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春夜喜雨》,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春夜喜雨》1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án)俱(jù)花重(huā zhò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古诗《春夜喜雨》2
课前活动:猜诗谜(看画面,猜古诗)
一、出示古诗,了解学情
1、现在是什么季节?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反季节古诗,出示《春夜喜雨》全诗。
2、熟悉这首诗吗?准备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熟悉?
(读正确,读出古诗节奏,并了解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二、提出要求,再学古诗
能够正确地朗读,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我们刚才那样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味。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的课文,不仅有注解,还有一段赏析,请大家认真学习,相信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三、理解好雨,感受喜雨
大家能读懂诗中所写的这一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
1、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为什么说它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知时节:播种时节、生长时节、复苏时节等)
(2)它知道农民播种,万物复苏、生长都需要雨水滋润,所以就下起来了,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3)这样的雨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来读读这两句。(指名读)
我也想来读一读,我这样读:……好一场()的雨呀!
(4)也想这样来试试吗?(指名读)
(5)看来这样的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读)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为什么这样说?
细无声:"细"是什么样的?"无声"又说明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雨都可以润物的,下大了,下急了,也有可能坏物、毁物、损物,所以,润物的雨要怎么下?(读)
潜入夜:下的时候是无声的,来的时候呢?
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不让别人发现)
看来,它是有心来润物,却无心让人发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
(3)这样的雨你喜欢吗?谁愿意来读这一句?(指名,齐读)
3、现在我们看这两句,谁能来说说意思?——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诗人这时在想什么呢?
大家已经开始慢慢走到诗人心里去了,(出示背景资料)老师这里还有一小段文字,大家读一读,一定会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更深、更准确地了解: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后来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后人称杜甫草堂或成都草堂。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②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此刻,面对满天的乌云,诗人心里到底会在想什么呢?
4、是呀,雨一定会下得很长,彻底滋润干涸的土地,到了明天早晨,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读着这两句,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什么?(图片欣赏)
这样的万紫千红,这样的娇艳欲滴,这样的花团锦簇,历代的诗人都留下了怎样的诗句呢?还记得吗?
③难道诗人仅仅想到了城里的万紫千红吗?他还会想到哪里?
④他仅仅想到了春天的花红柳绿吗?还会想到什么时候?(秋天)
(4)春天美丽,秋天的丰收都将由这一场雨带来,你喜欢这样的雨吗?读读看。……好一场()的雨呀!
5、刚才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雨是这样的好,诗人是这样的喜,我们再把整首诗来读一读,
四、了解诗人,拓展阅读
1、见诗如见人,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出示杜甫生平(师读)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3、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更好理解,为社么一场春雨会让杜甫如此欣喜若狂,因为这一场春雨,带给诗人的是无限的希望啊,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民而喜,大家说对吗?
4、关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还可以从他另外的许多诗中感受到,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两首,请大家课外阅读。
古诗《春夜喜雨》3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古诗《春夜喜雨》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2.挂图、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学生谈春雨。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乃nǎi俱jù苔tái扣kòu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两句。)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
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三、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作业。
搜集古今中外写春天、春雨的诗,自主积累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春夜喜雨》。
2.谈话:春天是诗人笔下永恒的题材。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来学习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设疑: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不值”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赶快来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板书(或以投影大屏幕显示)全诗,教师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3.指名读,纠正读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同时教师指导理解字义:
应:在诗中读yīng,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读jī。屐齿:木底鞋下的齿。
苔:读tái。苍苔:指深绿色的苔藓。
扉:读fēi。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4.说说自己读了这首诗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难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句,教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允许学生存疑。)
三、再读古诗,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有关这首古诗内容的图画。学生读诗,结合观察图,思考诗句的意思,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1)“怜”在这句诗中是“爱惜”的意思。谁爱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讨论。教师引导:先看第二句诗“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很容易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诗人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请你根据第一句诗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印子吧。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2)小结:原来“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3)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扣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体会这时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
2.感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导入:正在扫兴遗憾时,诗人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引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两句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满园——一枝,关——出。作者之所以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因为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3)看到一枝红杏,想起满园春色,这时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惊喜、快慰)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
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点题解疑,升华情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径、俱、晓、苍、苔、扣。
2.指导写字。
(1)观察记忆字形。
这几个字都较易写,可以自学,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
(2)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稍舒展。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写正确,及时纠错。“俱”注意右边的笔画。“晓”字,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晓”的右边多加一点,要及时纠正过来。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写春天的古诗,读这些古诗,自主积累。
2.读一读: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板书: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古诗《春夜喜雨》5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春夜喜雨》诗意一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古诗《春夜喜雨》词语解释二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古诗《春夜喜雨》诗意一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古诗《春夜喜雨》词语解释二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古诗《春夜喜雨》6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词语解释】
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的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兴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红”、“湿”、“重”三字,极其形象、准确地表达了雨后花朵的特征。故而明人谭元春说:“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见《唐诗归》)。
这首诗全篇按时间的顺序,依照景物的变化,顺应着主观的感受,点染出“春夜喜雨”的景色与气氛。
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而“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古诗《春夜喜雨》7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阅读题:
(1)《春夜喜雨》中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2)《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诗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答:
(3)《春夜喜雨》中画线的诗句是写实还是想象?
