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更新时间:2024-09-13 00:07:33
  • 相关推荐
咏雪教案优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②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学会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②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②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明机智和出众才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帮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兴趣浓

  出示“雪”的甲骨文图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字,猜猜“雪”的本义是什么?古人把雪花比喻为随风漫天舞的羽绒,雪花洁白、轻盈、飘逸,它还像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世说新语》里的两个少年也有很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咏雪》这篇文章。

  (二)作家作品了解清

  屏幕展示:

  知识卡片一

  刘义庆(404-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层层细读品析深

  1、读得流利

  要求: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语句通顺流畅,不多字,不少字。

  屏幕展示:

  ①知识卡片二:读准字音

  俄而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②读出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范读、自由读,教师适时订正读音,指导朗读。

  2、读的明白

  要求:理解词意句意,故事内容读得清楚明白。

  学生采用逐字逐句,对照直译的方法,四人一组,每人一句,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师提示: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

  知识卡片三: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趁、乘

  3、读得深入

  要求:结合具体词句,加以深入细致的赏析。

  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感受,请把你对文章语句的品析,采用圈点批注法标注在语句旁边,或者把你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了加以讨论。(学生默读课文,自主阅读,做好批注,或质疑提问,教师巡视。)

  教师预设:

  ①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从“欣然”“大乐”可以看出)

  ②“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

  (“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一真实,一生硬;一形似 ,一神似;我们在写物时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柳絮让人想到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且其飘飞 翻卷的姿态,更给人美的感受!)

  补充“咏絮才”

  知识卡片四:“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③“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谢道韫既有天资才气,又有后天的艺术熏陶等。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是赞赏的。

  教师指导:解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主要内容的.概括、中心思想的领会、文章结构的层次、词语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修辞方法的赏析、写作手法的妙用等角度来深入理解课文。(知识卡片五)

  4、读得有味

  ①读得节奏分明

  读得节奏分明,才能音韵和谐,具有美感。

  ②读得抑扬顿挫

  节奏要有快有慢,音调要有轻有重,字音要有长有短

  ③读得感情充沛

  人物对话要结合具体语境,读准语气语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等。

  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四)课外延伸积累丰

  ①、你觉得这纷纷扬扬的白雪还像什么呢?

  鹅毛,棉花,梨花,杏花,

  蒲公英,芦花,白蝴蝶……

  ②谢家聚会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假如聪明的你也在场,请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诗,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曰:____________差可拟。 我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③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

  引导学生积累关于雪的诗句

  知识卡片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温馨小结韵味兴

  闲暇论文说道,我们的古人生活情趣高雅浓郁;睹飞雪而吟诗,我们的古代儿童聪慧而可爱,长者的拳拳呵护之心、喜爱之情,尽在阳光般的“笑”“乐”之间挥洒自如,智慧毕见!同学们,品读古文语言,领略中华智慧,美哉!乐哉!

  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世说新语》,搜集其他的人物故事。

  2、用优美句子来歌咏你所钟情的雨、月、风等事物(至少有一种修辞)。

咏雪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反复吟咏,达到熟练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2.正确掌握本文中出现的古文五项,可以适当扩充,并形成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3. 完成家庭关系图,通过声韵,正确理解本文的主题,理解文化精神。

  4.积累意象典故,掌握文化常识,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3.补充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然已经处暑了,但是咱们青岛的秋老虎可是很吓人的,为了缓解一下暑热,谁能背几首有关雪的诗篇呢?

  明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北方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么多的有关雪的诗篇,如果现在外面飘起雪花,我们一定瞬间凉爽无比,今天我们就假装窗外飘雪,和谢太傅一起来《咏雪》

  二、明确出处

  1.《世说新语》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题目为编者所加。《世说新语》意为当世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这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收录了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名士的逸闻趣事,并加以润色修饰。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是继承儒家道统的一部著作,共分三卷三十六门,首卷即以儒家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门,其中“德行”排第一,目的是树道德模范,正世俗风气。

  魏晋时期流行人物月旦、人伦品鉴等“品评人物”的风潮,而评委则是当世的名士、高士等德高望重者。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当时宗室内部斗争很激烈,为了避免灾祸,刘义庆选择了外出为官。他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世说新语》便是这个文学集团的产物。

  2.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自幼就受刘裕赏识,其父为长沙王,后被过继给临川王。十八岁便袭封临川王。除了编纂《世说新语》之外,还有《幽明录》一书。

  三、初读文本,理清关系

  1. 听吟正音。

  思考:听吟诵录音,说说哪个字的读音和你的认知不同?

