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演讲稿>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4-08-07 11:56:03
  • 相关推荐
评课发言稿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评课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课发言稿1

  三天来,五位老师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节教学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代表三年级组对本周的五节课做评课发言。

  共同优点:

  1、课件制作精美,直观,讲解清晰透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题型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3、整堂课既有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又有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课堂参与方式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下面就三年级白老师这三节课进行讲评:

  1、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猴子下山”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趣味性强。接着通过摸球游戏来验证“一定”“不可能”“可能”等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动手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积极思维、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氛围,始终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师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3、课中的律动,贴切自然,事半功倍。

  4、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

  不足之处:

  1、讨论部分占用时间过多,对显而易见的`问题不需要进行讨论,应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浓,不能自主的质疑、发问,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也是这几节课的共性问题,也是我们教者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评课发言稿2

各位语文界的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衷心感谢仙踪中学各位领导和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县教研室的张先富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推动;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刚才大家的发言十分精彩,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计主任和赵书记的发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让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员受益匪浅,我对大家深表感谢。

  今天既是学术活动,大家本应畅所欲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无法满足各位同仁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两位老师的课作一简要分析。我觉得今天下午两位年青教师让我觉得眼睛一亮,我们认为仙踪中学语文组是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两位老师阳光活泼,语言简洁流畅,课堂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得体,面对那么多专家和领导,整节课表现出十分娴熟的驾驭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先说一下王玮老师,总体觉得她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准确的,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古体诗歌,属必修内容。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正音正字的过程也是一项不少的。听录音诵读并且指出读错字音,培养了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三个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把诗歌的目标定位在美的体验,符合课标要求。因为《蜀道难》这首诗从主题来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非常麻烦的争论对象,到目前为止,至少四种说法。即便如王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是送友人入蜀,也还是个谜。此说依据为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仅凭这两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别诗,未免武断。关于此诗,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

  (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趑,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对李白此诗在古题之外翻出新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孙绍振先生说:“《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给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马行空,色彩班斓,纠结着怪与奇,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①在艺术上的突破是两位学者的共识。因此,王老师选择的抓手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理由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读懂这首诗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引领着孩子们踮起脚,让大师们俯下身子来对话,通过诵读建立起一个纽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的体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可惜,这节课没有将诵读进行到底。

  王玉辉老师是一个有六年工作经历的老师,但是看上去他应该比较成熟了。他有着语文教师应该有的学养和追求;他有着年轻教师的那种满满的自信;他还有着一般语文教师所没有的个性。对于他的课如果作一般意义上课来观察的话,我非常赞同赵书记的话:该强的地方没有让它强起来,该弱的地方没有让它弱下去。这是一则《孟子》寓言,对于寓言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为这里头不仅是文本的核心,多数还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至于对本文中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生动性,这是前人已经认可的东西,当然是孟子文的亮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玉辉老师选择的课文是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文本《先秦诸子选读》,那么,对于目标的确定则应作另外的考虑。

  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必修和选修的培养目标方面都有比较明确论述。必修部分侧重于工具性,即语言基础的培养,兼顾人文性;选修方面则应侧重于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层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为选修课,则不应也不必上得如此细致,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大可以进行整合,要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设置富有探究意义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上面来。儒家构建的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视,从孟子时代来看,对于人的追求与价值的评判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如果这样来处理教材,就等于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于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么说,玉辉老师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那种随意驱遣,滔滔不绝的演讲(谓之玉辉大讲堂)的霸气,实在值得我学习且佩服。

  下面想简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听评课。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两本书:一本是《课堂观察》一本是《课堂观察II》都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先生主编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理论性质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与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老师八年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一个满怀话语霸权的大学教授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切关怀,当我读着那些老师的观察范例,听着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为之动容。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根据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当前多们中学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使我们的听评课变得有些学术的味道来的。

  一、从关注课文(文本)教材到关注课程

  1.要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们听王玉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除了关注文本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是一篇选修的文本,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关注选修课的特点,这就是关注到了课程。

  2.就语文课而言,我们应该去思考:除了课堂,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语文是母语,我们老师们的教学能让我们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了呢?一种日渐强大起来的霸气?还是一种油然而起的自豪?“汉字听写大会”只是央视的一档普通的节目,为何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还有是生活影响了语文,还是语文影响了生活?

  3.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我们应当做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者。这些事情现在有人在做,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在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有的老师在研究“流行文化”的问题,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二、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1.我们在评课的时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你统计这堂课有多少学生在活动吗?你统计过老师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是多少吗?你注意到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影响了教师?

