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五年级下册《诗词》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诗词》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03 06:57:50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诗词两首》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诗词两首》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下册《诗词两首》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人们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出示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满江红(家住江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黄沙岭:山名,位于江西上铙境内黄沙岭乡,高约十五丈。 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黄沙岭有读书堂。他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其间。写下《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著名词作。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注意读准节奏:

  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他凭着自己能说会道的本领,到处游说( )。

  2.明星俱乐部会员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年会时与会人数都会增加。

  3.转过身,便看见轮子飞速地转动起来,好险哪!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参考答案

  一、1.shuō shuì 2.yú yù 3.zhuǎn zhuàn

  二、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三、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3.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确定方法。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美好风光的诗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回忆一下,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

  (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

  3.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出示资料: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诗的节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如:美丽的西湖、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等。)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你见过荷花吗?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与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的景色对比,想一想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感受夏景,拓展延伸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诗句示例: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栖息 休息

  1.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在枝头( )的喜鹊。

  议论 谈论

  2.在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中,人们( )着丰收年景。

  映照 照耀

  3.在阳光的( )下,满池的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二、古诗词积累练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4)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2、在括号里填上植物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 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 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参考答案:

  一、1.栖息 2.谈论 3.映照

  二、1、(1)黄鹤(2)犬(3)鸭(4)蝶 莺

  2、(1)梨花(2)杏花(3)茱萸(4)荷花

  三、1赞叹 2碧 红 映日 荷花 3 感受 实景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别样红

  【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乐学氛围。

  为 了让学生喜欢这首词,帮助他们理解词的意思,这节课我创设了多次的情景;出示了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看图和反复有感情地读词,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词中的意境,并能赏析好词,体会到这些词的妙处;是学生在回顾练习中,通过配乐和看图片总结了整首词的内容。通过多处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好地理解了词的意思和诗人表达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采用“质疑探索”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 了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整节课我采用了“质疑探索”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教 学效果。在学习词语和诗句意思时,先主学生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已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出的词句意思;在理解诗句时,先让学生质疑,他们 纷纷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自由读书,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他们在讨论中得知了答案,在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最终自行解决了问题。在回顾总结中,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了整首词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词的画面说出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这首词。

  三、以读为主。

  古诗教学,我认为读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本节课,我非常重视读,通过多层次地读,最终达到理解内容的目标。本节课分为几个层次地 读,第一层次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一定节奏读。通过让学生轻声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四次的读书,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及词的节奏,达到了读准、读通顺的目标,也为下文教学读好诗句内容打好基础。第二层次是读懂诗句内容这次采用;默读和表演读的方式达到学生理解诗句的目标。第三层次是读好诗句。通过看图读、配乐读、赏读、挑战读、边想象边读等方式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最后一层次是感悟读。学习完整首词后,再让学生回到古代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假如你是诗人,你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会怎么吟诵出来?在这种具体情境中读出词中的画面,并把这种画面用现代的方式演译出来。这课教学通过了多次不同 层次的读,学生的感情都能在读中体现出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这节课开放了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体现了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习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本节课能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但是还没充分放手,对于课文的其他疑难点,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

  2、应关注后进生,词句的理解就给予充分的时间学习和反馈。

  理解词的句的意思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都能汇报已懂的和不懂的,但是给予学生单独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不够,未能给予中下生一个充分学习和提出质疑的时间,照顾中下生,并且再提高中下生,了解他们掌握词句意思的情况,这样学生更扎实。

  3、应充分利用图片感悟诗句的意境。

  本文的教学突出的特色是采用了情境教学,特别是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句的意思,但是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时是孤立地理解的,如果能结合出示的相关诗句图片,学生理解会更容易,更到位。

  以上是这节课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有得有失,有喜悦也有改进的地方。感谢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以这课为例,及时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后探索出更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年级下册《诗词两首》语文教案2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词?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之处。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词,想想诗词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2. 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象。

  3. 读词,从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读读,背背。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欣赏音乐,听范读。

  2. 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3. 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4. 再读诗,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一画。

  5. 读读,背背。

  四、背诵默写,拓展感悟

  1. 朗诵全文。

  2. 说说本课中的诗与词有何异同。

  3. 背诵、默写诗词。☆关于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庄求得与世相忘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与《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他做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五年级下册《诗词》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01-13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06-22

(精选)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07-20

诗词的教案01-31

语文古诗词04-12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总结04-27

【热门】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07-20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精)07-20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