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唐宋诗词
唐宋诗词
更新时间:2024-05-21 17:07:36
  • 相关推荐
唐宋诗词15篇(通用)

唐宋诗词1

  一、古诗鉴赏程式

  1.解读“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诗句,看题干。

  2.通读,明确诗歌类型。

  3.看诗词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画面有什么特点,对中心表达有什么作用。

  4.研读,把握作者的情与志。

  5.品味语言特色,思考手法运用。

  二、古诗常考题型:

  1.分析意境题;2.分析诗歌情感题;3.分析技巧题;4.分析语言题

  ①炼字题②一词领全诗题③分析语言特色题

  5.对比鉴赏题

  三、具体考查形式及解读方法

  (1)分析意境型

  提问形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②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问题示例:如《春江花月夜》第一部分写“月下之景”,充满着画意(月色无垠、纯净)。思考:“月下之景”部分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画面,突出景物什么特点?

  答案: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画面:…………;意境特点:幽美恬静

  操作实践:

  1,李白《送友人》(教材p23)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p24)

  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p45)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p47第2题)

  3,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具体是怎样来写“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的?(p49第2题)

  4,诵读《旅夜书怀》,说说诗人是如何将壮阔的景色与凄冷的情怀结合起来的?(p31第1

  (2)分析诗歌情感

  提问形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表述诗人的思想情感(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操作实践:

  1.读李颀的《送魏万之京》,请从抒情的.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p13第2题)

  2.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是如何抒发的?(p13第3题,全诗

  3.杜甫的《咏怀古籍》,诗人具体是如何“悲昭君以自悲也”?(p31第2题)

  4.说说《滕王阁》诗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怀。(p5第2题)

  5.高适《燕歌行》,诗中有哪些“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诗人采用哪些手法来强化“沉痛”的?(p16第1题)

  (3)分析表达技巧

  提问形式: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③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结合诗句,具体展开),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诗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一)、诗歌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

  (二)诗歌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三)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11动静相衬、12虚实结合、13、对写法、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等等。

  (四)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操作实践:

  1.读杨炯《从军行》,诗人是如何描写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p5)

  2.李白《春夜别友人》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p5第3题)

  3.王维《山居秋暝》诗人是如何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空”、“静”之美的?

  4.请从“想象、联想”和“以虚写实”的角度分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李贺的《天上谣》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5.赵嘏《长安晚秋》的景物描写层次感强,情景结合。本诗是如何富有层次地写景的,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

  6.第37面第三题

  7.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怎样的表达特点及效果?全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p48)

  (4)炼字型

  提问形式:①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字比较优劣;②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③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④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可加手法分析)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操作实践:

  1.李白《月下独酌》诗人是怎样紧扣“独”字来抒情写怀的?(p22第3题)

  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个字?为什么?(p7第1、2题)

  3.教材p7第3题。

  4.教材p5第1题。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形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操作实践:杜甫〈兵车行〉,全诗诗眼是哪三个字短语?为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一句在全诗内容情感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p27)

  (6)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形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一两个词);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操作实践:

  1.p37第1题

  2.p37第2题

  (7)对比鉴赏题

  提问形式:①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②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1.p50第二题

  2.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杜甫〈〈登高〉〉在思想和意境上有什么不同?(p47)

  3.p41第2题

  3.p31第3题

  4.p32第2题

  总结:古诗词鉴赏答题指津顺口记

  鉴赏诗词莫要慌,平心静气细思量,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相帮,诗中意象要注意,

  暗示形象和思想,题干务必要精读,一字一句不能放,扣住词句来作答,自己不要乱主张。

  四、诗歌鉴赏练习(重点理解并把握答案是如何分点分层、有条理地来组织的)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说明“惊”字的好处。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夜泊的情景,表达了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感。

  (2)“惊”在诗中有“惊醒”“惊起”的意思。在这寂静的深秋之夜,夜泊江边的诗人被江涛声惊醒。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突出了周边环境的寂静,也更显出了作者的孤单凄凉的羁旅之愁。