  2.你注意到教师课堂的行进路线了吗?你注意过教师关注的学生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3.你对课堂评价的时候关注过学生在课堂外的活动吗?

  三、从关注外在的形式到关注内在的核心

  1.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真的辅助了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了学生?还是围起桌子,调转凳子,做做样子?

  3.是不是越热闹的课堂就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四、从关注预设到关注达成,到关注生成

  1.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拼命把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答案上引?

  2.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航线,或者造成“失联”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从关注信息(知识)的释放到关注信息(知识)的接受。

  我们的老师可能仅仅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即与他设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会更加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信息,并且能够智慧地运用错误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呢?

  六、要改变目前教师的这种状况,我呼吁我们的一线们更加紧密地结成教研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协作的精神,实现共赢的目标。

  七、最后,我想提议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3

各位、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宁冬莲老师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李叶玲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宁佐胜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宁佐胜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宁冬莲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李叶玲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宁冬莲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李叶玲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宁佐胜老师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4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

  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

评课发言稿5

  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 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 What can you see? 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 do you like? 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评课发言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中心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每一次活动都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活动中注重过程享受,不在乎结果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说声“谢谢”。听完几堂语文教师的课来不及系统的整理。对于评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谈点个人的认识,首先我向几位老师学习,你们的课是我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你们的课各具特色。从听课情况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几节课看,老师们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上老师们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唤醒。学生自主地学习,老师恰当点拔。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老师们在一次次反复地、耐心地、期待地启发下,孩子学得快乐,学得真实。包老师课堂上的激趣导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较好诠释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今天的几位老师将尊重学生做得淋漓尽致。

  二、教师们的语文意识。

  1、以读为本。几节课,我们听得到朗朗的读书声,有学生默读时的`沉思。这就是语文课以读为主,有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读的时间充足。

  2、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3、教师言行和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话语是学生学习的旗帜,你的形象和体态语都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黎静老师年轻,但给学生亲切,教师上课有激情,语言也很有特点。

  4、上出语文特色。语文课主要是听、说、读、写。这是双方的,一是老师的听说读写,老师以引导、示范、评价为主;一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以训练、巩固、评价为主。各环节之间能做到水到渠成,丝丝入扣,不着痕迹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我们的活动重在交流,我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1、备课时备学生,作精心准备。课堂四十分钟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做学问。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不明白的不讲。学生课堂上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课堂上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课堂上能写的老师不写。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课堂上对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要求,对学困生给予更多能够得着的机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越来越精彩。

评课发言稿7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来参加阳光小学的校本观摩研讨活动,看到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语文教研组的听课观摩研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很高兴。“双减”后,我们终于能静下心来,安静、用心的做减负提质的教学教研工作了,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从听课中能看到,老师做了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准确到位,课堂教学流程也很顺畅,课堂教学语言简练有感染力,彰显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大家的评课各有所指,客观评价,有学习交流的收获,也有感悟和具体的教学建议。咱们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老师,从今天整个听评课过程中的认真参与,发言的学科专业性上就可以看出来。我对大家刚才的研讨意见基本上同意,也对学校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活动的态度感到欣慰!

  既然参加了本次校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下面我也就开诚布公的谈几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建议,供大家参考,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质疑,我们再共同商讨辩论,以求趋同。

  一、先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能不能上好,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是关键。教师课前备课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关注学生的学情,做好这三方面,教学目标就不偏离方向。这方面以前研讨时说过多次了,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本节课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2条:一是品读课文,感受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海底世界奥秘的兴趣。我主要说第一条教学目标,因为第一条目标达成的'效果,直接影响第二条目标所达到的程度。我的意见是,第一条目标的设定应再具体化。比如,通过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合作等学习途径,从那关键字句、句式、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课文品读,使学生达到感受、了解、体会、掌握、应用中哪个知识学习程度或层面,最终要形成哪个语文素养的具体学习任务和能力。这样设定好教学目标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二、找准品读支点,达成教学目标

  老师这节课上的确实很好,也很成功。我在听课过程中边听也边认真研读了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结合刚才老师们

  的评课发言,我也有一些新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做个比较,看有没有进一步优化提高的参考价值。

  能选到课文中的文章都是名篇典籍,具有典型性和标杆示范作用。就这篇文章要品读的地方很多,从不同的地方和角度都能品读出不同的层次和高度,获得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一节40分钟,难以做到面面具到,要真正全方位去品读,恐怕要再设计几课时才行,况且就三年级学生来说,一定要用好课文去教,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相符才好。就这篇课文来说,要是放到不同年级学生课堂中去教,肯定教学要求和知识层次学习也会不同。

