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04 00:07:51
  • 相关推荐
【荐】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2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全国、省、市、区各级专题会议要求,在前期开展的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创新,突出特色,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一、 活动宗旨

  贯彻落实各级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学校有评比

  四、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

  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 规范作息时间

  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坚持大课间活动

  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上午9:30-9:55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下午1:40-1:55开展阳光活动。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3.开足开齐体育课

  坚定不移的执行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4.突出特色建设

  学校着重加强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全面普及工作。

  5.开展月竞赛活动

  每月学校将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

  以“健康快乐”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切实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1.继续深入开展第一阶段活动。

  2.开展月竞赛活动

  按照阳光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开展。

  3.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做好体育科目测试

  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5.举行成果展示

  学校将定期组织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活动。积极开展“游戏大比拼”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动我校艺体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内容选择和目标要求

  1、长跑技能。包括集体跑和自主锻炼。每生每天至少1500米。

  总目标:学生初步养成跑步时能够保持良好姿势的习惯,掌握科学规范的长跑动作要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即时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体育素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目标分解:

  (1)集体跑:通过“大课间”活动达成,每天学生1500米。

  (2)自主锻炼:通过体育课和课余达成。

  2、特色项目技能。

  由各班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总目标:各班要选择适宜的特色体育项目,既要能够达到全员参与、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适合本班规定场地,做到整齐美观,并遵循个体不影响整体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一班一特色,特色有深意的目的。

  目标分解:视各班活动特点自行制订。

  学生自选艺体项目一个。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自选项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艺体项目。学生自选项目每四周可提出申请更改一次。

  三、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我校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计划和内容。

  3.全面性原则。师生共同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四、实施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三节下课后3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须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常规检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班长体育委员负责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大课间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学生自购。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

  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特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新朝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1、实行小组管理考核挂钩制。

  2、鼓励活动内容、形式创新。

  大课间活动除时间必须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活力健美健身操、游戏、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多种项目。

  四、大课间活动内容

  1、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活动,开展必选项目活动。

  2、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文体活动,前5分钟为必选项目活动时间,后15分钟为特色项目或自选项目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为班级特色项目活动时间,每周二、四为学生自选项目活动时间。主要项目有: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轮滑等大众创编游戏,以及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健美操、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阅读等。

  3、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和运动兴趣,定期更换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4、音体美个兴趣小组,根据学校安排自主组织小组活动。

  五、大课间活动流程

  上午大课间:

  1、进场:5分钟(放音乐)

  2、必选项目(长跑):10分钟

  3、自选项目:10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下午课外文体活动:

  1、进场:5分钟

  2、必选项目(长跑):5分钟

  3、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自主活动:15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六、管理责任制

  1、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大课间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凝聚力的核心,有相当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的。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本班创编体育游戏;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学生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负责本班纪律、安全。

  2、班干部日日检查制:

  (1)检查出操人数;

  (2)检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

  (3)检查出操速度;

  (4)检查活动质量;

  (5)检查所带器材情况;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3

  一、引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运动活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

  目标:

  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

  注重实践与创新相结合;

  强调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技能进行教学。同时,关注新兴的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形式。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例如,为体能较差的学生制定特殊的训练计划,为技能熟练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

  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知识。例如,组织校内外的体育赛事、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能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与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鼓励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引进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机制,对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为教师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加强团队合作:鼓励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融合。

  五、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智能评价系统等,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及时反馈与指导: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督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建立成长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依据。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具备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的学生。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优化创新。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27号)文件精神。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学校体育课教学,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

  二、领导小组:

  略

  三、实施内容、要求

  (一)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课程计划标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并科学安排。

  (二)高一开展田径模块和选项普修的教学,高二和高三分别开展体育选项教学并制定评价体系和技能达标标准。

  (三)体育教研组每学年、学期开学前一周制定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开学后一周上报教务处。

  (四)学校按要求配齐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对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加大投入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体育教研组要加强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

  (五)学校全力支持、督促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体育课教学。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阵地。需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齐全,35岁以下教师统一教案本并手写教案。教务处不定期的统一检查教案。

  2、体育课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并实际,重点、难点要突出,讲解、示范要准确,组织、教法要合理,练习时间、次数、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要适当并体现“课课练”,场地、器材布置要合理,教学常规要规范,教师教态要亲切有感染力并注意仪容仪表,课后要小结并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有防范措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可在阴、雨天室内进行),注重运动知识、技能技术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4、健全体育课考勤、考核制度,每节课需考勤,每学期考核不少于4—5项。(包括基础知识、运动技能、技术)

  5、体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场地与器材,整理好服装(运动服、运动鞋),课前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等候学生前来上课。

  7、学生须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体育课须穿运动服或校服、运动鞋,不穿大衣、裙子,不戴围巾、帽子,禁止带小刀、笔等有碍安全的杂物。

  8、如遇特殊情况需调课应事先到教务处备案并得到批准。

  9、教师教学获奖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七)、教学研究

  1、教研组要制定集体和个人研究课题,开学后一周上报教务处。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在规定的时间上交结题报告。

  2、全组教师要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

  3、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校内的各项研究活动,体育教学、大课间、社团俱乐部、训练、竞赛等。(每二周至少一次)