  明确:似,吟诵的时候,读得是上声,不是去声。

  教师解释原因:这篇短文中三个人物所说的三句话是押韵的,“似”在古代是上声字,与“拟”、“起”是同样的声调和韵母。三人随口应答,不仅辞采华美,而且都是整齐的七言句,还都押韵,等于是联句为诗,表现出了三人的不凡才情。这三句诗押的韵是上声韵,韵母相当于今天的“i”,上声韵在诗中有婉转温柔之意,从语气中可以感觉到谢太傅一家的闲适、“欣然”。“似”应文读为第三声sǐ。

  2.文的吟诵

  1)依字行腔:字的读音是几声,就唱几声。

  2)依义行调:根据意思,自主定调,安排句与句的高低快慢,字与字的长短等。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场景,整体上平读,速度中等,语调中等。其中“谢太傅”三个字高音重读,强调这次雅集的主人是著名的“谢安”。

  从“俄而”开始进入主体部分,“而”字读长,且应该逐渐将调子升高,速度变快。“公欣然曰”开始声音抬高,语速加快,表现谢安的情致盎然;“兄子胡儿曰”后面语调下降,感受到胡儿的谦恭温驯;紧接着“兄女曰”后面语调一下高升,比谢安的话还要高,语速加快,突出谢道韫的儿童口吻和急切表达的心情。“公大笑乐”高音重读,突出谢安的欣慰。这一部分是由高到低再到高,并且诗句押的是上声韵,温柔婉转,表现聚会氛围的活泼融洽。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尾声,声调回降,“也”字拖长,语气舒缓,突出对谢道韫的认可和喜爱之情。

  3)入声短促:入声字短而促,或哽咽,或顿挫,有决绝、痛苦、轻快等情绪。

  “即”字,短读重读,郑重其事,突出对谢道韫的欣赏、认可。

  4)虚字重长:虚字不虚,表达语气时,要读重读长。

  “而”字读长,引起读者的注意,使其关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前面平读,此处拖长变缓,预示着有事情要发生。

  “然”字读长,能感受到谢太傅的情致盎然。

  “也”字拖长,语气舒缓,能感觉到谢太傅对谢道韫的认可和喜爱之情。

  3.理清人物关系。

  明确人物:谢太傅——谢安;兄子——谢朗(谢长度),其父:谢据;兄女——谢道韫,其父:谢无奕;左将军——王凝之(王叔平),其父:王羲之,其妻:谢道韫。

  大哥:谢无奕——二哥:谢据——谢太傅

  父女 父子

  父子 夫妇 兄妹

  王羲之——王凝之——谢道韫 —— 谢朗

  4.明确事件

  下雪天,家庭聚会,以诗咏雪。

  5.整理古文五项(本文中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古今异义

  古: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儿女

  今:子女,父母的儿子和女儿。

  2)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定后,宾前):纷纷白雪似何?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省略倒装(省略介词“于”,状后):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判断(省略主语)

  3)词类活用

  ①寒雪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一个寒冷的下雪的日子。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雪。

  ②内集:内,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家里,在内部。

  4)一词多义

  ①与

  1.和:与儿女讲论文义。

  2.通“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给予,给: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4.参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然

  1.……的样子:公欣然曰

  2.通“燃”,燃烧。

  3.认同,同意。

  4.对的,正确的。

  5.表转折:然而,但是

  6.表顺承:然后,随后。

  ③何

  1.什么:何陋之有

  2.怎么,怎能:蒙汉情深何忍别。

  3.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为什么:

  ④若/如

  1.像,好像

  2.及,比得上

  3.假如,如果

  ⑤因

  1.乘,趁(凭借)

