的宋代仕女,执酒对花阴,菊花香满袖,一种小女子的相思之情、怜惜之意油然而生。西风乍起,恰逢佳节,遥遥思念远方的亲人;情到深处,难以排遣,当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世间行走风景好,最是诗香能致远。诵读古诗词,陶冶了性情,诗意了生活,芬芳了人生四季。

古诗词读后感10

  青银的“全面大学习全员大学习”活动,在全处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青银人,我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学习。在读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之后,我被其中散发的古典与优雅深深折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在这本书引子中提到的一句话,春天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在这时,万物复苏,生命像音符一样在跃动。我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若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都不能身心投入的去学习,那么这大好时光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么?抓住了学习的好时机,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链条,当明确了内心的方向,我们只需努力就是了。“向明月学习一颗平常心”是于丹提倡的,他认为为人处世,不需太斤斤计较,遇到事情,不必在心中大起波澜,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这个世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将如明月一般月朗风清。

  作为一名收费员,似乎诗词与我们很遥远或不相关。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诗歌,让自己的思维变得灵动起来,让自己的文化涵养变得丰厚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势必会转移到工作中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展示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诗歌对于气质的提升,对于我们外在形象塑造作用是极大的。我们每天都要与很多事情打交道,面对众多的司乘,我们要做好缴费工作,维持好缴费秩序,在出现矛盾问题时候,首先要注意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与同事之间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工作的配合,团结友好合作。也许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把持一颗像明月一般的平常心,勇敢的面对这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正如于丹书中所言“唤起心中的诗意”。学习的脚步永远都不应停止,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学习诗歌可以陶冶性情,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诗歌是生命的音符在跃动,品一首诗就像品一杯茶,回荡在齿间韵味无穷。这种古典的特质和优雅的气息早已深入肺腑,沁人心脾。

古诗词读后感11

  我从一开始接触古诗词,就对它们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亦或是诗人、词人一生所经历的故事。我也十分喜爱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能让我更充分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理解作者的心境。在这次老师推荐的暑假书单上,我就找到了一本讲述诗词与其背后故事的书。读来发觉十分有趣,我便决定仔细品读一下这本书,它叫《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

  这本书语言生动,文笔幽默。它囊括了我们课本中所有的古诗文。既有详细的译文、注释,还讲到了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作者的生平故事或拓展开来的文史知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几个片段,如写《乞巧》的这段。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除了诗句本身,书还告诉了我们,作者林杰是一个小神童,六岁就能赋诗。古往今来,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有很多,而小林杰从民间习俗写起,描述了百姓欢度七夕的场景。他在诗中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对月祈祷,祝福牛郎织女可以终成眷属,女孩子比赛用红线穿针等。书中还科普了古代节日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古代是“重日”,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正月正是新年、二月二是民间常说的龙抬头、三月三是上巳节……通过书中引用的其它古诗文的记载,我们还看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比如七夕当日,民间有“曝衣”的.习俗,文人也会“曝书”。这些行为其实是符合气候时令特征的,因为七月七正值盛夏,暴晒衣物、书籍可以防止、驱除潮气和蛀虫。

  从这些片段中我便感受到了诗文的魅力,仅是一首诗,就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么多的科普知识,不禁感叹古人真是了不起。当然,通观全书我感受到还不止这些,还有林升的失望、辛弃疾与陆游的“悲愤无奈”、虞世南的高傲等等。通过本书我了解到,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环境下所写的诗,读起来的感觉都大不相同。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还有别的原因。我很赞同作者的创作理念。在书的序言中胡晓明就说了,一些中国人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一昧追新猎奇地参与到西方的文化中,忘了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有些中国人则表示,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是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读本。而我相信作者也是正因为如此,才创作了这本书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又有中国光辉璀璨的历史。而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华夏儿女们的骄傲,是我们民族可以不断发掘的文化宝藏。

  这本书很适合做中小学生的读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非常有帮助。强烈推荐给同学们。

古诗词读后感12

  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阅读一流的内容,古诗是阅读浓缩的经典。

  读诗是一种美的体验。古诗字句凝练,寥寥几十字可以描绘出万千的意境。语句虽平实朴素,但读来韵味深长。

  小时候读古诗,大多是背诵,虽然朗朗上口,但总是和他隔着一层,不知其背后有什么意义。想来父母是想要尽早培养我对阅读的兴趣,在我上学前就买了几本带插图、拼音的.故事书、古诗册子等。其中有一本我印象深刻,图文并茂,制作精良,正面是古诗与配图,背面是诗意讲解,可惜忘记借给哪位同学,再也没有找回来。学生时期的诗词学习大都是老师讲解诗意,分析作品,更多的是与考试考点相结合,诗歌的趣味也略打折扣。

  今天分享《课本里的古诗词》,作者谢琰是《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命题专家,把适合小学生读的100首古诗词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1-2年级)、成长阶(3-4年级)、提高阶(5-6年级)。作者以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古诗的创作背景、古诗诗意、抒发的感情或是蕴含的道理娓娓道来,还能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虽是针对小学生的出版物,但成人读来也是趣味十足。

  《望庐山瀑布》一诗的解析中,作者认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紫”不能理解成紫色,而是一种氛围,一种神仙的气氛,给人一种飘逸、神圣的感觉。李白是一个道教徒,道教徒都希望自己变成神仙。而在许多神仙故事里,神仙降临人间的时候,周围环绕的就是各色的烟雾。这句话是告诉读者,我李白来到了人间仙境啊!通过作者的解析,再读这首诗,不止感受到李白的夸张与浪漫,更是仙气飘飘的谪仙人。