  4、每位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师徒结对。

  6、教师参加各级赛课、论文获奖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5

  为切实加强我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打造我区学校体育活动特色和品牌,全面普及班集体长跑活动,更好地发挥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增加“大课间”活动次数,提升“大课间”活动质量,实现“大课间”活动制度化、特色化,不断深化我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品牌效应,培养学生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组织机构

  鲅鱼圈区:

  教育局成立鲅鱼圈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领导、督查此项工作。各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教师等为成员的相应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提升行动。

  鲅鱼圈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主要任务

  (一)学校每天开展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

  全区中小学要在原有上午开展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基础上,在下午第六节下课后,增加一次“大课间”,时长25分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更改和停上每天的上、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如有特殊情况,要书面向局安全与体卫艺科报告、备案。

  (二)各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严格抓好落实,把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区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全区“大课间”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

  (三)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

  各学校要组织力量对现有“大课间”活动形式进行重新论证、反思,根据自身和学校传统、场地条件、季节特点等,拓展设计思路,创新活动内容,制定内容丰富多彩、项目灵活搭配、运动负荷适宜、文化特色鲜明、学生兴趣浓厚的“大课间”运动方案。各学校“大课间”的内容与形式要朴实、新颖,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易学易练,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学生参与度高,保证锻炼效果;活动的内容要围绕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展开设计,能成为学生巩固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各学校要分别设计春秋季计划和冬季计划。冬季计划自每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次年4月1日止,其余时间为春秋计划实施阶段。区教育局将根据全区体育工作实际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总体规划,制定和指导全区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区域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品牌建设和质量的`提升。

  (四)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

  各学校要重新梳理“大课间”组织流程,科学规划学生集合、解散路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确保每次“大课间”净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严格“大课间”活动请销假制度,学生非因病残或生理原因,不得缺席“大课间”活动。除行动不方便外,请假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到现场观摩其他同学活动,原则上不得留在教室。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得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卫生清扫、卫生检查、课程辅导等与体育锻炼无关的活动,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加运动。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对剥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将进行实名通报。同时,各学校要制定恶劣天气的应对处置方案,科学、合理组织好恶劣天气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建立“大课间”活动备案指导机制。

  区教育局将制定本地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各学校要制定本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并要结合自身实际、活动实际等,每学期进行一次完善,并报局报备。西市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将会同教研部门从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特色性、艺术性、实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对各学校上报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指导,确保各学校“大课间”活动质量。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报局安全与体卫艺科备案。

  (六)定期组织观摩展示交流活动。

  教育局每年组织两次现场观摩活动,促进学校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大课间”活动组织质量,并评选表彰一批优秀设计组织案例。各校还要积极参加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网上展示交流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考核。

  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大课间”活动形成特色、发挥实效。保障校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大课间”活动就是校长的公开课,各学校校长要担当有为,认真谋划,狠抓落实,向家长、社会交出一堂能体现自己办学理念、教育境界、治学水平的优质课。各校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内容,作为对校长考核评价的因素。各学校增加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合理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指导,安全锻炼。

  各学校在推进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中,要在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突出学校整体特色,要做到体能、技能、审美有机结合,切实把“大课间”打造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特色名片和展示体育、美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要统筹考虑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一生一案”个性化运动健身,进行整体化设计,形成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特色鲜明的学校运动格局。要坚持科学锻炼原则,合理确定“大课间”活动强度和学生每天1小时总体运动负荷,避免出现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的情况。要强化科学健身知识普及、运动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要制定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大课间”活动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发生运动伤害。

  (三)把握节点,迅速推进。

  20xx年9月30日前,各学校要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10月1日起,各学校每天开展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11月1日起,各校要根据学校“大课间”活动组织成熟度,向区教育局报送展播视频。各学校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迅速部署、有序推进,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各项任务。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6

  为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体育教学部根据《贵州商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中相关要求并结合部门教学工作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提高教学实效,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

  二、参与对象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承担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所有教师(含外聘教师)。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组成员职责分工

  xx老师:全面负责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制定《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方案》;制定详细的说课、磨课计划;召集工作组成员讨论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xx老师:负责听课、看课等教学巡查工作,按时填写《贵州商学院说课评价表》、《领导干部听课记录册》、《贵州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表》。

  xx老师:按时填写教务处下发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检查教师个人教学资料;组织教师(含外聘教师)说课、磨课,做好《体育教学部说课、磨课工作记录台账》、《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记录台账》。

  xx老师:以院级督导身份指导大学体育教研室工作;以部门教师身份协助大学体育教研室副主任工作。

  xx老师:协助组长、副组长工作。

  (三)工作完成时限

  1、9月15日前完成《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方案》的制定并提交教务处备案。

  2、10月11日前全面完成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及时向教务处提交《体育教学部说课、磨课工作记录台账》、《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记录台账》等相关材料。

  四、教学资料检查安排

  1、分管教学领导9月17日前亲自审核并验收13门课程负责人提交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

