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创新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增强创新源头供给,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支持和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x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2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1.1%,增幅全省第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25%,较上年增长0.16个百分点,实现三年再次进位,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x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2、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xx年以来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重点研发项目7项,省市县财政支持资金500万元;应流航源、明天氢能项目攻关需求成功列入省科技厅20xx年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任务,其中明天氢能成功对接揭榜方,获得省1100万元的立项扶持。
3、积极组织申报省科技奖。召开市20xx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培训会,指导申报单位对照评审标准,遴选推荐先进科技成果。20xx年全市共提名12个项目参评20xx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
二、强化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
1、接续推进“攀亲结缘”工程。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先后三批共引进“创新创业培育项目”29家,其中已注册企业12家;裕安区与安徽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且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正式签约运营。应流集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和航空航天领域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
2、实施“种子”变成“果子”行动。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首个市级分市场)正式启动运营。目前上线企业技术需求14项,成功对接成果5项。
3、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交易。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市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合同交易,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20xx年度,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29.11亿元,居全省第7位,增幅为64.45%,居全省第11位;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9.45亿元,居全省第7位,增幅为89.26%,居全省第4位。
三、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突出“双招双引”源头活水,强化科技型企业指导服务,加大高企优惠政策宣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20xx年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9家,通过认定222家,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86家,较20xx年新增140家左右,实现连续四年增幅30%以上。
2、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传统行业企业改造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8.9 %(目前只公布到三季度),比全省平均水平8.7%高出1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
3、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从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知识产权三个方面加大投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20xx年全年共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7家,较上年增加373家,数量增幅全省前列,有力支撑了营商环境指标中包容普惠创新的我市排名。
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1、建设孵化载体。六安市科创中心获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年度评价A类优秀等次。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孵化器1家、备案省级众创空间2家。皖西学院星火创咖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水穿石”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顺利实现我市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的突破。
2、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对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0xx年全市共推荐7家单位申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完成新备案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市级实验室2家的任务。
五、集聚人才智力资源,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1、持续推进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全市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总数达到7家,所实施的项目均已产业化,20xx年当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税收1296.23万元。20xx年推荐申报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家。
2、精准对接海外高端智力人才。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成功获批20xx年度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有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3家,占全省总数的1/1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马来西亚专家联合申报的'项目成功获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
3、做好外国专家服务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目前在六安工作的外籍专家31名,其中高端技术人才(A类)5人,外国专业人才(B类)26人。
六、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深入推进
1、优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环境。印发了《关于贯彻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六安市科技特派团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等4个配套管理文件。率先在全省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设立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站、村服务点。推出“科特贷”金融产品,共发放贷款44笔,金额5322.4万元。
2、优化调整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市科技特派员已动态发展到2537人,实现“一对一”结对服务全市1794个行政村;选派大学生科技特派员244人,占全省选认人数的12%,选派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围绕县区主导特色产业,由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12个,组团数均居全省前列。
3、打造农业创新平台。制订出台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总体规划;新增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6家,全市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42家,新增数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创建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5个。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2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xx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1、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从20xx年起,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如20xx年,我校抓住“创建湖南省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呼唤绿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抓了三个环节。第一、认识绿色。我校组织了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科学报告,利用黑板板、手抄报、知识长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第二、走近绿色。组织同学去参观高科技无公害农业种植园,走访调查附近的工业园,并要求学生写出环保作文或调查报告。如高三钟浩同学,利用假日对湘乡市的环境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撰写出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受到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批示,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第三、营造绿色。我们要求各班学生进行班级绿色角建设活动,同学们人人动手,有的利用废旧材料种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养一组盆景;有的创造了环保作品。如我市有许多私人炼油膏厂,这些厂都采用在高温下提炼油膏,因而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对工人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李毅鑫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后,决定改变沥青油膏的生产工艺,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出沥青油膏来。他决定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废品放其中,来免炼沥油膏,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废品制备免炼沥青油膏的研究》参加了20xx年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一举夺魁,获得了省一等奖。