  ②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拟人化,叫醒了诗人,与寒江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途的凄凉。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1)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分析。

  (2)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唐宋诗词2

  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会买有关唐诗宋词的小本子回来给我看,她说女孩子多读诗词多学习诗词可以培养气质。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对唐诗宋词也产生了兴趣,我喜欢那优美的句子,喜欢那美妙的境界,喜欢读出来,也喜欢背下来。

  在所有的唐诗宋词中,我最喜欢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的《江城子》,它们分别写出了作者对亲情、爱情的珍惜,也让我读出了这两者的珍贵,并且对都我有特殊的意义。

  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话,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首先交代了母亲和孩子之间密切的关系,中间两句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针一线都是爱和牵挂,最后的'两句则是自己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写了诗人出门前他的母亲给他一针一线缝衣服的事情,我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和孝顺,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足以打动人心。我爱这首诗,是因为通过这首诗,我放佛也能感觉得到我和妈妈之间的爱,就像诗里说的,妈妈一直默默陪伴我、照顾我、支持我、教导我,对妈妈,我也有一辈子的感激和爱!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很出名的词,妈妈也很喜欢。我开始喜欢它,是因为它读起来很舒服很顺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后来我自己仔细看并且听妈妈给我讲了这首词的意思,我才了解到原来是写词人对他妻子的爱。在这首词里,苏轼对他死去的妻子非常想念“难忘”,自己已经老了仍不忘妻子原来对着镜子梳妆的摸样,并且在梦里也时常看见。人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足见词人多么想念他的妻子。听妈妈讲解完以后,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作者的妻子已经不在了,事实是凄凉的,但作者的爱却是温暖的!

  我想,随着我慢慢长大,学到的东西更多以后,我会越来越爱唐宋诗词的,因为就像妈妈说的,还有好多写得很好的诗词等着我去欣赏去好好读。妈妈说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们就像一座矿藏,所以我一定会像一个寻宝者一样,去慢慢地、认真地对待它们!

唐宋诗词3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鹭”,听着“无边萧萧下”,又道“燕山花大如席”,我手捧着一本《唐宋诗词选》。嗅着作品的馨香,吟着这些或清新隽永,或语意明快,或感人肺腑的诗篇,心也随着一起陶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的吉怒哀乐也一起随它们荡漾了。

  喜——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字字珍珠般跳如我眼帘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苏轼畅游图。画中苏轼眉梢舒展,把酒当歌,无限风光尽心眼底,喜洋洋者矣,此时我心中也同样涌出一种舒畅喜悦的感觉了。

  怒——当我读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时,我顿时被岳飞的激愤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喷会“秦桧”这个名字上,当我读到“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又被他无畏的报国精神所震撼。

  哀——“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婉约凄美的笔调,又涂写出另一种心情——哀伤。即使国家破亡,和文天祥一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读到这里,我不禁扇然泪下,对词人的悲惨报以极大的同情,也同情水深火热劳苦大众。

  乐——苏轼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终于把我从悲惨世界中拉了出来。我听着耳边恍惚的爆竹声,想像人们欢度春节的美景,心情也如当初一般喜悦了。

  打开《唐宋诗词选》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有感人的情节感动你,有拍案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人生让你去感受。

唐宋诗词4

  长干行·赏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会。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是以一位少妇回忆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到离别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少妇对远离家乡丈夫的怀恋。

  前六句(从“妾发初覆额”到“两小无嫌猜”),主要描绘了少妇和丈夫幼时一起玩耍的活泼快乐、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了少妇和丈夫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折”、“剧”、“骑”、“弄”这些动词将两人童年时可爱的形象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非常形象生动,文字活泼欢快。

