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更新时间:2024-08-21 23:12:03
  • 相关推荐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荐)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篇1

  为深入推进落实学校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艺术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我省艺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坚持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本科、研究生各专业各年级,构建以“教会、勤练、常展”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工作机制,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以课程教育为基础,以文化艺术熏陶为引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专项实践为依托,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学校美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美育课程开齐开足,美育活动丰富多彩,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二)坚持面向全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扩大美育工作的覆盖面,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美育中得到艺术熏陶,提高审美素质,完善健全人格。

  (三)坚持改革创新。整合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突出师范底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鼓励结合实际打造美育特色品牌,支持原创文艺作品。

  (四)坚持主体实践。推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支持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美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美育工作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具体举措

  (一)构建美育协同机制。整合学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美育研究中心和有关学科专业美育资源,协同推进公共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实践活动开展、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文艺作品创作与展演(展览)、美育教师培养培训、艺术类学科竞赛参赛等方面工作。打造一支由校内外艺术专业教师、优秀研究生和文艺工作者构成的公共美育兼职教师队伍。注重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树立劳动创造美的理念,将美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持续开展“文明校园”“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十佳班集体”“十佳事迹”“十佳大学生”等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礼堂、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作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美育场地建设,推进校园文化景观美化工程。鼓励师生充分利用校内广场、绿地、教室、餐厅等公共空间开展群众性美育活动。

  (二)推进艺术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学校艺术学科专业申报和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一流本科专业等,构建富有安徽特色、高水平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加强学校美育研究,整合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建设高水平艺术学科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美育高端智库,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美育专项课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形成艺术专项特长。推进艺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开展协同培养,探索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积极参加高校艺术师范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支持有关艺术专业积极探索与艺术类高校、综合性大学开展联合培养。

  (四)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完善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体系。设立公共美育教研室,统筹开设包括美学、大学美育、艺术与人生、文学艺术经典选读、中外艺术史等内容的美学与艺术史论类课程,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等艺术鉴赏类课程,书法、绘画、设计、合唱、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实践类课程,保证课程供给数量和质量,积极建设一流课程,开发具有安徽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将“第一课堂”公共艺术课程与“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2个学分方能毕业。推进美育教材建设,做好教材研究、编写和使用等工作,形成能够支撑课程开展的教材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定期举办“美育讲堂”,邀请艺术名家和知名学者线上线下面向青年学生开设讲座论坛。

  (五)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在校、院、班三级举办合唱、合奏、舞蹈、戏曲、戏剧、朗诵、艺术工作坊等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力争使学生深度参与一项艺术活动、掌握一门艺术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礼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美育场所,举办各类综合性文艺汇演和书法展、画展、摄影展、设计展等,广泛推进班级、年级、学院等不同群体艺术展示和交流。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民乐团每年在校内进行公演,美术学院常态化举办美术展。积极组织师生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传承的'力量”“五月的鲜花”等全国性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承办高水平院团来校演出活动。

  (六)加强美育社团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的支持力度,配强指导教师、加强建设管理、提高经费投入、保障活动场地,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指导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戏曲、表演、书法、篆刻、剪纸等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常态化艺术熏陶和技能习得的品牌,培育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七)推进文艺作品创作。设立文艺作品创作校本课题,将文艺创作纳入教学科研成果,大力支持文学艺术类相关专业师生开展高水平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积极推进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版发表、展演展览。大力支持我校师生原创文学艺术作品参评全国性重要文艺奖项、全国性专业协会主办的评奖活动、国家艺术基金、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全省社会科学奖(文学、艺术类)等。通过新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平台,推进优秀原创作品的广泛传播。

  (八)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业引领,鼓励艺术专业教师兼任公共美育教师。加强专题培训,注重过程培养,全面提高美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畅通晋升通道,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美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成果奖等教学类评选表彰、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中,保证美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将公共美育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承担艺术社团指导以及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

  (九)推进美育社会融入。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学校美育联盟有关工作,促进“长三角”学校美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彰显师范特色,发挥我校美育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优势,联动地方教育部门和有关中小学共同搭建平台,协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工作,协助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选拔艺术类专业学生到西部和农村中小学开展艺术支教。利用寒暑期和其它法定节假日组织艺术专业学生到基层开展艺术夏令营和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联动机制,与文化宣传部门、公共文化场馆、文化艺术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组织实践活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分管教学校领导牵头,办公室、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社会合作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和各学院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工作融合,落实各项具体举措,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做好经费设施保障。

  (二)加强设施保障。不断完善礼堂、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琴房、画室等专业教学与展演(展览)场所设施建设,在各个校区专门建设面向广大学生使用的各类公共美育空间,支持书法、绘画、设计等作品展示以及合唱、合奏、舞蹈、戏曲、戏剧、朗诵等艺术实践活动的排演,服务学生日常美育活动。不断推进美育场所空间的智慧化改造。