  2.于是,就

  3.顺着,沿着

  4.因为,因此

  (古文五项的内容大部分是凭着记忆写的,如果有错误和不当之如,欢迎拍砖,渴望得到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有些意思能够帮忙补充上例句那就更是万分感激啦。)

  三、再读课文,明确主题。

  1.正义通解(声韵分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入声字“雪”“日”“集”要短读,“谢太傅”重读,“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讲论文义”要重读。

  “公欣然曰”,“欣然”要重读,“曰”要短读,“曰”是入声字。“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字在古代是上声,要读为三声。“似”读为三声,与后面“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形成押韵,是上古音里的“之“部上声韵,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i”。上古的“i”比今天的“i”开口大。“似”“拟”“起”同为三声,所以在今天仍然可以读得出押韵来。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很多人注意了谢道韫,就不重视谢朗(兄子胡儿)说的这句话,觉得他说得不好。谢朗年龄大一些,懂得谦恭,懂得长幼有序。他说话的语气是面向长辈的,温文尔雅,表现出了一种知礼的状态。

  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两个字就是冲着谢朗说的,反驳他“你说得不好,其实还不如这样说呐。”谢朗说话的时候谦恭知礼。谢道韫年纪小,才思敏捷,言辞不加矫饰。这一点显示出她的天真活泼,自然清新。

  柳絮飘飘荡荡,随风起舞,而撒盐空中则无法表现柳絮轻盈的特点。从此以后就形成了意象。《红楼梦》说林黛玉“堪怜咏絮才”,咏絮之才就是这里谢道韫的典故。谢道韫成为才女的象征,也是从《世说新语》来的。

  “公大笑乐”不同于“公大笑”,一个“笑”字,一个“乐”字。笑的是谢道韫抢话逞强可笑,“乐”的是儿女辈成才,欣慰。这里不只称赞谢道韫,也称赞谢朗良好的气度风韵,所以是“乐”。

  谢道韫当时还很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点出了她的归宿——嫁给了同为当时贵族的王家。谢安本来准备让她嫁给王徽之,王徽之言行洒脱不羁,曾雪夜访戴,尽兴而返;相比之下,王凝之和顺敦厚,风度翩翩。后来,王凝之守城,被叛军杀害,谢道韫在后院奋勇杀敌,反而震慑了叛军,被叛军释放。

  “公欣然曰”声音略高,表现谢安情绪微微上扬。“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句读得慢,声音低缓,表现出谢朗谦恭有礼的态度。谢道韫这句声音高,读得快,表现出谢道韫的直爽。

  这一篇小短文通过描述谢安“雪日内集”“讲论文义”的场景,展现了魏晋时期贵族的家风、家教。

  2.思考探索:你能说说谢安具体是“笑”什么、“乐”什么吗?

  明确:谢安的“笑”,是感觉谢道韫抢话逞强的'样子很可笑,而“乐”的是对儿女辈成才的欣慰之感。他不仅是欣慰谢道韫的才华,还有谢朗(即兄子胡儿)的气度风韵,所以要“乐”。

  3.明确主题

  明确:这则笔记乃至整部《世说新语》的主题都是记录、再现魏晋风度,目的在于树立楷模,纠正社会风气。

  通过一个才女谢道韫,引出了魏晋时期的王、谢两个世家大族,虽然没有对两个家族中的其他人物进行过多的描写,但是其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已经呼之欲出。文章表面上说的是谢道韫多么有才,背后说的是世家大族的家风、家教。

  谢家在下雪时“讲论文义”,可见文化氛围之浓厚;聚会时子女们可以随口联诗,可见整个家族的教育之出众;谢道韫这么小的女孩子对出来的是千古名句,可见其才华。而胡儿在回答长辈时说“差可拟”,表现出了一种知礼的状态,懂得谦卑,懂得长幼之礼,温文尔雅,可见礼教之深厚……本文处处充满赞美,赞美谢道韫,赞美胡儿,赞美谢安,也赞美贵族温敦、融洽的家风。

