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段衔接提升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根据《xx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方案》和运城市教育局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思路
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明确推进任务时间表,通过学习培训、遴选试点、教研提升、全面推广等途径,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更加科学,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四、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分离的现状,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建立行政推动、教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五、主要举措
(一)幼儿园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1.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各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地制宜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不得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园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一名幼儿,要主动会同家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愉快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集体生活。
3.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把握入学准备需要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并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
1.树立衔接意识,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小学应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2.准确把握学情,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小学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准确把握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情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更多考虑课程的连贯性。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九月份为一年级“小幼衔接月”,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
3.关注个体差异,改革一年级的评价方式。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实施国家课程。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三)校外培训机构要规范办学
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查违规办学行为。严禁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严禁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活动,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责令停止招生或吊销办学许可证。
(四)建立联合教研培训
对小学校长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强化园本教研、校本教研活动。将幼小衔接纳入片区联动教研范畴,定期举行专项调研与专题研讨活动,大力推广“幼小衔接”的典型经验,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薄弱园、校,保障农村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到实处。小学要合理配备低段师资,选择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与试点幼儿园开展“小幼衔接”教研活动,组织一年级教师定期观摩幼儿园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和幼儿学习方式。利用暑期进行一年级教师专项培训,让教师了解“小幼衔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为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做准备。
(五)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要定期举办“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家长会,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方面的困惑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小学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衔接,与试点幼儿园联合举办“小幼衔接”专题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小学的衔接课程、特色体验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小学的了解,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新生名单确定后至入学前,及早建立信息平台,提前开展家校配合工作,及时将入学相关信息和要求告知家长。通过走访、电话、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加强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试点(20xx年10月)。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组,完成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遴选。
(二)试点园校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20xx年11月起,全市试点园(校)同步开展工作,明确试点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完成幼小衔接工作部署及教师教研培训等工作,进入实验阶段。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起)采取实践探索与总结交流同步推进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教研,及时总结试点园校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试点园(校)典型做法,充分发挥试点园(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全面推行阶段(20xx年9月起)。全市幼儿园、小学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永济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引导试点园(校)研究制定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形成行政推动、教研指导、幼儿园和小学主动衔接、督导检查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督导检查。加大贯彻落实《纲要》《指南》和小学起始年级教学要求的督查力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学小学课程,督促小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实施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不拔高要求,不加快进度。同时,将定期审查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小学关于“小幼衔接”教育工作,并适时收集相关的实践反馈信息,为持续改进与完善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提供依据。
(三)成立专家团队。吸收教研人员,骨干校、园长,骨干教师等专业力量,组建专家团队,为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让教师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天性。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要健全家园校共育机制,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多方协同推动幼小衔接,帮助、陪伴儿童平稳过渡,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 篇2
教育部和省市提出“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xx省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xx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荐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通知》《xx市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xx市基础教育贯通培养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精神,有效推进我县幼小科学衔接,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促进适龄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总结前期经验,全面推进工作
紧盯各校入学准备教育、入学适应教育、联合教研、家校园三方共育、排查治理五个方面的任务,落实教育部、省、市三级关于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要求,指导县域内各幼儿园和小学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小学要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环境创设等各方面与幼儿园教育科学衔接,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主要用于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要防止照搬幼儿园教育教学方法和“陡崖式”衔接等现象发生。
幼儿园要将幼小科学衔接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全面准备,大班教师要针对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求,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搬运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二)组建幼小联盟,完善工作机制
落实《xx市基础教育贯通培养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德江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德江县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各教办要组成幼小教育联盟,联盟内明确牵头学校,在牵头学校的带领下组建联盟内部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研组,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促成幼儿园和小学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子形成共同体,建立工作制度和教研制度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县教育局要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三)开展联合教研,加强业务指导
