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5-16 14:29:10
  • 相关推荐
古诗词鉴赏[通用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1

  元日

  作者(北宋)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田家元旦

  作者(唐)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关于欢庆元旦的古诗:孟浩然田家元旦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旦试笔

  作者(明朝)陈献章

  原文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赏析:这是陈献章写给东莞学生林光的一封信。陈在信中抄录了自作诗元旦试笔,表达出“主静”的思想。

  岁旦

  作者(宋)宋伯仁

  原文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赏析:本诗反映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欢度新年情趣。关于元旦的古诗四句:宋伯仁岁旦

  丁卯元日

  作者(清初)钱谦益

  原文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赏析: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甲午元旦

  作者(清初)孔尚任

  原文

  萧疏自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③。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④。

  鼓角梅花添一部⑤,五更欢笑拜新年。

  赏析: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孔尚任一颗赤诚的童心。关于庆祝元旦的'古诗:孔尚任甲午元旦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有辞旧迎新之意。元旦(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语言文字栏目会及时为大家提供关于元旦的对联、元旦的谜语、元旦的成语和元旦的古诗词等内容,请大家及时查看。

  田家元旦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4.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5.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6.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7.荷:扛,担。

  8.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古诗词鉴赏2

  《劝学》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是位的理学家。他认为诗歌是“感于物而动,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因此,他的诗常常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一种做人治学的大道理来,带有很强的警策性、劝诫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堕理障,富于情趣。《劝学》便是一首感慨光阴易逝,劝诫青少年不虚度年华,奋发进取的作品。

  前两句直接点明题旨,突出了“劝”的内涵。“少年易老学难成”是从光阴荏苒、易逝的角度来“劝学”。“少年易老”是指少年郎的韶华转瞬即逝,错过了宝贵时光就很难成才了。诗中的“老”字带有夸张的'成分,突出了光阴易逝的特征。“一寸光阴不可轻”是从珍惜光阴的角度来“劝学”。“一寸光阴”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人们从可感可触的体察、认识中来理解光阴的重要性。这两句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珍惜光阴的重要意义。

  后两句则改直接劝诫为间接劝诫。诗人选取了两个富于典型意义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了光阴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意义。未觉句是用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的典故。“秋声”语出自欧阳修的《秋声赋》,指黯淡、萧条、凄凉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绪。春梦未觉而秋声已到,阶前已是一种秋风飒飒,树叶飘零,“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萧索景象。作者以“秋声”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阴蹉跎的后果,从反面间接地启示人们:光阴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诗前两句明理,理寓于情,后两句抒情,情寓于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显,理愈彰,情致蕴藉,理趣盎然。诗中巧用比喻,形象飞动,颇为高致。

古诗词鉴赏3

  原文:

  [先秦]佚名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方客人来造访,驾车白马真健壮。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品德都贤良。客人已经住两天,多住几天增感情。给他拿条绊马索,斑竹马儿不让行。客人走时远远送,左右热情慰劳他。既用大德来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注释

  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

  亦白其马:亦,语助词。白为纯洁之色,殷商尚白,以白马为美,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一说白马是客人带来的礼物。

  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形容随从众多的样子。

  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雕琢本为治玉之名,这里形容其随从众臣都是贤者。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国大夫。

  宿宿:住一夜谓之“宿”,宿而又宿,则是两夜。

  信信:住两夜(再宿)谓之“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言:语助词。授之絷(zhí):给他绳索。絷,绳索。

  絷:本义为绳索,用作动词。此处是说给他绳索,绊住马足,表示要留住客人。

  薄言:发语词。追: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

  左右:指天子之左右群臣。绥之:安抚客人。

  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含厚待之义。

  孔:甚,很。夷:大。

  赏析:

  此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这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这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王的左右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古诗词鉴赏4

  【原文】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古诗词鉴赏5

  《嫦娥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翻译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

  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

  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古诗词鉴赏6

  古诗原文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译文翻译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

  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

  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注释解释

  ①偶成:偶然成咏。

  ②闭绿苔:诗人所居倚松庵院内已长出绿苔。

  ③双飞:成双成对飞来。

  ④两股:一作“两脾”,二者同,指密封储存花粉的地方。

  创作背景

  诗人本是读书士子,曾投在曾布门下,后因与曾布议论不合,于是出家为僧,居邓州香岩山,过着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其所居住环境幽僻,生活中心境恬适,其所居室为老松环绕,名倚松庵。诗人本无意作诗,客观景物闯入眼帘,挑动诗情,遂脱口成篇。

