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更新时间:2024-08-09 13:12:05
  • 相关推荐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集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1

  为了能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以下是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搭建梯级教师培养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2、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促进教育创新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领导力: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领导潜质的教师,为学校未来的管理团队储备人才。

  三、培养对象

  1、新入职教师:提供全面的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环境。

  2、青年教师:通过师徒制、工作坊等形式,加速其专业成长。

  3、骨干教师: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使其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4、资深教师:鼓励其参与教育咨询、课程开发等,发挥其经验和智慧。

  四、培养措施

  1、岗前培训:对新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师徒制:为每位新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3、工作坊和研讨会:定期组织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主题的工作坊和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育科研:设立教育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5、领导力培训: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参加领导力培训课程,培养其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国际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7、轮岗交流:实施校内或校际间的轮岗交流,丰富教师的工作经历。

  五、评估与反馈

  1、自我评估:教师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2、同行评价:通过观课、议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与学习。

  3、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4、专家指导: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5、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

  六、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教师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经费保障: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充足,为各项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县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本着分层次、分阶段的阶梯培养原则,特制定我校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以校本教研为引擎,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建立健全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完善的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健全校本教研机制、教师管理和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着力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现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本校层面的一个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形成一支有道德、有规模、有质量、校本教研浓厚,科研意识强烈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内容与措施

  1、制度引领。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落实山东省教师教育发展协调创新项目暨教师梯级发展工程的行动计划》和《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营造学习教育氛围。

  2、明确阶梯架构

  (1)明确梯级定位,根据局文件精神在成长时间方面,根据执教教龄初步划分:参加工作一年至三年左右属职业适应期;执教三年至五年属发展初期;执教五年至十年左右属稳定成型期;执教十至二十年(含二十年以上)属发展成名期。校内落实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这四级评选认定,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

  ①教学新秀。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10年以内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2年以上9年以内教龄,(尤其侧重没有教学相关荣誉的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能积极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

  ②教学能手。本科及以上学历,6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4年以上教龄。取得县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以上、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以上荣誉;具有二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③学科带头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6年以上教龄。具备县级教学能手以上资格,在某个学科具有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④教学名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2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10年以上教龄。具有一、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上述梯级的基础上,教学名师定位为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和领军人物。

  (2)梯级教师职责:

  ①教学新秀。主要职责任务包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及上级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严格要求自己,依托结对帮扶制订自身发展计划,努力进修提高,每学期写一篇经验论文,作一次汇报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5000字以上读书笔记;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1篇以上;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得到同行广泛认可。

  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期在本校及以上完成1节示范课。每学年读若干部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向学校提交1篇以上的读书报告;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4篇以上;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范围内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③教学名师。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创建学校教育优势学科,带领学校同学科团队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每学期在本校及以上完成1节示范课或观摩课。在任期内在县级范围作1场(次)教学发言或报告,有1篇论文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5篇以上;每学年读若干部教育经典著作;承担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能够建立名师工作室,带一个团队,抓一项研究,出一批成果;承担学校及上级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3、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1)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通过结对帮扶,青蓝工程、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新任教师培养。采取上好“三节课”的形式,完全符合要求,通过考核后认定通关。实行新教师培养分段达标机制:入职培训-先听名师观摩课,初学思路和模式--上一节公开课(同科老师听达标)--再上一节(教务处听达标)-第三节课(业务校长校长听达标)。总体时间控制在入职后一年之内完成。定期组织新任教师座谈会,交流心得加强管理。

  在日常教学中,新人教师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公开课后,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鼓励新人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至少参与校级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以出勤和笔记为主)。

  (2)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要求自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积极指导新任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对教学基本功进行指导。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县级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校本培训,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积极申报校级研究课题。以问题为课题,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每学期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3)突出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和作用。通过名师带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教学新秀和普通老师,形成点-线-面的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校教师的整体发展提高。名师工作室每月进行教研探究会议,并把会议中打磨成熟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技巧推广到全校同学科教师手中,切实运用、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开放建设,放眼外部,借助上级名师工作室联盟的'专业优势和广阔的人脉资源,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解决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习研究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加强教师培训,促进业务提升

