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演讲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故事
推广普通话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9-22 23:27:13
  • 相关推荐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4篇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1

  为了更好的推广普通话,这周,我们班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踊跃的参加了这项活动。同学们有的在交谈时相互督促,有的忙着帮上了年纪的`家长正音,还有的竟然把普通话搬到了家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周四晚上,我向外婆推广普通话。我先向外婆推广普通话。首先我问外婆会不会说普通话,外婆回答:“我不会。”我说:“那好, 叫你说普通话。”我先给你讲个笑话,笑话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北方人到店里吃水饺,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把水饺说成了睡觉。服务员以为他故意找麻烦,和他大吵了一架,最后才弄明白,原来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惹的祸。我说:“外婆,我现在教你说普通话。”我先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在上面写了昂首东望这个词语。然后走到外婆面前,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本正经的读了起来。当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外婆还没有反应过来。于是我又大声读了起来,只见外婆吸了一口气读道:昂首西嗡,我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外婆如此有趣,好好的一个音节从她嘴里出来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我捂住嘴巴,强忍住笑,继续教外婆读昂首东望这四个字,还没有 等我念完,不料外婆迫不及待的脱口而出:昂首东托。

  我哭笑不得,正无计可施,看见桌上有个苹果,就对外婆说:“我教你读苹果这个词吧!”谁知却被反问,什么,“皮果。“嘻嘻,我差点笑弯了腰。只好又一次向外婆投降了。哎!外婆真不好教!于是我又想出了一个简单的词:“凹凸”。我使出浑身的劲,尽管夸张张大嘴巴让外婆看清楚,只见外婆清了清嗓子,也张大嘴巴念道:“凹吐。”啊!我的天哪!外婆还没有学会,我不甘心。我又重整旗鼓,把嘴巴张到极大,发出最最响亮的声音给外婆示范了一遍, 这次外婆好像领悟到要领似的,慢吞吞地学到:“凹凸。”耶!我成功了。我兴奋的手舞足蹈,一把抱住外婆。

  推广普通话真的太有趣了,以后我们都要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2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在这段日子里不仅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种时尚,很多人迟迟说不出口的普通话也逐渐风行。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人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

  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把你正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乡村小餐馆。说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有一个游人路过,因为肚子很饿了,就走进一家小餐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做快一点,我吃完了还要赶路呢。”可是这家小餐馆由于有特殊原因今天不营业了,所以服务员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这个游客听成了是面,他心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在那儿等了。过了好一会儿,见没有一点儿动静,他就火了,生气地说:“快点!做面条!是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是:“我跟你讲了,没有面!”游客听成冬瓜面,就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去做?!”服务员说:“咪就是咪,吵什么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你再怎么吵也没有用。游客又听错了,以为是炒面。他不耐烦了,说:“原来还有炒面,你为什么不早说?”……就这样,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现在是越扯越远了。

  学好普通话,说难不难,说不难还真有点儿难呢!在小学一年级时,天天读a、o、e,这对我们后来学好普通话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个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普通话是我国最美的语言!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3

  三年前,一位校级军官回家乡探亲,因为在外地工作多年,习惯了说普通话,结果父亲挑他的理儿:“回家了,跟你爹还耍官腔?”今年再回家,他主动说起了家乡话,没想到村长又责备他了:“你在外多年,怎么还说土话?现在咱村儿里都学说普通话呢!咱村办企业的产品都销到外省去了,跟人家说土话,人家会觉得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评点:看出普通话的'价值了吧,市场经济把农村也推向现代化的前沿了。语言是人的第二相貌,现代化的农民要有现代化的语言形象,别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农民了。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4

  1728年,清世宗雍正帝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他谕令福建、广东两省推行汉民族共同语(旧称“官话”),并规定“举人生员巩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意思是,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一个把满语视为国语和民族标志的满族皇帝,此时却破天荒地下了一道推行汉语普通话的上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上谕颁布后,闽粤二省的各个郡县普遍建立了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凡是走读书、考试、当官之路的读书人都要懂得官话。甚至一度规定,不会讲说官话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雍正帝的“推普”上谕不可谓没有远见,“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谓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据记载:“初时甚为认真,无如地方官悉视为不急之务,日久皆就颓废,至嘉庆、道光时,福建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广东则更无闻矣。”

  “推普”上谕尽管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和影响的。作为“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为后来的张之洞等提出“官音统一天下语言”的思想和举措奠定了基础。1902年,张之洞、张百熙等为清廷制定《学务纲要》指出:“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显然,张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谕的精髓,并加以发展。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

【推广普通话的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故事02-28

推广普通话的口号08-29

推广普通话标语08-09

推广普通话口号10-19

推广普通话的演讲02-05

推广普通话演讲02-09

推广普通话的方案02-15

普通话推广的简报06-22

推广普通话方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