  我思考了一个品读设计方案,大家都是一线教师,看看是否有应用价值。主要说怎么品读,分四个板块设置,呈递进式展开品读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品中读,读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第一板块设置,对重点词语“窃窃私语”和中心句(二三四五自然段首句)进行品读,主要是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引发学生讨论,并发表各自观点。特别是中心句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如果把这些中心句去掉,大家再看看课文,是不是就显得描写很凌乱,没有条理可循了。中心句的作用可适当引导学生,提醒他们在学写作文时有时也可以用上。

  第二板块设置,抓住一些主要句式进行品读。如第三自然段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第五自然段中的“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说说“还有的……”“还有……”表示什么意思,说说省略号在句子中的含意和作用。再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学以致用。

  第三板块设置,细节描写品读。第四自然段中,有关鱼、乌贼和章鱼的动作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认真品读,说说这样加入动作细节描写的好处和作用。然后再用平淡的语句说说这些动力的运动特点和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什么是细节描写,了解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关描写片断的作用。细节描写小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同桌的某个外貌特征进行细节描写训练。

  第四板块设置,整体感知课文的详略描写。学生在课文中可以看到,二三四五自然段是详写,详写的内容可以用每段的中心句得到概括。略写是最后一自然段,要让学生明白,略写不是海底这些物产不重要,而是海底世界太丰富,太奇异了,甚至有些还是未知的,文章中是写不完的。略写不代表没有或不重要,从略写内容上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对海底未知道世界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海洋生态。

  三、一节好课,什么教学模式似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精心的课堂训练设计。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用教师的课堂智慧及时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事故”,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探究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任务明确,学有所得,学而得法,学而能用。

  教与学的目标清晰明确,是谓眉清;教的出彩,学的尽兴,是谓目秀。把课上的眉清目秀,就是一堂好课。

评课发言稿8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评课发言稿。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课堂教学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发言稿《评课发言稿》。

  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上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但是大家都没有忽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孔凡菊老师和谢京梅老师扎实的写字、写词的训练和储红娟老师结合课文,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词语理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梁敏老师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仿说句子的能力,对“如果-----就------”这一句式的训练,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

  4、 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感悟语言与识字、理解词语相结合。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何艳老师和许国平老师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诗境。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见了朗朗书生,学生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如,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16节中大多数课上有练笔、有仿说。龚性珍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紧紧抓住文中那些用上说明方法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方法后,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进行小练笔。熊中玉老师学完人物描写的片段后进行小练笔,用一个小片段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 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我查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好像是16节课有11节课都有小组交流活动,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还如:刘志红老师主讲《月球之谜》用游戏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梁敏老师让学生仿说句子时,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他们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7、 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注意读书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例:何艳老师老师富有新意、颇具语文味的组织课堂的方式。谢秀丽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前运用的巧妙运用一些经典语言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亮点很多,在这里我总结的`一定不是很全面。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我感觉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就想就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大家一起展开一些思考。

  1、用均衡的眼光,对一、二课时整体关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划分不清的问题。读写结合在中高年段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

  2、用务实的眼光,对目标的达成整体关照。怎样达成目标,我们教学中都在力求找准切入点,用精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提问要精而准。在我们听课中,汤守国老师主讲《太阳》,它提到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不能射下太阳?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究,对前面太阳的特点这个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这一个精的问题就足够了,后面----但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很多,很碎,而作用又不大的现象。 问题缺少整合性,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因此,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朗读不到位时,教师该怎么做?①体现层次性。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③要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用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的学生整体关怀。怎样组织好有效地合作学习?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有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也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好看或者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盲目地分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评课发言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5月底至6月初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刚才听了李艳荣老师的说课,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里,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参与此次活动,自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收获向各位老师做以简单介绍:

  ①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新课改理念显示的更加充分。例如:学生动手制作人际关系树轮图、评选班级的魅力之星等环节。

  ②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视频、音乐等。

  ③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初步显示,例如:李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列举了一些学生经常发生的典型案例,比如:为了解释交友的原则列举了四个案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内化,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更多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总之,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评课发言稿10

  感谢**小学的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两校友谊的桥梁。下面我就两节公开课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殷老师的课,课如其人,清新灵秀。整个教学快慢适宜、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老师依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适度拓展课外资料,恰当营造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朴实、灵动的语文课堂,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观课的感受。

