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1-06 11:46:04
  • 相关推荐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1

  原文: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遊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宋代。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及注释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2、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徐德琳,李红梅.《历代词选》.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70

  2、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04

  鉴赏: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2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创作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寒食古诗词12-27

古诗词鉴赏01-11

春风古诗词鉴赏08-08

《送别》古诗词鉴赏08-10

《池上》古诗词鉴赏08-11

古诗词鉴赏答案09-28

优美古诗词鉴赏11-23

《登高》古诗词鉴赏11-23

古诗词鸳鸯鉴赏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