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杜甫的诗词
杜甫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3-10-11 07:02:56
  • 相关推荐
杜甫的诗词

杜甫的诗词1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柳拂波涛。

  少年行

  立刻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素酒尝。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仰望足离筵。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答杨梓州

  闷到杨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规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又于韦处乞磁碗

  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草堂堑西无树木,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西边十亩阴。

  诣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兵车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的诗词2

  杜甫《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铜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⑷。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⑸。

  忆昨路绕锦亭东⑹,先主武侯同閟宫⑺。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⑻。

  落落盘踞虽得地⑼,冥冥孤高多烈风⑽。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⑾。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⑿。

  不露文章世已惊⒀,未辞翦伐谁能送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⒂。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⒃。

  【作品简介】

  《古柏行》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和《夔州歌十绝句》当为同时之作,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注解】

  ⑴成都的武侯的祠附在先主庙中,夔州的孔明庙则和先主庙分开,这是夔州的孔明庙。

  ⑵这句写柏之古老。柯,枝柯。

  ⑶此二句写柏之高大,是夸大的写法。霜皮,一作苍皮,形容皮色的苍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围,四十人合抱。

  ⑷这两句是插叙。张上若云:“补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层,方有原委。”按意谓由于刘备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树才长得这般高大;柏树的.高大,正说明孔明的遗爱。际会,犹遇合。

  ⑸这两句再承三四句极力形容咏叹柏树之高大。赵次公云:“巫峡在夔之下(按当言东),巫峡之云来而柏之气与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与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刘须溪认为云来二句当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当在云来二句后(仇兆鳌把这四句倒置,就是依据刘说的),实太主观大胆。因为这样一来,似乎是通顺些,但文章却显得平庸没有气势,所以黄生斥为“小儿之见”。——以上是第一段,是咏古柏的正文。

  ⑹此下四句宕开,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去年才离开成都的,所以说忆昨。杜甫成都草堂紧靠锦江(《杜鹃》诗:“结庐锦水边。”),草堂中有亭(《寄题江外草堂》诗:“台亭随高下,敞熬当清川。”),所以说锦享(严武有《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武侯的祠在亭东,所以说路绕锦亭东。亭,一作城,非。

  ⑺先主:指刘备。閟宫,即祠庙。

  ⑻仇兆鳌注:“郊原古,有古致也。卢牖空,虚无人也。”窈窕,深邃貌。

  ⑼落落:独立不苟合。

  ⑽此下四句收归夔州古柏。是说夔州庙柏生在高山,苦于烈风,不如成都庙柏之生于平原。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庙前,有人爱惜,故曰得地,但树高招风,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经常为烈风所撼。冥冥,高空的颜色。

  ⑾不为烈风所拨,似有神灵呵护,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语虽对,而意实一贯。——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进一步写出古柏之正直。

  ⑿这以下又宕开,借古柏之难载,以喻大才之难为世用。《文中子》:“大厦之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万头牛也拖不动。

  ⒀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⒁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栋梁,故曰未辞剪伐。这就杜甫为人来说,即不怕牺牲,与“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正是一副心肠。送,就木说,是移送:就人说,是保送或推荐。

  ⒂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叶有香气,故曰香叶。这两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⒃结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会,一个真正想为国家人民作点事的人,是并不为统治者所欢迎的。古来,是说不独今日如此,从古以来就如此。——以上是第三段。黄生云:“大厦一段,口中说物,意中说人。结句人物双关,用笔省便。”杨伦云:“大厦以后,寄托遥深,极沉郁顿挫之致。”

杜甫的诗词3

  黄鱼

  [唐]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故诗云“日见巴东峡”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①。脂膏兼饲犬②,长大不容身。筒桶相沿久③,..风雷肯为伸④。泥沙卷涎沫⑤,回首怪龙鳞。

  (咏黄鱼,叹长大而罹患也。上四言取之狼籍,下致哀悯之意,虽欲援救而不能矣。筒桶取鱼,世俗相沿已久,虽有风雷肯相伸救,彼亦卷沫泥中,徒望龙飞而惊怪,见黄鱼之大而不灵也。【卢注】此即公《雕赋》中所云“鸹之类,莫益于物,空生此身,长大如人”之意,俱指庸流言。)

  ①《杜臆》:夔州上水四十里有黄草峡,出黄鱼,大者数百觔。《尔雅注》:鱣鱼,体有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人呼为黄鱼。

  ②《盐铁论》:“江陵之人以鱼饲犬。”

  ③筒,竹器。桶,木器。皆捕鱼之具。陆龟蒙《渔具诗序》:缗而竿者,总谓之筌。筌之流,曰筩曰车。

  ④【邵注】三月浪暖,鲤化为龙,则风雷从之。

  ⑤刘峻《金华山栖志》:“鱼潜渊下,窟穴泥沙。”《庄子》:“泉涸,鱼处于陆,相煦以湿,相濡以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4

