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
清晨,渭城客舍旁,小雨润湿了地上的尘土。就在这里,我即将与前往西安的好朋友元二分别了。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我那远行的朋友安排了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一样――那雨刚刚润湿了尘土就停了。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平日因为路尘飞扬,驿道两旁的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了她那清脆的本色。这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看了不免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神轻气爽。但即将离别的惆怅仍笼罩在心头。
我在客舍前摆下了一桌酒菜,为我的这位好友饯行。宴席上我们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好友先开了口:“如今我国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平凡,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大家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如今我能够出使阳关之外,你应该为我开心哪!”我说:“可阳关以西如今还是穷荒绝域呀!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好友在路上务必要珍重呀!”
……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也已经重复了多次,好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了,我俩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在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我对元二说:“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2
古诗诵读: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处理思路:解诗题,明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导入:
1.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⑴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⑵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⑶齐读课题
2.抓字眼,明诗意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⑵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⑶汇报
渭城朝雨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3
王维有个朋友叫元二,他俩友谊深厚,志同道合。一年春天,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王维决定在渭城的一家客栈为他送行。
这一天,王维早早起来,冒着蒙蒙细雨提前来到客栈。一路上空气清新,路面洁净,没有半点儿灰尘,而王维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因为他将要面对的是与元二的离别之苦。经过一阵春雨的洗礼,客栈屋顶上的青瓦显得格外鲜明,环绕着客栈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变得清新了。王维眼望着这一派美景,心里却好不是滋味……
“嗒嗒嗒一嗒嗒嗒”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王维抬头一看,马上的官员正是好友元二。元二勒住缰绳,翻身跳下马来,王维快步迎上前去,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默默无语,彼此的离情别绪尽在不言中。
还是乇维打破了沉默,他用双手扶住元二的`肩头,深情地说:“好兄弟,让我敬酒为你饯行吧!”元二也不推辞,两人携手走进了客栈。
饯行的酒宴算不上丰盛,但两位挚友推杯换盏,气氛真挚而热烈,满腹的知心话说也说不完。时间过得好快呀!剩下不多的几碟小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谁也不记得反复了多少次。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老兄多保重!”元二劝慰王维说。
王维又斟满两杯酒,眼含热泪,诚恳地说:“再干了这杯吧!出了阳关就难得与老朋友对饮了。”
“到了安西,即使是花前月下,我也难忘此情此景呀!”
“砰”的一声,两只酒杯又一次碰到了一起。
此时,王维的心情分外激动,望着就要离去的好友,吟出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绝句: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4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注]
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 客舍: 故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参考答案:
(1)湿润 旅馆 老朋友 (2)春天 渭城 朝雨 青青柳色 (3)柳
阅读练习二:
1.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4分)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点拨:朝雨即早晨的雨,浥字说明这场春雨下得恰到好处。
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点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离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体现出的是对友人的不舍。(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5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然后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然后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
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然后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然后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然后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
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
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6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7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要求之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唐朝的歌曲。(播放闽南语《渭城曲》)
2.师:xx同学你起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有渭城、有朝雨、也有故人)
3.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读?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含本诗赏析视频)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4)最后来欣赏一首现代歌曲《渭城曲》。
三、课外拓展
1.讲故事,说唐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明白古人学问的广博。游记故事,讲述诗歌唱诵的方法。(穿插在古诗讲解中)。
四、教学反思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从理解文字,意思到一经的理解模式并不适合传统文化学习方式,而是现代教学手段中硬性追加的教学方法,所以导致一代人没有学问。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将自己会唱得诗歌唱给家长听。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8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9
有一天,渭城的早上下了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一棵棵柳树,被小雨冲洗后更加苍翠欲滴了。
这时,王维的一位非常好的老朋友元二就要走了,王维来送元二。你真的要走了我的`老朋友。王维说。是的,我有一点事情,所以要出去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元二回答。你就要走了就让我们吃完这一顿饭,你再走吧。王维对自己的老朋友说。
吃饭的时候,王维拿起杯子来对元二说:我的老朋友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吃饭,请你喝下这一杯醇香的美酒吧。元二也拿起杯子来,他们喝了很多的酒。王维对自己的朋友元二说:等你西出了阳关之后,你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起和你饮酒作乐了。船来了,元二上了船就要走了,王维很依依不舍,就写出了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0
近日有幸参加了东北三省阅读教学大赛,我所执教的《古诗两首》,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将体会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设计成“为诗配画”,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节课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1
《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注解】: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王维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王维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瓯北诗话》云:“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诗后被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传唱不衰。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王维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王维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王维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2
一天清晨,渭城这个漂亮的地方下着蒙蒙的小雨,湿润了轻轻的尘土,这个时候,王维正在送他的老朋友元二。
到了旅店,旅店旁的一棵棵柳树,被雨水冲过,显得更加苍翠欲滴了,这时候,王维可能在想:这一家的酒一定差不了,我和我的老朋友就在这个旅店吧。我一定忘不了我这个老朋友元二,元二一定也忘不了我这个老朋友。进去后,吃着吃着,元二把一杯酒喝完后,王维说:元二,我劝你,再喝一杯酒吧?我相信这里的酒很好喝,我要是不喝,等你走了,就再也没有对你这么深厚感情的朋友了,再说了,去的路上的泥很多,也有很多坏人,我很不放心你。
元二听了王维的话,不话可说了,眼睛里面好像都流出了深厚的眼泪,只听他说:行,我喝了这一杯醇香的好酒,我不会再忘记你了。喝完后,王维又让他的`老朋友元二,喝了一杯酒,元二喝了,又喝了一杯。喝完后,王维把他的老朋友元二送走了。
这就是我的创意,很好吧!做可乐鸡翅。
今天,妈妈告诉我说:文思老师叫你学习做某道菜或饭的做法,你想做哪道菜或饭呢?我想了想说:我最喜欢吃可乐鸡翅,那我就做可乐鸡翅吧!
奶奶从菜市场买来鸡翅,再从小店里买一瓶可乐,然后回来,准备其它材料。奶奶从橱柜里拿出油、葱花、盐,还有老抽。我先把锅里的水接一半,再把鸡翅放在锅里,点火。如果有很多泡沫的话,就把水倒掉,把水开得小小的,把鸡翅洗干净。
把油倒在锅里,把葱花切一切,也放到锅里,接着炒一炒,翻一翻,这才把老抽和可乐放在锅里。然后再炒一炒,大约15到20分钟,我感觉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向我吹来。我用筷子戳一下,里面鲜嫩的肉已经熟了。我赶快拿盘子把可乐鸡翅装到里面。
我把盘子放到桌上,这时才开始品尝我做的可乐鸡翅。我刚吃第一口,感觉我活在地狱,因为我炒鸡翅的时候没有放盐。我立刻挖了一勺盐放到锅里,再把鸡翅装到盘子里。但是我真的很喜欢我做的可乐鸡翅!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3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4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句注释】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
白话译文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周边的环境。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往来不断,路上尘土飞扬,而现在,雨忽然停了,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阳关,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非常贫穷,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祝愿。
我们一起来看诗的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5
即兴小诗——仿写《送元二使安西》
龙城喷水浥轻尘,
濮水柳色新。
劝君多吃一蒸饺,
爬山有劲使不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作者:王维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清晨的细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绝句]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04-06
《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教学反思06-27
送兄古诗词鉴赏01-08
西塞山怀古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01-21
2023元宵节送汤圆文案02-09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11-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04-04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11-29
关于二次元的说说01-27
关于爱二次元的句子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