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使文章更简明,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一):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教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明白”。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二):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除了讲述作者留学时的经历,更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也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谆谆教导的教书育人精神以及对工作负责认真的态度。创作背景:当时作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写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三):
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景,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景,读.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教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四):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了作者在日本读书时候的学习和生活,讲述了在学校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并且决定放弃医学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藤野先生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十分严谨、正直的人,他没有对民族的偏见,没有歧视别人,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五):
这篇散文作者经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异常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六):
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景,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景,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花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仅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之后以讽刺的笔触描述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境。
描述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我的责备和对教师感激心境,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描述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
总之,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也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他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活力,之后也正是由于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才与藤野先生结成深厚的友谊,最终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他毅然离开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七):
《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讲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鲁迅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的《藤野先生》内容简介: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八):
鲁迅初到日本留学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里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为学生纠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刨实习,他毫不掩饰地向我了解裹脚。
身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是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滕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的滕野先生;那个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会说:“在我所有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生命中遇见这样的,对自己亦师广亦友的老师,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运。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中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4]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偏重于叙事,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几个生活片段,在质朴的叙述中随时挟带着精辟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此文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这部分在写藤野先生之前,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艺术特色
《藤野先生》充分显示了“散文”艺术,鲁迅用一根时隐时现的线,把一堆看似毫无关系,杂乱无章的材料串构的天衣无缝,是散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作者始终围绕主题组织材料,所以做到了语不离宗,主线明晰,中心突出,形散实严。如文章第一部分,鲁迅先生不从初遇藤野写起,却在前面加了段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界的乌烟瘴气的评述。这段文字很精练,作用是用它来和关心中国医学的藤野对比。以下有一段初到仙台食宿情形的描写,为的是说明仙台医专一般职员对他所以优待,不过是像北京白菜运往浙江被视为“胶菜”,物以稀为贵罢了,笔法活泼,用墨如泼而不见其散:一般日本人对“我”怀有物以稀为贵的猎奇心理而藤野先生处处关心“我”竭诚指导“我”。又如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层次,写作于遭到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的侮辱,以及在看电影后心情的变化,看起来似乎与赞颂藤野先生无关,但实际关系很密切。第一,这是作者离开藤野先生的主要原因;第二这从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伟大。更妙的是,结尾说藤野先生使作者在二十多年后增加了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的勇气。这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原来并非出于“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见《朝花夕拾》小引)而是为了借往事进行斗争。二十多年前日本教员藤野先生是如此没有民族偏见,而此时此地的“正人君子”却拜倒在帝国主义的脚下,为他们满是血污的脸涂脂抹粉,说北京的爱国青年为主权请愿是“自蹈死路”,这又是一个形象的对比。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篇很“散”的散文,但作品中的叙述和抒情,都是围绕赞颂藤野先生而设置展开的。鲁迅赞颂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条主线贯穿首尾,启动联想的翅膀把很“散”的材料缀成有机的整体,而且在叙述、描写、抒情过程中又时时给予照应,使这条主线在文章中丝丝入扣,涓涓不断。
名家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钱理群:“如果放在藤野先生和‘我的关系,放在‘我的精神成长史中来看,就会懂得这些严正和崇高的评价的深意:‘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精神困境,是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困境的。”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关于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他指出画的骨骼图的毛病“不服气”,中国人读了不觉得是问题,而有的日本朋友却认为鲁迅是真的不服气。其实,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欲扬故抑”、欲擒故纵的写法,并不是真的不服气。……而且,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鲁迅写的那个“我”当时的“不服气”,其实是刻意暴露自己年轻时的心浮气躁,通过“诚恳的老师”与“自以为是的学生”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反衬出藤野的可贵品质,而否定自己年轻时的自负心理。至于说,鲁迅描写的情节,与实际的笔记本有异,不仅本来就年代久远,不可能记得那么准确,而且更加说明,鲁迅是为了突出藤野的人品,而不追求细节的精准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牛志强:作品按时空顺序写出了“我”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我”的本质特征——爱国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正是这个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特征,使“我”和藤野先生的心紧紧相连,使这两个形象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体现一个深刻的主题。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廖久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很明显是写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至于弃医从文的原因,只不过顺便写作而已。如果不写弃医从文的原因,就无从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因。既然是回忆自己的恩师,主观上便不可能虚构。所以,就该文的主要内容而言,《藤野先生》也应该属于回忆录。《藤野先生》是一篇存在细节错误的回忆录。……日本学者因为存在细节错误便认为《藤野先生》是小说的做法却不可取……尽管《藤野先生》存在细节错误,估计没有人会因此指责鲁迅的人格。……鲁迅的写作态度向来是很严谨的,《藤野先生》中却存在十余处细节错误,根据鲁迅当时的书信可以知道,这与他当时忙得不可开交有关。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作文12-18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01-10
《藤野先生》说课稿02-13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11-12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12-13
(荐)初中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01-21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精选15篇)02-27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15篇01-06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书笔记11-04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