  2、大学体育教研室9月22日前检查并验收全部教师的教案和教学日志。

  3、部门二级督导9月23日全面检查教师教学文件资料,发现问题,填写《贵州商学院教学资料监控表》,督促整改。

  4、部门二级督导9月25日前督促教学资料整改工作全部完成并全部达标。

  五、说课、磨课计划

  (一)说课安排

  略

  (二)磨课安排

  1、大学体育教研室组织2-3次专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反复推敲打磨预评估周(第九周)和正式评估周(第十四周)的《体育1》课程教案。(9月30日前完成)

  2、10门选项课课程负责人组织本课程《体育3》教师集体备课不少于3次。反复推敲打磨预评估周(第九周)和正式评估周(第十四周)的教案。(9月30日前完成)

  3、在磨课(集体备课和听课)过程中,各门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找到教育教学的规律,看清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汇集教师们的智慧和才华到第九周和第十四周的教案中去。

  4、13门课程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本门课程任课教师集体研讨和分析现场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各个环节利弊,反复研究推敲打磨,去粗取精,磨去一些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错误理念,磨出体育教师应有的教学风格、专业积淀和个性气质,磨出亮点和特色。(9月30日前完成)

  5、教师间相互听课详见《体育教学部教学巡查(听课、看课)工作方案》。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7

  为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体育教学部根据《贵州商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中相关要求并结合部门教学工作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提高教学实效,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

  二、参与对象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承担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所有教师(含外聘教师)。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组成员职责分工

  李xx:全面负责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制定《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方案》;制定详细的说课、磨课计划;召集工作组成员讨论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罗x:负责听课、看课等教学巡查工作,按时填写《贵州商学院说课评价表》、《领导干部听课记录册》、《贵州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表》。

  熊xx:按时填写教务处下发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检查教师个人教学资料;组织教师(含外聘教师)说课、磨课,做好《体育教学部说课、磨课工作记录台账》、《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记录台账》。

  黄xx:以院级督导身份指导大学体育教研室工作;以部门教师身份协助大学体育教研室副主任工作。

  吴xx:协助组长、副组长工作。

  (三)工作完成时限

  1、9月15日前完成《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方案》、《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方案》的制定并提交教务处备案。

  2、10月11日前全面完成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及时向教务处提交《体育教学部说课、磨课工作记录台账》、《体育教学部听课、看课工作记录台账》等相关材料。

  四、教学资料检查安排

  1、分管教学领导9月17日前亲自审核并验收13门课程负责人提交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

  2、大学体育教研室9月22日前检查并验收全部教师的教案和教学日志。

  3、部门二级督导9月23日全面检查教师教学文件资料,发现问题,填写《贵州商学院教学资料监控表》,督促整改。

  4、部门二级督导9月25日前督促教学资料整改工作全部完成并全部达标。

  五、说课、磨课计划

  (一)说课安排

  略

  (二)磨课安排

  1、大学体育教研室组织2-3次专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反复推敲打磨预评估周(第九周)和正式评估周(第十四周)的《体育1》课程教案。(9月30日前完成)

  2、10门选项课课程负责人组织本课程《体育3》教师集体备课不少于3次。反复推敲打磨预评估周(第九周)和正式评估周(第十四周)的教案。(9月30日前完成)

  3、在磨课(集体备课和听课)过程中,各门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找到教育教学的规律,看清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汇集教师们的智慧和才华到第九周和第十四周的教案中去。

  4、13门课程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本门课程任课教师集体研讨和分析现场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各个环节利弊,反复研究推敲打磨,去粗取精,磨去一些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错误理念,磨出体育教师应有的教学风格、专业积淀和个性气质,磨出亮点和特色。(9月30日前完成)

  5、教师间相互听课详见《体育教学部教学巡查(听课、看课)工作方案》。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的.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活动指导:

  四、活动安排和活动时间

  阳光课间,遵循集体练习让学生舞起来,自由选择,让学生爱起来的原则。活动内容的统一,在突出趣味性、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集体观念、安全意识。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二、三、四、五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周一安排升旗及一周小结),时间为25分钟。采用集体操和分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程音乐控制。每周四次大课间活动安排不同内容,循环开展;集体操集中在学校足球场进行,分组活动根据学校划定的场地进行。如果遇到雨天,有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室内活动、锻炼小结、创新游戏、商讨练习方法等。天气转冷增加冬季三项活动。

  五、场地安排

  1、田径场:篮球场;教学楼前后;

  2、各年级场地安排:

  七年级:教学楼前后;

  八年级:田径场;

  九年级:篮球场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6.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20xx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四)、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四、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是,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

  3、做好冬季业余训练计划,继续业余训练工作;

  4、训练学校运动队,参加县小学生运动会。

  5、组织学生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训练

  十月份

  6、各班体育老师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

  7、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上报统计

  8、抓好大课间、篮球特色活动。

  十一月份

  9、做好校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10、开展学校运动会

  十二月份

  11、 加大业余训练力。

  12、 做好男子篮球训练指导工作。

  13、 做好女子排球训练指导工作

  一月份

  14、 做好学期总结

  15、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学院决定在20xx年4月15日—20xx年5月25日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学院督导组成员、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务办、学工办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增强质量意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风建设

  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良好教风促进学风的转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加强学风建设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改变学生学习风貌,提高课堂参与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主要内容