2、举办科技艺术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举办科学艺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创新中寻求自己的突破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20xx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艺术节,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展出,作品内容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工艺模型、天文气象观测、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环境检测、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数谭玮琛的《1—5热水灭火枪》这种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选送它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大赛,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入围一等奖,但该生在手工测试中失利,降为二等奖。赛后,他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同年8月,他携带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大会,他的作品荣获国际二等奖、纪念奖、小发明演示奖。
3、找准切入点,勇攀创新高峰
“能源危机”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节约能源,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地球变温层能源的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有待开发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农村深井恒温水与地表空气交换产生的变温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校近年来关注“三农”、关注“能源”的一项新课题。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3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里,我们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在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努力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现在,我将为大家总结我们科技创新团队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
一、项目成果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团队共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 开发了一款创新的智能产品,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盈利点;
2. 实施了一项关键的.技术升级,提升了公司现有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3. 成功推进了一项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项目,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二、技术创新
我们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1. 探索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不断优化现有技术体系,提高了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积极参与行业技术交流和合作,与同行业的优秀团队进行技术分享和合作,促进了技术的共享和进步。
三、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的成长:
1. 加强了团队的协作与沟通,提升了团队的执行力和效率;
2. 不断举办技术分享、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3. 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平衡,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四、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致力于科技创新,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继续深耕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为公司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2. 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3. 加强团队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公司的科技创新事业继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4
我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历来受到院领导的重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我院坚持以“活跃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术素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指导,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学术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同学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为宗旨,发挥我院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专家指导组专家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0xx年在xx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我院分团委的具体指导下,以及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家指导组老师的指导以及大学生科技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一年一大进步,尤其在今年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培养了一大批新的像崔梦莹、史钰晓等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我们学院在科技创新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院未来科技创新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基础。现将我院今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学院科研小组,带动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
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科技意识,扩大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以大学生科技立项带动全院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我院今年年初对大学生科研立项结工作做了认真布置,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有关科技创新的管理条例。20xx年3月份,在校科协科研小组的带领下,我院科协经团委的批准,向全体xx学院学生进行征聘,经过重重选拔,最后成立了以李彩霞、张亚明、刘玉洁、于超华等为核心的我院的第一支科研小组。
我科研小组总共有15人,分为三组,在今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都表现积极,在今年的春季科研立项、校校园设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表现积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院全体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为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协与科研小组的不懈努力下,我院正在形成一股“人人知创新、人人讲创新、人人比创新、积极出成果”的良好科技创新风气。
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技能
