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长城教学实录
长城教学实录
更新时间:2024-08-14 19:11:02
  • 相关推荐
【精华】长城教学实录

  

长城教学实录 篇1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师: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长城。生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交流: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来!把你眼中的长城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一下。师出示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师: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生:13000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生读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

  生:弯弯曲曲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女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生: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

  师: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台屯兵(读书镇仔细)

  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我知道了。当敌人还没有进攻时,可以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当敌人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1:长城太伟大了!

  生2: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

  生3: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师: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投影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生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我们三年级两个半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通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群衣衫破烂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顶着毒花花的日头,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蹒跚的人则因为速度慢而遭到更恶毒的鞭打……。许多劳动人民因为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请你读听得出,你也是在动心动情的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来

  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再齐读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长城的风采?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中华瑰宝——(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老师相信长城的美名一定会千古流传,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长城教学实录 篇2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一起读一遍。

  生:读课题

  师: 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上的词。

  生自由小声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瞭望的瞭

  师:对,刚才我听到大家读瞭望

  指导读瞭望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血汗的血

  指导读血

  师:你们发现了吗,第三行的词都含有一个多音字

  指导读词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我觉得屯不好读。

  指导读屯

  师:什么是屯兵?

  生: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

  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堡垒的垒怎么写,来跟我一起写,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

  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十个词语。

  生读词语

  师:这十个词一会儿学习课文时再边学边理解。

  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还做了记号,这说明认真了,思考了,非常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长城有多长你知道了,还知道了

  生:长城是用石和方砖垒成的

  师:你读书非常细心,你呢

  生:我还知道长城顶上特别宽

  师:你也是细心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奇迹

  生:我知道长城修在八达岭上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发现了吗

  生:它的顺序是从远到近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第一自然段第一小段话远看长城有个远

  师:这是远,还是近呢?

  生:是.....

  师:没关系,细细地找一找

  你找到了

  生:就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看着非常明显,就是近处看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近看长城就比远看要清晰一些

  师:多有道理啊,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板书)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

  生:还有他想到的

  师: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生读

  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二十多年有一个叫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

  生读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我们一起读。

  男生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生:长城是弯弯曲曲的

  师:感受到了它的形状,还有

  生:感觉它很雄伟,像一条龙

  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

  生读

  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生:一座座连起来非常高非常雄伟的山

  师:连绵不断的

  生:就是高高低低的

  师:把你的高高低低的再换一词来说

  生:这叫连绵起伏

  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生:非常高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有气势吧

  生:有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一下高一下低,一下转过来,一下转过去。

  生:非常险要,是悬崖峭壁

  师:还有吗

  生:非常雄伟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很陡峭

  师:是山陡峭随着起伏

  生:很美

  师:姿态真美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放课件演示长城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一起告诉我

  生:蜿蜒盘旋

  师: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生读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找个男孩子

  一男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生:好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上来,指给大家看,带上书

  一生上台:这是一个城台的垛子,主是城台,

  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你读出来了吗?

  生:射口可以用来射击

  生:瞭望口是瞭望远处用的

  师:查看敌情

  生:城台是屯兵用,

  师:对了,屯兵还可以?

  生:还可以把备用的枪枝放在里面

  师:看书,除了屯兵还可以

  生:互相呼应

  师: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还读出谁的作用

  生:垛子可以当防护墙

  师: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同学们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建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难攻

  生:坚固

  生:高大坚固

  师:好词

  生:天衣无缝

  师:想得很周全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在长城上,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请你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

  生:我从一步一步体会到的,那时山非常陡峭,他们又要背着山石

  师: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生:两三千斤重,我们一个同学才五十多斤,三千斤重,那不累死了

  师: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生:从数不清读出难,下面说一块有两三千斤数,那条石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

  生:条石压在肩膀上,山这么陡峭,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生:就是陡峭。条石特别重,压在身上就特别大的压力,山还很陡峭很容易滑下去

  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生:没有车,没有起重机。都靠劳动人民的肩膀,十分的艰难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

  生:还从一步一步看出来。两三千斤重就等于五十多个孩子,还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肩膀,他们一步一步的修过来,还要接着来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抬上这个词可以说明,因为当时没有机器,只能用手,抬上去是很重的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

  生:还有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手,无数看出很难,很多人为建筑长城付出血汗。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我从数不清看出

  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

  生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很多人受伤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

  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自己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配乐指名一男生读课文。

