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古诗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第一课时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12 17:01:43
  • 相关推荐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1

  教材简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两首诗的优化组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信息量大。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格。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花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出景美。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网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网站:

  荷花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第一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上任时写的。当时他到杭州西湖上观景,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自读古诗,读正确。

  (4)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怎么理解呢?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白雨:白花花的大雨。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翻墨”,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

  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3)(点击课件:教学参考——全诗讲解)理解全诗。

  (4)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点击课件:古诗消失,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苏轼,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l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l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l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小结

  1、师: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配乐齐诵全诗。

  六、补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七、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2、朗诵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古诗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古诗教案06-12

古诗《咏柳》教案01-17

中班古诗教案03-16

牧童古诗教案02-21

古诗《元日》教案11-23

古诗出塞教案01-02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09-17

古诗《示儿》教案12-04

古诗《鸟鸣涧》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