今年来,我院科协加强了对我院科技创新人才的技能培训。我们制定了例会制度,每周对科协及科研小组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创业计划、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的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深入讲解创业计划和调查报告的申报书及成品的具体要求、形式、内容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研人员的专业性,带领我院科技创新的初学者一步步走向成熟,逐渐发展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大地提高了我院在科技创新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我院除了对科技创新作品的培训外,还对科研作品写作中用到的电脑知识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word、excel、photoshop等相关知识的技巧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写作者的写作、排版能力,节省了大量时间,作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组织春季立项,彰显经管科技创新的风采我校今年的大学生春季科研立项活动,在我院团委及科协的集体努力下,取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突破,我院总共向校里上交75份作品(其中调查报告54份,创业计划21份),与往年相比我院的作品数量增加将近一倍多,为今年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上交作品经过初评后有15份作品获得答辩资格,与往年相比,数量上有所上升,质量有所提高,最后xxxxxxx等5份作品获得立项资格,超越了许多优秀学院,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强院。
这次春季科研立项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我院科技创新的实力,彰显了我院科技创新的风采。另一方面,使我们明确了我院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为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引导作用。
四、组织开展各类创新设计大赛,打造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亮点
为了突出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综合考虑了专业理论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在今年我校的校园设计大赛以及公益广告大赛中,我院xxxxxx等十余人的作品晋级决赛,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另一大突破,充分证明了我院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打造了xx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亮点。
五、组织各种科技创新大赛,营造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氛围
我院为了进一步响应、贯彻并落实校团委、校科协的工作要点及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的认识,激励我院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丰富我院大学生的科技生活,促进我院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同时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以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我院积极参了各种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如20xx年度xx市青年创业大赛、20xx年“西安世园会”挑战杯专项比赛等大型活动。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5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忙碌的20xx年已从我们身边掠过,充满机遇挑战的20xx年已经来到。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辛酸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充实和满足。20xx年,在省市科技部门,县委、县政府、县发改局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在全体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理论业务学习,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能力。
(1)结合我县科技工作实际,把省市县各级部门总体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服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单位活动,使领导干部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拉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性。
2.制定政策完善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印发了《20xx年度秦创原建设市考指标任务分工的意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市考指标任务“红黄绿榜”》等文件,起草了《泾阳县秦创原驱动平台建设支持措施》《泾阳县关于打造“301”科创特区实施意见》《泾阳县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实施意见》《泾阳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方案》等,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和修订完善。
二、工作成效
取得省级项目1个70万元,市级项目4个100万元。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共48个220万元。泾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被评为咸阳市首批市级技术转移优秀示范机构,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301.53万元。全县科小企业45家,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万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18.3个。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29%,研发人员269人,新增产业链企业2家,研发机构3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4个,双创孵化载体2个,科技服务机构3个,债权融资2.78亿元,股权融资1.145亿元,产教融合基地4个。各类专利数量1101件,其中外观专利416件,实用新型专利455件,发明专利230件。申请省级以上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项。设立科创基金1个,涉及金额达到3亿元,拟投资项目1个。
三、工作亮点
1.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构建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举办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题会2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加速科技型企业培育。入企宣传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线上、线下”举办减税降费政策培训,加大瞪羚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对具备培育基础的'企业优先推荐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重点支持县域科技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泾阳工作站、泾阳县特色专家站等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加大科技工作机制和体制改革力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在秦创原泾阳创新服务中心举办了专题活动三次。一是于4月2日举行了咸阳市中医农业顾问专场暨路演活动,围绕碳基有机肥产业化项目、中药渣制备超级活性炭绿色产业链构建、传统中药面膜现代化产品等进行了现场交流。二是4月27日,与西安市科协围绕“创新中国”建设进行了互动交流,初步达成共建意向。三是5月13日,联合西安交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泾”彩你我,“阳”帆远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新港项目区县行首次活动,举办了精量水肥气集成控制系统产品和设备、无人机的全天候氢电复合电源系统、碳纤热塑复材热冲压绿色制造和3D打印和数字孪生的复合机床平台等四个项目路演活动。
3.常态化技术难题征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及难题52项,解决35项。科技成果转化20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个,完成专利交易10项,交易额495万元。
4.招才引智,加速成果转化落地。聚焦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增“科学家+工程师”团队2个、“新双创”队伍团队5个,创新团队5个,创新型人才3个,科技经纪人6个,科技特派员数量累计200余人,高层次人才12人,外专6人。
5.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持续推进科技结对帮扶工作,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导向,开展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及专家实地指导5次,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2项产业脱贫中推广应用普及。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开展专题培训2次,参加培训120人次,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6.主抓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泾转化。围绕“六心五站三园两区”(六心:秦创原创新实践服务中心、创新促进中心、茯茶中心、畜牧中心、果业中心、蔬菜中心;五站: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泾阳工作站、蔬菜试验示范站、农作物试验示范站、葡萄酒工作站、元宝枫试验示范站;三园:临空智造园、临空科创园、茯茶产业园;二区:咸阳市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泾阳先行区、“301”科创特区),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强化校企协作合作,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泾阳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产业共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面向解决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需求的项目形成机制,组织专家深入科研院所、学校、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调研,对秦创原未来工作进行谋划。
