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8-28 12:17:33
  • 相关推荐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精选]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我们班主任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树立新理念,要站在新时代建设和谐教育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倾一生的情,去热爱学生,从而打造别开生面的家校合作新天地,使家校联系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家庭、学校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2

  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会变革迅速的时代,教育早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协同育人变得愈发重要。近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协同育人活动,深刻体会到了这种育人模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我认识到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在传统观念中,学校负责知识传授,家庭负责情感培养,社会则是实践的舞台。然而,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场所;家庭不仅仅是情感的港湾,更是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不仅仅是实践的舞台,更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试金石。

  在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中,我意识到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

  同时,社会资源的利用也是协同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种体验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如何平衡学校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总的`来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强调学校的责任,更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这种育人模式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家长、社会共同成长的时光。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和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3

  当我回想起自己作为一名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温暖。家校共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融合。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是他们成长的摇篮。而学校,则是他们展翅高飞的起点,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舞台。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希望他们能在学校里学到知识,也能得到关爱和陪伴。而家校共育,正是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家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让学校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

  在参与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学校老师们用心教育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我们作为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与老师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这种合作与沟通,让我更加信任学校,也更加信任老师。

  同时,家校共育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我能够观察到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种了解让我更加能够因材施教,更加能够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老师沟通,如何更加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家校共育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当我看到孩子在学校中取得进步,当我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总之,家校共育是一段有情感的教育旅程。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携手前行,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4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有幸观看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对于育人有了更深入的感悟,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由以前的家族式走向学堂、学校,再由学校走到多方联动式协同育人。那么现阶段我们怎样对待孩子?而孩子对我们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唐江澎校长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可见教育的培养要着重从生活出发,陶行知老先生就说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中的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主观臆断——不屑于倾听孩子的声音、自作主张——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过多唠叨——扼杀孩子参与的动力、过多替代——弱化孩子参与的能力,当孩子的倾诉权、选择权、发展权、参与权得不到尊重与保障时,我们真的'是在培育孩子?我们想要培育怎样的孩子?

  吴志可校长带领的团队就山区县中学调查发现家长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占了68.89%,家长素质不高、经济状况不好、留守儿童较多,居于农村的我对这些都深有感触,十多年来我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们基本上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孩子考得不好就是打骂居多,他们不懂得与学校老师交流沟通、不懂得如何安抚孩子,甚至不少都是以赚钱养家为理由长期不关注孩子身心动态。因此个人非常认同吴校长说的“实现家长教育成长,学校必须提供更多指导服务,增强班主任家校合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家校合作中,学校是组织者、建设者和行动者,应该发挥核心主体作用”。谭根林针对培养幸福品质的学生提出了“八七六三一体系”即八个一活动、七大节日类课程、六大类校本课程、三个大型体验活动,其中的八个一活动值得借鉴和开展,它们是:

  1.在校期间曾经被别人感动过一次;

  2.有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或杂志;

  3.有一个苦思冥想的问题;

  4.参加过一项自己喜爱的活动;

  5.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

  6.养成了一个新的好习惯;

  7.进行过一次户外旅行或远足行动;

  8.深入了解过至少一个人类创造的灿烂。

  如此具有具体指向的活动或要求,更能让学生有效执行、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我想只要是人都会希望能跟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感的人一起结伴而行,而我们可以成为这类人。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次暑假教师研修活动,我对“双减”下的家校共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0xx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针对学生课业重、校外补习泛滥等现象进行大规模专项整治,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探索出灵活、高效的教育模式。

  现在学生学业忙、负担重,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导致的结果。在学校,学生上课时间长,作业负担重,课后活动少;在家里,学生课外培训多,父母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导致学生几乎没有喘气的时间。因此,国家教育部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意见中特地指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从中可见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协同育人系指家庭、学校双方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职责,通过各种形式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多方位全方面发展。

  首先,家校共育始于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认知观的关键所在。家长的细微举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比如:物品的摆放,对待流浪动物的态度,自己的见解等等。因此,优良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要强化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观念,现在还有个别家长依然存在着孩子进了学校,那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可以撒手不管的观念。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观念,深切地明白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不可推卸的`义务。家长应建立正确的协同育人观,协同共育是家校社多方利益主体共赢的过程。家校是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理应为其共同利益而努力。

  其次,家校共育重在学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所以学校应该把立德树人当做首要任务,而老师是第一执行人,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优化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做到减“量”增“质”。还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应该摒弃题海战术的理念,设置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适量的作业,特别是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手实践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双减”背景下,家庭和学校更应该携手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7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8

  季春时节,风光正好。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如期举行。观看完本次主题论坛,我对“家校协同育人”有进一步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教育学上有一种理论:5+2=0,从这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唯有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一、从细节入手,用“真诚”换“信服”和“支持”。