  (三)加强经费保障。不断加大艺术专业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保障美育设施修建工作经费。设立公共美育课程建设、公共艺术实践活动、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项经费,将文艺作品创作、校园文化研究等校本课题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保障公共美育课程建设、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社团建设、文艺创作、美育研究、教师津贴等需求。积极争取学校教育基金会、各类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多渠道增加美育经费投入。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篇2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美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结合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美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遵循美育特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民航强国建设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航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

  坚持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以艺术知识为基础、以艺术实践为抓手,以民航文化建设为引领,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协同推进。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提高美育教学质量,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合作,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三、主要举措

  (一)合理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1.加强第一课堂美育课程建设。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开齐开足上好艺术鉴赏、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美育课程。深入挖掘民航业和各学科美育元素,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

  2.创新第二课堂美育校内活动。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建设,组织原创校园歌曲、戏剧、舞蹈、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的编创与推广,创作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征和民航精神的优秀作品。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专家团、艺术家和艺术团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和艺术表演等。

  3.拓展第三课堂美育校外实践。加强与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其他高校等交流合作,扩展校外美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4.丰富第四课堂美育课程资源。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校本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并在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引入全国优质美育网络课程,进一步丰富学校美育课程资源。

  (二)深化美育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美育渗透融合。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和工程学科中的美育价值。鼓励跨学科开展美育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形成育人合力。

  2.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强化美育育人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3.打造精品美育课程。将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并与美育理论课程共同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示范课程。加强美育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不断丰富美育教学成果。

  (三)配齐建强美育教师队伍

  1.配齐美育师资队伍。根据在校生总数和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艺术教师队伍。发挥学校艺术学科教师作用,挖掘其他学科美育师资力量,加强与其他高校美育师资的交流合作。引进社会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作为兼职教师授课,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

  2.提高美育师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美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设立美育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参与美育教研工作,支持教师跨学科合作开发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搭建交流平台。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探索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加大美育成果展示,不断扩大美育活动影响力。举办各类艺术节,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依托校史馆、两航起义纪念馆、民航博物馆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民航精神等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充分利用广播、网络、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

  (五)完善美育工作评价制度

  将美育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须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探索美育素养评价标准,注重过程及效果评价,完善美育评价公示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美育工作自评,探索建立美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协同配合、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乘务学院成立美育研究发展工作办公室,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协同各学院共同推进美育工作统筹、决策和评估督导。

  (二)加大支持力度

  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安排美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建设专业化艺术训练室、舞蹈排练室、形体室,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建立美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逐步配齐美育设备。将大学生艺术展演参照学科竞赛进行组织、激励。推进学校资源与其他高校和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三)强化监测督导

  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并强化督导检查结果的应用。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篇3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工作,推进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美育工作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美育育人成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和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组织机构

  1.美育教育委员会。为加强对美育教育工作的规划、领导,学校成立了美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美育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美育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挥美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划和统筹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实施体系;领导和组织全校美育教育工作课程设置和各项相关活动的开展,领导和组织学校美育教育工作评估等。

  2.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部。为加强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学校设立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部,教学部办公室设在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分别任主任、副主任,成员包括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等承担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

  教学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落实课程教学任务;负责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建立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团队,建立相互听课、评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等。

  3.公共艺术类课程的管理由美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具体负责。

  三、工作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美育教育工作规划,提出美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对美育教育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及提升。

  2.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与引进并举,加大《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的建设,及作品赏析、艺术史论、艺术批评、艺术实践类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的建设,引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美育教育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对公共艺术类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大公共艺术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美育教育效果。

  3.深化学分制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并修读一定学分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

  4.持续改进。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相互听课评课制,制定公共艺术类课程评优办法,启动公共艺术类课程评优评比,对公共艺术课程年度教学进行总结,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5.艺术实践。加强艺术实践的规划、设计与指导,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充分发挥艺术实践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明德引领风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完善学校美育教育体系,全面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美育育人效果,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开拓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的新局面。

  (二)坚持面向全体

  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完善美育育人机制,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三)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化美育改革,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全面提高普及美育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四、主要措施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美育教师队伍

  在艺术学院等美育教育的实施学院,配齐配好美育教师。保证美育教育教师数量,优化专业美育教育教师结构,不断提升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水平。搭建不同层次的美育课堂教学交流、技能培训、理论研究平台,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交流,培养更多美育教育教学教师。探索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二)构建面向全体的美育教育体系

  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美育推进机制。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A”系列课程的美育课程体系。

