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20 03:07:57
  • 相关推荐
【实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1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的多样性等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保障。阿克苏市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城辽阔,资源丰富。为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保护优先、永续利用、惠益共享为目标,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利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高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施策,加强珍稀濒危和重要生物物种资源及河流、潮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全面保护,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机制,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系统保护、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区域、流域各片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谋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系统性保护和修复,提高保护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生物及其生境的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度,确定保护重点。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际需求,突出重点,开展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三)工作目标。完成市区内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开展各类生物观测、评估、预警,实行有效监控。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确保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不减少、管控级别不降低,自然保护地、湿地、森林、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管护能力建设得到增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野生生物得到有效保护。各类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综合管理得到加强,严控外来有害物种。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按照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持续在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在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水体类型开展鱼类、水生哺乳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物种的多样性本底调查,科学评估水生生物受威胁状况,构建观测网络,加强预测预警。

  (二)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加强全市范围内留存的珍贵树种的保护,完善林木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实施分类保护,依托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圆落实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原地保护工作。优化野生动植物执法保护工作,加大野生动物行政执法力度,严禁捕捞黄羊等珍稀濒危物种,禁止捕捉、宰杀、采摘、食用各类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开展野外巡护和救护,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三)开展生态系统综合修复。强化流城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优化湖泊河流生态系统,持续开展渭干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年度水体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两个确保”,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持续恢复。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升湿地保护地的建设质量与水平。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措施,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遵循约束、尊重自然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县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城市重要节点景观质量和形象。加快农村绿化建设,结合农区林网等为重点,科学规划确定重点确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四)规范空间开发。加强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将生态红线区城作为编制各类规划的强制性、约束性内容,全面构筑起一条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

  (五)防控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继续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从源头上将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拒之门外。继续跟踪潜在有害外来生物,完善应急预案,将有害外来入侵物种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在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的同时,谨慎引进推广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新品种,增加植物种群,科学构建城市植物群落,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变化多样的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的栖息和繁衍。发挥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的功能,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延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相关部门是保护本辖区生物多样性的责任主体,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大对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指导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整合现有分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规范、高效用好自治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

  (三)提高监管能力。各乡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监测、监管和预警能力,增强自然保护地、种质资源地和重要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的管护能力。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保护队伍建设,组织保护技术和监管工作培训。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与创新机制,加强珍稀濒危和重要经济物种的繁育技术研究,大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新技术应用。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珍稀濒危物种的就地与前敌保护、栖境恢复与修复等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实施与建设。

  (五)强化宣传教育。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结合科普、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指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2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大美阜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保护优先、永续利用、惠益共享为目标,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利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高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分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明确保护工作任务,切实保护好我市246.6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性、控制性内容,筑牢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二)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落实物种、基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等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地方品种。加强全市范围内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保护。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实施分类保护,积极开展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保护工作,栽植乡土树种,发动群众栽培,精心管护,增加古树名木的后备资源。以保护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为切入点,加强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蚬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深化生态农业发展,加大水生物种的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资源、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确保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免遭人为破坏,保持良好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

  (三)着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根据 “一心两带、四片八区、多廊贯阜”生态网络格局,结合阜阳市廊道建设的现状,完善生态廊道,重新恢复阻断的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交流,基因交流,建立栖息地之间的连接通道。加强森林景观的改造,通过绿地植物群落物种的培育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四)防控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继续加强对现有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花生等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控。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从源头上将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拒之于外。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盲目引进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同时为检疫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思路,在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的同时,谨慎引进推广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增加植物种群,科学构建城市植物群落,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变化多样的植物复层种植结构,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的栖息和繁衍。发挥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的功能,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延续。

  (五)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紧紧围绕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导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打好碧水攻坚战,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紧扣水污染防治重点,综合施策,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三化、三管”(城市“绿化、硬化、净化”和“扬尘、烟尘、粉尘”排放管理)为抓手,认真落实控尘、控放、控车、控排、控烧“五控”和全覆盖、全喷淋、全清洁、全禁燃、全达标、全天候“六全”的管控措施,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年度目标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好净土持久战,加强土壤环境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阜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织和协调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市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指导力度。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整合保护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规范、高效用好省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和阜阳市生态补偿资金。要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等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信贷资金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是提高监管能力。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监测、监管和预警能力,增强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的管护能力。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保护队伍建设,定期、不定期组织保护技术和监管工作培训。同时,要严格对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3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贵阳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贵阳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需求,从生态系统、物种多样、遗传多样和景观多样四个层次出发,着力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序实施可靠的调查、监控、防控及评估,构建完善的就地、迁地保护体系,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强化各类保护地建设,加强保护合作与宣传,提升全市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贵阳市大生态战略目标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绿色经济发展不断增强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并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内在统一的绿色产业,做好生态文章,打好生态品牌,构建生态环境舒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统筹规划、永续利用。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统筹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大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并在科学研究与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的服务功能为价值导向,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技支撑、提升水平。 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充分应用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平,着力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生态补偿、惠益共享。 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合理分享生物多样性资源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生态补偿资金,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财政应投入资金支持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开展,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来。

