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凤凰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教学设计1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 所见
2、指名读题,齐读
3、解题:“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 “所见”,亲眼看见的情景。
4、简介作者: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然而这首诗却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推敲、玩味的。
袁枚: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明白流畅。
二、读诗
1、这两首都是五言绝句。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2、齐读
三、解意
1、指名说字词义
2、连起来说诗歌大意
四、品境悟情
1、过渡:两首古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应该细细品味它们的妙处,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你一招:让我们穿越时空,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投影出示画面)想象你现在就已经成为了苦吟诗人贾岛,你一直想去寻访自己的一位隐居山林的好友。在一个深秋的早晨,你骑上心爱的毛驴,悠然行走在曲折蜿蜒的山间小路上,此时此景,让你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杜牧的诗句来:(谁接下去?)
4、你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想象说话。
5、不知不觉,你来到了一棵参天古松下,迎面走来一个童子,你赶紧上前询问。(投影出示三问三答的填空)
同桌分角色进行对话。(三问三答,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几起几落。)
指名表演
6、师讲解:
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诗人、童子、隐者。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气质、品格等。但细心品味,深入一想,又感觉每一句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救人,他真正的隐者身份,超凡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都隐隐约约地暗藏在每句诗的背后,在画境深处时隐时现。诗人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给我们读者以无穷的想象,这正是它的妙处所在。
7、再读全诗,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练习背诵。
五、小结
告别隐居深山的贤士,下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袁枚一起,去感受田园风光的恬静,乡村生活的闲适。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准确说出诗句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4、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意思。能体会《访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读题。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访: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第三声。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偏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看图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怎样的情景。
2、结合诗句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第(1)题。
六、指导写话
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先分小组说一说,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指名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二、学习古诗《所见》
1、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2、观察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指名简单说说,鼓励指导。
3、出示小黑板:古诗“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4、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三读法”来自学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5、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6、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7、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
8、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9、理解诗意。
(1)观察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10、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骑、振
四、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完成课后第3题。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古诗凤凰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设计04-03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04-04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03-30
古诗教学设计《春晓》04-03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04-03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04-04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04-04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12-06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4-05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