  四、深读课文,立德树人

  1.深读赏析

  这篇小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华,也赞美了谢家的家风家教,体现了《世说新语》推举魏晋风度、树立道德楷模、纠正社会风气的创作目的。文中谢太傅、胡儿、兄女三人的对话是押韵的,“似”在古代读三声,所以这是联诗。也许谢安这是随口一说,但两位小儿却都以联诗的形式接了下去。仔细听吟诵录音,特别注意三人的语气。“公欣然曰”声音抬高,表现谢安的情致盎然。“兄子胡儿曰”语调下降,可感受到胡儿谦恭温驯,因为胡儿稍大,懂得礼貌,语气谦卑;“兄女曰”语调一下高升,语速很快,表现谢道韫是在抢话,而且才思敏捷、天真要强。这些都令谢安感到有趣而欣慰,故而“大笑乐”。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谢家良好的家风家教。

  2.文化精神

  所谓“书香世家”,说的是靠文化、道义维系起来的家族。古代的世家大族之所以是“贵族”,“贵”在文化的教养,而不是因为财富、地位等。中国的很多家族延续了上千年,靠的就是此种深厚纯良的家风、家教。很多家族世代相传,还有家谱、家训。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

  3.探寻家风

  同学们,家风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风的培养要从自己做起,平常在家的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当仿效前人的经验。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培养家风的经典,参照着去做,慢慢地家风就会越来越浓厚了,自己的家庭就会越来越有底蕴了。即使现在很多大家族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新的家风可以从现在做起,重新代代相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原文及课下注释,默写课下注释,并且自主翻译全文。

  2.探寻自己家的家风,撰写自己家的家训。

  3.尝试重修本家的家史。

咏雪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咏雪》)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咏雪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

  咏雪

  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

咏雪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

  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PPT展示)《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咏雪》便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简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和体会言语的精妙!

  二、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懂文义。(12分钟)

  ①读准字音。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放声朗读,指名学生朗读,相继正音;全班齐读。

  预设:骤(zhou4) 差可拟(cha1)

  ②读明句读。请一生示范读,其他同学听,检查节奏是否读准。你会断句吗?来试试!

  点拨:怎么给文言文断句呢?寻找标志,如总括词“即”,如语气词“也”。读“即”的时候要短暂停顿一下,以引出下文;读“也”的时候要悠长一点,读得肯定一点,可以读出一种文言的韵味。此外,还可以根据文意、句子成分、词性等角度去判断句中停顿。

  ③结合注释读懂文义。

  师:学生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句子,4人学习小组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讨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教师适时追问、点拨、补充,注意梳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完成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积累。

  预设:强化对文中“俄而”“未若”“差可拟”等词的理解。强化对“骤”“儿女”字等实词的理解与积累。

  俄而:不久,一会儿。类似的词语还有“少顷”“未几”“既而”“少焉”。

  未若:不如,不及。

  骤:马疾步奔行,急速,突然,急。如“暴风骤雨”“天气骤冷”。

  差:大体,可以。拟:比拟。

  儿女:子侄辈。今义:儿子和女儿。

  ④教师展示疏通课文,学生对比检查翻译情况。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要求同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现在大家结合给出的译文, 对照修改自己的预习作业。(PPT展示)

  ⑤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力求生动有趣。

  二、理解的读,读破语言(10分钟)

  ①全班齐读,思考:本文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咏雪)

  (点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文章标题,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或反映文章中心)

  ②“咏雪”在哪咏的?有哪些人参与?为啥“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明确:人物:谢太傅、儿女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 缘由:俄而雪骤)

  点拨:课下注释②谢太傅中的“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或亲属给予的加封。

  课下注释③“内急”中的“内”,古代一般意思是家里,现在指的是里面。)

  ③怎么咏的?请学生找到本文咏雪的“言语”。比较一下,你觉得谁咏的更好?好在哪?