  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坚持面向全体教师,以“人人参与、人人达标,人人提升”为基本要求,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1)利用上级互联网+研修平台(中国智慧教育云平台-山东教师教育网等),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观看,在观摩学习中推进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2)积极参与上级领导机构组织的各种线上、线下培训,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笔记,培训完成后,每人上交自己的学习心得,收集好过程材料计入档案或美篇。

  (3)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以《课程标准》、《中小学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为基准,校内开展基于标准的培训、考核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录制微课等,每学期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20篇。

  (4)开展个人读书活动。要求教师人人选读一、两本、骨干教师、名师读3本有关专业化成长方面的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浮躁心理。

  (5)开展自查互查。检查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学方法简单和学习意识不强、课改意识淡薄,专业发展不够的问题。充分了解专业发展状况。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组织实施教师师德考核,按照满意度测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综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并记入师德师风档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树优、教师资格注册等的重要依据。

  (7)加强教育科研的宣传和导向力度,积极营造科研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研讨交流,提高科研效果;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并且能把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可模仿、可推广的操作方式。

  (8)依据上级领导部门举行的通用基本功(师德修养、专业发展、班级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科教学基本功(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修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9)针对县级各类教学竞赛,举办校级教学系列竞赛。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致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其专业水平的可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10)明确考核制度,根据项目制定考核标准,加强考核力度,保障教师提高有所依,学习有所思,过程有记录,评价要客观。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3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师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梯级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专业发展: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2. 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促进教育创新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 领导力: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领导潜质的教师,为学校未来的管理团队储备人才。

  二、培养对象与层级划分

  1. 新入职教师: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处于职业适应期。

  2.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工作3-10年的教师,处于发展初期至稳定成型期,有望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3. 骨干教师: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稳定的教育教学业绩,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4. 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在骨干教师中进一步遴选出的,具有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教育教学显著成绩的教师,能够引领学科发展。

  三、培养措施

  1. 入职培训: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学校文化、教学常规、学生管理等。

  2. 师徒制:为每位新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并提升教学能力。

  3. 专题研修:针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组织专题研修班,聚焦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教育科研等主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 教学观摩与研讨: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开展教学研讨会,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5. 教育科研支持:设立教育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6. 领导力培训: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参加领导力培训课程,培养其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校未来的管理团队储备人才。

  7. 国际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

  四、评估与反馈

  1. 自我评估:教师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

  2. 同行评价:通过观课、议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与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3.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4. 专家指导: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建议。

  5.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保障机制

  1. 政策支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教师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经费保障:合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预算,确保各项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组织保障:成立教师梯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梯级发展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评估工作。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4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师德素养、执教能力与教科研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县教体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兰陵县第二中学教师梯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及评定。

  教务处负责制定教师梯级发展的规章制度,教师梯级发展的认定与考核,制定教师梯级发展年度行事历,教师培训费用的预算及学分认定,确定校级培训项目。

  教科室负责落实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组织校级示范课、公开课和学生竞赛活动。

  电教室负责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类组织工作。

  二、指导思想

  按照全县20xx年度教学管理十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突出我校教师队伍梯级发展的特点,以“互联网+教师能力发展”研修平台和优质课评选等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持续发力,在我校全面开展为期三年的教师培训和学科培优活动。

  三、目标任务

  最终目标:以“强课提质”建设高效课堂,以“学科培优”打造优势学科,以“强师兴源”锻造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

  1.加强师德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熟悉教育教学法规,倡导新风尚,塑造新形象,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走向制度化、人本化。

  2.开展深度阅读活动,教师和学生共读一本书。通过开展校内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进书香校园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推手,以打造课题研究为平台,锻炼和发展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

  四、工作原则

  (一)面向全员原则。坚持面向全体教师,以“人人参与、 人人达标,人人提升”为基本要求,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培训、考核和竞赛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二)梯级培养原则。坚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通过搭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个层面,四个层级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维平台和空间。

  (三)基于标准原则。坚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基准,开展基于标准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培训、考核和竞赛活动。

