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适的诗词1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解】: 1、突兀:高耸。 2、鬼工:非人力所能。 3、宫馆:宫阙。 4、净理:佛理。 5、胜因:善缘。 6、挂冠:辞官。 7、觉道:佛道。
【韵译】: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 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 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 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 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 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 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 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 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 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评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 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 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最后四句写 忽悟净理,甚至想挂冠而去。
诗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 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惊人,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为之惊叹。
高适的诗词2
听张立本女吟⑴
危冠广袖楚宫妆⑵,独步闲庭逐夜凉⑶。
自把玉钗敲砌竹⑷,清歌一曲月如霜⑸。
词句注释
⑴张立本女:《全唐诗》载:“草场官张立本女,少未读书,忽自吟诗,立本随口录之。”
⑵危冠:高冠。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
⑶闲庭:空旷的庭院。
⑷玉钗:一种妇女头饰。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
⑸月如霜:月光皎洁。
白话译文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她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唱起歌来。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一片静寂,月色显得十分皎洁。[2]
鉴赏
此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极简炼的几笔景物点缀得到深化。由情见景,情景相生,是形成此诗佳境的显著特点。
“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清楚地想见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晏几道《浣溪沙》词有“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句,写的是一位歌女在“遏云声里送离觞”的情景,也颇妩媚,但稍嫌激烈,高适此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曼妙动听。
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是盛唐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觉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为开扩诗的意境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轶事典故
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高适曾任刑部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
高适的诗词3
唐代: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译文】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注释】
董(dǒng)判官:名字事迹不详。
行迈:远行。
倚(yǐ)剑:仗剑。
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mù)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
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长策:好计策。
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鉴赏】
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高适的诗词4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韵译】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赏析】
天宝十一年(752)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
这首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及周围景色,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
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高适的诗词5
1、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2、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3、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4、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5、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6、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7、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8、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9、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10、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高适的诗词】相关文章:
高适的名言10-07
适体朗诵的诗歌03-29
最新的适体朗诵的诗歌06-06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_杜甫的诗词12-27
适体朗诵的诗歌【经典3篇】07-08
经典的诗词10-23
情商高的表现12-27
高情商的句子02-27
境界高的句子02-25
梦见怕高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