  一、关于静默

  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热闹,而是静默。语文课早就该还给学生一片静默的时空。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情味,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的体会,需要孩子们静思默想。殷老师在教学本课第一自然段时,出示四个方面的自读要求,让孩子们静静地默读。这是让孩子们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人物心灵的内心体验,是孩子们静心涵咏、潜心会文的过程。从孩子们的读后反馈看,他们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实现了灵性的启迪。这便是课堂静默产生的静水深流的效果。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师们经常使用默读这种方式,却往往只注重默读的内容,缺乏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默读时,在重点词句上停留、品味、揣摩,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批注等。另外还应有默读习惯的培养,比如默读时各自潜心静读,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等。只有从内容、方法、态度、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要求,课堂才能形成一段灵敏的寂静。另外教师要给足静默的时间,要多一些等待。相信耐心的等待过后,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

  二、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

  我们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要清楚我们的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要想想这节课老师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么教。语文老师一定要清楚语文课是干什么的,要清楚自己每一节课想要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恰当地指导朗读;要揣摩文章的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要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排意图。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要注意几点:一、语文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读书,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的风格和味道,读出作者表达的个性和精妙。一篇情感性非常强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情感?答案一定是读书!而不是叠加过多的资料,老师一味地煽情和简单的告诉。二、要精简目标,聚焦重点,多层推进,一课一得。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个限值,要想教得扎实深入,就必须直奔重点,精准发力,舍弃不必要的枝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个取舍的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解读文本,读出“这一篇”与其他篇不同的地方,最值得教的地方,然后朝着一个核心目标,在关键处重锤敲打。有的`课目标分散,老师要的太多,为了赶流程,只得这里一下,那里一下,看似教得完整,实则处处走过场,倒不如集中某一个点深挖。“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第二节课,张老师的绘本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多姿多彩、别有情趣的学习之窗。选取的绘本特别富有童真童趣,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灵。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打破教材的局限,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节课,在优美的意境中,在丰富的想象中,在老师精心的留白里,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故事,在具体情境中学语言。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遨游,让孩子的灵性在童话世界里放飞,语言在童话世界里生长,思维在童话世界里提升,情感在童话世界里滋养。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绘本阅读和写作,尝试自主开发课程,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取了两位年轻的、富有钻研精神和教研热情的老师的课,我们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启迪,更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探寻的力量,那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定行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生长。

评课发言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本月一共听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受益良多,感受颇深。方xx老师的甜美的语言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张xx老师的循循善诱,发人深省;吴xx老师的激情澎湃,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黄xx老师的复沓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针对这四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课堂上,适当地等待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能以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当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有一个过程,即从接触文本到情感的输出,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经验等加工分析,最后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体验。如,在吴xx老师《与象共舞》一课中,当老师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泰国,人和象有没有距离?学生在没有充分研读文本,在没有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的前提下,教师急于给出了答案,并且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人”字边上写“象”字,其实,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个环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从教育目标达成性的角度来说,学生情感体验没有很好达成。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等待,或许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课堂上,好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它们的体会来达到对整篇课文情感的理解、感悟,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教学。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怎么抓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对于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词,从成功和不成功两方面创设情境体验,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于后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切忌泛泛而谈,泛泛而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取舍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到最后感觉这课不上,我也能懂。

  三、课堂中,科学的板书设计是一种美。

  语文板书是辅助性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仅仅在公开课上,对于板书设计要精心,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对板书设计下一番功夫。在张xx老师《妈妈的账单》一课,板书设计是母爱、无私、无价。个人认为内容单调了点,形式上也不够新颖,学生看后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读课文后,顺势在黑板板书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写左边) 妈妈(写右边),紧接着根据账单内容,在小彼得下面写60芬尼 在妈妈下面写0芬尼,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悟相机在0芬妮下写上无私、无价。最后在升华课题时,画一个红色的大爱心,这样的板书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和板书内容上是否会更完美些呢?

  也许正如吴xx老师的发的说说那样,教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积极汲取他人优秀的做法,加之理论上的指导,我想,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的。

评课发言稿12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四、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评课发言稿13

各位领导、老师们:

  首先让我感谢,感谢永安西门小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为我们城关小学的三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实践、提高、成长;感谢永安西门小学的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节精彩的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由于你们的参与给了我们信心与力量!

  我在家乡里常听说一句话:“一沙、二尤、三清流”说的是姑娘的美丽,今天到此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是瞢人的,而且一瞢就是五十几年,三位老师人美课更美!

