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8-03 03:08:31
  • 相关推荐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篇[精华]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字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学法: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课件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

  2、你们知道歌词的作者是谁吗?

  3、交流搜集的苏轼资料:苏轼,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这首词是在他41岁那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写的。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水调歌头》,把整首歌词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苏轼,为下文理解词创作环境打下基础。】

  4、师:“记得歌词中有一句是说‘但愿人长久’,它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

  5、指名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此时此刻,无数的问题在脑海中碰撞,相信你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题,从课题入手,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相结合,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按我给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自探)

  2、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师:“快乐学习,首先得除掉拦路虎!我得来看看你们解决了没有!”(课件出示生字)

  (1)自由拼读;

  (2)挑选你读得最好的两个大声读两遍,被人读过的就不重复了。

  (3)同学们观察一下两排生字,你发现什么?指导书写。

  (4)多音字指导。

  (5)(课件出示生词)齐读。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上好语文,应该追求本真自然的教学,基于这样的思考,在第一课时初步学习时,就得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生词。】

  3、检查读书情况。

  (1)前后四人为一组,由组长带领按照1到4号的顺序检查读书,互相纠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间展开挑战,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读错或读断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是中段学生的.理解基础,是为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做铺垫。】

  4、理清文脉。

  (1)(课件出示词语)在刚才读过的词语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苏轼情感的变化?(相机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你能用上这三个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课件出示提示)填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这一天苏轼看到,便因弟弟而。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来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了许多。

  (4)总结:抓住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初步读文后,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思考所读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将文章的脉络清晰地梳理了出来。】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师:“现在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了解了苏轼的情感变化。请问:什么是心绪不宁?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思念)从哪儿体会到的?在1—3自然段中勾画出来。

  2、交流

  师:苏轼思念弟弟了,从哪里看出来?

  生: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师:出示句子说:“这是一个家家团聚的中秋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次时的苏轼却是孤单一人,他怎能不思念他唯一的亲人啊!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读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能朗读出苏轼内心的这份浓浓的思念。

  学生展示读——师生评析——配乐朗读《良辰》。”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解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师:“学习让我快乐,快乐源于收获,你有哪些收获呢?用这节课所学内容自编题,来测试一下同桌,就可以验证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检测,从而体验所学知识,能够内化一节课所学。】

  2、小结。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苏轼 埋怨

  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还记得吗?(背诵)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秋佳节了,大家以前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学生说)

  我们常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吃月饼、祭月亮,人圆月圆,多么幸福。

  打开课本,看看课文中人们是怎样欢度中秋的

  读第二节:(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可苏轼却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苏轼这是的感受吗?(孤独、伤心,思念)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课前,我请大家查找苏轼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检查生字词

  (一)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二)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解释: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把课文中能说明为什么的地方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指导生字书写“隐、睁、悲”三字的书写。(板书,田字格)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可是,当中秋来临,他在密州,弟弟在济南,残缺的一家人还是不能相聚。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他看到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赏月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合家团圆

  (他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人们正在欢度中秋。

  对于他们来说,(出示填空)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齐读,感受天气的晴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

  但是苏轼呢?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不由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人相比,苏轼是多么______

  (指名读,齐读“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师范读,强调关联词:都……只有……)

  感受到什么了吗,你能从这组关联词里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说,这样一写,更显示出苏轼的孤独寂寞)所以说谴词造句很有学问,选择合适的词语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要尝试着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表达你的意思。(再读这一句)

  (默读第三节,你知道些什么?)

  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吗?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体会七年的时间之久)七年里苏轼始终是孤独的。

  七年里,苏轼常常____弟弟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图片,师范读: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月亮西沉,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深夜)是啊,再过一会儿,太阳就要升起,天就要亮了。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苏轼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里?(非常安静、寂静)越是这样安静的时候,人的想法就越多。苏轼也是这样,读读这一句: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为什么?(他在想念弟弟,他还在想自己做官不顺利,想念自己的妻子,父亲,母亲……)他想了很多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思绪万千,心绪不宁,苏轼思绪万千)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读“眼睁睁”这个词,是什么语气?无可奈何,再读)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注意这个词:不禁。不禁还可以说(忍不住,一定要这么做)他忍不住埋怨月亮。说月亮怎么样?(无情)说它(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这里也有个词要注意:偏偏,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好象是做坏事,月亮你怎么这么坏?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指名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有一种指责的语气,批评的语气,发牢骚的感觉。这是苏轼在(指读)“埋怨”月亮。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苏轼,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齐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苏轼还埋怨了很多)(指名说说)

  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换个说法”“不会十全十美的。”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美满的月光)同学们,你愿把这份祝福送给谁?