  五、内容与措施

  由办公室负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端正专业态度、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唤醒教师专业意识是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1.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按照《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列举具体师德负面行为,告知教师言行边界,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违反《负面清单》所列行为,情形轻微的,学校对其提醒谈话,并在学校教师年终综合考评予以相应扣分;情节严重的,师德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2.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每学期,学校重点围绕家长反映强烈的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突出问题,利用网络问卷方式在学生和家长范围中开展师德测评,满意率低于90%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评不得定为“优秀”等次;满意率低于全校前80%的教师,由分管校长或校长约谈;连续两次师德满意率低于70%或单次低于60%的教师,应调整工作岗位,不得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记入师德师风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凡是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在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

  (二)实行梯级定位培养,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由教务处和教科室共同负责,对全体任课教师实行梯级定位培养。

  (1)明确梯级定位

  在成长时间方面,根据执教教龄初步划分:参加工作一年至三年左右属职业适应期;执教三年至五年属发展初期;执教五年至十年左右属稳定成型期;执教十至二十年(含二十年以上)属发展成名期。

  梯级定位由教师个人申请,全员覆盖,级部推荐,学校专家委员会评定,具体条件如下:

  ①教学新秀。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10年以内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2年以上9年以内教龄。具有良好的师德。能积极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近三学年年度考核位次均列考核人数前三分之二。

  ②教学能手。本科及以上学历,6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4年以上教龄。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为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中坚力量。

  ③学科带头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6年以上教龄。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担任备课组长或者教研组长,在某个学科具有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④教学名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2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10年以上教龄。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担任或者曾经担任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担任或者曾经担任过县兼职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和领军人物。

  校级教学名师可以推荐参加县教学名家的评选。

  (2)逐级选拔认定

  ①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认定,依据合格教师的标准要求在学年结束时,以级部为单位向学校专家委员会申报,学校专家委员会评定之后,由教务处备案,建立教师梯级发展档案。

  ②学校推选县级以上“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及“教学名家”,原则上在校级评选认定的基础上向县级及以上推荐。

  (3)培训培养办法

  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建立具有特色的梯级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①教学新秀。主要任务包括:制订教师梯级自主发展规划,做到自主阅读、行动学习、行动研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参加专项培训;由校名师担任导师,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开展校级教学技能大比武,评选“教学新秀”;对学校合格教师培养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做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教师发展缺什么就培训什么。

  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主要任务包括:教务处制订业务进修、教研、科研等方面培训计划,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搞好教师个人品牌设计;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到县内外参加培训,组织参加县内外各项教学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评选各学科“首席教师”;任务驱动,为师带徒,由学校名师担任导师,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③教学名师。主要任务包括:结合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创造条件让名师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拓宽其工作视野;组织参加县市级以上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研究实验,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分任务,压担子,创建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适时举办名师个人成果推介会或经验研讨会,凝练特色;支持外出考察学习;结合学校教师发展规划,搭建平台让教师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智囊和指导作用。

  (4)梯级教师职责

  ①教学新秀。主要职责任务包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及上级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制订升级计划,按时完成每一周期岗位培训任务,努力进修提高,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每学期写一篇经验论文,作一次汇报课;每学期读3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5000字以上读书笔记;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得到同行广泛认可。

  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期在本校或县域内完成1节示范课或观摩课。每学年读3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向学校提交1篇以上的读书报告;任期内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学科沙龙,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③教学名师。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带领学科团队创新学科教学,创建学校教育优势学科,带领学校同学科团队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每学期在本校或县级以上完成1节示范课或观摩课。在任期内在县级范围作1场(次)教学发言或报告,有1篇论文在CN教育期刊上发表;每学年读3本教育经典著作;承担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面向学校网络教研平台,开发远程课堂,承担县域教师培训任务;能够建立名师工作室,带一个团队,抓一项研究,出一批成果;承担学校及上级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三)加强教师培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由教务处负责,针对教师梯级发展和基于教育教学开展需要,利用上级互联网+研修平台(中国智慧教育云平台-山东教师教育网等),以教师基本素养提升训练为载体,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助推教师梯级发展。

  以教学诊断、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说课赛课、观课议课、经验分享、案例分析、跟岗实践为基本形式,采取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基于岗位,落实必修与选修课程学习。结合职教高考,增设职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校本研修内容。