组建县级和幼小联盟两级教研团队,做到教研校(园)工作全覆盖,组建以小学专职教研员和学前教育教研员为教研组长和副组长,教育专家、名师(名园长)、行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联合教研组,组长牵头制定20xx—20xx学年度幼小衔接教研计划,大力推进本学年度幼小衔接工作,之后每年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县级教研组要深入各幼小联盟指导,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校(园)本教研活动,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帮助解决全县共性问题,调动各级教研员分片包干蹲点指导。各幼小联盟组建本片区教研组,设教研组长和副组长,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着重研究片区内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完善并落实片区工作制度和考评制度,指导各校(园)结对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联合教研增强幼小科学衔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四)注重环境创设,构建支持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试点经验表明,科学适宜的物质环境创设可以缓解儿童的入学焦虑,有效促进儿童发展。教育部印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提出“小学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画书、玩具和操作材料,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基于我县实际情况,设立幼小衔接环境创设专项经费,组织幼儿园和小学联合对小学环境进行科学适宜的创设,打造出既符合小学教育需要又满足儿童游戏和学习需求的生活和教学环境。小学要主动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和方法,再结合教育实际需要,创设出过渡衔接的物质环境。幼儿园要主动作为,协同小学认真开展环境改造和创设研讨、教研,切忌完全照搬幼儿园环境及材料。
(五)坚持改革探索,产出有益经验
前期试点工作对环境创设、教研工作、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经验,衔接机制不健全,衔接意识薄弱等问题有了改善,但家园校共育机制、综合治理力度、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才刚刚起步,仍需各地持续实践、不断探索、敢于创新,以幼小衔接工作为突破口探索我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产出有益经验。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确保落实
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是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各教办、县直幼儿园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拿出真招、实招,稳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二)加强学习,统筹安排
通过前期试点,碧江区教育局探索出一系列可借鉴,值得推广的做法,产出《碧江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手册》(见附件)以下简称《指导手册》,正光小学幼小衔接案例入选教育部官网全国推广,请各教办认真学习《指导手册》和教育部官网所挂各地案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秋季学期幼小衔接行动计划并落实,产出更多更好的做法全面推广。
(三)及时部署,立即行动
当前正值暑假,各教办、县直幼儿园要抢抓时机,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完成环境改造和创设工作。同时,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开展联合教研、家访、专项排查整治等,确保秋季学期开学前做好入学适应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结束后,请于8月25日、10月24日将工作开展情况报送至教育局民幼办。
(四)建立台账,强化考核
各教办、县直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调整对小学、幼儿园监督考核机制,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幼儿园、小学绩效考核,将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科学衔接情况作为开学工作检查中的必检指标进行检查,并参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将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建立正面台账和负面清单,对工作开展成效显著,形成可推广经验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扬,并在考核和评选表彰中予以倾斜,对敷衍了事,不作为、慢作为的学校和教师及时予以批评,并纳入负面清单进行管理,要将幼儿园幼小衔接执行情况纳入幼儿园等级评估和民办幼儿园年检内容。县教育局将组建考核组按照德江县幼小衔接工作考核细则在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检查、期中视导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对各教育办、县直幼儿园质量评价。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 篇3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含民办,下同)与小学(含民办,下同)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儿童立场。树立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入学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2.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大力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3.坚持协同联动。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幼儿园、小学和教科研统筹联动,家园校协同共育,形成合力。
4.坚持长效治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工作目标
20xx年,启动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工作,为全面铺开做好充分准备。20xx年,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实现幼小科学有效衔接。利用2-3年时间,明显转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基本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要围绕幼小科学衔接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园(校)长等管理人员和教师全员专题培训,全面转变教师观念,逐步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幼儿园和小学要利用家长会、家长课堂、家长学校、致家长信等途径手段,深入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理念的学习、培训与指导,全面转变家长观念,大力破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误区,缓解家长焦虑和“抢跑”心理。
(二)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保教工作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三)幼儿园落实“去小学化”要求。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范制定并落实活动计划,实施科学保育教育,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立学前班。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四)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要按照国家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入学适应期要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小学可灵活调整入学适应期的作息时间,暂不安排课后服务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可适当借鉴幼儿园教学方式,倡导在游戏中学习。
(五)小学落实“零起点”教学要求。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按照国家和省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难度、加快进度。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义务教育招生依据。
(六)建立健全幼小衔接制度机制。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双向衔接的合作工作机制。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建立规范幼儿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行为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共同育人机制。
三、推进步骤
(一)试点先行(20xx年6月-20xx年8月)。以朝阳区、二道区、长春新区、汽开区、双阳区和德惠市为幼小衔接实验区。20xx年6月底前,实验区制定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区域试点园(校),试点园(校)数量要分别达到区域内幼儿园和小学总数的20%以上,同时涵盖公办、民办不同办园(学)类型。20xx年9月底前,实验区教科研部门要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开展联合教研,依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先行组织教师培训。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试点期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1-2次引路会、现场会,展示成果,分享经验。20xx年7月,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总结会,总结反思试点工作。
(二)全面铺开(20xx年9月-20xx年7月)。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20xx年9月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制定区域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区域教科研部门要建立联合教科研制度,加强在课程、教学、教研、课题实践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市教育局定期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指导检查,适时举办经验展示会和成果验收会。
(三)长效推进(20xx年8月-20xx年12月)。20xx年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长效推进机制,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问题研究和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推进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深化幼小科学衔接。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工程,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市级成立以主管局长为组长,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幼小衔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研究制定区域实施方案,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给予经费支持,配备合格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提供专家指导,开展家长教育,充分调动政府、家庭、学校(幼儿园)和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形成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幼小协同、家园校共育的`工作合力,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幼小协同。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依托集优化发展模式,建立幼儿园和小学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小学段教育教学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叉培训交流和衔接活动,不断深化幼儿园和小学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合作,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儿童平稳过渡,逐步建立健全幼小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三)强化联合教研。教研部门要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机制,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计划,落实到课程计划、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制度,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搭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探索幼小衔接园(校)本课程的构建、开发与实施。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科研和园(校)本教科研活动,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四)强化多方共育。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整合调动多方资源,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家长进行专题辅导,实现专题辅导全员覆盖,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通过问卷、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主动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家园校协同配合做好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工作。