8.撰写《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获优秀奖,并被陕西省发改委在全省青年干部论坛上进行刊登;组织实施3项秦创原典型案例,并被省市秦创原领导小组推荐推广。
9.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泾阳工作站。
10.陕西雅泰乳业星创天地评估获全省优秀等次。
四、存在问题
1.县域科技型企业较少,存在研发的企业占比更少,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造成较大压力。
2.我县大多企业为农业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资力不够雄厚,且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导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较少。
3.我县20xx年县本级科技投入为374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17%,对科技工作开展带来不便。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载体建设,提升双创承载能力。加快临空科创园建设步伐,尽快建成加速中心、科创大厦、孵化中心等三个创新载体。推进临空智造园、临空科创园建设,产业项目签约10亿元以上,实现“两年聚产业”目标。
2.完善秦创原(泾阳)创促中心工作体系。以市场化、企业化机制创新为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目的,构建独具泾阳特色的创新创业和转化应用体系。
3.进一步增加秦创原专项投入。增加科技专项经费,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科技工作人员力量,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高水平建设双创平台。加快提升“秦创原泾阳创新实践服务中心”“秦创原.泾阳创新实践基地”“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双创载体孵化培育能力。
5.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按照抓工业园区的思路来抓农业园区发展,合理布局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动园区产销一体化、农旅融合化。主打“五色”产业(黑白红绿黄,黄:粮食),提高茯茶创业园产业集群效益。
6.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引领能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6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年度目标任务,立足争先进位,狠抓责任落实,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绩效。
一、强化高企培育,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建立高企培育“梯次队伍”,挖潜力、保存量、提增量。高企培育成效明显,全年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7家,预计年底全市高企数可达340家以上,可望在全省实现进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开高走,在年初全省垫底的不利开局下,持续追赶,9月以来连续三个月保持在全省前5位,1到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5.1%,居全省第4位。三是鼓励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全年分8批登记入库企业184家,较去年净增39家。
二、突出政策引领,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加强政策宣讲,组织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和“双十佳”评比,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二是开展研发投入补短板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稳步增长。20xx年度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18.2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7.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9%,居同类市第1位。三是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制定出台了《六安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各类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全年共立项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
三、集聚创新资源,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支持企业积极吸纳市外先进技术成果,借力破解瓶颈难题。1到11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8.9亿元,居全省第8位;全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6.71亿元,居全省第10位。二是六安成功纳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组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参加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1个项目参加大院大所线上云签约,4家企业在长三角成果展区布展,18项科技成果公开发布。三是在20xx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公示对象中,我市入围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四、深化院地合作,推深做实“攀亲结故”工程
一是进一步推进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战略合作,安徽工研院六安院首批引进的12个创新创业团队陆续入驻,其中电吸附净水技术应用开发产业创新团队成功获批为第十四批省“115”创业创新团队,遴选出第二批拟入驻的8个创新创业团队和2家共建实验室。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参与申报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群成功获批,成功揭榜“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两项国家20xx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市政府与安医大成功签约,共建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正式揭牌。二是畅通科技要素对接渠道。开展“四送一服”科技要素集中对接暨第二届“百名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组织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安徽省农科所、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148人次赴各县区开展现场技术需求对接,实地走访企业32家。六安市电视台、省政府官方网站、学习强国APP安徽频道先后报道了此次活动。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作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强外国高端智力人才引进,我市1名外籍专家被省政府授予第十五届“安徽省黄山友谊奖”。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动态发展到1342名。
五、加快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推动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应流集团在全省首批1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三年建设期满定期评估中跻身前列,为全省3家获得“优秀”等次的单位之一。皖西学院“星火创咖”、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水穿石”众创空间进入省科技厅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申请拟推荐名单,可望实现我市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的突破。二是加快国家高新区创建步伐,坚持“以升促建”的原则,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专业孵化器培育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六安高新区提档升级,出台了《六安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方案》,成立了六安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三是加快农业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在第七批77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期考核中成为全国15家获得优秀等次的园区之一。霍邱、金寨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5家。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7
20xx年以来,全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瞄准科技创新“短板”,着力在育主体、建平台、强合作、促转化、优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20xx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科技创新实现大幅跃升,创新主体加速成长,全县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认定各类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8家,成立产业研究院1家。新登记科技成果3项,认定技术合同累计成交超过1000万元。县财政科技创新经费预算达到1318万元,占GDP比重达到0.55%。