  家校沟通是有技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产生的。当前家校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是因为缺失一些重要的东西。一是缺失信任,二是缺失感情。家长愿和老师沟通的前提是什么?那一定是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可和信服,才可能有后续沟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所以若想让家长信服,老师就必须真诚,多从细节处入手,让家长们感受到老师工作之用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例如学生军训时,学生顶着烈日在训练,老师们也没闲着,提水,倒水,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学生,配合教官规范学生的动作,看到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家长也渐渐宽心,打从心底感谢老师,为家长日后支持老师的工作奠定基础。家校协同育人的真正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出现问题要沟通解决,进步要沟通表扬,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思想要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尽量达成一致的理念,让家长对老师放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可能在这过程中,老师与家长们会有一些小摩擦,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还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努力做到与家长共情、共信、共享、共育,最后实现合作共赢。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家校联系的温馨港湾

  新技术媒体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短信、电话、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微信企业号、美篇等,能为家校沟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至于什么时候选用哪一种技术手段,我个人做法如下:有急事时,电话联系,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发一般通知时,采用发校讯通以及发在微信群的方式,双管齐下,确保每一个家长能收到通知。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问题又不急于一时去解决的问题,我一般采用发短信或者发微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毕竟家长也有工作要忙,而下班之后,老师也有家庭琐事要忙,发个信息,家长方便时再回复,家校之间,相互理解,实现有效沟通。一些班集体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学生的个人荣誉、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我一般采用微信企业号去发布,因为发微信群,家长一发言,信息很容易就被覆盖掉,发班级圈里,待家长有空时去看,感受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家长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班级圈是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轨迹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放学回家,家长还能与孩子交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了解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意识到老师也不只是会“告状”,有利于拉近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如无特殊情况,一个班级在一学年内是不会更换班主任的,教育有其连续性,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没办法通过班主任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解决,我喜欢在每一次教育之后用美篇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甚至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心情写下来,用文字的形式与学生对话,巩固教育效果。

  但要强调的是,在利用这些新技术媒体时,老师要注意哪些事情能公开发布,哪些不行,保护好学生的隐私;进行沟通联系时,老师要说好每一句话,尊重家长,确保家校联系的有效性。

  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家校协同育人的活动演变成为校方向家长的“告状”行为,这不仅让家长不喜欢,学生更是不喜欢。就如李家成教授说的,家校共育不能只是关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诉求,要关注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作用。传统家校协同育人中,学校教师将孩子的在校表现以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家长反映,以此取得家长的配合,但反映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孩子在校所犯的错误或不良表现,而多数家长在收到“投诉”之后往往只针对这个错误行为做表面的处理,或批评教育,或惩罚约束。因此在孩子的眼中,这更像一次“告状”,他们也很害怕教师和家长的接触。

  K·勒温的研究揭示了一种规律,即在整体(团体)的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功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同伴的影响在其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同伴力量发展的成形期。利用场论和团体动力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既能让老师省时省力,又行之有效,还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育人场中充分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校园生活的幸福。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能及时了解孩子取得的进步,与孩子分享快乐,并将这种快乐转化为对孩子的鼓励和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一些良好表现加以表扬和宣扬,有利于为班里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渲染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通过这样一种“立足先进、注重真实、感召行动”的教育方法,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生长。

  教育是一项事关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程。老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们想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付诸努力,从相识、相知、互信,到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育人的方式并不一定要高大上,合适便是最好的,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即使这个过程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我们还是得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与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态度,不断地摸索,让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9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

  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好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

  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1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累积了一些经验,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很愿意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优点。我的孩子胡其骁在学校近两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激励引导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激励,引导孩子的学习爱好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干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象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快乐,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激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爱好,不断激励孩子,孩子有了爱好,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求家长天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催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除了工作很忙和偶然出差,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催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量,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如背诗词描红阅读奥数英语举亚铃游泳跑步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孩子的记忆力强,背诗词很有优势,在背的过程中给他讲解意思,背了会忘,需要不断复习,此刻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诗词了,平时他偶然也会引用一下,并且很得当,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奥数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更多的是思维逻辑能力,有些题型他花好长时间才搞明白,觉得难度有些大。在背诗词和做奥数方面是他父亲给他施加了压力的,有时难免会吃鞭子,当然我并不主张打孩子。

  孩子喜爱听故事,我们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有的他一天就看完,说很有趣,还给我们讲故事情节,我们表现得很感爱好,告诉他看了其它的再讲给我们听,有的书他一页也没看完,我也不强迫他,从孩子感爱好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爱好。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明他很喜爱,拿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有益处的,能增长不少知识。

  知识是需要不断累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爱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重,进而摹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模范,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5、感到棘手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要害的,此刻独生子女问题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安全问题,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查找好的解决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校协同育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0篇)01-25

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01-20

家庭党支部,家风来育人05-09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04-12

以人格育人格心得体会(通用5篇)01-25

教育人生格言03-29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06-01

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心得体会范本05-16

育人工作总结03-07

从学校踏入社会的文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