(五)强化综合治理。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每年秋季开学前,幼儿园和小学要通过宣传栏、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渠道将幼儿园大班活动和小学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学科教学计划进行公开,确保每一名幼儿和学生家长知晓。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禁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前儿童开展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或向学前儿童教授小学教材知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审批面向学前儿童开展小学文化课程培训的机构,对现有培训机构审批办学内容和实际经营范围进行清查整治,对培训机构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六)强化科学评价。各县(市)区、开发区要以破除“五唯”为指引,结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科学合理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评价指标,形成小学、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导向性,确保以评价促规范,以评价促整改,以评价促提升。
(七)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市、县(区)两级督导评估制度,将入学准备教育、“去小学化”、入学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纳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体系,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在幼小衔接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成绩和贡献突出的幼儿园、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幼儿园、学校年检、确定级类、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幼小衔接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八)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幼儿园和小学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主动作为,积极发声,大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要求,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实践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储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树立科学正确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育儿观念,帮助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形成家园校共同做好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和良好氛围。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 篇4
为正确引导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和家庭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切实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
通过实施方案,规范“幼小衔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化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2.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幼儿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3.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确保儿童拥有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实现有效衔接。
三、组织领导
烈山区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工作任务
(一)对幼儿园的要求
1.幼儿园要正确认识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
科学的幼小衔接应是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必要经验的积累,而不是提前教拼音、写字等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与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学习、生活及交往等能力,其中,学习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倾听、语言表达、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观察分析等方面。这些良好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贯穿于幼儿园整个阶段。因此,各幼儿园要切实转变理念,正确认识科学的教育内容,引领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与能力,为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奠定坚实基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注重循序渐进做好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社会交往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准备。
2.幼儿园要扎实做好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育活动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时期,各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1)加强幼小衔接课程研究。各幼儿园要深入开展幼小衔接课程研究。需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集体教学、区域及户外等活动,结合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专心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幼儿书写、绘画姿势,随时提醒和纠正不良坐姿和执笔姿势;二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关注幼儿活动体验,结合一日生活进行随机教育,加强鼓励和引导,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三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自我管理,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自我保护和时间管理、物品管理的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2)切实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精心谋划并组织“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幼小衔接”宣传活动与亲子活动,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
3.幼儿园要严格规范办园行为
各幼儿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并落实课程实施方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不得从事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组织拼音、外语、写字、珠心算等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书写类家庭作业;严禁虐待、歧视、恐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对小学的要求
1.各小学要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小学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小学要把入学适应教育作为低年级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和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小学一年级设置入学适应过渡期,实施好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课程计划。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起点和增加教学难度。幼儿升入小学时,严禁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
2.各小学要积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活动
九月份为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关键适应期,各小学要防止超快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积极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活动。
(1)要开展好“新生入学”主题活动。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熟悉校园环境”“认识同伴和老师”“了解学习科目”等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
(2)改革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减缓幼小街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完成环境、生活、社会性和学习等方面的适应和过渡。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忽视入学适应,盲目超纲、超进度教学的做法。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专注阅读、大胆发言、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学习习惯,重视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4)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经常提醒学生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增减衣服、按需喝水、洗手如厕、熟记家人联系方式等,保证孩子的睡眠、运动和休息时间。
(5)建立联合教研培训制度。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教研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教研人员每年要撰写2篇幼小衔接工作研究专题报告。制定教师幼小科学衔接专项培训计划,重点强化《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见附件)的学习培训。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不断增强教师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突出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教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拼音、外语、写字、珠心算等活动,切实减轻幼儿课外负担。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教育局报告。教育局将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视情节依法依规严肃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检查指导