  (一)走进课堂,开展听课活动

  体育学院领导、院级督导、教研室主任等人员走进课堂,开展随机听课活动。活动期间学院领导、院级督导不少于10节,教研室主任不少于8节。所有人员的听课信息均必须在学校听课系统中予以登记并评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展示课堂,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及优秀教师讲授示范课

  1、以教研室为单位,选拨青年教师参加学院教学比武活动,并组织体育学院全体教师全程观摩学习

  2、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或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每周安排1门课程开展示范课活动。

  (三)规范课堂管理,开展教学专项督查

  1、对教师督查

  (1)教师上课衣着是否得体,是否提前到教室、携带教案、教材点名册等相关教学资料。上课时间是否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是否提前下课。

  (2)教师是否严格按教学大纲授课。是否积极改进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否融入思政元素,是否存在照本(屏)宣科、课堂磨洋工、讲解内容生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教师是否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检查学生出勤情况,维护课堂秩序。是否加强对迟到、旷课、早退学生的批评教育 。

  2、对学生的督查

  (1)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坚决杜绝上课不带教材、不记笔记、吃东西、聊天、玩手机等现象。

  (2)学生着装是否得体、准时到教室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期间严禁接打电话或随意离开教室。

  (四)促进课堂,开展本科课堂教学学习研讨活动

  1.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院作专题报告,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对本科课堂教学的认识。活动期间组织专题报告2次。

  2.召开师生座谈会。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听取师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活动期间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各1次,及时收集师生的教学意见。

  3.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重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集中反馈听课情况、研讨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凝聚共识,制定措施,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4.召开专题性教学讨论会。组织1次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专题研讨会,并形成会议纪要,由院长主持。

  四、实施过程

  (一)宣传动员和准备阶段(20xx年4月15日-4月20日)

  1.宣传动员。传达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精神,并组织学习、宣传,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安排。

  2.根据学校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院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于4月20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运行科。

  (二)活动正式开展阶段(20xx年4月22日—5月21日)

  1、20xx年4月20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20xx年4月22日—5月21日。四门课程示范教学活动、课堂听课、督查活动。

  3、20xx年5月6日—5月15日,专题讲座、专题教研活动、师生座谈会。

  4、20xx年5月21日,专题性教学讨论会。

  (三)活动总结阶段(20xx年5月21日—5月25日)

  1.对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制定帮扶措施,指定具体的帮扶人进行跟踪指导,在本学期末重新组织诊断性听评课。

  2.学院对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效进行总结,各项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形成书面总结后报送教务处教学运行科。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到保证,让每天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活泼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站、班会、团会、宣传画、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做保证。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3、保证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各学校应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关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小学体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提高的实际,科学核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的数额。防止因缺少体育教师而削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

  全乡各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时,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各学校要注重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一般的体育活动有广播操、武术操、校操、素质操、健美操、轻器械操、校园集体舞和小型团体操,以及跳绳、踢毽、跳皮筋、游戏、球类活动、轮滑活动等。

  (2)学校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大型体育活动,如大型田径运动会等;每月要组织一次小型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跳绳、拔河、踢毽子等项目及趣味性游戏等。要基本实现面向全体,小学以体育乐园为主体,突出娱乐性;中学以发展体能为主体,突出趣味竞技性。鼓励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一项特色的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进而达到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北方冬季体育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北方冰雪优势开展冰雪竞技体育、冰雪趣味活动、冰雪户外健身活动等。

  (4)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推动全市体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坚持经常性的常规活动。教育局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长跑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5)创建特色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立校内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轮滑队、健美操队、跆拳道队等,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帮助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5、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要稳定在90%以上,良好率达到30%以上,优秀率达到15%左右。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2)每年10月份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抽测。

  6、加强专项督导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

  教育局督导室与基础教育科将联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督导评估工作,将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的评比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不开展或不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学校,要在全市通报批评。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保证活动落到实处,教育局成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活动的统一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会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要认真组织学习 近几年,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本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两不误。

  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使文化课教学和体育锻炼安排合理,保证文化课教学圆满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又有效开展。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保障。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体育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

  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修订制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根据学校各项资源尽可能多的开设选项项目。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的公选课项目,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群体工作:

  1、规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补测。合格率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标准。

  2、群体方面,组织大型比赛6项,分别为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11制”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冬季长跑比赛。

  3、指导好学生俱乐部的各单项比赛。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进入同等学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

  1、组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2、组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3、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

  迎评工作:

  1、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体育方面工作)。

  2、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省教育厅)。

  具体安排:

  1、开学前安排好课务,上学期由教研室申报下期开课计划,根据教务处发放的班级及课表,要求第一周教学工作进入正常轨道,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选项教学班级、课表调整发放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训练队的确定:根据全年计划和参加省大运会的要求尽早组队训练。其他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队训练,老师进行辅导。

  3、群体竞赛活动(预计活动项目,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经费情况有所变动,再进行申报)。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基本能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体生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总体目标

  1.在校园中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各年级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局面。

  2.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习惯,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大力推动洪马中学校园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4.塑造学校体育品牌意识,完善区域内体育赛事与学校体育运动特色项目共同发展。

  三、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措施保障策略

  1.坚持大德育观下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生动、人文多元、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2.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竞赛及训练合作。

