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杜甫的诗词
杜甫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1-27 08:31:55
  • 相关推荐
杜甫的诗词合集(15篇)

杜甫的诗词 1

  园[唐]杜甫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2

  《春宿左省》原文

  唐代: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注释

  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马铃。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简析

  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杜甫的诗词 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会当:一定要。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杜甫的诗词 4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这是杜甫听说李折流放到夜郎后积思成梦的诗篇。杜甫诗中有

  十余首为表现李杜深交之作:“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是彼此

  觉深情厚谊的写照;“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李白真才实

  学的咏赞;“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李坎坷一生的不平呐喊。

  第一首,着重写对李白安危的无比关切与深深的怀念。

  第二首,哀叹李白坎坷一生的不幸,极为深沉地体现诗人诚挚炽热的友情。

  《新婚别》

  嫁妇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进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赏析:

  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

  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了百姓的安康,

  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

  ——《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上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千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仁人莫怨叹,古来材大难为用。

  赏析:

  诗圣一生极为推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本诗

  借赞美苍劲高大的古柏来表现自己对“名重宇宙”的武乡侯的无限

  敬仰,感怀他与刘备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忧

  伤。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豪放,杜子美的“古来材大

  难为用”又是何等苍凉!蜀江之水长流不尽,丞相之树郁郁苍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挂者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两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这是一首显示伟大诗人开阔胸襟的名篇。大风破屋,

  大雨淋漓,诗人长夜无眠,感慨万千,推己及人,浮想

  联翩,于是奋笔疾书,充分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千百年来

  震撼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

  历代诗人为杜甫的博大胸怀钦佩不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

  挥而就。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

  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

  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赏析:

  杜甫54岁时携带全家离开成都,在乘舟东下途中

  与了这首诗。诗人意指自己的一生在于福国利民,并不在

  于文章闻名,而被朝廷贬官是由于直言进柬,并非因老病。

  诗人以如橼巨笔描绘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

  伟景象,同时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忧愤与旁徨。犹如苍

  茫大地一只鸥鸟,来去匆匆,飘忽不定。

  ——《清明》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

  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

  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

  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

  “清明烟雨画”。

  ——《望岳》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④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⑤绝顶,一览众山小⑥。

  注释

  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居五岳之尊,故曰“宗”。

  齐鲁:古代有齐鲁两国,齐在泰山这北,鲁在泰山之南。

  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钟:汇集,专注。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首联意谓:江山虽饶有兴趣依旧如故,可是国家已被肆意骚扰;春日本当繁花如锦,岂奈京城一片野草。

  颔联意谓:有感于时局动荡,看见花开而泪沾巾;苦恨于离乡背井,听到鸟语也惊心。

  颈联意谓;接连三个月,兵乱总不断,未知亲人安危否,家书最值钱。烽火,指战祸

  尾联意谓: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关,指白发。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

  赏析: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杜甫的诗词 5

  悲青坂

  [唐]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分类标签:战争诗

  【鹤注】此《唐纪》所谓癸卯又以南军战,败绩。南军,杨希文所将,乃十月二十三日也。史云:琯败陈陶,残卒数千不能军。帝使衷夷散,复图进取。青坂,东门驻军之地也。【钱笺】陈涛斜,在咸阳。房琯师次便桥。便桥,在咸阳县西南十里。青板去陈陶、便桥当不远。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①。黄头奚儿日向西②,数骑弯弓敢驰突③。山雪河冰晚萧瑟④。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⑤,忍待明年莫仓卒⑥。

  (青坂,伤中官之促战也。大败之余,正宜练兵休息,自中使促师,隔朝再战,而白骨委于荒郊,则丧师辱国之罪,有分其责者矣。公深识兵机,而欲坚待明年,其后香积寺之捷,果在至德二载。曰数骑驰突,见彼壮而我怯也。)

  ①《庄子》:“天寒既至。”古乐府:“饮马长城窟。”【钱笺】太白山,在武功县去长安二百里。琯先分三军,刘哲将中军,自武功入,故曰饮马太白窟。②《唐书》:室韦,东方之北边黄头奚部也,奚亦东夷种。东北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之众,号父子军。③《汉书》: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驰突,见本卷前。④庾信诗:“萧瑟风声惨。”⑤陈琳书:“我军过之,若骇鲸之触细网。”时公陷贼中,故欲附书我军。⑥忍待,坚忍以待也。陈琳书:“中材处之,殆难仓卒。”王浚《自理书》:“兵人定见,不可仓卒。”朱鹤龄曰:考史: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延恩等促战,仓皇遂及于败。诗云“忍待明年莫仓卒”,即琯持重意也。噫!陈陶之败,与潼关之败,其失皆以中人促战,不当专为琯罪也,故子美深悲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6

  【年代】:

  【作者】:杜甫——《倦夜》

  【内容】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赏析】: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让我们顺着这条线索,看一看诗中的描写吧。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我们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我们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新唐书。吐蕃传》)。北方广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战祸,“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怎能不忧心如焚!“万事干戈里”,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读了这两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侍御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读之令人一咏三叹,味之无尽。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骤看殊觉突然,细看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杜甫的诗词 7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诗题为“旅夜书怀”,前两联写“旅夜”所见,后两联抒发感慨即“抒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承一二句描写远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明星低垂,平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滚滚向东流去,明月倒映在江中,月影随波涛翻涌。诗人以“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四溟诗话》评这两句,“句法森严,‘涌’字尤奇”,因星“垂”才能显示出平野之广阔,反过来,平野广阔才得见“星垂”之景象;月亮是不会涌动的,只因江水流动方显示月影之“涌”,而“月涌”则显出江之流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之壮语,杜甫这两句无论气势还是句式都与李白极其相似,但杜诗的骨力在李白之上。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之景况的,因此,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

  扩展阅读:杜甫的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大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少年时代游历多地。三十五岁以后多在长安,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759年弃官入川。770年冬逝世。杜甫虽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也狂放不羁不乏豪气,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词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政治性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的诗词 8

  闷

  [唐]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9

  《蜀相》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八阵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登岳阳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旅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江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翻译】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我老了,多病的身体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奢求呢。

杜甫的诗词 10

  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火

  [唐]杜甫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成都府

  [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诸将五首

  [唐]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夜雨

  [唐]杜甫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南邻

  [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卜居

  [唐]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

  [唐]杜甫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杜甫的诗词 11

  夜雨[唐]杜甫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12

  《别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楼》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水槛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即事》

  年代:唐作者:杜甫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卜居》

  年代:唐作者: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后游》

  年代:唐作者:杜甫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的诗词 13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杜甫的诗词 14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唐]杜甫

  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

  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绣段装檐额,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剑,百戏后歌樵。

  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15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唐]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

  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 】相关文章:

杜甫经典诗词11-04

杜甫的诗词10-11

《岁暮》_杜甫的诗词12-27

《渡江》_杜甫的诗词12-27

登高 杜甫诗词01-01

杜甫的诗词(热)12-10

《白帝》 杜甫的诗词01-26

杜甫《月夜》诗词赏析01-05

诗词鉴赏杜甫《野望》01-07

[精选]杜甫古诗词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