  预设1: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此句不仅形似更具神韵, 且更契合谢太傅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中的“纷纷”二字,雪花飘舞轻盈姿态。“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盐”是颗粒状的,沉沉的,缺乏美感。

  预设2:“撒盐空中差可拟”对应了文中的“雪骤”,当时雪下得猛烈,只见雪粒片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和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真切地描摹出了当时的情态。

  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撒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仅有意象而无意蕴。

  ④对于胡儿和谢道韫的“咏雪”,谢太傅听后是什么反应?引出“公大笑乐”, 并分析。(①赞美两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天真无邪;②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誉)继续追问,谁还喜欢?

  作者喜欢。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

  三、情景再现,揣摩人物形象(10分钟)

  1.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表情, 补写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提示语,并展示表情朗读。

  师:文中谢安有表情, 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请从文中发现、想象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补写谢朗和谢道韫的表情提示语。 指名学生表情朗读。 (出示PPT)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______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_______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提示:当一个人突然被提问到,一般回答时会有几种反应?(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你一般会怎样?如果你不清楚,或考虑不周,又会怎样去回答?)“差可拟”“未若”大有文章, 你从中发现兄子、兄女说话时的心理和神态有什么不同?

  侄儿不假思索,急于表现自己,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率性而为。

  谢道韫敢于表现自己、自信满满,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和煦的春色,表现了她的开朗乐胸襟及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2.请学生再次理解“公大笑乐”, 并在后面补上一句言语。

  公大笑乐:“__________。”

  师:“公大笑乐”不仅是对谢朗和谢道韫答句孰优孰劣的评价, 更是谢太傅对谢朗的迫不及待及谦逊, 对谢道韫的才思和自信满满洞察于心之后的心领神会和欣赏赞叹。谢氏一族本是诗书簪缨之家, 向来重视诗书教育, 在这次文学沙龙里子侄们的表现深得太傅心, 不觉要大笑乐, 慨叹“我谢氏一族人才辈出/人才济济”。在雪骤的环境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作诗咏雪,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生动地展现出三人的“率真性情”。

  四、回归标题,深化理解(5分钟)

  (一)最后,我们再回归的“咏雪”这个标题上来,现在,你们觉得文章只是单纯的咏雪吗?

  (明确:咏才情、咏家风)

  文章结尾只是对谢道韫作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用才情。室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声,其乐融融,也是对家风的咏赞!

  (二)齐读全文,尝试背诵

  师:“咏”在《说文解字》中本义为“声调有抑扬的念”,最后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韵味,尝试背诵。

  五、作业布置

  (一)抄写并翻译课文。

  (二)背诵课文。

咏雪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

  四、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咏雪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

  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咏雪教案 篇10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

  ①对他们两的回答;

  ②笑胡儿,乐兄女;

  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

  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ppt1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雪(学生答)。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ppt2 出示文题

  二、作家作品 ppt3(2分钟)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诵读课文:(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 fù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柳絮 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2、指一生读字词

  3.指一生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解读课文:(15分钟)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 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下面咱们来疏通全文 ppt6 指一生说解词,再一句句翻译(主要让学生说)

  (二)翻译课文

  ppt7 我们已经了解了全文的意思,能不能试着背诵呢?

  (三)初步背诵课文:

  ppt8-ppt12出示参考译文,请学生对照译文试背课文。

  大家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课文内容讨论几个问题。

  五、研读课文:(10分钟)

  ppt13(一)小组讨论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老师的参考答案是:

  ppt14

  1、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2、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ppt15(二)读一读,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ppt16(三)学习总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ppt17(四)再次背诵课文。

  这篇文章中,谢道韫之所以能说出这样优美的句子,是因为她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了雪的特征。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笔。景色描写。注意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想一想 朱自清 先生的《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200字左右。

  2、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欣赏:出示雪景图和咏雪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雪)

  ——岑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ppt18

  3.古诗词中的名句

  结束语: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预习《陈太丘与友期》,准备一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机智故事。

  2、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咏雪教案】相关文章:

咏雪的诗句11-23

经典咏雪诗词11-03

咏雪的诗词05-23

咏雪说课稿05-27

关于咏雪的诗词05-10

咏雪的古诗词02-21

《咏雪》读后感11-13

诗词的教案01-31

中班音乐教案:大猫,小猫教案及教学反思12-23

大班健康教案:人体的骨骼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