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学习总结>自主学习工作总结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2-11-22 11:39:57
  • 相关推荐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主学习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1

  公司下发每个店面要选收银员的消息时,我想潍坊万达是商场收银,平常也没有收银的工作,无非就是和商场对账,对账也学过了只要有耐心和细心是没问题的,所以我就自告奋勇的报名了。

  4.7号来到青岛参加培训,看到的也都是新面孔,有刚来到店面不足一星期的新员工,在开始培训之前小郭说到,这次的培训都是最基础的,是在店面经常用到的。确实,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门店收银,退换货,调拨单管理,做日报,备用金和电子报销单都是店面的基础工作。这次的讲师请的是公司的财务人员,讲师把每一项内容都讲的很详细,很全面,让我们提问题,我之前在店面遇到一次退货,这位顾客换过一次衣服是补的差价,这一次又要退,在查找销售单时,怎么都找不到美女拿回来的那件衣服。待我说完后,讲师做了演示,说到,二次退换货查找到的销售单都是第一次的.,我恍然大悟。

  讲到日报时,我就有点蒙圈,因为联营商场是不需要做日报的,这时雪雪提醒道,都要好好听,说不定哪天去了自收银的门店,到时候别不会了。辛亏讲师讲的慢每一步也都记下来了。

  最后讲的是电子报销单和备用金,做电子报销单时要注意的事项很多,首先表头的“代办人”和“报销日期”不用填写,再就是事件的描述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的模式,还有就是合计大写不能写错了。这次还知道了备用金的由来,是督导冒着风险从公司借给店面的,所以备用金要做到公开透明,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要记录。

  培训的模式加入了讨论,交流和情景模拟。在两人交流时会让学员记得更牢固更清晰。在情景模拟时有出错的地方能及时的提醒和改正,确保×的收银话术的简洁统一。

  培训结束时,小郭和雪雪做的总结很有感触,财务培训员不单单是自己会操作,更重要的是能教会店面的人员,做到专业。做财务工作要懂得公开,使店面人员都清晰钱和货品的去留。还要做的是不断的学习,关于excel的学习和财务的学习。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2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课题实验是我校承担的一项市级课题,经过课题小组历时半年多的研究,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调查

  在确立本课题前,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大方面进行了30小项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弱。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也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目前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于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在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切实可行的。

  二、确立研究目的

  目的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作为学校课题,旨在以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中心,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实验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三、课题实验情况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实验方案内容要求,该课题以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不同班级同时进行实验。教科室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明确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究”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2.让学生自主掌握观察、认识自然事物现象的一般方

  法,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3.能培养学生从事学习的必要的探究能力;4.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学组进行研究。选出课题负责人,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半年来,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围绕“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思考和研讨,并通过“校内每周研究课”、“我的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学生个案”等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学校教科研气氛十分浓郁。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对实验课题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确保实验课题能够科学规范的正常进行。在教科室和学年组组织的公开课和交流课中,积极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课题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课题的实验效果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完善。

  (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学生的身心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试验思路。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小学生为本”。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和经验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学中的情景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始知识经验。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集体讨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在实验中,本课题采用以下三种基本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准实验研究法。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初步探出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构造问题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获得和形成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的气氛要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课堂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实验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验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增加自主探究的任务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首先,培养学生在研讨中将观察实验中对各种现象的精确感觉表述出来,使学生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发展其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事实,找出更多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更减化和优化探究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能够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3.本课题实施的这半年多来,教师们勤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论文,编写了典型案例。

  总之,通过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有了探究的意识,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教学的有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我班×××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4

  本学年我校《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构建实效课堂行动研究》课题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回顾一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有效地聚焦了老师的群体智慧,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校的课堂正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校课题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高潮,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下面就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我校课题研究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刀真枪地干。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其人员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组组长、语、数、英科组长组成。由校长任课题研究组组长。我们把语、数、英分成三个子课题组,其中语文科由何镜柱校长挂帅,徐锦燕老师负责实效课堂研究,向广琴老师负责快乐作文研究;数学科由关广平副校长主抓,科组长吴有好老师负责具体工作;英语科由廖影红主任主抓,科组长詹熙玉老师负责具体工作。每一课题都有行政主抓,确保了行政推进的力度,由于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各行政、课题组负责人常常自觉跨科参与研讨,将其它科的好做法移植到自己科组来,由于领导组各成员那种认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使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序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局面生动。

  二、描绘共同的愿景,用“理想课堂”带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启动之初,大家就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去改革?方向不明导致了老师展示的例课仍然与从前一样,几个星期过去了,改革停滞不前。面对这一情况,课题组又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们认为要使改革深入下去,就必须让老师们从思想上弄清改革的方向,于是我们进行了“当前我们的课堂现实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的差距”的课堂教学诊断;开展了“我们理想的课堂”、“现实与理想课堂的差距”的大讨论,让老师们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样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如何学习?