(一)不断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一是实施减税降费行动。组织企业申报科技研发后补助项目4项56.6万元。二是开展研发投入创新。设立企业创新风险池,启动实施“宁科贷”业务(宁夏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3家企业融资贷款390万,撬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近1000万,进一步增强了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不断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建设泾源县蜂蜜质量检测中心,注册成立泾源县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智能蜂箱”、安格斯肉牛智能养殖等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展泾源黄牛肉、泾源县土蜂蜜、泾源县山野菜品牌认证,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为产业发展赋能。实施食用菌种植、林下经济等产业攻关项目,为产业新业态发展赋能。
(三)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新申报蜜蜂、中药材等技术创新中心3家,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固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二是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围绕全县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需求,不断加大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争取力度,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75项,评审立项实施51项,争取资金994万元,其中:区级科技项目下达30项,下达资金594万元,县级项目立项21项,资金400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科技投入渠道单一。创新项目和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偏低,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不高。
(二)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少,中小企业缺乏长远战略眼光,不愿承担高科技投入的高风险,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新产品研发、技改经费投入和市场开拓的步子不大。
(三)科技人才培养还需持续发力。受经济、区位等原因,一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领军型”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本地人才总量少,质量低,人才的分布不够合理,人才问题成为影响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现有第一、二、三产业经营均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宣传,在优化创新环境上再有大作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创新驱动30条”等中央、区市县科技相关创新政策的宣传学习,形成人人懂科技、人人能研发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召开全县科技创新政策解读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区市举办的各类科技创新培训班。深化与科技厅创新联动结对子行动,通过企业调研、企业走访,实行“一企一策”举措,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来。
(二)育企业,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再上新台阶。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从更大范围内谋划各类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争取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园区、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二是提高组织程度。全面构建县、园区乡镇、企业三级培育网络,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行业部门、园区、各企业,积极开展跟踪服务,高质量快节奏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三是加强源头培育。提前谋划布局,精准落实培育措施,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分类分级建立培育台账,夯实科技型企业发展基础。
(三)问需求,在科技项目管理改革上再打新胜仗。坚持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聚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0项,分级分类开展项目中期绩效评价及结题验收。
(四)谋项目,在重大项目实施上再启新征程。着手谋划20xx年重点项目,重点围绕科技支撑“四大提升”行动和县委、县政府重点任务,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民生科技体系构造,从产业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科技项目。
(五)聚人才,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再添新动能。建立健全东西部、院地科技合作体制机制,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全面落实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拓宽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渠道,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库,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强化管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8
20xx年,xx市围绕我市“三大目标规划”,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逐渐凸显,全市域创新的格局逐步形成,现将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围绕国家高新区中心,逐步打造创新高地、创业福地
一是合力做好高新区迎检工作。4月份,迎接了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宛晓春一行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宛厅长对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国家高新区创建提振了信心。为贯彻宛厅长调研精神,加快落实国家高新区创建任务,召开了专题任务分解会议,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积极性。围绕我市市委全会明确的“三大目标规划”,对高新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和汇报材料进行了数次修改。编制了《高新区资料汇编》,完善了高新区规划展示厅的内容,在北京顺利组织召开了国家高新区规划论证会。目前,正在全力做好国家高新区迎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顺利迎接10月份科技部专家组的现场考察。
二是聚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举办高端活动造氛围。20xx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纺织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和铝产业创新发展高端会议、硒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高峰会议,成立了华信药业为牵头单位的全国富硒产业联盟并设立富硒产业联盟基金,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举办了xx市首届科技政策知识大赛和在校学生知识产权创新创意大赛,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积极性。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促研发。获批xx首家“功能性复合调味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组织三宝与东华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xx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大对xx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协调与管理。申报了安徽省第二家企业专业化国家级众创空间,将要迎来科技部现场考察。我市注重平台的绩效管理,全省3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我市占3家;全省2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省评估,通过9家,我市占2家;全省19家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为优秀,我市天能名列其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成立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专利代理机构,目前正在筹建科技大市场和技术转移中心,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奠定基础。
三是全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了高企调研及研发统计培训工作,上半年认定高企11家,高企预计全年达到76家,获批阜阳市优秀高企3家。组织企业申报进入国家科技型企业库,目前已入库企业76家。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申报获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4个,4家企业项目进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行业赛,已经获得省、阜阳市项目资金及奖补资金3207万元。目前正在组织申报20xx年省科技进步奖4个,均已通过形式审查,组织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个,研发设备补助项目39家,申请省级项目和奖补资金6000万元。促进产业快速发展。高新区成立了高新投,筹备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不断加快提升创新能级,新获批了国家火炬阜阳xx高新区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至此,高新区已形成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围绕国家创新型县(市)目标,突出打造“双创高地、产业新城”