  三、主要目标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通报和协调、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使贵阳市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管护、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态战略目标。

  四、主要工作任务

  1、合理开发利用全市自然资源,贯彻执行国家、省自然资源发展规划,执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实施自然资源价格体系政府公示制度,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省会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推动省会城市一体化进程。

  2、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3、统筹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要工程,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订生态补偿制度并组织实施。

  4、查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重大违法案件。

  5、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统计标准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市域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督管理和相关信息发布。

  6、指导开展农用地、渔业水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实施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开展外来物种管理工作。

  7、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市内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组织疫情扑灭工作。

  8、组织实施出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职责实施防止重大动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的紧急预防措施,以及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出入境禁令、解禁令。组织实施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过境动物的.检疫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出入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和场所指定工作。组织实施入境动植物隔离检疫工作,组织实施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工作。组织实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的工作规程,在关区推广应用除害处理药剂、器械的使用及除害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组织实施出入境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生物物种资源的检验检疫工作。

  9、组织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石漠化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实施林业、草原、湿地及其生态治理、修复和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10、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资源状况评估,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繁育、栖息地恢复发展、疫源疫病监测,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猎捕或采集、驯养繁殖或培植、经营利用,按职责监督管理陆生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承担湿地、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国际公约履约工作。

  11、对全市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依法进行查处。

  12、结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保护本辖区生物多样性的责任主体,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制定辖区内年度生物多样性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工程。市生态环境、林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负责本行业行动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并加大对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指导力度,共同推进《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市、县)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原则上每半年(季度)组织召开至少一次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市直各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责,每季度形成工作专报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通报各相关部门。

  (三)加强资金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等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规范、高效用好市级生态补偿资金。

  (四)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栖境恢复与修复等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实施与建设。加强珍稀濒危和重要物种的繁育技术研究,大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新技术应用。加强科技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等能力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

  (五)强化宣传教育。各区(市、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结合5.22生物多样性保护日、6.18贵州生态日、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指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坚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

  (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制定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时,相关地区和部门应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物多样性损害鉴定工作机制,完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制度。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强化太湖等湖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三、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整的`,应该科学论证,严格审批。

  (二)优化完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对已划定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原则上不得开展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控林地、草地、湿地转为建设用地。规范开展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的调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内有限人为活动论证工作,确保生态空间“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质量不下降”。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中不同类型保护区域的责任主体,依据各自领域的法律法规扎实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严格查处破坏生态空间违法行为,逐步建立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常态化巡查、核查制度。到20xx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按省政府规划确定的规模执行。

  (三)合理建设物种保护空间格局。针对长江江豚、木荷、紫楠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划定一批物种数量多、生物多样性状况佳、生态保护价值高的重点保护区域。

  四、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一)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多自然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制定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重点实施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退田(圩)还湖还湿、防护林体系建设、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打造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湿地、绿地、林地生态系统复合格局,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

  (二)落实就地保护措施。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特殊物种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加强病危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普及应用乡土适生、适地植物,形成稳定的地带性自然植被群落。

  (三)完善迁地保护措施。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种质资源圃、水产原良种场等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科学构建迁地保护群落,对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的重点物种,加强替代生境研究和示范建设,推进特殊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

  (四)高标准开展太湖生态岛建设。积极争取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试点,以“生态立岛”为核心打造太湖生态岛,实施水岸同治,推进河湖生态治理、恢复和长效管护。重点实施加强河道水系连通畅流、河道护岸生态化改造、生态安全缓冲区等自然生态修举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五、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体系

  (一)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开展重点保护区域持续性专项调查,摸清珍稀濒危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指示物种等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持续推进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

  (二)实施物种分级管理与精准监管。根据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江苏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实施物种分级管理与精准监管,公布和更新苏州市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

  (三)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以沿长江、太湖、阳澄湖、大运河区域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建设,积极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完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广泛应用环境DNA、AI识别、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周期性观测。