  把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通识教育模块和毕业学分要求,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积极开展学生跨校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和学分互认。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实践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艺术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的力度,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三)提升专业艺术人才教育质量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风格、岭南特色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依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要求,建设好一流艺术类专业点。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造就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促进学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或引进一批高质量美育在线开放课程。加强美育课程教材建设,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设立校级美育精品课程专项项目,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

  (五)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依托华南农业博物馆、广东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等校内基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实施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六)积极搭建美育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艺术学科和相关专业优势,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在美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依托广东省合唱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举办的美育类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等,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学科和相关专业优势,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举办“红满堂大讲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状元红”“校园读书节”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博物馆、标本馆(室)等学校自然资源平台,提升学生自然美育素养。

  通过紫荆文化节、园艺博览会、书画系列比赛、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校园合唱朗诵比赛等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美育实践平台,满足学生美育实践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七)增强美育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引导学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完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开展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艺术、人文专业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借助国际和国内、政府和民间多种对外交流渠道和活动平台,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充分挖掘校内博物馆、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将博物馆和艺术场馆等向社会有序开放。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政要把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美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分别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美育专业(学科)和美育课程教学发展规划、工作协调和课程教学安排;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单位负责美育实施工作方案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事项的统筹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协同配合,将美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在本科教学经费中设立美育专项经费,保障美育工作的开展。经费主要用于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开展、美育教师培训交流,美育设备更新、场地建设等支出。

  (三)完善督导评价

  完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实施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本科生院负责对学校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结果的应用。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美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学院美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将学院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面向全体。将美育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面向人人的学院美育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主观能动性,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日常生活等方面营造美育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院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强化实践体验,拓展社会资源,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生态,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院美育新格局。

  坚持特色发展。将美育教育与学院办学特色相融合,结合课堂教学、学生社团等活动,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精细笃行、创新实干、行稳致远”的电力精神等融入美育教育。

  三、总体目标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院美育工作,将美育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美育资源,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构建美育课程为基础,美育实践为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美育体系。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美育教育宣传

  加强美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院教职员工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美育提到应有重要位置,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引导师生正确理解美育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在全院营造浓厚美育教育氛围。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对学院美育活动进行宣传推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二)增强美育服务社会能力

  在美育工作中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凝练艺术作品,弘扬时代主题,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积极融合驻地地方文化资源,加强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搭建地方优秀文化传播平台,弘扬传播地方文化。充分发挥我院美育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外出慰问演出,引导美育教师和学生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三)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面向人人,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朗诵、戏剧和艺术实践工作坊等艺术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至少1项艺术实践活动。每年举办1次校级大学生艺术节或展演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以社团文化艺术节、迎新生晚会、送毕业生晚会、红歌合唱比赛等系列美育活动为依托,精心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艺术文化精品,营造浓厚的校园美育文化氛围,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成“一系一品”“一社一品”“一团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鼓励学生自发组建艺术兴趣团体。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美育实践活动应作为第二课堂学分给予认定。

  (四)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美育教师,建立一支满足工作需要的专兼职美育教师队伍。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设置,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鼓励聘任社会艺术名师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完善美育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确保美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将美育教师承担的学院艺术社团指导、美育实践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

  (五)积极推进美育场馆建设

  按教学及活动需要设置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专用教室及艺术实践活动场所,完善大学生活动中心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增设美育实践活动场所,同时配备相应设备设施,满足全校学生教育教学和开展实践活动需求。完善学院现有的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等场馆的美育使用功能,积极向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开放。积极拓展校外社会资源,打造美育教育实践基地。图书馆要有满足基本需求的美育类图书音像资料。要创造条件修建音乐厅、剧场、礼堂等演出场所。

  (六)加强校园美育文化建设

  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基本宗旨,加强校园美育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特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广场、教室、走廊、宿舍、体育场馆、校史馆、图书馆等等美育资源,营造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处处都有美的校园文化景观,以美感人,以景育人。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院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院美育工作;设立学院美育工作管理机构,统筹有艺术类相关课程的系(部)、团委、教学机构等相关部门,加强美育工作协调,开展评估督导;配备专门人员从事学院美育工作,制定学院美育工作目标任务、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推动学院美育改革。

  学院美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保障经费投入

  加大对美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美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做好美育实践活动和社团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院经费预算,经费单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美育工作经费由学院美育管理机构具体支配使用。

  (三)强化制度保障

  将美育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党委书记、院长及分管负责人定期研究美育工作和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学院美育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系(部)负责人要积极配合,形成学院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合作、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溺水教育安全工作方案05-15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08-21

法制教育工作方案05-20

小学美育工作计划(精选13篇)03-31

大学生教育实习总结04-09

网络教育的大学自我鉴定05-05

大学生教育实习报告04-26

大学生教育实习个人总结04-30

大学入学教育心得体会04-07

安全工作方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