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张九龄的诗词
张九龄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1-29 14:14:57
  • 相关推荐
张九龄的诗词

张九龄的诗词1

  送宛句赵少府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地将幽兴惬,人与旧游疏。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在郡秋怀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

  露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

  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巡按自漓水南行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理棹虽云远,饮冰宁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

  目因诡容逆,心与清晖涤。纷吾谬执简,行郡将移檄。

  即事聊独欢,素怀岂兼适。悠悠咏靡盬,庶以穷日夕。

  秋怀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登古阳云台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初秋忆金均两弟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答陈拾遗赠竹簪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江上遇疾风

  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张九龄的诗词2

  感遇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技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客鬓老边尘。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

  正逢银霰积,如向王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彩旒。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作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

  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

  向来可赏处,惟恨碧林瞧。

  三月三日登龙止

  伊川与添津,今日放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颤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楔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昌昆弟

  离别念同瘪、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棕华诗。

张九龄的诗词3

  晚男登王六东阁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蟑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苏侍郎紫盔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官持。

  幸因清频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篆,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清切紫庭垂,威菱防露枝。

  色无玄只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和韦尚书答粹州兄南亭宴集

  棠慷闻徐兴,乌衣有旧游。

  门前杜城陌,他上曲江流。

  垠日尝繁会,溶风咏阴修。

  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伎平原咱弟,有子为东峙。

  答陈洽运巴竹蠢

  与君尝此志,鼠物复知心。

  遗我龙餐节,非无驮猖善。

  幽素宜相重,段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池注阳韦明府

  君有百炼刃,堪断六重犀。

  谁开太河匣,持割武城鸡。

  竟与淌书佩,遥应天子提。

  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奴泥。

  在洪烬答亲毋学上

  旬而下意期,由来自若时。

  尔元言郡政,吾岂欲天欺。

  常念涓尘益,椎欢草树滋。

  课成推所拟。人望在东葛。

  酬王六驿后书怀见示

  云雨俱行罢,江天已洞开。

  炎氛弄后灭,边绪望中来。

  作骇君垂耳,为鱼我曝鳃。

  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测王六寒朝贝话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在物多想背,难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鄂中词。

  忽在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林亭咏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流。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张九龄的诗词4

  1、晚霁登王六东阁

  【唐代】张九龄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2、《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3、《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4、感遇·幽人归独卧

  【唐代】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5、《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6、感遇·兰叶春葳蕤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7、西江夜行

  【唐代】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8、《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9、秋夕望月

  【唐代】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10、《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12、感遇·吴越数千里

  【唐代】张九龄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13、感遇·孤鸿海上来

  【唐代】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14、《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15、旅宿淮阳亭口号

  【唐代】张九龄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16、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17、初发曲江溪中

  【唐代】张九龄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

  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

  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18、《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19、《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张九龄的诗词5

  作品原文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作品注释

  1、岂:难道。

  2、伊:那里,指江南。

  3、岁寒心:耐寒的本性。

  4、荐:进献。

  5、嘉客:嘉宾贵客。

  6、奈何:无奈。

  7、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8、运命:命运。

  9、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

  10、寻:探求。

  11、徒言:只说。

  12、树:种植。

  13、此木:指丹橘。

  14、阴:树阴。

  作品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不能成阴?

  作品简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张九龄的诗词6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张九龄的诗词7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的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熨帖,想象新颖独特,饶富新意,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归燕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不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吗?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象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张九龄的诗词】相关文章:

经典的诗词10-23

悲伤的诗词09-21

哲理的诗词09-29

爱情的诗词11-26

励志的诗词11-06

杜甫经典诗词11-04

立冬的诗词11-02

微笑的诗词10-23

李白的诗词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