  (四)完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成效评估体系,每3~5年发布一次综合评估报告。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六、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一)依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建立生物安全培训、跟踪检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二)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促进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开发利用、进出境、知识产权保护、惠益分享等监管信息联通共享,强化生物遗传资源对外提供和合作研究利用的监督管理。

  (三)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加强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清除等,遏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美国白蛾等扩散蔓延。强化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加强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监管。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5

  为加强全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优先、永续利用、惠益共享为目标,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利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强化工作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

  2、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管护能力建设得到增强,全面制止、惩处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行为,进一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空间。

  3、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氛围浓厚。

  三、主要任务

  (一)分阶段开展调查评估,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

  第一阶段:编制完成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选取莲泗荡湿地公园开展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年底前向市局提交相关调查成果,并尽早完成调查评估工作。

  (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

  加强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严守生态红线。按照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要求,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维护类保护红线区域的管理,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控,进一步减轻生态系统受到的来自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压力,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稳定创造条件。

  (三)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联合农业农村和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加强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管,切实整治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焦点问题,全面制止、惩处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行为。完成国家及省对各类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的实地核查,对往年“绿盾”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建立并完善各类问题核查及整改台账。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信息亭、显示屏、广告牌等宣传阵地,结合“5.22”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在绿色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中融入更多生物多样性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广大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合力,切实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财政资金支持,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单位工作预算,切实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提高监管能力。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监管和预警能力。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盾”专项行动、环保督查等,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巡查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规违法行为。

  四是强化资料管理。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要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阅、成果共享等方式,形成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包括物种名称、分布区域、音视频和文字资料及其他必要的数据资料,建立工作档案,并认真仔细保管。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篇6

  为全面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结合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中卫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

  (一)健全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配合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修订关于自然保护地、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湿地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

  (二)制定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配合自治区修订新时期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关部门在制定国土空间、林业、渔业、农业、水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其中,落实管控要求,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努力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统筹衔接各类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开展沙坡头和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香山湖和天湖等重点生态区水生生物完整性及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工作。加强湿地野外监测系统建设,认定并发布一般湿地名录,开展香山湖湿地公园、腾格里湖、小湖等鸟类活动频繁的湿地区域动态监测。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对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建立清单并进行长期监测。推进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配合自治区完成数据库建立工作。

  (二)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建设。配合自治区开展宁夏智慧林草云平台等项目研究和设施建设。完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体化监测体系数智中心平台建设,开发完善动物采集与管理系统、植物采集与管理系统、野生动物“云计算”监测系统等监测工程。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依托,结合现场调查、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对保护区重要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林草资源动态监测、预警,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长期化、现代化。在确保生物资源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数据的共享。

  (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按照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部署及相关评估标准体系,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种资源经济价值等调查评估。配合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定期发布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探索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应用、环境污染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提出降低影响的可行性对策,明确保护责任。

  四、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一)依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加强农作物和林业病虫害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科学防控,提高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和源头管控能力,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和防疫保障能力。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大疫病早期预警狙击、应急控制、阻断扑灭、可持续综合防御控制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强化生物安全风险预警,严格做好疫情监测和安全风险监控。提升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管能力,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建立生物安全培训、跟踪检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强化过程管理,保障生物安全。

  (二)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配合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调查,建立完善动植物种质资源等信息平台,促进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科研监测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配合自治区建立健全获取、利用、进出境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生物遗传资源对外提供的监督管理,规范生物遗传资源的采集、利用和对外输出行为。

  (三)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的家底调查,配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组织开展全市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中卫市外来物种的基本情况,建立现状数据库,全面掌握外来入侵物种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构建监测预警防控信息平台,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应急防控灭除及生态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

  (四)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加强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种业发展,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完成种质资源库建设。提升沙坡头区蔬菜、海原县马铃薯、中宁县枸杞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质量。实施种业龙头企业扶优行动,培育3—5家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市级以上专业化制(育)种企业,建成运营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和宁夏奶业科创中心,提升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加大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领域科技合作力度,加强合作与交流。

  五、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一)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强“绿盾”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开展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行为的整治力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对破坏生物多样性、危害野生动植物行为的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考核制度要求,对落实责任、推动工作不力的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

  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

  (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等宣传普及,积极引导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和监督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推进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司法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语04-24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05-30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语05-09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语06-11

未成年保护工作方案04-29

生物说课稿01-03

安保工作方案06-13

工作方案模板04-25

安全工作方案09-25

工作方案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