  1、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2、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4、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5、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6、清霜洞庭叶,故就别时飞。

  7、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

  8、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9、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0、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11、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

  12、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13、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

  14、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7、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

  18、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23、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24、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25、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26、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27、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2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0、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3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32、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33、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34、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35、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36、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7、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38、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39、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40、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41、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4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43、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44、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45、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46、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47、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48、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49、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50、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杜甫的诗词5

  过津口[唐]杜甫

  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

杜甫的诗词6

  《别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楼》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水槛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即事》

  年代:唐作者:杜甫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卜居》

  年代:唐作者: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后游》

  年代:唐作者:杜甫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的诗词7

  【年代】:唐

  【作者】:杜甫——《春宿左省》

  【内容】: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掖垣: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墙的两边,象人的两掖,故名。

  啾啾:鸟鸣声。

  九霄:指九重,指天子居处,即金銮殿。

  玉珂:饰之以玉的马玲。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袋缄封,故称。

  数问夜如何:意谓多次询问旁人,现在是什么时候?

  赏析:

  这是杜甫在担任左拾遗翌年写的诗,本诗写他自暮至夜、由夜达旦值勤时的.沉思。表现其鞠躬尽瘁、忧国忧民的品质。但作为诗来说没有多少特色。

杜甫的诗词8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

  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

  然,毫不费力。

杜甫的诗词9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被敌人俘获,被困长安城之时。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所以诗中满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为全诗营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是这首诗最为人熟悉的句子,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春望”时,目之所及,后四句则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对亲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乱以来,战事不断,“烽火连三月”即是对战争的描绘,透露了一种厌恶之情。此时,诗人的妻子儿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诗人心急如焚,故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末两句写的正是诗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现,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杜甫的诗词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②,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挂罥:挂结。

  ③塘坳:低洼积水处。

  ④恶卧:睡时不安静,胡蹬乱踢。

  ⑤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盖。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两句忽开异境,从切身的体验,进而想到众多百姓的贫寒交加,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写的是自己的几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宁为天下人的安居而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积雪,又名西岭。三城,指松、维、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边地。

  ③迟暮:指半老,杜甫当时五十岁。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晚年全交给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细流,埃指微尘,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眺望西山所生伤痛忧愁之情的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吐蕃侵扰的深沉忧虑,也有天涯漂泊,亲人相思的无限感慨。全诗意境壮阔悲凉,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喻战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勉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任职,以求暂时安居。

  【赏析】

  这首诗写于代宗广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严武幕府时作此诗。开头四句与诗人独宿幕府所见所闻,描写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图。后四句抒情,感事伤时,表现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飘泊流离的愁闷。因此使诗人无心赏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对风尘荏苒的动乱时代自己辗转流离而愁思百结。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

  【注解】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②齐鲁:本指春秋时期两个诸侯国名,此处指齐鲁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处形容泰山高大。

  ③决眦入归鸟:决,裂开;眦,眼眶。此句言极目张望,归林的飞鸟尽收眼底。

  ④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借泰山比况自己雄心壮志的`言志诗。首句用发问形式写泰山的高峻伟大,“齐鲁青未了”言其雄阔,三四句写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着写遥望中的形象、云气层叠,胸襟为之开阔。气势非凡,意境深远。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青年时期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一首被誉为情调高昂、“语语奇警”的五言古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春望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②,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④,浑欲不胜簪⑤。

  【注解】

  ①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②溅泪:可理解花上溅滴愁人的泪。

  ③连三月:战火延续,整个春天将过去。

  ④搔:抓头。短:少,稀疏。

  ⑤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发簪,连簪子也插不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时写的。诗中概括地抒写了作者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忧国的同时抒发思家愁怀,两种感情汇集一起,头发更白了,更稀少了。这完全是忧国思家所致。全诗充满忧愤的情感,语言精当凝炼,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①危樯:高耸的桅竿。

  ②“官应”句:应理解为“老病应休官”的倒文。

  【赏析】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景况和情怀。在对景物的精雕细刻中,衬托诗人的苍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书怀”,抒发早年的政治抱负,又联想到自己现实处境,以栖无定所似的沙鸥自喻,天地之大,竟没有诗人的容身之地。诗人心中愤慨至极,表达却曲折婉转,感人至深。“书怀”,实为抒发诗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阳楼①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解】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②吴楚句:吴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开。坼,分裂,此为分界意。

  ③戎马句:指当时叶蕃入侵,西北边疆战事频繁。

  【赏析】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诗中描写登临岳阳楼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忧国情怀。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分吴裂楚、吞吐日月的气象,突出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诗的后四句抒写了个人的身世的凄凉孤寂,政治命运的坎坷,眼见国家政局动荡,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这首五言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为大家手笔。

杜甫的诗词1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杜甫的诗词12

  [唐]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作品赏析:

  此诗当是天宝十一二载间,客居京师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说,当依梁氏编次。师氏谓此诗乃讥窦怀贞。鹤云:怀贞亡于开元元年,公时才两岁,于年用不合。

  缲丝须长不须白①,越罗蜀锦金粟尺②。象床玉手乱殷红③,万草千花动凝碧④。已悲素质随时染⑤,裂下鸣机色相射⑥。美人细意熨贴平⑦,裁缝灭尽针线迹⑧。

  (此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欲成罗锦,用尺量丝,故须长;所织花草,色兼红碧,故不须白。熨贴裁缝,制为舞衣也。象床,指机床。玉手,指织女。乱殷红,谓经纬错综。动凝碧,谓光彩闪铄。)

  ①《记》:“夫人缫三盆手。”【朱注】《广韵》:缫,绎茧为丝也,缲同。鲍照诗:“缲丝复鸣机。”

  ②《唐书》:越州土贡花文宝花等罗。魏文帝诏:“每得蜀锦,殊不相似。”何逊诗:“金粟裹搔头。”尺以金粟饰之,富贵家之物。

  ③《国策》:孟尝君至楚,献象床,直千金。江淹赋:“惜玉手之空伫。”《广韵》:“殷,赤黑色。”《左传》:“左轮朱殷。”

  ④王子安《青苔赋》云:“萦修树而凝碧。”

  ⑤王彪之诗:“丝染墨悲叹,路岐杨感悼。”庚信《连珠》:“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⑥谢朓诗:“望望下鸣机。”【朱注】色相射,五色射人也。

  ⑦《班彪传》:“细意委曲。”《南史》:何敬容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杨慎曰:《王莽传》有威斗,即尉斗也。威与尉音相近,本音畏,转音郁。《隋书》:李穆奉尉斗于杨坚曰:“愿公执威柄,以尉安天下。”史炤《通鉴释文》:尉斗,火斗,持火以申缯也,俗加火作熨。《说文》尉与炽本一字,从上按下也。又,持火申缯也。今俗言平曰尉帖。杜诗“美人细意熨帖平”是也。又,白乐天诗:“金斗熨波刀剪文。”

  ⑧曹植乐府:“裁缝纨与素。”春天衣著为君舞①,蛱蝶飞来黄鹂语②。落絮游丝亦有情③,随风照日宜轻举④。香汗清尘污颜色⑤,开新合故置何许⑥。君不见才士汲引难⑦,恐惧弃捐忍羇旅⑧。(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鹂应歌声,落絮游丝乘风日而缀衣前,比人情趋附者多。一经尘汗污颜,弃置何所,见繁华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鉴于此,不轻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诚恐一旦弃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语,公之不屑随时俯仰可知。此章两段,各八句。)

  ①徐君倩诗:“衣著一时新。”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②何逊诗:“黄鹂隐叶飞,蛱蝶萦空戏。”③庚信诗:“落絮鹅毛下。”徐陵诗:“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④庚肩吾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照日宜轻举,谓丝絮飘飏,与衣之轻举相宜。《楚辞》:“愿轻举以远游。”⑤六朝诗:“朱颜润红粉,香汗沾玉色。”古诗:“空床委清尘。”邢劭诗:“桃李无颜色。”⑥衣裳在笥,故有开合。汉艳歌:“乍开乍合。”《世说》:桓冲妻曰:“衣不经新,何由而故。”阮籍诗:“君子在何许。”⑦嵇康《琴赋》:“历世才士,并为之赋。”《刘向传》: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汲引难,难就荐引也,即记难进易之难。⑧魏甄后《塘上行》:“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左传》:“羇旅之臣。”《汉书》张晏注:“羇,寄也。旅,客也。”钱谦益曰:《傅咸集》载郭泰机诗云:“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机杼。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人不取诸身,世事焉所希。况复已朝餐,昌由知我饥。”此诗用泰机之诗而反之。泰机以白丝寒女自喻,而致憾于衣工之弃我,以冀咸之相荐。公诗谓白丝素质,随时染裂,有香汗清尘之污,有开新合故之置,所以深思汲引之难,恐惧弃捐而忍于羇旅也。

  鳌按: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意也。已悲素质随时染,当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渐,及其见置时,欲保素质得乎?唯士守贞白,则不随人荣辱矣。此风人有取于素丝欤。

杜甫的诗词13

  重送刘十弟判官

  [唐] 杜甫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

  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14

  哭李尚书(之芳)

  [唐] 杜甫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15

  归[唐]杜甫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

  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词】相关文章:

杜甫经典诗词11-04

诗人杜甫的诗词01-20

登高 杜甫诗词01-01

《岁暮》_杜甫的诗词12-27

《渡江》_杜甫的诗词12-27

杜甫经典诗词15篇11-04

《黄草》杜甫的诗词12-27

诗人杜甫的诗词8篇01-20

《鹿头山》_杜甫的诗词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