教研室要加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培训与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对小学一年级及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同时,督导室室要加强动态监管,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纳入督学责任区的检查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对幼儿园 “小学化”及一年级加快教学进度等现象进行过程性督查,一经发现责令整改并全区通报,年度评先一票否决。
(二)高度重视,加强落实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开展结对研究活动,确保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各学校(园)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成立相应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认真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幼儿园及小学要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多种家园(校)加强宣传外,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小学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在总结梳理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全面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家园(校)共育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二、工作任务
(一)教育行政部门
1.加强专业引领。各地教育部门要遴选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专家指导组,对各地各校(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案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研讨交流活动、面向社会宣讲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2.深化联合教研。各地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成立由小学教研员和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聚焦幼小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实施模式、实施路径、效果评价及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等,采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个案跟踪、交流宣讲等形式提高教研成效,形成以儿童发展为导向,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以高效衔接为目标的联合教研机制。
3.加强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小科学衔接相关专题纳入本级教师培训计划,强化《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专业能力。同时将幼小科学衔接相关内容纳入师范类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提升师范生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
4.创新衔接实践。幼儿园和小学利用家长会、专题讲座、开放日等途径,多渠道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家长培训。强化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双向互动对接,相互了解对方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小学教师进入幼儿园重点宣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学段衔接的相关要求,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超前教育”对儿童学习的消极影响;幼儿园教师进入小学重点宣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育方式对1-2年级儿童的价值和意义,缓解家长焦虑;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5.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的动态监管,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行为,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坚决予以处理,直至吊销其教师资格证,同时追究校长连带责任。
6.改革教育评价。将开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纳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和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激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幼儿园
1.坚持全过程融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全过程。小班幼儿注重培养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中班幼儿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等;大班幼儿重点关注社会交往、规则意识、自我调控、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核心素养。将入学准备教育融入保育教育的各个环节,重视环境创设,充分发挥游戏、主题活动等环节的独特育人功能,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2.坚持科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渗透幼小衔接工作。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生活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做事的计划性、任务性,帮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获得感、荣誉感。有意识地增加需要一定专注力和持续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坚持全方位衔接。入学准备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体,覆盖幼儿园、家长、小学等利益相关方,幼儿园应在主动掌握小学起始年级课程标准和教育方式基础上制定幼小衔接工作方案,并努力获取家长、小学教师的积极配合,协调各方力量提高入学准备教育质量。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可视幼儿活动兴趣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加强对自由活动和活动过渡环节的引导,作息时间逐步接近小学。有意识地培养儿童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指导幼儿自主安排和管理学习生活,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鼓励幼儿园在游戏区投放与小学生活相关的游戏材料,模拟小学教室环境,增强儿童对小学的心理认同。
(三)小学
1.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在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等方面主动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主动开展面向学前儿童的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积极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向学前儿童展示校园环境、生活规则和学习制度。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并结合实际向第二学期巩固延伸。
2.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定“零起点”教学计划。小学教师要克服幼小衔接“临时性”“表面化”“以幼儿园为主”的错误认识,定期深入幼儿园主动了解入学准备教育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与幼儿园教师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联合教研,共同创设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创设包容和支持的学校环境,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主动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主,将教学目标巧妙渗透在生活化的综合游戏活动中。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对小学一年级的教育评价应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教育环境是否与幼儿园班级环境相衔接,课程实施是否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实施方式是否贯彻“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要求,学习方式是否重视探究性、体验式活动开展。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引导教师学习和实践幼小衔接理念、鼓励教师撰写入学适应教育典型案例,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评价过程应贯穿一年级全程,采用学校定期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和教师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积累入学适应教育教学成果。
三、工作安排
(一)全面实施。20xx年秋季入学开始,全省幼儿园、小学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实践。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园(校)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重点研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有序推进。省教育厅建立幼小衔接工作进展“季报告”制度,各县(市、区)在20xx年10月、20xx年1月、20xx年4月、20xx年7月分别向设区市教育局提交本县区工作进展,设区市教育局形成季度进展报告并报送至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分别在20xx年秋季学期末和20xx年春季学期末开展一次幼小衔接工作典型做法和优秀案例遴选,并组织专家组不定期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巡回指导。
(三)总结推广。20xx年9月前,各县(市、区)在有效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幼儿园小学联合教研制度,形成一批幼小双向衔接课程,建设一批幼小衔接典型案例,培养一批幼小衔接专家队伍。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课程、案例及经验成果,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日常化、有序化、科学化、专业化。省教育厅将择优录制幼小衔接课程,并在“赣教云”平台推广。
四、组织保障
(一)统筹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由基教科、学前科、教研室共同参与,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幼小双向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二)完善考核,建立保障制度。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小衔接工作列入对园(校)的考评内容,并建立相应奖励机制,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宣讲团等多种方式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段衔接提升方案】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方案09-13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07-18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05-05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04-16
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方案05-30
幼儿幼小衔接活动方案05-10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活动方案05-07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5篇05-04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7篇05-01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活动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