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企合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参考。调研时间自20xx年1月至3月,范围涉及全国多所大中专院校及合作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
一、校企合作现状
1.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包括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
2.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资源优化:企业通过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等资源,缓解了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速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产业升级。
二、存在问题
1. 校企合作“合而不深”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合作层次浅、效果不佳。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契合度不够: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 产教融合“融而不合”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与生产实际脱节。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 产学结合“合而不实”
认识不够深入:广大师生对产学结合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实训基地效能发挥不足:部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实训效果不佳。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
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共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丰富教学内容。
3.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完善实训设施和设备,提高实训基地的承载能力和实训效果。
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4.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开展技术创新与研发:围绕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
四、结论与建议
校企合作是推动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建议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2
为使xx市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xx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分成五个小组就xx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相关问题及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管理、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绩效管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与教材开发、面临问题以及处理原则、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学生就业,实习,“2+1“培养模式等问题分别赴xx大通汽车有限公司、xx玻璃制造有限公司、xx玻璃有限公司、xx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能源有限责任公司、xx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xx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xx阳光热电有限公司、xx化学工业有限公司、xx玻璃有限公司、xx电脑公司、xx商贸公司、xx财务咨询服务公司、xx商务酒店、xx市高新医院、xx市第一幼儿园、xx市第二幼儿园、xx市第五幼儿园、xx市第十二幼儿园、xx县职教中心、xx县职教中心等76家企业、医院、酒店、学校等单位进行了考察及调研。重点围绕如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契机,办好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在考察及调研中,调研人员通过与上述企业单位领导交流与座谈、现场参观,进一步了解了现行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训发展的方向及运行机制方面的情况,了解了上述单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通过交流与对比分析,看到了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我们下一步深入地搞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很有启发。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被调研企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在上述被调研的76家单位中,横跨了机械类、机电类、建筑类、化工类、医疗类,艺术类、财务服务类、学校等八大不同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虽各有千秋,但是总体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从发展的轨迹来看,xx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本紧跟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方向,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与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大致相符,先后经历了推荐就业、见习观摩、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到校企双方参与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一个由疏到亲、从浅到深的演变过程。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企业参与度并不高,校企间的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已开展的合作基本属于较浅层面。调研数据表明:55.4%的企业未参与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39.3%的企业仅是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此外,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各占10.7%,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等深层合作的企业不足10%。而且,企业接受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基本上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或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而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仅为3.6%。
(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接受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企业对于来实习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职学生基本上持接受的态度。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有48%的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已被企业看作雇员。而当学生毕业时,有76%的学校学生可以全部或大部分留在实习企业。另外,超过50%的企业对合作学校的学生持基本满意态度,并且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基本认同学生的生产技能、工作潜能以及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定位。
(四)从合作双方的关系来看,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大多数学校已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清楚单靠学校自身培养不出高素质的熟练技能型人才,很愿意借助企业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很多时候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从合作的程度来看,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一体型的更少。xx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虽然“百舸争流”,亮点突出,但尚未形成机制和制度。主要表现在合作的程度参差不齐,自发的多、整体规划的少,个体联系的多、统筹推进的少,远没能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度。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专业,如数控、建筑、汽车修理、电子专业、化工、酒店管理与服务、护理专业、计算机等,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而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太高。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大多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而且,学生实习后大部分变成了就业。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主要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校企文化交流,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参与的是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是: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置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涉及行业机密、安全隐患等。
(六)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愿意优先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再次是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单就中职生而言,在工作中虽不如前者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且易管理;相对后者而言,中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在招聘员工的来源中占42.9%。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企业满意及比较满意率占78.6%,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所以,中职生还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但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企业更倾向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改进的前三项依次是: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七)关于目前本市中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品行、素养、职业道德、技能等方面。多数企业认为,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自制力差,个人主动意识不强,进取心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差,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批评意识,社会经验不足,环境适应能力需提高,心理承受力差。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有欠缺。
(八)对于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占居前三位的是:企业认为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71.4%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60.7%的企业希望获得税收优惠,51.8%的企业希望能够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和在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或给予相关荣誉称号。
(九)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最主要的担忧是学生安全(占78.6%)和学生管理(占64.3%),其次才是生产效益(占53.6%)。同时,企业最希望得到学校用工优先(占46.4%)的服务或支持,其次是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宣传企业品牌,这些各占30.3%。
二、考察及调研的体会及启示
(一)现有校企合作方法、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呈现多样化。按照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层次,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实习基地模式
在该模式中,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和培训,企业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模式,但主要还是短期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实习时间受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影响,学校较为被动,存在“校热企冷”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中职学校热切期盼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企“冷”的根源在于:
(1)企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意义不甚明晰,甚至部分企业存有认识误区,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与中职生的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等。而事实上,从长远角度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不仅不会增加企业负担,从人才适用性、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说,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2)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中职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中职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可用但不好用,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
(3)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学生面临着到社会人的角色巨变,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企业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员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对中职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
(4)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很少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或教学,为学校投入实习实训设备的`更少,不超过1%。企业虽然可以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因为技术和商业信息的保密问题,一般并不情愿学校教师深入企业。
2、订单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按学校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校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3、职教集团模式
这是一种以教育行政部门或职业院校为主导,基于相同区域或同一行业,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校企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仅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
4、政府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指政府行政部门发挥组织优势、资源调节优势和统筹规划优势,合理统筹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财政投入、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调动学校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推进了校企深度、紧密合作。
(二)现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主要存在问题和矛盾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
1、企业方面的原因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积极性问题
企业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实施,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关键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由于各行业情况不同,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与社会特别是企业需求有距离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相当部分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员工招聘短期行为多,“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意识和责任;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对员工技能要求不高,对技能人才的缺失没有切肤之痛;部分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讲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权利和利润,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部分企业就算开展校企合作,也多是自发的联姻,远没达到自觉行为,合作层次也浅,多局限于学生见习、实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上升到共同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的高度。
(3)企业对使用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困惑和忧患: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差,责任感不强。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都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监管难以到位,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校企合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比较松散,没有对有关合作双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作双方没有具体合作的日程表、相关措施。学校一般是根据自身需要独立地寻找合作伙伴,校企之问缺少沟通联系,在信息、资源等方面缺少共享机制。
(3)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合作仅限于企业提供场所、学校输送学生,学生实习毕业后企业满意的可以留下丁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都是简单的推荐就业合作,而相当数量的文科专业学生就业困难。这种合作处于一种随机的状态。
(4)对学生实习制度约束力不够。没有任何措施、制度约束学生随意离开实习岗位的行为,所以纵容了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发现与想象中的工作环境、待遇不同,便私自离岗,脱岗,辞职现象普遍存在。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能为企业做什么。
(2)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强度、强化工作待遇,于是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采取一走了之手段,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要求再次寻找工作机会,总幻想后面会有更好的工作。
(3)对专业没兴趣。许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该行业收入情况;而非发自学生内心兴趣,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等因素,他们缺乏自制力、没有责任心,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三、强化及改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建议和措施
(一)从学校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定位校企合作业务在学校教学中的位置
准确定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学校中的位置,有利于梳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职责,有利于明确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教育需求计划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的战略发展更好的匹配。而赋予学校相应的权利,是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顺利进展的有效武器。在此次被调研的48家单位中,关于“影响贵公司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一问中大部分单位都提到了“缺乏合作机制”。可见,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学校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学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提高。学校能够在校企合作中更多地从企业需要出发,考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更加贴近企业生产需要。一是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主要办学模式,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配师资、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与校合作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二)尝试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为保证实训的质量和“第一线”人才的有效产出,学校和企业可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合作,如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可由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和教师成立的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对实习小组活动的统筹安排,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督促计划的实施,并最后组织考核;其次也可实行顶岗实习制,即让学生在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情景中锻炼,获取直接经验和能力。这也与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相映辉。在顶岗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知识的培养与教育,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再次,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好学生毕业设计关。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采取“双师指导制”,使学生的课题能从生产实践中来,也能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后熟期”的现象,又能增强企业的经济效应,达到“三赢”目的。
在校企合作当中,尤其注重建设好国家级实训基地。主要方法如下:一是依靠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在建设高档次的实训基逑过程中,争取行业扶持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二是依靠企业的深度参与搞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三是营造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实训『室按企业车间形式进行构建,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实训基地的设备如数控设备均为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型设备,学生可参与产品加工。四是实践教学内容跟踪生产的前沿性技术,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项目的建设,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一是可为学生实训创造较好的条件。二是作为教育资源,可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前两年里在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修读,第三年第一学期的主要课程全部由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承担,第二学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任务。
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既要遵循“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要求,组织学生下企业开展以提高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实践锻炼;又要要求教师树立工学结合的教学育人理念,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施路径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工学结合;二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工学结合;三是课程改革中的工学结合;四是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工学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题更为宽泛。
(四)根据调研结论开发一批特色的中职实训教材
根据调研结论,可以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实训教材;教材编写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通用性。在编写过程中注意职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部分尽量简捷明了,注重工艺要求、步骤,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训教材由于需要紧密联系行业技术技能发展需求,因此,教材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而且还要结合不同的培训对象,提供不同的培训教材。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企业及其他院校交流教学经验,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各行业人才探索出新的路子。甚至企业人员也参与实训教学中,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相互听课,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合理优化的师资库