  诗文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个幽僻美丽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独特境界。前两句写庵中之景。老松环绕着茅庵,松荫之下的短墙上有一扇柴门。这扇门是经常闭着的,锁着一院绿苔。庵中没有人来,却有五色斑斓的蝴蝶成双结队地飞舞着。清幽僻寂,无人骚扰,僧人幽居的环境和安谧的.生活气息,活现纸上。

  后两句从蜜蜂腿上的花粉推测前山的花已盛开。蜜蜂两股上拖着重重的花粉团飞来了,想来是前山的花已经开放了。花开之处只在前山,并不算远,庵中主人却不知道,还要从推断中得知前山花开遍野的盛景。可见主人是好静不好动的。庵中不只他人少来,主人行迹也是很少的。难怪青苔满庭了。这就也回应了首句。

  该诗首句幽僻静寂,二三句充满自然生机,到第四句又是繁花似锦的世界。诗人在尺幅之间,步步扩展升华,静与动相交织,清幽的环境与烂漫的山花相映衬,静寂的生活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相搭配,向人们展示了耐人寻味的美学境界。

古诗词鉴赏7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衣译文

  绿外衣啊绿外衣,

  绿外衣里是黄衣。

  心忧伤啊心优伤,

  忧伤何时才停止

  绿外衣啊绿外衣,

  绿衣下面是黄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

  忧伤何时才淡忘

  绿色丝啊绿色丝,

  丝丝缕缕是你织。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使我不要有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

  寒风吹拂凉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你仍牢牢系我心!

  绿衣赏析

  悼亡也属于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的古典情怀。斯人已去,此情却在。睹物思人,黯然神伤。两情殷殷,永驻心间。时间和空间都难以永恒,惟有经过时空淘汰而积淀在心灵深处的情思,可以留下岁月的踪迹。

  如今变幻太快的时空,匆匆的生活节奏,令人眼花缘乱的花花世界,早已把心灵打磨得十分粗糙,十分迟钝,十分轻浮,十分疲惫,十分健忘。太多的诱惑,无边的欲望,连上帝都快要忍耐不住了,更何况凡胎肉体的俗人!大伙儿一起裹挟着物欲、情 欲、金钱,在强刺激的.漩涡中作自由落体式的堕落。

  当灵魂在欲望中无限膨胀之时,它本身剩下的就已经是个薄膜状的空壳,再也没有任何内核,再也容不下任何属于人的、属于心灵的内容。

  魂兮归来。

  这是纯真的心灵的呼唤。斯人虽已去,但天堂之中是会回应这旷古的呼唤的。天堂虽然遥不可及,心灵却是指向它的。有了这种指向,生命之舟就有了泊锚之所,不再随波逐流,四处游荡。

  悼亡是在心灵中筑起一座神圣的殿堂,把生命中最真诚、最可贵、最理想的一切供奉起来。对这一切的祭奠,也就为心灵本身建造了一座丰碑,一个路标。

  当人被变成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丝钉的时候,当人被变成孔方兄和物欲的奴隶的时候,这时已不再可能听到招魂曲,剩下的只是单调刺耳的机器的刮耳声,以及红男绿女的嘻哈打闹声。

古诗词鉴赏8

  馆娃宫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翻译

  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注释

  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

  兰麝土:言泥土如兰麝。

  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弩台:弩箭发射台。

  金镞:金属制的箭头。

  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

  砚沼: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

  溪鸟:一作“山鸟”。

  屟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

  空信:一作“空任”。

  姑苏麋鹿: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

  姑苏:指姑苏台。

  怆怀:悲伤。

  赏析

  此诗首联“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颈联“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屟廊两个典型遗址,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尾联“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为一个品性高洁的文人,皮日休对西施还是比较同情,比较包容的。在这首七言律诗中,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比较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此诗借古讽今,对历史作出了沉痛的评价和反思,认为西施是个没有选择、只能充当政治牺牲品的女子,对她的悲剧表示了深沉的感叹。

  创作背景

  馆娃宫,春秋时期吴宫名,是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吴败越后,相传越王采用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鬻薪”女子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听。后越师袭吴,乘胜灭了吴国。七律《馆娃宫怀古》是皮日休任苏州刺史从事时所作。

古诗词鉴赏9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翻译」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

  (1)挞(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3)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6)女(rǔ):同“汝”。

  (7)乡(xiàng):通“向”,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xiè):同“懈”。

  (15)严(yǎn):同“俨”,敬谨。

  (16)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17)封:毛传:“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虔刘,砍削。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赏析」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古诗词鉴赏10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诗词鉴赏】

  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未免过于穿凿附会,作者未必有此意图。

古诗词鉴赏11

  《文王》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这是一首具有史性质的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它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此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是上述一组开国史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算是这组史诗的最后一篇。《毛诗序》说:《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意思当然是对的,但说得抽象了些。朱熹《诗集传》说: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说它和《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又太拘泥了。其实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其中,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诗经文王的原文及译文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诗经文王的注释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2)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3)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5)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6)时: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犹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11)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哉:载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孙子:子孙。