  加强学分管理,确保每位教师每年度完成不少于90学时的省级师训网络平台研修课程和校本研修。

  (四)注重分层考核,推动研修活动扎实开展

  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办法,实行“每年度一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师,构建分层分类的考核体系,新入职教师侧重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合格性考核,学科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教学能力素质示范性考核,教学名师侧重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创新性考核。个人能力素质考核可采取统一测试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要求以“推门听课”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引入学生评教、同行听课、专家督导等方式。考核要重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教学实绩,防止“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唯学历”倾向。

  (五)创新教学竞赛,搭建教师成长展示平台

  1.明确教学竞赛项目。

  (1)教学设计竞赛类。由教务处负责,内容包括课例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等。

  (2)优质课及说课竞赛类。由教务处负责,内容包括学科优质课、教学说课、实验教学说课、单学科赛课等学科赛课、同课异构及“一师一优课”等。

  (3)作业设计竞赛类。由教务处负责,内容包括预习作业、导学作业、诊断作业、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长周期作业、跨学科作业等。

  (4)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类。由电教室负责,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录制等。

  (5)教学述评竞赛类。由教务处负责,内容包括教学改进方案、教学案例、学生发展指导、学科教学述评等。

  (6)演讲朗诵竞赛。由教科室和语文教研组负责,内容包括读书报告、师德演讲、诗文朗诵(仅面向语文、外语教师)等。

  (7)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类。由政教处负责,内容包括主题班(队)会方案设计、情境问答、教育案例、家校沟通能力、心理辅导等。竞赛项目内容应与研修培训和两层考核的内容相一致。

  2.竞赛时间节点。教务处、教科室等各组织单位按课程标准、课时比例、教师比例等,分学段、学科开展竞赛活动,并确定选送参加上一级竞赛的教师名单。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5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速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施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

  一、指导思想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师德师能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加强梯级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抓高端、补短板、夯基础、促全员、创模式、建体系,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梯级推进、上下联动、分级分类、协同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形成我市教师梯级发展模式,为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服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打造教师梯级发展体系为目标,分期、分批、分年度实施各层级教师培养工作。在培养对象选拔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录取,兼顾城乡,照顾薄弱学科,形成合理的区域、专业梯队结构和布局。市、县、校各级分别将培养任务按年度分解,逐年落实。

  三、培养目标

  通过搭建“市级教坛新秀—市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学科领雁人才”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以学科领雁人才为引领,以市级名师(名班主任)为中坚,以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为基础,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学校、名师发展共同体、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切实发挥各梯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市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梯级定位和攀升机制

  (一)梯级定位

  1.市级教坛新秀。教学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2.市级教学能手。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范式,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

  3.市级骨干教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教育教学业绩优良,在全市学科教学中起骨干作用。

  4.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知名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突出,是全市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5.学科领雁人才。教育理念先进、学科基础深厚、教学艺术高超、教学风格鲜明,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是全市教育教学的引领者。

  (二)攀升机制

  教师梯级攀升机制是一个开放的梯级攀升系统,旨在激励各个梯级的教师向着更高梯级坚持不断地向上攀登。教师依据各梯级定位、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逐级攀升,教学科研成绩优异者可跨级攀升。

  五、选拔与认定

  (一)市级教坛新秀从县级和市教育局局属学校(以下简称“市直”)教坛新秀中产生;市级教学能手从市级教坛新秀和县(市直)级教学能手中产生;市级骨干教师从市级教学能手和县(市直)级骨干教师中产生;市级名师(名班主任)从市级骨干教师和县(市直)级名师中产生;市级学科领雁人才从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中产生。

  (二)市级教坛新秀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拔900名左右;市级教学能手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拔600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培养,每年培养200名左右;市级名师(名班主任)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拔200(含名班主任50)名左右;学科领雁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拔100名左右。市教育局成立认定领导小组,依据评选标准(见附件2)进行评定。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师训科,具体负责全市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工作。各县(市、区)和局属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经费保障。市教育局设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梯级发展培训专项经费,支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学科领雁人才参加高层次研修,出版学术专著。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各梯级教师培训。