  接着诗文以年龄为界限,描写了少妇的婚后生活。

  从“十四为君妇”到“千唤不一会”,描写了少妇刚刚出嫁时羞怯、可爱的形象。用笔细腻,刻画真实。

  从“十五不可触”到“岂上望夫台”,叙述了少妇婚后开始显露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亲亲密密、如胶似漆。同时这里用了尾生抱柱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强烈地渲染了少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但是这样美满的生活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个“岂”字暗示后边的分别,起到了转折作用,诗文自然过渡到了下边的分别。同时这个字也暗含了少妇对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与丈夫分别的无奈之情。

  从“十六君远行”到“瞿塘滟滪堆”,这四句描写的是丈夫远行,少妇在家日夜挂念的情景。少妇没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绪万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个地方最容易出事故。诗中精选了一个“滟滪堆”,生动地刻画了少妇内心的心理变化。仿佛正在眉头紧锁,担心丈夫的少妇就在眼前。“猿声天上哀”烘托了少妇内心的深深担忧。

  “门前旧行迹”到“坐愁红颜老”这八句,主要描写的是少妇苦苦等待和因景引发思念。在门前等待丈夫留下的踪迹,门前已经长了青苔,夏天过去秋天到了,少妇还在盼望、等待着丈夫归来,看到八月里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草间飞翔,不禁感叹时间流逝,容颜易老,所以,就更加盼望丈夫早归。“早”字突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少妇不禁有些惊讶。这里诗人用委婉流利的语言表达了少妇思夫之情。

  最后四句是少妇对丈夫的直接倾诉,意思是什么时候你才能从三巴沿江回来,回来前先寄回书信来,我去迎接夫君不怕路途远,直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强有力地表现了少妇渴望见到丈夫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少妇对丈夫热烈而深沉的爱。所有的回忆都是为这最后一句的直抒胸臆积累感情,最后一句将少妇内心强烈的爱意,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出来,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这首五言古诗叙事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情趣,对少妇心理的刻画细腻、真实,融情于景,叙事和抒情结合,感情真挚动人、热烈奔放。

  【后人点评】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唐宋诗醇》)

唐宋诗词5

  知音者诚希

  韩愈〔唐代〕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杂说一·龙说

  韩愈〔唐代〕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唐宋诗词6

  长相思二首·赏析·李白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第一首赏析:“长相思,在长安”,第一句直接表白自己身居异地,思恋的人在长安。

  接着诗人描写景物,寄情于景。“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着,微霜冷凄凄,落在竹席上,使竹席都透着一股寒意。这个深秋充满寒意的景色,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也是和这景色一样孤单寒冷。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在这个微寒的日子里,诗人在一盏昏暗的灯光下思念欲绝,卷起内心烦躁,于是卷起窗帘对月长叹。“孤”字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欲绝”两字极言思念之苦,痛彻心扉。

  诗人在前两联极力烘托那种凄凉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思念。那么诗人在思念着谁呢?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让我们知道,原来他在思念美人呢。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接着诗人转笔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辽阔的空间范围里,为下一句抒情做铺垫。接着诗人承接上两句写到“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天高地远,两人分隔这样遥远,连魂飞来飞去都很艰难,艰难还不能阻止我们相见,就怕是魂魄飞不过高山,那两人相见就更难了。这里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生动鲜明地表现了思念之痛。

  “长相思,摧心肝”,这样相思,日日夜夜长久下去,怎不摧折人心肝?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之情,表达直率,言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朗,感情真挚,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首赏析: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人写了在春日里的一个黄昏,夜幕降临,花朵此时好像含着烟雾,变得朦胧。明月升起,皎洁的`月亮照得人愁闷得无法入眠。诗人在这里用“日色尽”、“花含烟”、“月”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恬淡肃静的环境,用笔细腻,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诗人用一个工整的对仗句,写诗中女子刚刚弹过赵瑟,凤凰形状的瑟柱刚刚停下来,接着她又拿起蜀琴,又准备弹奏鸳鸯弦。“凤凰柱”和“鸳鸯弦”暗示了女子实在思念自己的爱人啊。女子内心不能平静,绵绵思念之情,就寄托在了赵瑟和蜀琴中了,乐声不止,思念不停。