  3.坚持体育教学改革与群体活动、体育竞赛协同发展,并把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4.坚持推进公平公正的体育比赛精神与规则意识教育,树立学校体育达标争优创先的竞争意识。

  5.坚持项目管理的过程化控制与反馈(监控和检查指导或随机抽测),并适时与政教处合作共同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好督导评估。坚持体育搭台,教育唱戏,突出时代主题,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利用体育平台将学校的办学成果、教学理念及教学成绩向同行、向社会宣传展示,树立良好形象。

  五、活动内容规划

  1.大课间操20xx年大课间活动在总结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要实现两个突破,以此达到对整体大课间工作的推动作用。

  设想之一:在全校各班级之间开展课间操检查评比活动。

  设想之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室内操或教室操”评比,开展课间操可进行“菜单选择式”课间操操作模式,促进课间操活动更加科学化,多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特色发展,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解决措施之一:继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抽检制度。强调大课间活动的常规化管理意识,强调大课间活动每天都是迎检日,确实保证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解决措施之二:以大课间活动特色项目申报与检查评比为契机,推动学校大课间工作与教育教学理念和整体工作的整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特色项目是指学校选定自己大课间的一项内容作为特色项目)

  2.课外群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模式改革)

  在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如跳绳、踢毽等基础上,丰富内容与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开展阳光体育与阳光伙伴集体性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设想之一:推广开展“阳光伙伴系列活动之一”:初一年级男子足球赛,初二、高一年级女子跳绳比赛。学校应有意识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文化氛围。让阳光洒满校园,让阳光体育运动留给学生愉快的回忆。

  设想之二: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新局面,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集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设想之三:尝试开展阳光历奇体育游戏体验活动,在班级搞试点再在全校推广。

  解决措施之一:向典型学校学习经验并进行创新普及,为在全校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解决措施之二:通过教研培训、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普及花样跳长短绳的经验,促进全校一体化发展。

  解决措施之三:对校园小型多样体育竞赛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并加强指导监督工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3.体育竞赛

  目前,我市普及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主要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足球赛、排球赛、篮球赛等。此外,各校校本课开发的课程资源或学校自己单独组队参加的竞赛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等。

  设想之一: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上,从长远发展着想,考虑设立学校重点扶持的竞赛项目,如排球。

  设想之二:增加新的赛事内容。

  设想之三:调整一些比赛的形式与内容,以更好地推动赛事的健康发展。

  设想之四:为让“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新局面在我校有切实地发展,可尝试开展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之间的对抗赛。

  设想之五:建立新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切实保障各项比赛的公平公正。

  解决措施之一:引进或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体育专项技能尤其在训练指导能力方面的培训。

  解决措施之二: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至少2项的体育运动技能。解决措施之三: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适当引进体育教师或对我校的体育师资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还可以与体育运动训练学校联合,实施委托训练。

  六、工作要求:

  1.全校各班级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政教处在适当时候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2.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基础建设,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不足,认真落实课程要求,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结合学校实际与特色创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找和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学生与体育老师关系共同和谐发展,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

  4.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4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体育教学课时,发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开展业余训练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工作要点:

  (一)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我校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教研组将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动员全员参与,制定课改教学计划,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加快我校课改实验的进程。

  (二)严格执行体育法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认真上好体育课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意识学生身心发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和积极的言论去换取全校上下的信任和支持。

  (三)加强教研组管理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常规管理水平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一流的组风是保证一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体育教研组将一如既往,在校行政的领导下,加强教研组内部管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

  2、在教研组内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个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研活动,推进实验,本学期我组教师人人上课改实验课,在实验中得于提炼,得于升华。

  4、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

  5、认真开展体育教科研工作,从体育体育教学中的点滴写起,逐步提高教师们的写作水平。

  6、高标准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推广、测试、统计工作。

  (四)加大学校体育训练力度,全力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在抓好普及的基础上,下大力抓提高,才能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将加大课余训练工作的科学管理与训练的力度,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长年训练,向科学训练要成绩,不断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

  三、主要活动时间安排:

  九月份

  1、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落实公开教学教研。

  2、制定学校教研计划、完成一年级新生的眼操、课间操的学习任务。

  3、组建田径队、男女排球队训练准备参加区运会。

  4、全体体育教师组织好学校的课间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5、组内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制定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备课。

  6、抓好教学常规和每天“三操一活动”的组织训练及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晨跑活动。

  7、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制定计划。

  8、清理场地,器材造册登记。

  9、选拔体育苗子组建运动队,并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十月份

  1、组内集体备课,开展校内体育教师人人做课活动。

  2、全体体育教师参加国培培训,积极开展冰雪运动知识竞赛和各类比赛。

  十一月份

  1、开展大课间冬季长跑活动。

  2、继续抓好学校的三个队,并写好训练计划。

  3、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十二月份

  1、进行各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工作。

  2、写好体育工作总结、指导思想,体育资料归档。

  3、迎接区冬季长跑比赛。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5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的精神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提高全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特制定《辽宁省中小学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体育质量提升工程》)。

  一、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因此,启动并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体育课,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提升中小学体育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渠道。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

