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秋夕诗词赏析
秋夕诗词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26 14:29:25
  • 相关推荐
秋夕诗词赏析

秋夕诗词赏析1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林黛玉卧病潇湘馆,翻阅《乐府杂稿》,当读到“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时,不禁有感于中,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

  《代别离》和《春江花月夜》都是乐府旧题。代,拟作,黛玉假托此诗系为离人拟作。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久负盛名,此诗即模仿张诗而作。《秋窗风雨夕》是黛玉自定的诗题,全诗以秋窗风雨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具体景物的形象描绘,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人的满怀愁绪,情思凄苦,格调低沉,反映出封建势力给她造成的沉重精神压力,以及她无法找到出路也无力进行抗争的苦闷心情。它与张若虚以春江月圆之夜为背景,表现游子对爱人的思念,充溢着恬静自然之美的《春江花月夜》歌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段:首尾四句为第一、第三段,中间为第二段。第一段点《秋窗风雨夕》之题意,先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概写秋夜之景,再以“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转写秋窗风雨,以“凄凉”二字初点诗人之情绪特征。“耿耿”一词双关,既形容灯火微明,又兼指诗人愁绪满怀而无法排遣。四句叠用六个“秋”字,造成一种凄惋的气氛,为下面的具体抒写做了铺垫。

  第二段共十二句,细致描绘了离人在风雨秋夜通宵不眠的哀伤寂寞情怀。先以“助秋风雨来何速”的提问承上句“那堪风雨助凄凉”,重复使用“风雨”、“助”等词与上段钩连呼应,然后以“惊破秋窗秋梦绿”转入对离人的大段描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人在梦中,本来还可以“一晌贪欢”,暂时放松一下;可是速来的秋风秋雨声,偏偏把诗人惊醒,因此,她“抱得秋情不忍眠”,只好“自向秋屏移泪烛”了。所谓“秋情”,就是诗人由秋窗风雨而引起的哀伤之情;“泪烛”,源于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诗句。这里诗人赋予蜡烛以人的感情,它流下的`烛油,也象是离人的眼泪。“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进一步点出了“秋情”即“离情”,这就首次在诗中点及了《代别离》之题意。爇(ruo),燃烧;短檠(jing),矮小的蜡台。诗人满怀离情,沉入愁思,眼看着烛光摇曳,烛泪将尽,似将燃及烛台,寓有“孤灯挑尽未成眠”之意。在辗转反侧中,她在想象:“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这两句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以秋夜风雨的无所不在喻离情愁绪的遍及人间,以实写虚,言简意赅。《春江花月夜》在这两句设问后即转入描绘处于相思愁苦之中的离人,此诗亦仿其格,转写离人在连宵风雨中度过不眠之夜的情景:“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残漏”,指更漏已残,天将拂晓;“脉脉”,形容细雨连绵;“飕飕”,形容风声尖利。这四句,从诗人对风雨的感觉写出她哀愁之深沉,象征着封建主义对具有叛逆性格的诗人所造成的沉重精神压力。

  第三段“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以终夜流泪不寐的诗人在清晨的感受结束全诗。前两句写秋夜风雨之后小院的晨景:院中雾气迷蒙,点点滴滴的水珠还在稀疏的竹林和半开半掩的窗前回响,风雨虽停而凄凉之感有增无已。后两句刻画泪湿窗纱的诗人的形象:“眼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她竟没有留意夜间的风雨是什么时候停止的,因为她的心完全沉浸在对远人的思念之中。

  全诗音调低沉,充满了离愁别恨。细玩诗意,又不象抒发诗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之感。这时,她的意中人宝玉尚在身边,那么她怀念的远人又是谁呢?据《枉凝眉》曲及有关脂批,八十回后有宝、黛远隔两地、相思而不能见面的情节。朱淡文先生认为:作者让黛玉拟作乐府《代别离》,或有以此诗预示八十回以后情节的可能。这是很有见地的。《枉凝眉》曲云:“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秋窗风雨夕》这篇歌行不正是这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情的写照吗?

秋夕诗词赏析2

  秋夕

  (唐诗)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着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赏析】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秋夕诗词赏析3

  七夕节手抄报内容:七夕节诗词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卧看:卧着朝天看,“卧看”另一版本为“坐看”。

  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秋夕诗词赏析4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赏析】

  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林黛玉本来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这首诗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小说中林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说贾宝玉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砚斋用批语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很有启发的。

【秋夕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秋夕的诗词01-26

《秋夕》古诗词鉴赏11-23

《相思》诗词赏析01-09

李清照诗词赏析07-21

兰花的诗词赏析07-28

李白的经典诗词赏析09-26

《小池》诗词赏析01-17

野望诗词赏析12-30

诗词赏析《浣溪沙》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