答:
答案:
(1)春雨。轻柔细密。
(2)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喜”“好雨”“润物”等。
(3)想象。
春夜喜雨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古诗《春夜喜雨》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背景导入
1、(出示干旱图片)师: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家乡陕西玉蒲遭遇了一场旱灾,土地干涸,粮食颗粒无收,祸不单行,安史之乱又爆发了,他们一家人就过起了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此时,一场春雨悄然降临,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挥笔写下了——《春夜喜雨》。(师诵读)
板块二:指导朗读
1、齐读题目,(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再读。
2、请你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诗)
3、指名读,重点指导:甫、潜、径、重(古诗用字凝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儿,便于读者和听者在读中去细细品味。同时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注意看老师的手势)
4、全班齐读。
板块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到底杜甫笔下的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打开课文,结合注释,和同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有不理解地词、句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有不理解的字、词吗?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乃、潜、野径、俱、红湿处、花重)
3、古人写诗、作画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让我们借助想象、联想去还原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雨之夜,一同去感受那场令人欣喜的春夜细雨。
4、(出示图1)师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每每读到这两句,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春天到了,干涸的土地盼望春雨,田里的种子盼望春雨,花草树木盼望春雨,人们也盼望春雨……就在万物都迫切需要春雨的时候,春雨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不早不晚,扬扬洒洒地下了起来。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雨水的滋润下,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田里的种子吸饱了雨水探出了小脑袋;小草挺了挺身子,又长高了一截;树叶绿得发亮。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难怪诗人会“喜”。这短短的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发生图。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之情来赞美这知时节的好雨吧!
5、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逐字逐句地去抠,而是通过发挥想象与联想,将古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再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6、(出示诗)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其他诗句的意思,好吗?(你可以闭上眼睛,轻声吟诵你喜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汇报三四句,出示图2,师适时引导。这都是春雨的功劳啊!可它悄悄地来,默默地润物,一点儿也不炫耀自己,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润物图。读出我们的敬意吧!
8、这善解人意、无私润物的好雨,诗人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哇!于是,诗人推门远眺,他看到了——(出示图3,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诗人很高兴,他知道这雨一定会——(下上一夜,下个透彻)这两句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夜雨图。
9、看到这里,诗人不禁想到——(出示图4,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大自然的一切都因为这场及时雨的到来变得生机勃勃!想到这里,诗人能不喜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雨后锦官图。
10、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诗中却又没有一个“喜”字,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再次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齐读)
板块四:作业超市
必做:背诵并默写《春夜喜雨》。
选作:
1、喜欢古诗的同学搜集描写春天、春雨的古诗,自主积累。
2、爱好写作的同学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将《春夜喜雨》改编为一篇写景的文章。
古诗《春夜喜雨》9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的道路。
(7)俱:全,都。
(8)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
(9)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0)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11)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2)独:独自,只有。
(13)晓:早晨。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古诗《春夜喜雨》10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的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兴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红、湿、重三字,极其形象、准确地表达了雨后花朵的特征。故而明人谭元春说: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见《唐诗归》)。
这首诗全篇按时间的顺序,依照景物的变化,顺应着主观的感受,点染出春夜喜雨的景色与气氛。
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而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古诗《春夜喜雨》11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
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古诗《春夜喜雨》12
春夜喜雨
诗人:杜甫 朝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古诗《春夜喜雨》13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好雨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便开始滴落;雨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降下,纷纷绵绵,不声不响,滋润着万物,给它们带来生机。