  读《江南》这首诗的时候,“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都重复了一遍,读上去怎么这么像现在的口水歌啊!看完作者的解析,原来就是唱歌的形式啊。

古诗词读后感13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继承了于丹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洒脱中蕴含着哲理和诗意,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污,帮我们找寻到那迷失已久的栖居之所。作者在“田园林泉”这个章节中写到,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到达的世外桃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片田园里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读田园诗,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也许田园就在柏油路上,也许田园就在你一天疲惫之后,也许田园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每一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我们多么匆忙,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此刻,我们就不再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无法抵达的地方,原来它是那样触手可及。的确是这样,也许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很难拥有诗意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阅读让诗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诗意,便有了爱、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生活便多了份从容、淡定、坚韧。我想,这才是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拂过心灵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千古名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在这浮华喧闹的城市里,读这样的书如同品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时,又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饱满丰盈,我们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诗情画意。

古诗词读后感14

  一年级我不仅学会了拼音,认识了很多生字,而且我还可以独自阅读啦!书本上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师说:“是要我们多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放暑假了,当然要读好多好多的书啦!我最喜欢的读的还是小姨送给我的《古诗词》。

  在《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古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前两句是写登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后两句是写诗人登鹳雀楼后的`所思,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爬大蜀山,爬到一半时,就累得气喘吁吁,我就不想要再继续往上爬了。妈妈说:“既然这么多人都在往上爬,上面的景色肯定很美,难道你不想上去看看吗?”然后妈妈就拉着我继续往上爬,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吹着山风,看着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妈妈感慨地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不怕困难,勇敢攀登,才能看到更美丽的景色。

  这首诗不仅在生活中激励着我,在学习中也时刻激励着我,想要学习更好,想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就要不怕困难,不断努力。新学期我要更加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让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诗词读后感15

  初见王立群先生,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又见王立群先生,是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再识王立群先生,是认认真真研读他的《王立群妙品古诗词》。

  《王立群妙品古诗词》一书是王立群先生以数十年学术造诣,将教学中教授古诗词的独特感悟著作成的书。全书对诗歌的解读,从个人的感悟出发,立足诗词语境,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茧,金句频出,幽默风趣,让读者阅读快感爆棚。见解独特,前后勾连,左右照应,发前人所未发,道今人所未言,成功的让传诵一千多年的经典古诗词活在了当下。书里的内容可以说百度上查不到!鉴赏辞典里看不到!作家选本中找不到!课堂上也听不到!

  其实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生活。诗词中是个人的经历,百姓的往事,家国的历史。在王立群先生的书中,《诗经》里有“白富美”,《离骚》里有疯狂化妆的屈原;《归园田居》里有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感遇》里有个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张九龄;《次北固山下》里有个从“学霸”成为“网红明星”的王湾;被冠以“诗佛”的王维,也曾年轻过,也曾豪迈过,也曾追求过;傲岸不羁的李白也有孤独和温度;一生悲愁的杜甫也会追星;气势恢宏的边塞诗人岑参也有想家时;新乐府运动的领导人白居易也会玩儿自作聪明的小把戏;“悯农诗人”李绅晚年也会黑化;一直默默无闻的徐凝却成了扬州城的代言人;素有“温八叉”之称的温庭筠也得“借他人之酒,浇心中块垒”;著名宰相冯延巳面对爱情也会真情告白;南唐李后主是历史的笑话又是历史的神话;堂堂宰相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却是北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千古第一才女、敢爱敢恨的李清照还是一位虔诚的“护花使者”“鲜花达人”;拥有壮志雄心,一生金戈铁马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却也有着自己的一片生态农业。

  100首经典诗词经王王立群先生创意的解读,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诗词来源于生活,还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首首诗词。人生百态、自然四季、爱恨情愁……所有的场景,所有的'遭际,深入人心,悸动心灵,只有诗词能展示其中的情义,歌咏其中的情怀。由此看来,诗词这种凝练、短小的文学体裁,其实容纳了人类全部的生活,浸润了所有的情感。诗词中不仅藏有故事、生活、文化、情感、哲理,还有古人的责任与担当、豪情与抱负、创造与深思……文化名人能把人间烟火写成各种各样的诗词,又能用人间烟火的方式解读诗词的内涵。可见用心之良苦。其实无论读诗还是生活,只要你用心,就能用油盐酱醋调出春天的气息;只要你用心,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土豆、萝卜、白菜,也会变得绵柔醇厚;只要你用心,那些酸甜苦辣咸的日子,就会像花儿一样绽开怀;只要你用心,快乐的滋味就能溢出来。可见无论是文化名人还是凡人俗子,都离不开人间烟火,更离不开诗词。

  想要拥有两者,也特别的简单,那就是用心。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不仅是楼下店铺的豆浆油条,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还是白纸黑字的人生诗词。读完此书,我不仅深深地感慨,王立群先生真正做到了左手人间烟火,右手诗词人生!

【古诗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词07-29

经典古诗词03-05

古诗词好句01-07

励志古诗词07-31

谷雨古诗词12-01

秋天古诗词12-08

古诗词鉴赏01-11

经典励志的古诗词11-09

中华经典古诗词02-24

落花古诗词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