  接下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女子希望春风能把曲中之意寄送到爱人所在地嫣然。男人如火之热情,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曲中意带给爱人。“寄燕然”点名了她的爱人是出征了。诗人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写得曲折委婉而又情感绵长真挚。

  “忆君迢迢隔青天”,虽然诗人已经让春风送给爱人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女子还是叹道,和爱人像隔着青天那样遥远。看来春风也不能缓解女子的思念,女子依然是一片惆怅茫然。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诗人在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真率地刻画了女子往昔和现在不同的情态。曾经的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流动生辉,而现在她总是泪流泉涌,愁容满面。同样的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差距这么大,这鲜明的对比深刻地体现了此时女子内心的痛苦。

  最后,诗人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结束全诗。这两句是女子直接倾诉,说如果你不相信我思念如肝肠寸断,那么你回来的时候看看我这样憔悴的脸就知道了,一个可怜又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个忠贞、善良的女孩日夜受相思之苦,让人读来更加心痛。

  这第二首比第一首的言语更朴素自然、委婉曲折,因为这首描写的是女子的思念,所以在表达上明显比第一首要委婉。诗人在这里灵活运用想象、比喻等手法,将一个多情可爱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腻生动。

  【后人点评】

  明人桂天祥:音节哀苦,忠爱之意蔼然。至“美人如花”之句,尤是惊艳。(《批点唐诗正声》卷七)

唐宋诗词7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留别王维/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注释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创作背景

  崔九曾与王维,作者同隐于终南山,从作者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崔九大约不大愿意再隐居下去了,于是有了作者的这一番劝勉。

  评析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唐宋诗词8

  宿建德江·赏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诗中表达了羁旅愁思。

  从“移舟泊烟渚”句可见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两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的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可见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孟浩然也不例外。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没有深写,而是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暮色苍苍,平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文写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孟浩然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绪难消。在客居他乡之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平静。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达含而不露,意蕴无穷,思绪和景色和谐统一,精练巧妙,浑然天成。

  【后人点评】

  《唐人绝句精华》: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唐宋诗词9

  乐游原/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二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创作背景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鉴赏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唐宋诗词1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赏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月下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在首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面,为整首诗提供了一个背景。在花丛间摆放着一壶美酒,这是一个很优美的环境,如果此时两三个好友相邀在这里谈笑欢饮该是很惬意的事情,但是一个“独”字,遏制了这种可能,诗人是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这美丽的景色反衬了诗人孤独的身影,诗人越发显得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自己形单影只,但是诗人并不甘心这样寂寞地独饮,他看到了天空的明月,还有自己的影子,这样再叫上自己,那么不就是三个人了吗?此句一出顿时打破了开场单调孤寂的氛围,场面变得热闹起来。这里诗人想象奇妙,立意新颖,且又自然合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虽然诗人盛情邀请明月和自己一起饮酒,但是,月亮毕竟是不懂酒的,而影子也只是空随诗人,不会饮酒。诗人写到这里又让人心中为之一紧,这该怎么办呢?也许写到这里诗人可能会陷入孤独愁苦的情绪吧,但是,没有。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豁达写就一笔,暂且让它们陪我喝酒,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饮酒渐渐进入醉态,开始载歌载舞起来,诗人歌唱时,看到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去,好像倾听着他的歌声。身舞影动,因为诗人在酒醉中舞姿很不规范,所以,在月光下诗人的影子也变得零乱,在模糊中好像诗人在和影子一起跳舞,这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把酒言欢,竟然好似比和他人共同饮酒更加欢快、热闹,从中可见诗人旷达的心胸。“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和明月、影子欢娱,非常快乐。待到自己酩酊大醉,停下来的时候,月光和身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四句中,诗人与月亮、影子好像相交多年的老友。无情的月亮和影子在这里却变得满含深情。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真诚地和明月、身影表白要永结无情游,约定在银河相见。诗人不忍和它们分离,于是诗人想到这个“无情游”,无情游就是忘掉世间的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也忘掉他人的存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诗人就永远和月亮、身影不再分离了。诗人和月亮、影子共同去银河过逍遥自在的快乐生活,这是何等的自由、逍遥啊。