【赏析】好雨真是能懂得节气时令。一到春天,它就主动降临。随着春风悄悄潜入夜间,纷纷绵绵,滋润着万物,杳然无声。诗人用柔美细腻的笔触,拟人化的手法,赞叹春雨是一场及时雨。诗人对春雨的一股由衷的喜悦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潜入夜”,写春雨悄然而来,令人格外惊喜。“细无声”状濛濛春雨的特色,它不同于夏时瓢泼大雨,亦暗寓诗人赞美春雨造福于人民但却谦逊无求的美德。
【应用】好雨仿佛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滋润时就开始降落;伴随着和风悄然进入夜境,无声无息地细细滋润着万物。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借某种契机出现了大好形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科学的春天里,潇潇春雨也滋润了千万群众的心田。(王声《一个外科医生的春夏秋冬》,《芳草》 1982年第11期) ○也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学艺术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阎纲《文坛徜徉录》)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上元二年(761)春作于草堂,是咏春雨之作。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雨最可贵,故俗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全诗以“好”字领起,是喜之也。春雨好在何处,好就好在需要它、它就来,该来的时候才来,如善解人意然。这就赋春雨一种性格。
次联为流水对,进一步展开描绘春雨的性格。春雨和夏雨不同,就在于它不作声势,偏在无人知道的夜里随风悄然而来,滋润着万物,却不表功,那怕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这是拟人,也可用来喻人。表现了诗人所崇尚的一种为人的准则。所以耐人含咏。
三联转而写春夜雨景。平常在夜间,由于路面有微弱反光,故小路比较田野容易分辨。但雨夜的天空布满乌云,野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所以连小路也看不见了;于是江船上的'一点火光就显得特别打眼,——那是雨中的火光,朦朦胧胧地带着光晕,既神秘又好看。“俱黑”与“独明”形成对比,写景入神。
末联写清晨雨霁,是雨夜的尾声,然而是何等鲜明的一个尾声:经过一夜春雨,江上的花都开放了,带着晶莹的水珠,红艳艳的、沉甸甸的,古老的锦宫城的景色也为之焕然一新了。“重”字妙,“红湿”字尤妙,完全是写一个印象,红是一种感觉、湿也是一种感觉,表现出一种印象派绘画的美。
诗中并无一个“喜”字,“喜意都从罅缝里迸出”(浦起龙)。
【鉴赏】
诗贵兴寄,但不是什么样的诗都能讲出高尚情操、深刻内涵的,如果首首诗都非要去挖掘附会诗外之旨,还会有诗意诗味吗?
有人说,这是一首赞美春雨无私奉献的诗,还拈出“潜”字,“润”字,说是赞美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又因为诗中有一个“好”字,又联想到好人好事。有这样解诗的吗?
这就是一首因春夜小雨而引起喜悦之情的小诗。
春天,万物萌生,需要水的滋润。春雨果然下起来了,就像知道时节一样,所以杜甫称之为“好雨”(及时雨)。
成都多夜雨,一到天亮,雨就停了。杜甫在草堂所写的《水槛遣心》中就写道:“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春天的雨不大,细细密密,悄然无声。但是,你能感觉到它来了,感觉到它在静悄悄地滋润着含苞的花、茸茸的草,滋润着池边吐绿的柳丝,滋润着田间青青的麦苗。
推开窗户,四周一片漆黑,蜿蜒的小径,也隐没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只有浣花溪上的小船,还亮着一星两星渔火。这是一个多么美的雨夜啊!
望着潇潇春雨,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明天早上,雨停了,朝阳升起的时候,满城的鲜花,带着雨露,一定会更加娇艳,一定会更加美丽。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重”字,非常形象,与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写雨的诗很多,大多与农事有关,宝应元年(762)在成都,他还写过一首《大雨》,虽然是另一番景象,但是可以和此诗参看: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稀成组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久旱不雨,春耕春种都没有办法进行,“春农尚嗷嗷”,最忧心的是农人。所以当大雨倾盆而下的时候,诗人高兴地写道:“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看到“四邻耒耜出”,庄稼有救了,自己的茅屋虽然又漏雨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中也提到雨的“润物功”,比之“春夜喜雨”的时候,诗人要兴奋很多。
古诗《春夜喜雨》14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古诗《春夜喜雨》15
一、谈话导入
1、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生:(齐答)杜甫。
2、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背背这首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出示全诗)
二、初读
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
3、同学们,课前老师已让你们背诵过诗了,你们谁能将它默写下来呢,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4、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请大家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三、品析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②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
④指导朗读此句。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
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
④引入朱自清的《春》片段。体会春雨的细小,绵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一层薄烟。
⑤春雨悄悄地来,静静地走,滋润万物,默默无闻,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指导读此句。
3、现在我们来看剩下的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①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指名说说看。
②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③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4、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地滋润。
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什么?(图片欣赏)
②这样的万紫千红,这样的娇艳欲滴,这样的花团锦簇,难道诗人仅仅想到了城里的这些美景吗?他还会想到什么?(秋天,丰收)
③春天的美丽,秋天的丰收都将由这一场雨带来,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看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想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古诗《春夜喜雨》】相关文章:
春夜喜雨古诗11-22
《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11-22
春夜喜雨作文01-03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解析:《春夜喜雨》06-09
写春的古诗05-15
杜牧《江南春》古诗11-22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11-22
舟夜书所见古诗11-23
感春五首_古诗大全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