  (13)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14)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

  (17)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18)克:能。

  (19)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20)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1)穆穆:庄重恭敬貌。

  (22)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无常。

  (28)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29)祼(gu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30)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荩臣:忠臣。

  (32)无:语助词,无义。

  (33)聿:发语助词。

  (34)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35)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36)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37)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38)遏:止、绝。尔躬:你身。

  (39)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40)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

  (41)载:行事。

  (42)臭(xu):味。

  (43)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44)孚:信服。

古诗词鉴赏12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的大意是: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就晒干了;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它们充满了生机,可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青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伤心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体会曾经灿烂辉煌,但却总也掩饰不住他们的脆弱与落寞,时光易老,韶华难再。

  时间是永恒的,可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才是完整的精彩的.。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

  全诗的大意是: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全诗的大意是:

  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古诗词鉴赏13

  原文:

  周颂·小毖

  [先秦]佚名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

  予:成王自称。其:语助词。惩:警戒。

  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段玉裁《诗小笺》:“《疏》于‘而’字断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诗后笺》以为《唐石经》中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故这句可能原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则各本不会说《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劳。《尔雅·释诂》:“敕,劳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

  拼飞:鸟飞动貌。拼:通“翻”,翻飞。此二句比喻武庚开始很弱小,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赏析: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以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以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以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以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以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以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以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以颂·访落》可以说是以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以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以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以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以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以颂·小毖》而来。

古诗词鉴赏14

  古诗简介

  《卖花声·悟世》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小令。此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三句写景,刻画了一位凄苦的寒士形象,反映了作者看破红尘、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怀,表现了其高洁的气节。

  译文

  肝肠像炉中百炼的钢铁,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庄周梦中的蝴蝶,功名两字就如同酒杯中的蛇影。世道似尖利寒风薄雪,一盏灯照一杯剩酒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注释

  ①卖花声:曲牌名。又名“秋云冷”、“秋云冷孩儿”。亦入中吕宫。

  ②悟世:从人世间悟出道理,即对世态人情有所醒悟。

  ③“肝肠”句:谓备受煎熬,意志变得如烘炉百练的纯铁那样坚强。

  ④“富贵”句:谓富贵如梦幻。枕上蝶:化用庄生梦蝶典。

  ⑤“功名”句:谓功名亦属虚幻。杯中蛇,即杯弓蛇影。《晋书·乐广传》载:乐广有客久不来,广问其故,言上次赴宴见杯中有蛇,回家就病了。乐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影,客沉顿愈。

  ⑥尖风:指刺骨的寒风。

  ⑦残杯冷炙:剩酒和冷菜。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⑧竹篱茅舍: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赏析/鉴赏

  这是一个饱经世间坎坷而心灰意冷的寒士之精神世界和生活境遇的写照。

  前三句虽是一组工整的鼎足对,但意思并不是并列的。首句“肝肠百炼炉间铁”总写这位寒士的精神状态,是全曲的基调。下面两句“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是首句的具象化。后三句写景:屋外是尖利的寒风和在疾风中翻卷着的飞雪;屋内是残杯冷炙,说明主人已不能举火,但还在借冷酒以浇愁。读来令人有飕飕然的寒意。不仅感觉到了风雪之寒,也感觉到了社会人情之凉薄和这位寒士心意的灰冷。

  千锤百炼陶冶的.对世事通明练达,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则是一枕黄粱美梦;贪求功名虽一时舒畅,但却像被蛇蝎毒害了心灵。明白这些道理,即便在寒风里喝着冷酒,吃着剩饭,点一盏小灯,关上茅舍门扉与世隔绝,也能泰然处之。写对世情的醒悟,是古诗、词、曲的常见题材。此小令先说了三个有正面、反面意义的道理,然后矢志“躲进小楼成一统”,安于蜗居和贫贱,表现了其高洁的气节。

  此曲妙用对仗,韵律谐美,节奏感强。前三句是工整的“鼎足对”;四、五两句是“合璧对”,又各为“句中对”。

古诗词鉴赏15

  无题(其一)李商隐

  作者:【李商隐】年代:【唐】体裁:【七律】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

  简析: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的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是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的时候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客。”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期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打探一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01-11

古诗词鉴赏01-23

优美古诗词鉴赏11-23

《送别》古诗词鉴赏08-10

《池上》古诗词鉴赏08-11

古诗词鉴赏答案09-28

春风古诗词鉴赏08-08

李白古诗词鉴赏03-17

《菊》古诗词鉴赏04-01

《咏柳》古诗词鉴赏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