  (三)基地建设。各学校要积极创建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有效模式,创建学习型学校。市教育局将选树一批在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中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单位,作为教师培养基地。

  (四)激励政策。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梯级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评先,优先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优先参加高层次培训。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加速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xx市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梯级发展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二、工作目标

  通过搭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懈追求、进取攀登的职业意识,建立和营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培养体系,促进和提升教师专业生涯的规划。

  通过培养使我校教师具有系统坚实的政治理论修养、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功底、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本学科教学、课改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三、实施原则

  (一)实际需求原则。根据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学校发展要求、学校特色发展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二)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进行多个层面的培养,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挖掘自身资源等方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维平台和空间。

  (三)整体提升原则。按照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各梯级教师重在引导激励、重在过程培养、重在发挥各梯级教师的作用。

  四、梯级定位和认定方法

  (一)梯级定位

  1.校级教坛新星。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生、学校和家长中反映良好。

  2.校级骨干教师。师德高尚,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优良稳定的教育教学业绩,是学校教学业务骨干,在学校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3.校级教学能手。教学理念新颖,工作中具有探索精神,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在青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学校学科教学的核心力量和引领者,

  4.校级学科带头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工作中具有创新精神,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阶段教学上确有专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做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或者贡献,是我市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引领者。

  (二)认定方法

  1.校教坛新星: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根据现场讲课评选产生。新入职五年内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现场讲课,根据评委打分按一定比例认定,每两年认定一次。入职五年内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星称号之后才能参加校教学能手评选。

  2.校骨干教师:工作五年以上教师由学校认定小组根据教师师德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进行认定。获得市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直接被认定为校骨干教师。工作五年内教师需先获得教坛新星称号,并在业务水平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可认定为校骨干教师。

  3.校教学能手:由学校参照市区级教学能手评选方案认定。根据上级教学能手评选时间每两年认定一次,一般在学年度第一学期进行。年度校级教学能手的评选名额不超过专任教师的20%,实行达标式评选,即条件不够可适当减少名额。取得校级教学能手称号方能参加区教学能手及市重点培养对象的评选。

  4.校学科带头人:获得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称号的教师被认定为校学科带头人。

  五、梯级教师职责任务

  (一)校级教坛新星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

  2.严格要求自己,制订升级计划,努力进修提高,按时完成每一周期继续教育任务,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3.每学年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有读书笔记;上2节公开课。

  4.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等竞赛评选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二)校级骨干教师

  1.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楷模。每年研读1-2本教育教学方面的论著,撰写有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做经验讲座一次。

  3.在学校范围内建设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实体,制订发展规划,带领本校同学科团队共同发展,整体提升。

  (三)校级教学能手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

  2.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

  3.每学年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有读书笔记;上1次公开课;

  4.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等竞赛评选活动。

  5.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承担任务,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6.承担指导教坛新星任务。

  (四)校级学科带头人

  1.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2.积极开放课堂,在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等活动中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观摩和讲座等公开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各种教师培训,每年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公开教学任务2次以上。

  3.结合本校实际,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至少在学校范围内做两次以上教学经验讲座。

  4.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承担培养、培训优秀青年教师的任务。要用三年时间具体指导2-3名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成为校级教学能手。

  六、管理与考核

  (一)校教坛新星、校骨干教师、校教学能手以学校管理为主。由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随年度考核进行考核。

  (二)校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由学校根据开发区社管局及市教育局的考评结果进行考核。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取消资格,收回证书。

  1.年度考核未达到合格等次者。

  2.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者。

  3.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违法乱纪等违背师德的行为。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校长为我校教师专业梯级培养工程主要负责人,加强对实施该工程的领导。教师发展中心实施该工程的管理工作。

  (二)经费保障。学校保障教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研修;学校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各梯级教师培训与培养,确保此项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强考核。学校将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将此项工作作为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

【学校梯级教师队伍培养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督导工作方案12-06

学校招生工作方案08-24

学校护学工作方案06-20

学校防台风工作方案02-27

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方案06-13

学校防欺凌防治工作方案07-03

学校防溺水工作方案06-12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方案03-30

学校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07-02

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总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