1、实训教师不足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扩大培训规模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争取企业的支持,抽调一线有工作经验的工人担任部分课程教学,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但是,目前对于企业教师引进的机制不够灵活,由于高学历、高职称等硬件指标的条件限制,制约了从一线抽调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任教部分实训课程。因此,今后在校企合作方面要注意做好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工作,解决实训教师聘任中的制度性障碍问题,争取能在短时间聘任或者引进有实际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扩大和充实现有实训教师队伍。
2、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剖析工作岗位,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不再仅是理念倡导,而且能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面向企业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员工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校员工文化也有别于企业文化,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但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企业,对企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空洞而苍白。教师必须到企业去学习、调研、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对其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技能学习的层面。
4、切实做好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期和适应期,而事实上顶岗实习已退行为变相的就业,学生的实习管理和指导不能有效落到实处,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稳定性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固然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在一定层面上,与其说是品行素养问题,不如说更多归于适应问题。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监管到位、指导得力,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引导和化解,使学生依然保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无助感,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消泯于无形中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第三年的实习管理工作,设立驻厂教师,联合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毕业证书。
(六)实行毕业生回炉再培养制度,吸引企业参与订单培养
对毕业生进行回炉培养,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对那些因为企业原因无法吸收的学生进行回炉再培训,使其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对那些不适应所在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向企业推荐;三是对那些由于企业技术发展,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进行回炉再培养,使其学到新技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实行回炉培养制度,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订单培养,而且还减轻了企业对学生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担忧,增强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信心,有利于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校企合作作为促进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调研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一、调研数据情况
1. 校企合作参与情况
企业参与度:调研结果显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比例达到75%,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高,达到50%。这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更高,更愿意通过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参与度:所有受访学校均表示已开展或正在筹备校企合作项目,其中,理工类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参与度尤为突出,分别达到90%和85%。这些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校企合作内容与形式
合作内容:在合作内容方面,实习实训、课程开发、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领域。其中,实习实训合作占比最高,达到80%,表明企业希望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课程开发和技术研发合作分别占比60%和50%,显示出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深度合作。
合作形式: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包括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其中,共建实训基地是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占比达到70%。订单班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分别占比40%和30%,这些形式为校企双方提供了更加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平台。
3. 校企合作成效与问题
合作成效: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0%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对提升员工素质和降低招聘成本有积极作用;80%的学校表示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存在问题:尽管校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等。此外,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投入和战略规划;部分学校则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结论与建议
结论:
校企合作在促进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效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建议:
1. 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有效共享。
2. 深化合作内容:加强在技术研发、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研发活动,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拓宽合作领域:探索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合作,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外延,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4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校企合作作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本调研组对多家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数据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数据情况
1. 校企合作参与度
企业参与度:在调研的100家企业中,有85家企业表示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占比85%;其中,60%的企业表示已经与职业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等。
学校参与度:调研的20所职业院校中,全部院校均表示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并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形式多样,包括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
2. 校企合作内容与形式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70%的企业和80%的职业院校表示,双方已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实习实训:90%的.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其中60%的企业表示已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践。
师资互聘:50%的企业和65%的职业院校实现了师资互聘,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授课,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交流机制。
3. 企业对合作效果的评价
满意度:在已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中,80%的企业对合作效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提升了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降低了招聘和培训成本。
主要成效:企业普遍反映,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素养、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合作机制不健全:30%的企业和20%的职业院校表示,当前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合作效果的发挥。
资金与资源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和学校反映,在合作过程中面临资金和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难以支撑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
学生适应能力差:一些企业反映,部分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适应能力差、职业素养不足等问题,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
二、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表明,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为此,建议:
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双方沟通与协作。
2. 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
3.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 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深入合作,相信校企合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本报告基于对我校及多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提出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建议。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查阅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我校近年来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同时对50余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沟通访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 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1)合作形式
调研显示,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学生实习实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企业实践、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训设备、校企联合研发等。其中,学生实习实训是最普遍的合作方式,但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2)合作领域
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领域,如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这些领域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与学校的合作意愿较强。
2. 校企合作的效果与问题
(1)效果
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企业通过合作获得了稳定的技能人才来源,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2)问题
合作深度不够:当前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层次的合作机制,如共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
企业参与度不高:部分企业因担心学生实习影响生产效益、设备损耗等问题,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适应性问题: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等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
3. 制约因素
(1)政策引导不足: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难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
