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白帝》 杜甫的诗词
《白帝》 杜甫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4-01-26 08:08:00
  • 相关推荐
《白帝》 杜甫的诗词

《白帝》 杜甫的诗词1

  白帝城楼 [唐] 杜甫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

  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帝》 杜甫的诗词2

  白帝城最高楼[唐]杜甫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鹤注】此亦大历元年作,题曰最高楼,则非前所赋白帝城楼与白帝楼也。

  城尖径厌施筛愁,独立缥缈之飞楼①。峡坼云霾龙虎卧②,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③。杖藜叹世者谁子④?泣血迸空回白头⑤。

  (首写楼高,次联近景,三联远景,皆独立所想见者。未乃感慨当世。尖,城角也。径,步道也。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韩廷延云:云霾坼峡,山水盘拏,有似龙虎之卧。日抱清江,滩石波荡,恍如鼋鼍之游。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同一句法,皆登高临深,极形容疑似之状耳。【朱注】峡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与“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同义。)

  ①《海赋》“神仙缥缈。”②咦信诗:“暗石疑藏虎,磐根似卧龙。”③曹植诗:“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是正言东西也。此诗”扶桑西枝”,是就东言西;“弱水东影”,是就西言东。《山海经》:大荒之中,喝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禹贡》:“弱水既西。”《淮南子》:“弱水自穷石。”注:“穷石,在张掖北,其水弱不能出羽。”④阮籍诗:“所怜者谁子。”⑤丁仪《寡妇赋》:“涕流迸以琳琅。”字书:迸,散走也。王嗣奭曰: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送空写高楼,落想尤奇。

  黄生曰:城尖径仄,与花近高楼,寓慨一也。花近高楼,以伤心而直陈其事。城尖径仄,以泣血而微凡其辞。直陈其事,不失和平温厚之音。微见其辞,翻成激楚悲壮之响。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又曰:拗律本歌行变体,故次句得用之字。“郑县亭子涧之滨”亦然。

  东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阔,故下有叹世句。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帝》 杜甫的诗词3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释】: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白帝》 杜甫的诗词】相关文章:

杜甫经典诗词11-04

杜甫的诗词10-11

《岁暮》_杜甫的诗词12-27

《渡江》_杜甫的诗词12-27

登高 杜甫诗词01-01

杜甫的诗词(热)12-10

杜甫《月夜》诗词赏析01-05

诗词鉴赏杜甫《野望》01-07

[精选]杜甫古诗词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