  诗人在这首五言古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独自饮酒的.场景写得分外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也流露出了他的孤独寂寞,诗人的自娱自乐,让人备感凄凉。诗人的境况或寂寞或凄凉,但是,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极的李白,而是乐观追求自由和光明,豪迈旷达的李白。

  【后人点评】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唐宋诗醇》卷八)

唐宋诗词11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

  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

  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

  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

  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

  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提倡“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以增大信息量,拓宽阅读面。

  5、与诗词创作相结合

  唐宋诗词代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最高水平,继承这份文学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字词、典故或一般的内容分析、艺术赏析,还应通晓诗词格律,尝试写诗填词,尝一尝创作的甘苦,既可学会一种写作技能,更能以较为内行的眼光去鉴赏诗词。

  让学生过过当“诗人”的瘾,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1、建立《唐宋诗词鉴赏》系列立体化教材,20xx年及以前建设8种教材:《唐宋诗词鉴赏》(20xx年北京大学版,32万字)、《唐宋诗词鉴赏》(20xx年版,北京大学版,50万字)、《唐诗鉴赏》(20xx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词鉴赏》(20xx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诗词鉴赏电子教案(CD-ROM格式)》、《唐宋诗词鉴赏音像教材(DVD格式,约3G)》、《唐宋诗词鉴赏网络课件(DVD格式,约5-6G,上片不含教学实况,下片只含教学实况)》。

  2、20xx年再编纂一种文字教材:《诗词写作教程》,并有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及网络课件。

  3、计划编著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三种:《诗词艺术教程》、《诗学通论》、《词学通论》,并与电子音像配合。

  4、此系列教材均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唐诗鉴赏》按诗史顺序分为18单元:唐诗概论、初唐诗(上、下)、盛唐诗(一、二、三)、李白(上、下)、杜甫(上、下)、中唐诗(一、二、三、四)、白居易、晚唐(一、二、三);

  《唐宋词鉴赏》按词史顺序分为18个单元:绪论及唐词、花间词、南唐词、柳永张先、晏欧词、苏轼(上、下)、苏门词人、贺铸周邦彦、南渡词人、李清照、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辛弃疾(上、下)、辛派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宋末词人。

  5、教材分精读篇目(含作者介绍、集评、课文、注释、汇评、本事附录资料、赏析)、备选课文、泛读课文、专题,作品综述、参考篇目、中小学已学篇目、思考与练习等。

  专题包括咏史、怀古、山水、田园、思乡、咏物等三十多个专题,一一附于各单元后。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题、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方法。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的基础上再精读唐诗、唐宋词近二百首,泛读近1500首(均纳入课本中)。

  2、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与教材配合建立与之配套电子教案、音像教材、网络课件供本校任课教师及全国同行采用。

  3、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或)建立起“唐宋诗词”网络课程(5000兆以上),以丰富的内容、图文音像并茂,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逐步开辟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交流等功能。

  加强师生互动,使本课程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

  4、与写作相结合,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全校公选课程,供本科生、硕士生选学,学生创作的优秀诗词和对联挂上“大学语文·中国”网,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其写作能力。

  5、与“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媒体合作,在电台开设“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系列课程,开通网上辅导课程,面向海峡两岸及全球爱好唐宋诗词的听众、观众。

  6、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召开唐宋诗词讲座,向全国高校提供教材、电子光盘,扩大本课程的辐射作用。

  五、学时:

  唐诗鉴赏:32课时,唐宋词鉴赏:32课时,诗词格律与创作:32课时(或48课时)。

  六、考试:

  参见《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如下:

  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

  一、总则

  本校“唐宋诗词鉴赏”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五大功能(“梳理”和“激活”已学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唐宋诗词史的功能、学习诗词写作的功能)的落实情况,三门分课程各有侧重,考核其知识水平、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诗词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实际水平。

  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网上答题等形式,小论文也可采用纸质、电子邮件等形式,但切不可从网上下载作简单拼接或互相抄袭。

  考试应以考核已教的精读课文为主(不少于60%),兼及备选课文、泛读课文及专题课文,考试既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考核能力的提高。

  二、唐宋诗词历史及基本知识的考核

  应考核诗词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诗词修辞术语等等;

  应考核重要诗词流派、诗词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

  考核重要的诗词学术争鸣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考核诗词发展中某个流派或某个历史阶段诗词的简略情况,能以二三百字说清要点。

  应弄清重要诗人、词人的代表作,他(她)在诗词史上的地位,从思想性、艺术性把握其主要特色,还可将在诗坛、词坛齐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进行艺术比较。

  如苏、辛齐名,其风格却相去较远,应能辨证分析其异同。

  三、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含诗词全篇及名句赏析,也包含解释诗词句中某一两个关键的字词;

  名句赏析要求其能说出该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诗词,并能说说该诗句的艺术内涵以及用典、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诗词赏析只可考绝句、律诗、小令、中调和长篇古风中特别有名的段落;

  考核赏析的主要是已教篇目,若考未教篇目不仅必须课本上有的,且必须是难度大大低于精读篇目。最好是已学作家的其他篇目,方便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鉴赏。

  考核中也可兼及中小学已学篇目,检验本课程“激活”旧知识的作用。

  四、考核与诗词有关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知识

  可以考虑以卷面份量1/5的篇幅安排考核学生将繁体改简体、将简体改繁体,也可考核某些诗词中出现的多音字、多义字的不同用法以及科举、职官、天文、历史等与诗词相关的简单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唐宋诗词12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欣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听着“无边落木萧萧下”,我手捧着一本《唐宋诗词选》,嗅着茗品的馨香,或语意明快,或感人肺腑的诗章,心也随着一起陶醉在这些文学品中了,我的喜怒哀乐也一起随它们荡漾了。

  喜

  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字字如珍珠般跳入我眼帘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苏轼畅游西湖的图画。画中苏轼眉梢舒展,把酒当歌,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我心中也同样涌出一种舒畅喜悦的感觉。

  怒

  当我读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是,我顿时被院飞的激愤感情所感染,一腔怒火喷向“秦桧”这个名字上,“当我读到笑谈渴饮奴血”时,又被他的大无畏的报国精神所震撼。

  哀

  “妻妻惨惨戚戚”,李清照用婉约妻美的笔调,又涂写出另一种心情——哀伤。即使国破家亡,和文天祥一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沈浮雨打萍”,读到这里,我对女词人的悲惨抱以极大的同情,也同情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

  乐

  苏轼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府”终于把我从悲惨的世界中拉了出来。我听着耳边恍惚的爆竹声,想象这人门度春节的美景,心情也如当初一般喜悦了。

  这就是我迷上了宋诗词选》的原因。打开他,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感人的情节,有拍岸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的人生让你去感受。

  哦!我喜欢《唐宋诗词选》。

唐宋诗词13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出塞》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入亦沾衣。 (唐,张继、山行)

  2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2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早春》

  2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

唐宋诗词14

  春夜 / 夜直

  王安石〔宋代〕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北陂杏花

  王安石〔宋代〕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花影 一作:身影)

  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唐宋诗词15

  1把酒问月

  李白(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中秋月

  晏殊(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唐宋诗词】相关文章:

唐宋诗词05-20

唐宋古诗词01-28

(实用)唐宋诗词15篇05-21

经典的诗词10-23

关于兄弟的诗词及赏析_兄弟诗词03-03

夜雨的诗词11-22

冬至的诗词11-21

冬天的诗词11-21

李清照的诗词11-22

菊花的诗词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