  师:我们的祖先用,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欣赏媒体——长城

  师: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长城我爱你

  生:长城我为你骄傲

  生:谢谢祖先们

  师:谢谢你

  生:长城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网站,这节课就上到了,下课。

长城教学实录 篇3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者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面,而这29处景观中,仅仅只有一处景观能在太空和月球上看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长城。

  师:是的,今天潘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打开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长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长城,顾名思义,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第一个特点──

  生:长。

  师:来再读一下课题。生齐读,突出了长的读音。

  老师:刚才你们说了我们国家名胜古迹特别多都感到很自豪,那么也请你们读课题的时候读出这种自豪感。

  生齐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有去过长城的吗?

  生举手。

  师:还不少。不过也有很多的同学没去过,不要紧,老师这里有长城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去过的同学与他们分享一下去过的情景。

  幻灯出示长城图片。

  师:你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能说说吗?

  生:和我记忆中是一样的,非常陡。

  师:非常陡,还有吗?

  生:曲里拐弯的。

  师:很弯曲。

  师:请你说。

  生:像一条巨龙。

  师:还能用比喻句呢。那么课文里是如何来描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17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有个重要的要求,要看一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我发现我们班同学习惯特别好,刚才有个同学读完了以后能够去找到课文里的生字栏,将生字再认读一遍,他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那么刚才老师布置了第一项任务读准字音,来同学们试一试:

  幻灯出示词语。

  师:本课会认字有八个,这几个字的字音你能读准吗?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谁愿意读?(学生选读,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师:开火车读,每个词读一遍。

  师:瞭望口这个字音还是容易读错,来再读一下。

  生:齐读。(个别检测读)

  师:字音读准了,是读好句子的前提,那么有哪些句子是你特别喜欢的,来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吧。

  师:因为你喜欢所以读得真有味道。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师:声音真洪亮呀。还有吗?

  师:潘老师怎么抽得都是读得好的。那我再试一下不举手的,请你读一下。

  师:也读得很流畅。还有想读得吗?来这位女生。

  师:太了不起了,挑战了最长最难读的句子。没读好不要紧,一会我们还有机会读书,你一定能读得特别流畅。那么读完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你想说哪个自然段就说哪个自然段吧。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师:说出了长城的长,我先写个长,那我想请你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四个字,考考你们的概括能力。

  生:我选的是一条长龙

  师:好我把长龙写上。谁像长龙?

  生:齐说长城

  师:长城的什么像长龙?

  生:像.....

  师:老师帮你们想一个,看看怎么样?形象长龙,就这样,我们把每一自然段概括成4个字,谁再来试一试,再说说其它自然段,没关系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帮你。现在有点难度了想一想。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那些劳动人们为了修建长成,他们特别劳累终于把长城建好了。

  师:没有缩成四个字,应该怎么说,想一想。

  生:辛苦

  师:辛苦。这词也不错,来老师写上,还有吗?

  生:劳累。

  师:劳累,好写上。在这自然段还有不同意见的嘛?

  生:没有

  师:你们都同意这一说法。生齐说同意

  师:还有没有说别的自然段的?

  生:我说第二自然段四个字来概括巧妙之作。

  师:巧妙之作。精彩。老师把这个巧妙写上。那么你能说一下是什么巧妙吗?

  生:设计的非常巧妙。

  师:请坐。他的概括能力不能小看呀。

  生:我说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伟大奇迹

  师:太棒了伟大奇迹。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起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它的设计非常巧妙,建筑它的人非常辛苦劳累,它成为世界遗产上的伟大奇迹。

  师: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还难吗?我们运用词语相加法概括主要内容就特别容易。同学们在刚才你们所读的喜欢的句子里,老师选了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和刚才同学们的描绘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开始。

  生自读。

  师:你们觉得写的和自己刚才说的区别在哪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生:它用了比喻句。

  师:你说说它是怎么比喻的。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师:为什么要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来想一想。

  生:长城和长龙都是特别长的。

  师:从它的形态来说都很长,还有没有相似的,

  生:中国人民的象征是龙,龙本身特别伟大,所以把长城比喻成龙。长城也表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之作。

  师:能知道这么多,你太了不起了。你是从象征意义上找到了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还有没有呀,这个长龙是弯曲的'。

  生:长龙是弯曲的长城也是弯曲的。

  师:还有什么相似的。

  生:龙是有龙鳞的,长城的墙砖就像龙鳞。

  师:他观察得更细致了,因为有相似之处,所以把长城比喻成了长龙。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和弯的特点,用上比喻句多形象呀,老师把这个方法写下来。也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读。

  师:真美呀!在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它用了两个特别好的能够形容长城雄伟的成语,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师:你们见过崇山峻岭的景象了吗?