一是发挥科技金融支撑作用。我市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各1亿元,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引导作用。20xx年,深入推进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先后组织12家企业与担保机构对接,为企业进行专利质押融资贷款8100万元。争取阜阳市科技创新券87万元。
二是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安徽建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就业平台建设等。20xx年上半年,组织带领50多家企业与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50余份,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三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xx年1-7月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位居全省县市第5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35件,仅次于合肥、芜湖、马鞍山。组织申报获批了国家知识产权规范化培育市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的申报工作。
四是申报国家创新型县(市)。4月份,xx市作为安徽省试点县进行了创新数据采集和填报,9月份,进行了县域创新数据正式采集。目前,我市国家创新型县(市)申报材料已通过省专家评审,已由省科技厅推荐至科技部待评。我市将加强与科技部沟通,继续做好国家创新型县(市)跟进工作。
(三)围绕全市域创新愿景,重点打造区市联动、区市合一范式
一是以高新区理念引领全市域创新。以国家高新区的理念引领国家创新型县(市)的创建,以国家创新型县(市)的创建引领国家高新区建设,将园区创新提升为全市域创新,用创新、创先、创优的理念引领全市各项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发展,开阔视野,提升站位,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氛围已在全市蔚然成风。
二是发挥xx科创委的统领作用。20xx年1月,我市成立了xx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国家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等重点创新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已召开xx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全体会议3次,安排部署了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工作,为创建提供合力和动力。
三是加大民生及社会领域科技投入。农业农村领域,组织30位省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镇,开展科技实地帮扶。组织申报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申报中央引导地方发展(扶贫)项目4个,获得精准脱贫科技示范项目资金34万元,推荐邴集三和村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科技示范村评选,展现农业与科技的互融。教育领域,组织xx四中申报获批安徽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正在协助京安骨科医院申报省院士工作站。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层次仍然不高。我市科技创新虽然在皖北领先,但是与皖南及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仍需奋力寻得突破。
(二)创新要素仍需进一步集聚。我市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仍较少,高端创新平台有限,公共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强化,需要进一步激活创新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速度有待加快。现阶段的三产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度较低、融合层次较浅。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有待形成,一、二、三产业中的`企业主体联盟有待建立。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统筹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打造区市合一的xx样板。
(一)顺利迎接国家高新区现场考察。近期科技部专家组将到高新区正式现场考察,我市将做好高新产业战略规划、发展规划、汇报材料、汇报PPT的修改定稿工作,规划展示厅、科技孵化器内设施等完善工作,做好国家高新区迎检的.其他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迎接科技部专家的现场考察。
(二)做好国家创新型县(市)申报对接。目前,国家创新型县(市)申报材料已由省科技厅推荐至科技部,我市将做好沟通汇报工作,力争年底顺利获批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正式开始为期3年的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
(三)举办各类高端论坛及活动。依托院士工作站举办以再生资源等为主题的高端产业峰会,打响xx院士经济品牌,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对进入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的4家企业加强指导,力争有2家以上企业获得优秀奖,打响xx创新创业品牌。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9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照我县制造业倍增行动计划,在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工作成效
1.科技创新主体快速成长。一是重培育。重点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加大工作力度,20xx年度前两批高企共推荐47家企业申报,第一批33家通过省科技厅专家评审。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80家目标任务,高企后备力量进一步壮大。二是强研发。完成创新驱动研发投入9.1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4.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14家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及1家5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动态“双清零”。三是增动能。今年元月份,我县获得“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县”称号,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59个县市中排名第5,三县位列第一。
2.创新平台建设提档升级。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标杆。先进高分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获批安徽省首批备案,新增了一家省级创新平台。协助经开区与安工大做实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二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重点扶持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强,推动蔬菜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三是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培育台创园绿色食品加工孵化器、经开区南山宝湾产业园分别申报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力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3.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是广泛征集企业需求。充分调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技术创新水平,共计征集技术需求20余项。二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上半年,重点推动校企合作项目12个,组织晶晶玻璃、艾雅伦与上海高校开展线上技术需求对接。睿阳体能、中电熊猫等5家企业成功晋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赛,占全市入围企业的`四分之一。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完成技术合同交易总额43.5亿元。推进硅宝有机硅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试生产。
4.科技强农行动持续发力。一是优化队伍建设。开展年度绩效评价,评选优秀科技特派员10名。实施准入退出机制,动态调整行政村结对帮扶。二是赋能产业发展。发挥科技特派团“团式”作用,依托省农科院、安农大等高校资源优势,举办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培训会,助力企业农户增产增收。三是做好示范点备案。聚焦资源禀赋,推荐皖东农业创建省“科技特派员+”示范点,打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
5.科研攻关计划稳步实施。一是支持“揭榜挂帅”活动。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完成对省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领域揭榜挂帅100万元县级资金配套。二是征集科技重点项目。推荐县域企业积极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征集储备20项市科技计划项目。三是储备青年拔尖人才。组织申报科技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项,已获省科技厅推荐。