  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推进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xx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体育骨干教师团队,打造200个优秀体育教研组和120名体育教学名师;在省、市教研中心评选的体育优秀课或市级体育精品课基础上,评选表彰200节省级体育精品课、构建示范性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库,搭建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使85%以上的中小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评选400所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先进学校;创建30个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示范县区,推动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区域性的普及与提高;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辽宁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实施项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项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发展;通过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每年对100名体育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一次省级培训,培养省级体育学科带头人,并通过逐级考核推荐每年评选出30名优秀体育教学名师,充分展示他们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利用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带动我省体育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2)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均衡发展。

  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难点问题,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互动交流中,实现体育教学均衡化发展。每年组织一次省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基层学校,尤其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上一周体育课,同时对当地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薄弱问题。

  (3)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形势,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现场观摩会、研讨交流会

  外出考察学习,开拓体育教师与教研视野,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经验与我省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

  2.体育精品课建设项目

  (1)加强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要按照省教研中心下发的《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打造有效课堂,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挖掘具有特色与实效的校本课程,聚集优秀的运动项目,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中的教材,并发挥教师教育潜能,拓展教学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省、市教研部门评选体育教学优秀课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教学精品课建设。从20xx年开始,省教育厅每年有计划地设计评选50节省级体育教学精品课,并将其录制光盘或存入辽宁省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或通过远程教育网为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引领和借鉴。

  3.体育教学科研促进项目

  (1)组建辽宁省中小学体育学科专家指导团队,发挥辽宁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体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广泛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定期举办科学研究方法培训和科研报告会;设立区域性的学校体育科研专题,争取国家重点学校体育科研项目。

  (2)逐步完善各级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个体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本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发挥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功能,使其在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使教师群体成为研究型的团队。在各市、县(区)评选优秀体育教研组的基础上,从20xx年开始,省教育厅每年建设50个省级优秀体育教研组。

  (3)设立体育学科专项科研资助资金,对获得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的团队和个人提供资助和奖励。

  4.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推进项目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和《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精神,在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各市、县(区)的逐级评比推荐,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省教育厅每年评估表彰100所省级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先进学校。

  5.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示范县(区)创建项目

  为大面积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区域性的普及与提高,辽宁省教育厅将于xx年制定下发评估考核标准,从xx年起到20xx年,通过辽宁省体育艺术专项督导,每年评选表彰10个省级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示范县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要建立中小学《体育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监管,指导日常学校体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质量提升工程》落到实处。

  2.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加大学校体育专项督导检查和指导工作力度;坚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业绩考核基本指标。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落实好大课间及冬季长跑等常态工作,抓好各类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逐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和普通高中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将课堂教学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测试相结合,定期公布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并将体育成绩、体质状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建立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质量提升工程》顺利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人事和体育部门的支持,结合双高普九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不断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配齐体育器材设备,确保体育教学、科研、培训、交流等各项经费的落实,满足教学和活动需要。同时,加强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环境。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6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提升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三、措施

  1、教学内容优化

  (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2)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和趣味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体育基本原理和运动技巧。

  2、教学方法改进

  (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素质提升

  (1)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学视野;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4、硬件设施完善

  (1)加强体育场地、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条件;

  (2)合理安排运动器材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教学安全;

  (3)定期举办体育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

  1、制定详细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明确目标和实施措施;

  2、组建由校领导、体育教师和专家组成的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3、根据方案内容逐步推进各项措施的实施,定期检查和评估实施效果;

  4、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定期组织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的总结和经验分享活动,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总结与展望

  本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规划和部署。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和完善硬件设施等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共同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7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等问题,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丰富比赛活动等,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2.坚持科学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体化指导,切实增强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协同推进。加强政府统筹,凝聚社会共识,联动家庭力量,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

  二、工作举措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

  1.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方案》(石教工[20xx]11 号)要求,严格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加强体育教研工作管理,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制定教学规范和规程,加强日常教学督导和视导。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二)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

  1.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中小学校每天要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严格落实课间操、眼保健操制度。学校要因地制宜,统筹利用场地,优化时间安排,科学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同时,要利用好课间十分钟鼓励学生“走出来”到室外活动,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中小学校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对于场地确实有限、教室与操场距离较远、不能保证每名学生到操场参加体育活动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室内、走廊等适宜空间,通过体育游戏、室内操等方式,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确保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3.建立健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

  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建立健全校园体育联赛体系。各学校要通过举办面向人人的班级赛、年级赛、校园体育节、全员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为每名学生“赛起来”搭建平台。区教委组织各教育集团以及全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三)保障学生每天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家庭体育锻炼要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3.鼓励学生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参加训练。

  通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

  (四)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评价

  1.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区校两级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每年10月-12月,区教委委托第三方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质健康监测,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进行抽测复核,分析和发布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深度查找影响因素,科学预测变动走向,开展体质健康预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措施。各校认真落实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各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2.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中小学校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视力监测。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数据报送工作,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上报系统,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报送一次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春季学期单独报送,秋季学期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一并报送。学校和家长要及时查阅监测结果,对视力异常的中小学生及时进行提醒教育,及时告知家长带孩子到眼科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认,控制近视发生发展,已经近视的学生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各学校按标准配备校医,配备视力监测检查设备,保证视力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严谨性、科学性。