(3)学校教育资源有限:部分学校因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1. 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经费补助等,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同时,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2.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及责任分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基金,为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训条件。通过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4.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跟踪管理,确保实习效果和质量。
四、结论
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6
xx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经过撤并重组,组建了县职教集团,是全国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拥有4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市级特色专业和1个市级公共实训平台。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10017人,在校生人数基本与普通高中持平。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走校企合作?有哪些模式可借鉴?笔者走进xx职业中专,与学校主管招生就业的校领导、招生就业办负责人以及学校老师进行了走访、座谈,经过调研,就农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存在问题及教学模式进行了调研,希望对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办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同等重要。职业学校要实现新发展,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
1.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和社会脱节的现象,才能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开发课程体系、选编教材等,才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
2.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需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做中学,学中做”,即理论联系实际,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的周期,促进人才成长。
3.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合作双方的共同需要。企业发展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职业学校需要合适的就业岗位满足学生就业的愿望,校企合作能满足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共同需求。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利用,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企业人才积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使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学校才能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实现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4.互利共赢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解除了“企业招工难,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对接、按需培养”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是推进企业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参与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训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办学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工学结合,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农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的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把校企合作只限于企业招干活的工人,缺少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理念。由于学校不能给企业提供需要的人才资源或支持,致使校企合作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2.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脱节,难以适应企业需要。目前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职业特色不浓,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是“简单操作型”,让校企合作脱节。职业学校组织学生实习,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厂以后不能独挡一面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3.学生职业素养不高,难以适合企业需要。近年来,职业学校加大了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但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上明显不足,致使职业学校学生从学生身份到企业职工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制约。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上岗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生也不能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约束自己,有的还不服从公司管理,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农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建立起满足企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形成多种符合学校教学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合作模式。
1.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或者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用人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供求关系,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分配渠道,优化就业岗位,保证了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2.顶岗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然后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相应岗位操作标准和要求,通过技能提升训练,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接着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得以应用。通过在企业实习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3.订单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是根据企业用工的需要进行培养,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参观和见习模式。职业学校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5.专业建设合作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方式,更紧密地将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由企业负责提供专业教学设备,并为职业学校培训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双方在企业短期教学培训资料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共同建设和发展新专业。这种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可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注入新的活力。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借助职业学校培养自己亟需的人才,学校也能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农村职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篇7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校企合作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次调研为全面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共收集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学校的有效问卷XX份,同时进行了XX次深入访谈。
三、调研数据情况
1. 合作意愿与参与度
企业合作意愿: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企业表示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其中60%的企业表示非常愿意。具体合作形式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70%)、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40%)、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70%)以及开展校企文化交流(80%)等选项获得较高支持。
学校合作意愿:所有参与调研的学校均表示愿意加强校企合作,且多数学校已将校企合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2. 合作内容与深度
合作领域: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动漫设计与制作、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其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因市场需求大、技能更新快,成为校企合作的热点。
合作层次:目前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而深层次的合作如共建研发中心、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相对较少。仅有约20%的企业和学校表示有深度合作的计划或正在实施中。
3. 合作效果与问题
合作效果:多数企业和学生对校企合作效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企业认为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素质、缩短新员工适应期;学生则认为实习实训经历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存在问题: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利益保障不够等。此外,部分学校反映企业参与度不高,合作内容单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 企业与学生需求
企业需求: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看重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54%)、职业道德修养(53%)、吃苦耐劳精神(51%)和专业技能(46%)。对于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学生需求:学生普遍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和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期望学校能与企业合作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学术讲座、技能竞赛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校企合作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合作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2. 建议:
完善合作机制: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合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利义务。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如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
深化合作内容: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如共建研发中心、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
强化学生培养:学校应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口号11-14
校企合作的工作总结02-16
校企合作计划书06-06
校企合作计划书(实用)06-29
校企合作方案(精选12篇)04-10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01-29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10篇)09-15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通用11篇)06-28
正规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本通用09-09
校企实习协议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