  通过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老师们更加明确了目前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不强是因为:老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总不能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追究原因,是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空脑袋进入课室,在等着老师传授知识,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于是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室时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表现的欲望;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充满了疑问,课堂上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居于这种认识,一幅理想课堂的蓝图就展现在了老师们的眼前:“课前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表现,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检测。”

  这一理想蓝图让老师们看到了改革的方向,老师们由传统的备“教案”自觉地转移到备“学案”上来了,进行了学生“学习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老师在“学案”中为学生搭建起循序渐进的知识阶梯。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课题实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从学生出发,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得以形成和提高。下面将现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指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刊物、课堂实录、教学评论文章。通过学习,树立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观念,明确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学会了合理使用各种媒体资源。

  二、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1、引导学生能有目的地学习。

  每一节新课前,我都会把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公开,使学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有所认识,学生就能在“导学提纲”的指引下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后,我再根据目标,有序导学。这样,教与学就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能有选择地学习。

  顺应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成功的路径,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我经常这样做:

  (1)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你最想弄清楚什么,请找出来”“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放声读一读”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去体悟课文,去寻找学习语文的“感觉”。

  (2)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教材为依托,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提纲”先学新知,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或表演或交流

  (3)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打破以往单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组织模式,让学生离开座位,与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合作、展开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能和集体人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又能让学生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

  (4)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上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3、引导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因势利导: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其他想法吗?如用“骄傲”造句,大部分学生能从“自满”意义上进行表达,像“我这次考了100分,不能骄傲。”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万里长城雄伟庄严,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学生体会,这里的“骄傲”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联系“女排、女足、卫星发射等进行表达,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句子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也能展开独立思考,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

  4、引导学生能进行自我评价。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能自觉地依照客观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表现作出定性的描述:在××环节中,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我的表现如何?我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等等,激发学生根据需要向同学、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及时改进。

  三、科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学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班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困生。我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优势,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热情,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经过几个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初步形成,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探索,如: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及时处理学生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实验中要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不断完善。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6

  依照开发区实施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城关学区对“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工作具体安排,我校师生吃透精神,精心谋划,有效地开展了“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实施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

  为了扭转过去备课抄教参,上课搜课件,教案为检查,备课上课“两张皮”,教师命令制、布置大量习题,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变以往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扭转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局面。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树立为孩子未来、育优秀人才的教学理念。使广大教师认清学生家长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办学单位注重学校社会影响的现实。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二、搞好校本教研,确保认真落实。

  1、根据文件精神,组织学校教研组认真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学校范围内以3-5年级作为试验班级,要求实验班的语文数学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录。

  2、学校制定了相应教研工作制度,对今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坚持做到监督师生的课改进程,时时检查,及时督促改进;对于把此项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老师们加快课改进程。

  3、考核域外有声誉的学校,做好学校对标交流活动,给全体教师充分的学习交流机会,最后达到本职提高,逐步超越。

  三、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实践,敢于失败。

1、改教案为学案、以试验班带动全体,

  在三四五年级实施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确定翟丽、张静霞等实验教师,并给予老师大力的支持。鼓励老师们不怕失败,勇于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积累点滴成功的经验,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为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首先变革教案模式,变自主学习是什么意思?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自己学习。有不少同学不会自主学习,只能让老师牵着走,作为初中生(或高中生)学会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眼下倡导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更加强调了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做: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看似简单,想要坚持却很难。自己有没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起决定性的一点。

  那么怎样自主学习呢?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是先搞懂最基础的知识,通过练习和与别人讨论扩充这些知识,最后把他们吸收到大脑里。很模糊的一个概念。具体的四条是:

  首先,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能抵御各种诱惑,对外界的干扰,做到波澜不惊。比如,写完作业后,是看会书还是看电视呢?这个选择的'后者对你很有诱惑性,但一定要选择前者。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会善始善终。