  昨天,我听了谢安平主任的一句话:“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今天听了以李智慧老师开始的三节课,我才知道智慧的真正含义。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三节课的感受:

  一、强烈的目标意识:

  三节课不但有总体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如:《小小的船》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学会看病》: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标上序号。再读一读,想一想,母亲愿意让孩子独立去看病吗?并在相关语段做上批注;《呼风唤雨的世纪》:默读课文三、四段,用“――”画出描写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科索沃状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20世纪这一百年中技术发展的句子……,学生只有明确目标,而且时时知道阶段目标,才能够达到目标。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甲组的学生不知道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2、3千米,就有学生叫苦,走到一半时学生情绪低落,开始抱怨,队形散乱,最后溃不成军;乙组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千米,中途没有路牌,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丙组的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千米,而且中途有路牌,结果这组学生一路上精神饱满,走了8千米,不但没有人叫苦,反而有人带头唱歌鼓劲。这告诉我们:设置合理的目标,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是很重要的。但督促学生执行计划,提供支撑、进行帮助、建立平台,让学生们在合适的梯子上达到阶段性目标也同样重要。

  二、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李老师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如:一位学生朗读时声音很小,李老师没有直接让他坐下,而是让其它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后,再让他读一读(这一次声音大了)李老师让同学们给点掌声,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成功使人产生兴趣,因为满足学习的需求是兴趣的重要因素,而成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需求,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对女儿的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时刻让她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所以她小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她说:“如果有生活保障,我可以一辈子读书”。所以她书读得越来越好,一直到名校的硕士、博士。

  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一位现代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人生”。他的女儿读高三的时候,还是让她自己洗碗、自己做家务事,他做过一个调查,常做家务事的人,将来失业率比不常做家务事的要低百分之六十几。李老师在这点做得特别好,如:对别人评价自己的时候,就要求学生面对评价者(倾听)。《破窗理论》认为:无序会诱发人们的破坏欲,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也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目标。

  四、体现以读书为根本,以训练为主线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给的而通过读书和训练而获得的'。尤老师特别注重读书,全课教学紧紧抓住“母亲”的矛盾心理:我应该让孩子独立去看病,是因为:;我怎么能够让孩子独立去看病呢?是因为:。反复读这些句子。又如,儿子走了,带走了只是怎样看病的纸片吗?读:“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读!课堂中所有问题都是引导学生去读书。其次是训练,都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写句、片段训练,有的写句还不只一次、两次,甚至还达到三次、四次。这种的课堂教学实在,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了能力训练。

  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评选论文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人敢于让学生提问题,尤其是公开课,因为怕学生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无法解决,而邓老师却勇于让学生提问题,如:在学生读书看了一组数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提问题:“看了这组数字后,难道就没有问题要问吗?”然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读书,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成功的乐趣。

  六、教师激情高涨

  邓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激情的语言、激情的朗读、激情的动作唤起学生饱满的精神,整堂课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就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篇童话叫做《南风和北风》,说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路上行人棉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暧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这则故事讲的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时,要特别注意方法,两人目标一致,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育也是如此,教学也不例外,方法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感谢大家这么迟了还这么认真地倾听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4

  xx老师讲授的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着三维目标展开,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感,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在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也重点抓住了本篇课文中写作手法中的特点——象征,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围绕着这一手法,向学生细致地展开教学。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材料以及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这一写法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学习与练习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余老师的切入角度非常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余老师从文章标题入手,从而展开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课文标题的“礼赞”也是理解课文的重点。所以,余老师的教学导入是一处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对“礼赞”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就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余老师有意识地按照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依据课后的习题提示,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关注到文章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词语“不平凡”,和多次反复出现的句子“难道你就只觉得……”,并展开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些词语的深入的理解。在对课文内容展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审题方式,而且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开拓阅读的思维。

  除此之外,余老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是进过深思熟虑的。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礼赞”展开。首先是了解“礼赞”的含义,其次是分析文中是如何表现“礼赞”,最后是提出问题“作者真正的目的是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整个过程是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能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对课外资料的呈现方式,在有必要的地方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材料。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了解作者的背景,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分析中,向学生提供有关作者创作背景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作者创作的目的。同时老师提供的材料内容也非常简洁明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较短的时间就抓住重点。

  有关这节课改进的建议是:《白杨礼赞》整体段落结构的递进逐渐让情感慢慢激昂、充沛,因此这篇课文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重点段落展开具体细致地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段落递进的节奏感,并适当地设计一些朗读的环节,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课发言稿15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课件了如下的教学步骤: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课件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课件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

  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相关文章:

评课的句子03-13

评课的评语05-17

古诗评课04-05

古诗评课稿[精选]06-13

古诗评课稿06-06

听课评课活动方案06-11

听课评课活动方案05-08

评课用语310例05-29

(优秀)古诗评课稿06-18

评课的评语实用(15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