6.为企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开展“企业高校行”活动。为推进安徽“双创汇”工作,上半年,组织10家企业赴杭州、上海开展长三角高校行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先后走访调研了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让企业走进实验室了解高校科技成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洽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二是打造“育高企”特色亮点。在高企培育中,抓好服务前移、部门协作,开展申报推荐关口前移,积极与税务等部门对接,建立了“育高企”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发挥部门协作聚合力和前置服务响应力,全力做好高企培育工作,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科技惠企服务。组织70家企业参加科技创新券宣传培训会,让企业“足不出园”即获政策宣讲和长三角高校院所最新成果推介,拓展创新视野和推动科技合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开展“制造业倍增科技先行”行动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重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上加大工作力度,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在“十三五”基础上实现倍增。
2.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企业申报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组织高校、科研单位与我县企业共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本地产业的紧密嫁接,重点推进高分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进一步提升我县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快推进产学研融合。想企业之所想,继续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与难题,助企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拓宽与行业专家教授联系沟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今年力争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以上,进一步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今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50项以上, 技术合同交易总额36亿元,其中企业吸纳额24亿元。
4.提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扶持,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等政策奖励,用足用活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政策。与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创新资源,为我县企业创新减负助力。紧盯科技创新“赛马”五个方面指标,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强“一改两为”作风建设,力争在季度“赛马”中取得好成绩。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10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师全面贯彻科技兴教的方针,认真落实教育局、镇教办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精神,扎实展开工作,现将我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科技工作摆到学校的重要地位。
加强学校的科技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因而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来,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成立学校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二、创设浓郁的科技校园环境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科技工作深入人心。为科技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学校科技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注重抓好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技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技教育,联合进行科技教育渗透,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1、成立兴趣小组。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特长的科技苗子,成立科技创新课外兴趣小组,做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画科幻画,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积极参加比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
3、举办校内科技创新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学校鼓励同学每学期读一本科普书、讲一个科普故事、画一幅科幻画、办一期科普抄报、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设计一项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学校定期开展科学小实验,科技制作,科幻画、网页制作等系列活动。同学们尽情施展科学才华,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我校的科技教育推向高潮。
一年来,在科技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科技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技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技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技工作。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11
20xx年,xx县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总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努力为打造示范点升级版提供创新动力。我县列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县科创中心被中央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优化创新大环境。
落实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开发并上线运行企业研发活动信息管理系统,已注册企业508家,立项项目1747项,有205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06亿元,减免所得税1.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7月3日,全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的改革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召开全县振兴实体经济暨科技和人才工作大会。修订完善科技创新券使用办法,发放科技创新券1100万元。
(二)整合科技要素资源,建设创新大平台。
谋划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高新园区新增重点项目15个。整合科创中心、归谷智造小镇、高铁新城等科创资源,高质量规划建设xx科技新城,建成启用“两创”中心10个。木业家具(智能家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展示设计中心启用,木业“互联网+全屋定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有序推进。编制钮扣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规划,列入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名单。
(三)聚焦研发能力提升,培育创新大主体。
出台《xx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强跟踪辅导。全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5家,其中新认定69家,居嘉兴市首位;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均创历史新高。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各级企业研发中心39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9家、县级26家。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级新产品计划261项。赋同科技、汉丞新能源分获全国双创大赛浙江赛区行业决赛初创组第一名和第三名。陈磊博士入选20xx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全县授权发明专利260件,同比增长18%。
(四)深化科技接轨上海,加快成果大转化。
深化与上海市科委的全面科技合作,承办首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xx赛区决赛。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建立青浦-xx-吴江三方科技合作机制,探索多方沟通和经常性互访制度。启动运营xx科技大市场,新引进哈工大机电工程(xx)研究院、同济大学长三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东华大学钮扣(服装辅料)产业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
(五)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孵化大体系。
在上海虹桥核心区购置1.7万平方米独栋商务楼宇设立了xx国际创新中心。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xx清创园,落户高科技项目4项。加快推进“泛孵化器”建设,新增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1家、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10-27
科技创新的作文02-25
科技创新实践的报告01-04
创新科技作文09-28
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策划09-15
科技创新作文06-13
关于科技创新活动方案05-27
创新科技作文10-07
科技创新作文(经典)10-24
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总结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