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篇1
20xx年3月23日至25日,教研室组织了全县九年级调研考试,本次采取师生同考的方式,历史学科共有47名老师参加考试,现将考试情况做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满分50分,全县各中学九年级历史老师共47人参加考试。其中50分的有3人,占比6.38%;49分的有12人,占比25.53%;48分的有9人,占比19.15%;47分的有9人,占比19.15%;46分的有5人,占比10.64%;45分以下共9人,最低分40分3人。平均分46.89,及格率100%,优秀率100%。
二、试卷结构
本卷为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选择题18一27题,共20分,33题材料题10分,34题简答题8分,35题探究题12分,考查内容以九年级下册为主。题型按照十堰市中考要求,难易度接近中考,考查的是重点知识、核心知识,既注重基础,又侧重能力,体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20分,大部分老师得到了满分,有17个老师没有得满分,出错集中在22、23、25几个小题。22题考的是罗斯福新政这个知识点,老师出错是对题干材料理解不够,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没有把握准确,导致出错。
(二)材料题
33题为材料题,有6个小题,第(2)小题出错较多,有部分老师没审淸题,导致答非所问,要不就是语言表达不准确失分,更有少数老师不能把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联系起来,导致无从下手,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能力没有形成,对知识不能迁移,对问题不会归纳,从而造成失分。
(三)简答题
34题为简答题,有5个小题,本题得分情况很好,只有极少数老师没有得到满分,对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制约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力量等知识记忆不够。
(四)探究题
35题为探究题,有5个小题,其中第(1)、(3)(5)小题出错较多。第(1)小题属识记层次,反映出少数老师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第(3)小题的答案就在材料里,这说明我们的老师读题有问题,第(5)小题正视历史“对日本和世界有什么意义”,这应该是分别答出对日本、对世界的意义,这体现出教师审题不够认真,答题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复习课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务实高效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周、整合、迁移,形成知识体系。
1、加强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要从落实知识要素做起,要加强学习,对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核心知识,一定要牢记在心,准确掌握。
2、提高综合能力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知识进行转换、整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注意完整性和严谨性。
3、加强专题复习
这近年来的中考往往以专题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串联历史知识,突出历史的整体性,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4、精心筛选试题
紧扣课标,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注重试题的“材料性和情境性”相结合,选择一些材料精练、图文并茂的习题以强化训练,切实起到训练、提高的作用。
5、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善,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篇2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 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3、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 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4、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通过引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型学习、合作自主学习,能够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点的延伸、整合、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篇3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5、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篇4
一、试卷分析
1.以课标为依托,教材为主体,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
2.是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材模式,脱离传说的死记硬背。
3.对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并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试卷特点
1、这次试卷中,没有客观题,主观题由材料题组成,共4个大题100分。
2、试卷整体覆盖的知识面广。由于这次模块检测考查的内容不多,因此着重考查重要的知识点,以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
3、出题方式新颖。没有直接套用教材内容,而是用各种方式(历史故事,图片,材料等)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多看多读,掌握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应对各种历史问题。
4、试卷从总体来说难度适宜,试题难度不大,有不少学生达到了70分以上,成绩比较理想。
三、取得的成绩
本次考试由于难度不大所以总体成绩尚可,从2、3三个班来看,70分以上9人,60分—70分22人,50—60分23人。从整个级部来看,其中2班3班成绩能稍微突出一些,下一步需要重点培养高分学生。
四、存在问题
1.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思维不端正。
2.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⑴迁移知识能力差。
⑵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
⑶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
4.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五、教学建议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做到“课堂45分钟高效率”,想方设法调动“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篇5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试卷分析课后的反思03-16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通用24篇)04-09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通用24篇)06-15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精选16篇)01-24
离职率分析报告12-01
初中历史老师述职报告01-07
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精选10篇)04-03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02-07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范文09-18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11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