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整式教案
整式教案
更新时间:2024-08-24 07:06:39
  • 相关推荐
整式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式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练习:

  1、计算:

  (1)(11x3-2x2)+2(x3-x2)

  (2)(3a2+2a-6)-3(a2-1)

  (3)x-(1-2x+x2)+(-1-x2)

  (4)(8x-3x2)-5x-2(3x-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

  (1)B-A

  (2)A-3B

  三、做一做

  P11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五、课后作业

  P12习题1.3:1(2)、(3)、(6),2。

  板书设计:

  第二节整式的加减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整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过实例体验整式加减的意义。

  ②掌握整式的简单加减运算。

  ③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例3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含有字母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一、新课引入

  甲、乙两个零件截面的面积哪一个比较大?大多少?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1.5a

  vb2b

  b

  甲乙

  截面甲的面积是

  截面乙的面积是

  甲、乙的、两个截面面积的差是()—()=

  本引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知道:

  1、作差法是比较大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2、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两个整式的差,从而得以解决;

  3、整式的'加减可以归结为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二、讲授新课

  例1求整式3)+4y与2)-2y-1的和

  教师教会学生

  1、列式(注意整体性);

  2、去括号(特别是减法);3、有同类项就合并同类项(至少不能合并为止)。

  变式练习:求3)+4y与2)-2y-1的差(学生做,两个学生板演)。

  三、课堂练习(课本“做一做”)

  1、填空:

  (1)3)与-5y的和是,3)与-5y的差是;

  (2)a-b,b-c,c-a三个多项式的和是。

  2、先化简,再求值:3)^2-[)^2-2(3)-)^2)],其中)=-7。

  四、典例分析

  例2小红家的收入分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今年农业收入是其他收入的1.5倍。预计明年农业收入将减少20%,而其他收入将增加40%,那么预计小红家明年的全年总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带内,教师可以设置下列问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及相互间的关系;

  2、选哪个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比较方?其他未知量怎么表示?

  3、填空:设小红家今年其他收入为______元,则

  (1)今年农业收入为______元;

  (2)预计明年农业收入为______元;

  (3)预计明年其他收入为______元;

  (4)今年全年总收入为______元;

  (5)预计明年全年总收入为______元。

  4、增加还是减少?怎么判断?

  教师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把其中的一个量或几个量先用字母表示,然后列出数式,这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教学反馈(课本“课内练习”)

  1、计算:

  (1)3/2)^2-(-1/2)^2)+(-2)^2);

  (2)2()-3)^2+1)-3(2)^2-)-2)

  2、先化简,再求值:

  (1)5)-[3)-)(2)-3)],其中)=1/2;

  (2)5(3a^2b-ab^2)—(ab^2+3a^2b),其中a=1/2,b=-1。

  3、如果某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2a-b)cm,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六、探究活动

  猜数游戏:游戏甲方把自己的出生年月份乘以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游戏乙方,乙方就能猜出甲方出生于何月,及他家有几口人。

  本题有较大的难度,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利用本节中例2的解题策略及思想方法来分析这个题目。

  教师可作以下工作:

  1、学生做甲方,教师做乙方猜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甲方告诉的结果的个位数字就是他家的人口数,结果减去人口数再减去50后除以10得到他的出生月份);

  2、组内积极展开游戏,并讨论这个游戏的原理是什么。(设甲方出生月份为),家中人口数为y人,甲方告诉的结果是k(已知数),则结果k=5(2a)+10)+y=10)+50+y,所以结果k的个位数字是y,则(k-y-50)/10=))。

  七、小结、布置作业

整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1.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① 周三下午,校阅览室内起初有a 名同学。后来某班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 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 位同学。则阅览室内共有多少同学?你能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吗?

  ② 若阅览室内原有 a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 位同学,第二批走了c 位同学。试用两种方式写出阅览室内还剩下的'同学数。

  二、积极探索,活跃思维

  1.观察上面①中的两个代数式,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结果一样吗?②中的两个代数式呢?试用数学语言表示你的发现。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还有没有与问题①和②相仿的问题,把它提出来。(点评:在得出a+(b+c) =a+b+c和 a-(b+c) =a-b-c后,并不是按惯例马上就引导推出去括号的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并理解去括号法则。)

  例如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1)+120(t-0.5)=+120t-60

  (2)-120(t-0.5)=-120t+60

  3.再请大家观察 a+(b+c) =a+b+c和a-(b+c) =a-b-c 这两个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由上面的分析探索,体会应该如何去括号?试用文字语言表达你的结论。

  (点评: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新知的产生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概括: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典型例题,知识迁移

  例题1

  (1)a+(b-c) (2)a-(b-c)

  (3)a+(-b-c) (4)a-(-b-c)

  (点评: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例题2.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 -2b)

  (点评:应用新知——去括号,同时复习旧知——合并同类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后面“整式的加减”埋下伏笔,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例题3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注意: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解:

  (1)2小时后两船相距:

  2(50+a)+2(50-a)=100+2a+100-2a=(千米)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

  2(50+a)-2(50-a)=100+2a-100+2a=4a(千米)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练习:课本67页1,2

  五、课堂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设计

  课本第70页

  1、 2.2 3,4,5

  2、选做课本70页 2.2 7,8

  课后反思

  去括号这节内容,看似容易,实际上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整式的加减与有理数运算中,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地方就是括号和符号,在去括号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决不能疏忽大意。

整式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教学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

  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合并同类项牵扯到抽象的字母,学生难于把握,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字母与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

  情景创设

  问题1:青藏铁路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0+252

  在具体情境中用整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用时间的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小时,你能用含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问题2:式子100+252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提出问题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解决探究1。

  [学生]独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对(2)进行分组讨论。

  [师]巡视,对能化简出结果的小组,请他们说出化简的理由及依据、对不能化简出的小组应加以引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在探究1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关于数的运算律的知识,开展探究2。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合并同类项以及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前面的知识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回顾。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概念。

  问题2是本节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

  1、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到讨论中。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总结情况。

  3、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

整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一: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

  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

  问题二为: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长、宽、高

  大纸盒:a 、b、 c

  小纸盒:1.5a、2b、2c

  (1)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 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由学生贡献智慧,叙述思路,然后由我板书解题过程: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2(ab+bc+ac)cm2

  当我写到这儿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那个2与后边的小括号之间为什么没有乘号?

  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边学习了一节课叫《代数式的书写》,其中我们学到了怎么处理乘号和除号,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生:噢,老师,我想起来了。(坐了下去)

  师:很好,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并敢于提出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2.2整式的加减,并板书。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是练习和小结。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整式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这节课作为本章起始课显得很重要,核心概念是单项式与多项式,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数与式之间的联系,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 由单项式与多项式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及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前两课时,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对整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在学习本课重点----单项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理解多项式的概念和正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这些新出现的概念与名词时特别要处理好本课教学难点:

  ①系数是负数、分数、±1或含有π时的情形。

  ②多项式的次数和项的次数混淆。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

  (2)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和正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堂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应用—拓展—提高”课堂结构,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五、 教学媒体设计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②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两种方式。

  六、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汇报,然后确认并板书:引导学生一同分析上述各式子,指出各式的共同点。

  (2)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

  提出“单项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系数、次数的概念,这是本课第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一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识别单项式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特别弄清负数做系数,强调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还要弄清只含有字母因数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系数1常省略。

  (3)通过一组思考练习题归纳出“多项式”的概念

  从单项式到多项式的概念提出,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一个过程,也有一个类比的思想,多项式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指出共同点,着重指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4)通过一组练习题识别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与次数,帮助学生掌握多项式有关的概念。

  (5)归纳出“ 整式”的概念。

  设计一个小练习,给出若干代数式,让学生把判断哪些是多项式,既加深对单项式、多项式概念的掌握,同时归纳出整式的概念。

  (6)巩固练习

  设计一组综合练习题,巩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

  (7)拓展提高

  加深对概念的掌握,并能够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8)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组间进行民主小结,本课学到哪些知识?

  (9)当堂反馈

  设计一组涵盖本课主要内容的检测题,时间5分钟,检测题要充分体现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整式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另一方面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二)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 "整式加减"的基础,其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法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由几名学生举例说出几个单项式和几个多项式。

  2、分别找学生说出上面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次数和项数。

  设计意图及依据: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下一步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作铺垫。这样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四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依据进行的。

  (二)、问题引入

  整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展示课本第53页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投影在大屏幕上)。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是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要的时间就是2.1t小时,则这段铁路全长是多少?

  这是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就能根据学过的"路程=速度x时间"容易列出式子:100t+252t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样引入能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整式加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符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

  (三)新课讲解:

  ⑴同类项概念形成的探索活动:

  探究1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00x2+252x2=—— 100x(—2)+252 x(—2)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理由

  100t+252t=

  组织学生自习课本53页探究1的内容(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给3到5名学生起来说说解题的依据,最后老师肯定并且明确了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解题。

  设计意图及依据:一是内容不难,学生容易思考得出方法和结论,得到成功的体验;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是为后面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累经验,同时也通过类比体验了"数式通性"、其依据是课标中的逐步推进螺旋上升的理念。

  探究2:填空:

  (1)、100t—252t=( )t

  (2)、3)2+2)2=( ))2

  (3)、3ab2—4ab2=( )ab2

  (4)、2)2y+3)2y—)y2=( )

  学生有了前面探究1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利用乘法分配律容易化简所给式子。

  其中第(4)小题为补充题,这是一个不全是同类项的例子,学生就会发现最后一项 是与前面的项"不同"的项,只能合并前两项,对第三项能不能与前面的结果继续合并产生疑惑,这时教师把握好时机指出这里合并需要注意项的"同"与"不同"的区别,从引导学生思考能合并的项需要具备什么特征?并分小组讨论什么样的项算是"同"的以及"同"的含义如何描述?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3、补充练习:

  下列各组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 —a3 和6a2

  (2) 2ab 和—3ba

  (3) —4)2yz和 3yz)2

  (4) 5a4b3和 —4b4a3

  (5)9与0

  教师总结强调同类项概念的:

  ①"两个相同两个无关":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系数也相同;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②一个约定:常数都是同类项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个练习为了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在后面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做好初步认识的铺垫。

  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

  1、出示多项式 4)2+2)+7+3)—8)2—2

  老师提问:能否用前面的方法直接化简这个多项式,为什么?