  3.建立学生睡眠监测机制。

  定期开展学生睡眠状况专项调研和督导,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学校。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各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立由区教委主任担任组长、主管主任担任副组长,区教委相关科室、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相关科室和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实现中小学校“健康副校长”全覆盖。各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二)强化考核督导。

  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区教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三)严格落实到位。

  区教委指导各学校按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面向人人、覆盖全员、“一校一案”、持续实施。各学校要从场地、人员、评价等方面做好统筹谋划,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并合理利用。对于校内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体育场馆和校外活动空间。同时要根据学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依据《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范校园体育安全管理,按规定投保校方责任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做好遇雾霾、沙尘等极端天气工作预案。

  (四)营造良好氛围。

  各学校在广泛开展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凝聚共识,关注师生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培育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掀起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潮。各学校要积极向区教委上报好的经验做法,区教委每年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搭建平台宣传我区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举措和亮点,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8

  一、指导思想

  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为指导,以“阳光体育”为载体,以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为重点,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革、发展、创新”的要求,在规范常规教学的前提下深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础,有效引领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认真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枣庄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 课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中心,努力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方法,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为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实施

  1.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xx〕7号),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体育教师的配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数的规定,合理调配教师,确保体育教学质量。而目前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市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制定规划,逐年改善,尽快达标。

  2.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长效监控机制,坚持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3.各区(市)教育局要加大对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形成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学校主管校长负责、艺体办(教务处)组织实施、体育教研组落实的四级管理体系。以区(市)、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检查活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在安排课程时合理安排体育课。小学学段要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教学组织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己健身意识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基础运动的动作方法融入游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锻炼性和集体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初中学段体育教学以基本运动能力及自主健身行为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多个运动项目、多样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探索初二学生男女分班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教学形式。高中学段体育教学以专项技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体能为主要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该专项技能为主要内容,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应用和发展相关体能,并逐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5.各中小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职能,协助学校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师编写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落实《枣庄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的规定,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6.各级体育教学研究部门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关注学校、关注教学,认真研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研究部门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的同时,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建议;要与一线教师保持联系,并参与一线教学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努力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努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内涵,充分发挥教材在知识、技术、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心理品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不断提高体育课综合效益水平。

  2.认真执行《枣庄市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常规要求》,做好备课、上课、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其中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成绩考核必须有记录,各区(市)教育局在对学校的评估、检查中要认真检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加强体育课程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制定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解决教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要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体能的促进作用。要将男生引体向上(低年级斜体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的练习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着力加强体操类项目的教学,特别是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积极开展田径、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新兴运动项目及韵律活动与舞蹈等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5.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加强教法、学法和练法的有机结合,着力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规律,为学生创设“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条件,并运用观察、讨论、实验、评价和创新性学习等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的肢体活动为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性别、年龄的差异和特征,以及学生在不同项目和素质方面的优势或弱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运用“群体”效应和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勇敢精神;必须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习惯。

  6.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要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的方法,更要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1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实施小组:

  组长:

  组员:

  三、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在综合考评中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实施主要内容、方法与要求

  1、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七年级4节体育课,八年级3节体育课,九年级2节体育课,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九级2节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

  (2)全体学生在辅导老师组织和管理下进行广播操、长跑等活动,全面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2、方法:

  (1)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户外活动课由班主任、课任老师上(体育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分阶段进行活动:

  第一阶段:20xx年3月,诸甲亭中学已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以出色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二阶段:20xx年5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举办校第十届秋季运动会,全体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运动会,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同时,积极抓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付出的汗水。让学生走向课外,亲近自然,感受运动的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对自然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视野。

  第三阶段:20xx年6月,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组织新颖活泼的活动,积极锻炼,学会生活。开展学校“阳光班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春、靓丽、健康”氛围,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每位师生活动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3、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体育特色学校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继续开展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等。同时融入社区,带动家庭,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健身活动。

  五、保障措施

  1、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2、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场馆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制度,不断促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20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等,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方案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方案内容

  1. 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方面。教师应在学期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教学。

  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包括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身体素质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技能水平等,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难度,避免一刀切和重复性的训练。

  3. 科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技能。

  4. 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提高。

  5. 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组织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提供体育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6. 完善场地设施

  良好的场地设施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应加大投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需要,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同时,应加强对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

  7. 提高学生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例如,可以组织有趣的体育游戏和比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和课外锻炼;可以建立学生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体育锻炼和交流互动。

  8. 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通过定期家长会、家长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教育和训练。

  9.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同时,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和学习交流。

  三、实施与监测

  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本方案的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标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 监测与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应将监测与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2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通过面向基层、广泛参与、深入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领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二、参加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

  三、活动内容

  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设体育优质课评比和“三个一”教学案例评比两项评比活动。

  四、评比形式与基本要求

  (一)优质课评比以参赛教师自备课现场展示进行评审。各地推荐参评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参评的体育课应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以《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为参考,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不限。能反映近两年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2、优质课参评教师报名时需提交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其中对该教材的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要作出说明)和“表格式课时教学计划”。作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承办单位的.场地器材设施和教学对象,自制器材、挂图等教学用具由作课教师自带。