  (指名说说,读读)我代他们谢谢你!

  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领略词的意境。

  3、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词义,领略词的意境。

  2、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词导入,感受中秋美。

  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欢喜喜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1、读书要做到眼脑并用,一看这些词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齐读)

  3、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中秋之夜充满着喜庆的气氛,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可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弟弟苏辙,挥毫写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件出示)齐读,“婵娟”原指美丽的女子,在这段词中指什么呢?

  4、当空,多么美好的夜晚啊,可大词人苏轼的心里却很不平静,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以从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心绪不宁)

  过渡:他是怎样心绪不宁呢?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二、默读课文,了解情感变化

  1、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用心去默读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苏轼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

  2、师巡视,交流

  思念 埋怨 宽慰

  三、精读课文,体会诗情。

  a、感受“思念”

  1、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他会怎样思念弟弟呢?

  2、看来,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十分深厚,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们兄弟情深?(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这么情深似海的兄弟,一别就是七个年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难怪苏轼会加倍思念弟弟,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b、感受“埋怨”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然而苏轼却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一轮圆月,心里不禁埋怨起圆月来了。引读:

  1、理解“埋怨”你有没有埋怨过谁?

  2、苏老先生为何埋怨月亮呢?(师:圆人不圆。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不由生出无限愁怨。

  3、谁来埋怨月亮?指名读。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师可利用范读,故意漏读“偏偏”来引导学生感受)

  4、你们注意到这段后面的省略号吗,省略了什么?他还会埋怨些什么?

  5、配乐朗读。

  是呀,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本是合家团聚的时刻,是欢乐的时刻,可如今,月圆人未圆,苏轼见不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弟弟,这怎不叫独在异乡的苏轼更添感伤埋怨之情呢?齐读

  c、感受“宽慰”

  1、诗人有太多的思念与惆怅,苏轼就这么一直埋怨下去了吗?宽慰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难过,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第5自然段,交流

  (1)谁来找出这段话中的四组反义词?

  (2)读读这一段,让你想到了什么?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甚至让你感到悲伤的事情吗?有快乐、幸福的时刻吗?

  (3)小结:是啊,人生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也有缺的时候,有出现的时候,也有看不见的时候。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十全十美。

  所以苏轼就说:课件出示并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过渡:苏轼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出示:“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正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理解“婵娟”)

  (5)想到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是自然规律,此时,苏轼的心宽慰了。让我们也带着这种舒畅之情读这几句词。

  引导学生文词对照,说说理解

  (6)从“心绪不宁”、“埋怨”到最后的“宽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的大文学家,正因为他经历了这番情感的变化,正因为他的豁达,才使他挥毫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我们走进苏轼老先生的心灵深处,低声吟诵。

  三、延伸

  1、这几句词里,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猜!是哪两句?

  2、愿我们,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即使人分离了,那份至真至美的情感也能长长久久。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两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课后去搜一搜。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4、导入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5、看图、听歌说说自己的所看、所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要学哪一首诗。

  (4)文章描写诗的意境有是哪几小节?

  (5)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小节?概括段意。

  3、指导朗读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屈: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小节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学习4-5节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板书: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学习并理解词语

  (1)比较:吟诵--朗诵

  (2)"婵娟"指什么?(本课指美丽月色)。

  3、出示课文投影,放音乐《水调歌头》。

  七、再次朗读古诗,放音乐,学生配乐读、指名读、背诵。

  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

  2、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3、试着背诵4、5、6小节。

  4、"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八、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播放乐曲,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教师配乐范背。

  3、指名背诵。

  二、开展竞赛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苏轼的故事、诗词,进行交流。

  (2)交流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开展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04-14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04-05

说课稿教学设计08-14

古诗的教学设计06-04

古诗教学设计06-06

诗词教学设计08-09

[精选]古诗教学设计07-01

教学设计说课稿01-13

古诗教学设计04-03

诗歌的教学设计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