  对于这个提问学生结合前面的经验,似懂非懂,不太容易合并这个多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再问:是否能通过必要的变形使之能像前面一样合并?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这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同类项合并前后,什么变了?而什么没变?变化的地方怎么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合并同类项法则

  强调:通常把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序。在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2、例题讲解:

  例1、合并下列同类项

  (1)y2—1/5y2

  (2)—3x2y+2x2y+3(y2—2)y2

  (3)4a2+3b2+2ab—4a2—4b2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直接应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辨别同类项,并熟悉合并同类项法则。既有学生独立思考,也有老师的解题示范,能体现师生互动,同时也明确规范的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课本66页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同类项的识别、合并同类项法则运用熟练情况和解题格式是否规范,及时辅导;再给几个学生把自己的解答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师生共同检查。

  设计意图及依据: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识别同类项,深入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

  例2

  (1)求多项式2a2-5a+a2+4a-3的值,其中)=0.5

  (2)求多项式3a+abc—1/3c2—3a+1/3c2的值,其中a=—1/6,b=2,c=—3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各自解决方法。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解决这类问题先化简再求值更加简单。

  例3

  (1)水库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三)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让学生畅谈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教师总结。

  教师要重点关注

  (1)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全面准确;

  (2)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设计意图及依据:

  通过这个小结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71页,第1,2题。

整式教案 篇9

  知识与技能: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法则,且会运用此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 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受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

  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刷油漆,请根据图中的尺寸,算出:

  (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

  (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

  ①学生思考片刻

  ②找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解答

  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

  板书:

  (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

  (2) (2ab-πr2)-(ab-πr2)

  (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始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并板书)

  二、探求新知

  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

  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2.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概念

  观察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简称“两同”。

  ③系数可以不同

  ④字母的顺序可以不同简称“两不同”。

  合起来简称为:“两同两不同”。

  例如:2a与- a 4 b a2、与-2a2b (注意“两同两不同”。)

  温馨提示: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列举。

  2、找朋友

  发给每组5位同学各一张小卡片(已写好多项式的项),教师手里留一张,当教师亮出自己的卡片,请好朋友(是同类项的为好朋友)上讲台,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好朋友。

  3、议一议

  课本71页练习1(说明为什么)

整式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的加减”一章是在前一章“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等,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乘除等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

  “整式”一节是“整式的加减”一章的起始课,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而单项式又是整式中最基础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4、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知识由数向式转化,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单项式,在确定其系数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点:

  (1)加强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2)注重分析: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

  二、教法分析

  注重本章知识的整体性,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先利用章头提出问题,结合所列代数式100t对本章知识进行整体介绍,然后转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启发式,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教学时,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从而增大教学密度和容量;以启发谈话法为主,进行讲解及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融教材、练习,教学过程中,增设了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为学生顺利掌握单项式概念及其相关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本课开始以章头的问题及思考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分析单项式的结构从而归纳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出概念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重点强调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几个地方,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利用课本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同时又补充设计了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概念,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完成比较容易;最后设计了效果回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便于进行辅导。

  五、设计思路说明

  初一学生对数是比较熟悉的`,而“整式的加减”一章是研究整式的开始,是学生新旧知识结构转化的关键时期。“整式”一节又是本章的起始课,学生整式中最基本的式子单项式,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注意了以下方面:

  (1)注重教材的整体结构,重视章头问题的教学。本课是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的,即通过章头问题提出本章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每小节分段疏通,最后进行系统小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概念的引入和抽象概括过程。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人们在对实际事例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再进一步概括抽象出本质的过程。在进行单项式概念教学时,通过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层层深入,从而抽象概括出单项式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3)利用变式和反例练习,加强对概念的了解和应用。为教学需要,将课本练习和补充练习合理编排,形成有梯度、循序渐进的巩固练习,在学生真正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地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六、教学反思

  1、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先利用章头提出问题,结合所列代数式100t对本章知识进行整体介绍,然后转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2、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启发式,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教学时以启发谈话法为主,进行讲解及练习,利用变式和反例练习,加强对概念的了解和应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整式教案】相关文章:

整式说课稿12-06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04-03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04-03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5篇04-06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01-06

诗词的教案01-31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汽车教案及教学反思01-01

中班音乐教案:大猫,小猫教案及教学反思12-23

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大班健康教案:人体的骨骼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