  (二)“三个一”教学案例评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评教师根据其任教年级,赛前完成一份单元(模块)教学计划、一份本单元(模块)教学计划中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在优质课评比活动期间,由组委会随机确定一节课现场撰写一份听评课报告,综合三项进行评定。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评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至xxxx年5月15日,

  由各地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层层组织开展本地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第二阶段:xxxx年5月22—24日,全市集中展评。

  六、活动地点

  小学:市实验小学 市竹园小学

  初中:市海慧中学

  高中:荆门市一中

  七、教学评优分组

  为切实推进体育教学比武常态化,让更多专兼职教师参与学习交流,本次评优活动共设六个组别,分别是:

  小学城镇教师组 小学农村教师组 农村小学兼职教师组初中城镇教师组 初中农村教师组 高中组

  八、名额分配

  1、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组队参加。各代表队设领队1人(体卫艺职能部门负责人),指导教师各学段1人。小学城镇组限报2人(不同水平)、其它组各1人;初中各组限报1人;高中组限报1人。各县市区“三个一”参评教师限报5人(每个水平一人)。

  2、市直各中小学限报1人。

  3、各地推荐评委1人,其基本条件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职骨干体育教师。

  八、报名办法及时间

  1、各地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后,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于xxxx年5月15日以前,将教学评优活动的报名表(附后)和优质课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送至市教研室(联系人:张丹波,联系电话:xx 邮箱:xx)。

  2、各地校于xxxx年5月21日上午,将“三个一”参评教师赛前完成的“两个一”(一份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一份本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中的一节课时教学设计)文本报送市教研室张丹波。

  九、奖项设定及奖励办法

  1、优秀组织奖:本届教学评优活动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奖的评选根据各地组织当地评优活动的情况,以及参加市级评比活动的成绩,由活动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综合评审,市教育局颁发奖牌。

  2、优质课评奖比例:各组别按3:4:3的比例分别评定一、二、三等奖(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安全事故、违背教学原则等情形不予评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荣誉证书。

  3、“三个一”等次奖:按各组别参赛教师3:4:3的比例分别评定一、二、三等奖,由市教研室颁发荣誉证书。

  4、优秀指导教师奖:各县市区评选中、小学优秀指导教师各1名,市直中、小学各2名。

  十、组织领导机构

  为保证评优活动公正、公平、有序进行,市教育局专门成立评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个评优活动的协调工作。成员由各县市区教研员组成,由张丹波同志具体负责。

  十一、其他事项

  1、全市评优活动期间,各地可组织教师观摩学习。

  2、评委和工作人员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观摩教师的有关费用由派出单位承担。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篇22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动我校艺体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内容选择和目标要求

  1、长跑技能。包括集体跑和自主锻炼。每生每天至少1500米。

  总目标:学生初步养成跑步时能够保持良好姿势的习惯,掌握科学规范的长跑动作要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即时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体育素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目标分解:

  (1)集体跑:通过“大课间”活动达成,每天学生1500米。

  (2)自主锻炼:通过体育课和课余达成。

  2、特色项目技能。

  由各班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总目标:各班要选择适宜的特色体育项目,既要能够达到全员参与、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适合本班规定场地,做到整齐美观,并遵循个体不影响整体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一班一特色,特色有深意的`目的。

  目标分解:视各班活动特点自行制订。

  学生自选艺体项目一个。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自选项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艺体项目。学生自选项目每四周可提出申请更改一次。

  三、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我校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计划和内容。

  3.全面性原则。师生共同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四、实施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三节下课后3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须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常规检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班长体育委员负责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大课间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学生自购。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

  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特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新朝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1、实行小组管理考核挂钩制。

  2、鼓励活动内容、形式创新。

  大课间活动除时间必须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活力健美健身操、游戏、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多种项目。

  四、大课间活动内容

  1、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活动,开展必选项目活动。

  2、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文体活动,前5分钟为必选项目活动时间,后15分钟为特色项目或自选项目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为班级特色项目活动时间,每周二、四为学生自选项目活动时间。主要项目有: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轮滑等大众创编游戏,以及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健美操、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阅读等。

  3、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和运动兴趣,定期更换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4、音体美个兴趣小组,根据学校安排自主组织小组活动。

  五、大课间活动流程

  上午大课间:

  1、进场:5分钟(放音乐)

  2、必选项目(长跑):10分钟

  3、自选项目:10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下午课外文体活动:

  1、进场:5分钟

  2、必选项目(长跑):5分钟

  3、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自主活动:15分钟

  4、结束:放松、回教室5分钟

  六、管理责任制

  1、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大课间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凝聚力的核心,有相当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的。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本班创编体育游戏;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学生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负责本班纪律、安全。

  2、班干部日日检查制:

  (1)检查出操人数;

  (2)检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

  (3)检查出操速度;

  (4)检查活动质量;

  (5)检查所带器材情况。

【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01-01

提升教学质量工作总结05-20

烧结厂提升安全管理活动方案02-18

体育教学活动方案04-29

体育教育活动方案05-11

体育主题活动方案05-10

体育活动方案03-29

体育教研活动方案04-14

教学质量提升分析发言稿04-14

趣味体育游戏活动方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