  其次,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切忌把别人的照搬过来。你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适合别人的计划。想让计划适合自己有事半功倍的计划,就要开动脑筋,自己想了。

  第三,利用周末和假期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弱点,加强练习。不久之后,在这一方面你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学,学完了还要检测自己。避免有些骄傲的同学,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到过招的时候,才埋怨对方不按套路出拳。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7

  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培养出乐学、好学的学生,这不仅是教师之福,更是学生以后人生的福气。这学期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借课外促迁移、深化。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与社会、自然等学科联系密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语文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课后可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交流资料,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扩展他们的视野。如学《咏柳》、《春日》,我让学生或收集描写春天的诗文,或进行诗歌朗诵,或根据诗中的意境画出美景。再如学完《太阳》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天文”知识展览。孩子们一听,都很高兴。课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后,展览会如期举行。由此可见,学生的查找、交流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打通了课内外的界限,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是最经常也是最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及教学实际,推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健康读物,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生动、能引起共鸣的内容,我就推荐他们读童话、名篇佳作等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既助于理解课文,又助于语言的积累。并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如:理解方法、鉴赏方法等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中,我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自主地摘抄其中喜欢的好词佳句,并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简要地写出来,还让学生把摘抄的文章配上图画,每月评出“积累之星”。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参赛的.学生兴致勃勃,觉得过瘾,有挑战性,非常有意思。没参赛的同学纷纷向其他同学索取赛题,也要尝试练习,这项开放性的竞赛,既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愉悦,又促进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调控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保,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他们的自信心如何,以及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如何,都和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关系。因为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调控激励机制,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设立多层次的目标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教材的语言文字特点,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采用多种形式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小学生好胜性强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的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秀成绩,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是增加竞争项目,像词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辨论比赛、看谁记得快比赛、看谁想得妙等比赛,促使学生愿意学;二是进行按能力分组竞赛,使多数学生有获胜机会;三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

  3、运用多角度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是进行分层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是个人内差评价,对学生多个时期内的成绩前后比较。从评价中给其信心和力量。三是进行相对评价,以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参照对象。

  三、取得成绩

  经过努力,学生变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好学,乐学。学生的视野宽了,知识面扩大了,头脑灵活了。

  四、反思

  1、倡导“自主学习”,教与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生求知欲望、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在教学中要做到“放而不乱,收而不死”存在一定的难度。

  2、每班总有一些后进学生,在大班化的教学中如何对他们分层要求,或者是个别辅导,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讨。

  3、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也并不一定把所有的引导自主学习的策略都应用上,教师要有选择地选用更适合学习教材,更适合学生特点的策略。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由于教师身体原因请病假,导致学生未能按照计划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因此课外阅读竞赛以及“积累之星”之举办过三次,成效不大。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8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学生,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

  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亲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充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公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在做本节练习时,我设计了游戏“拿乒乓球”。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9

  语文自学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自学能力之一。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学要求,能理解语文课本内容,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具有良好学习的习惯,独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欢吃的是方便面、牛奶、豆浆、油条、杂格、粥……”(板书)。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劲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哪个体积大,有的学生会说第一个,有的会说第二个,还有的学生会在二者之间徘徊,争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准确地作出判断进而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边说边板书)并引领学生循题而问,教师适时梳理出两个关键问题即:1.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2.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于一引一问之中不仅培养了质疑精神,明确了课堂探究的重点,把握了知识探索的关键。更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的火种。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从数字的意义中抽象出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就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10

  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在课堂讨论中主动探求知识。这样,学生上课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抓住这一优势,优化课堂结构,必将形成一种高效的课堂格局,从而展示教学独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符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活动可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仅就学生练习而言,在相同的时间内,如果课堂上单独叫学生说与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练习密度的差异可见。另外学生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不同。学生在小组中人人参与讨论、练习,他们展示的机会也远远多于课堂上学生单独展示自我时所能得到的机会。在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的巡视,又及时接收到了多数学生练习状况的反馈,对教师的点拨又提供了大量信息。例如:三年级的实心球教学,通过实验发现,学生自管自的练习,与小组合作练习教学形式比较,动作的掌握速度远远大于后者。集体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时,学生只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标准,而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每个学生做指导,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高,有些同学对动作还不研究,但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学生都变成了老师,他们也会区分动作的好坏,相互间帮助纠正动作。显而易见大家合作做一件事比大家挨个去做要快得多,这样就加快了活动频率,也加大了课堂练习密度。几人的小组活动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便于学生相互沟通,同时创设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学生个体的思想可以得到更多机会的展现。他们在一次次自我展示中不断得到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从而可及时调整自己,又不断从同学的自我展示中获取养料充实自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确实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小组活动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机会,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发挥,长此练习对于形成他们的技能极为有利,因为主动练习的结果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正确性、协调性也会随之提高。队型从多样化、随机化的原则出发,按教学需要变为"U"字型、圆型,自由组合等形式,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与空间距离大大增加。教师近距离的接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位学生发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了更多的和学生进行相互接触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保证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思考与练习的时间,教会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首先,确定组长至关重要。没有组长的组织指挥,小组只是形式上的凑合,起不了什么作用。其次是成员的优化组织。教师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然后进行优化组合。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归纳,如何帮助等,以优化合作的过程。

  三、让人人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示范发言的,可以在小组讨论时示范发言,这样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又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自主精神。如:我去年上过的六(6)班,在上课时我有意与其他几个平行大班进行了比较,在教学立定跳远内容,当我提出请同学示范时,该的同学基本上都要求自己能出来展示。为了鼓励小组合作,我创设了多种合作形式。首先是练习上的合作,可以让学生自找小伙伴组合练习,也可以四人小组共同练习。例如,我在教学《实心球投掷》时,先让学生自愿组合练习或强弱搭配练习,这样可以确保每组都有一个投掷能手,然后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进行比赛。其次,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可以采用评比最佳合作小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自学,这样既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小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合作,在各项活动中开展小组与小组间的竞赛交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教师深入到一个组内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分组合作教学开始后,教师应首先观察每一组是否都有组织地开展了分组学习、练习,若没有则可加以一定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适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教师每一次参与哪一组的学习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学习能力较弱的组多扶持一点,学习能力较强的组多给自由学习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的学习水平。

  五、注重小组奖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学会。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相互解释疑难问题,相互帮助练习,并相互鼓励以取得成功。这样,以小组成绩为基础对小组进行奖励,就能创造一种人际间的奖励机制,小组中的成员因受到奖励而会更加努力,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的评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从而更好的开展小组学习。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11

  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立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除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这是独立学习立论的基本依据。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需要克服的地方。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对待独立性和独立学习,只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确定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12

  学习是一种“本能”,渴望学习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倾向。如,吃到好吃的会问是什么;看到好玩的会主动参与;听到音乐会跟着摆动身体等等。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的学习欲望会随之加强,而且主题更加明确,而这种学习的欲望并不明显,是需要教师用心的观察才能了解掌握到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正确掌握幼儿的需求,以便需找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措施,就要认真仔细观察,而且还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等等都是教师观察的内容。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小蚂蚁在操场上搬运食物,在滑梯上看见一只瓢虫,蝴蝶落在鲜花上,蜻蜓不经意间飞进活动室里,摇动小树时毛毛虫从树上落下……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被这些突发事件所吸引,放下自己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去观察,讨论。这就是幼儿学习需求的变现。因为他想去了解现象,找寻原因,所以才会那么积极那么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着,教师要用心发现,善于观察,从幼儿这些看似平常看似偶然的表现中,敏感的捕捉到幼儿学习的需求,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学习机会。

  在掌握幼儿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我们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来满足的多方需求。一是创设探究性环境,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为了让教育视点和幼儿生活紧密的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就要创设能引发幼儿探究的主题式物质环境,与幼儿共同构建有意义的活动脉络,达成“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要义。这样主题浓厚的环境就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在充满自由的探究性环境中获取认知,满足需求。二是选择性环境,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在组织活动时,我们从各方面入手,创设自主选择和决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在选择性环境下,幼儿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在不断尝试中自我发现、解决问题。

  在探索中教师要作为玩伴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幼儿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在幼儿的需求有变化时,给予幼儿支持,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的介入拔高难度,并进行引导,为幼儿的探究行为提供更为牢固的依靠。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自主学习总结11-23

自主学习计划05-15

自主学习工作总结12篇11-22

我的自主学习心得12-31

自主创业学习总结01-06

自主学习计划15篇05-31

自主学习演讲稿11-02

自主招生的自我介绍04-22

自主实习申请书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