  生:没有。(无人举手)

  展示幻灯,学生看图发出感叹。

  师:把你们的惊叹读出来

  生:齐读崇山峻岭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崇是什么意思?

  生:山很高的意思。

  师:你猜对了,那峻是什么意思呢?

  生:险峻。

  师:好!我们就用词语相加法就可以解释这个词的意思。高大而──齐说:高大而险峻的山岭就是崇山峻岭。齐读崇山峻岭。

  师:通过看图和词语相加法,我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长城就建在崇山峻岭之间,描述一下长城的形态,把你所看到给我们说出来,请你说。

  生:长城很弯而且很长。

  师:长城长而且弯曲,当它遇到山岭的时候就会如长龙一般直冲云霄,来把你们的手伸出来,当它遇到峡谷的时候又会俯身直下,就是这种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状态,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说蜿蜒盘旋。

  师:难怪刚才这位同学要说这个词好呀,我们说了这么多,作者仅仅用一个词就描绘下来了,来请同学们读这个词。

  生:齐读蜿蜒盘旋

  师:对,用词准确也是写好文章的法宝呀。同学们请把这段话读一读,去品味一下这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

  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喜欢的句子里面呀还有这样一句话,展示幻灯,看一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还能找出来吗?请你读。

  生:写出它有一万三千多里,好在它表示出了长度。

  师:让我们具体知道了它的长度,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一万三千多里,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长城,他用了508天。你们感受到什么?来请你说。

  生:我能感受到长城特别长。

  师:长城太长了,来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呢来请你

  生:东头,

  师:东头讲了什么呀,它的起始点。还有一个词请你说

  生:从这个字。

  师:讲讲理由,为什么是从?

  生:因为从是代表从东头

  师:心里知道,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么说对吗?因为这个连接词让我们感觉到读起来句子特别流畅。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好好想一想。能感受到吗?请你说。

  生:山海关的关

  师:它只是一个地名,请坐下。想想还有没有呀?

  师读: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多。

  师:为什么用得好呢?

  生:因为这个多字显示出长城的长,不只是一万三千公里。

  师:不仅仅是一万三千公里,因不能确定就用了一个多,这个多字用得非常准确。这种精准的用词呀,在我们课文的其它段落还能发现。请同学们好好品一品。那么在这段话里面还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什么地方?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中国地图)山海关有知道在哪的嘛?请你说

  生:我知道嘉峪关。

  师:你知道嘉峪关,那嘉峪关在哪呀?

  生:就在甘肃那一块

  师:你真厉害。山海关,就在河北和辽宁省的交界处,而嘉峪关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在甘肃省。这起点和终点非常远,它们历经了哪些城市呢?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资料。谁来说一说读完资料的感受。

  生:长城太长了,经过了11个城市。

  师:从这段数据里面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就看这一个段落,还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

  生:远看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远处看它特别的长。

  师:我们观察景物就要这样,他观察的时候先从远处看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写出事物不同的特点来。同学们你们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会发出怎么样的赞叹呢?

  生:长城真长呀

  师:还有不同的赞叹嘛?

  生:这美丽的长城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

  师:比喻成大海不够确切呀,自己纠正过来。

  生:像长龙一样望不到尾。

  师:这样改就好多了。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赞叹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作者赞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看你能问出什么问题来。

  生读,思考。

  生: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奇迹?

  师:它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迹呢?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可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奇迹,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第三自然段

  师:从建筑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还有吗?

  生:设计的巧妙

  师:设计的巧妙也能感受到,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长城到底巧妙在哪里,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设计巧妙的地方,并写出理由来,简单地写,现在开始。画完了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提升一下你们的认识。来谁愿意和我们大家交流一下。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把你找到的巧妙之处读出来。

  生读。

  师:有两个字发音不准,五六匹马和垛子,请再读一遍。

  生再读一遍,读得很准。

  师:就你找的这句话里面,能感受到设计巧妙吗?说一说。

  生:因为它辅得和马路一样宽。

  师:便于做什么?

  生:打仗。

  师:她揭示了长城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呀,那么我们想一想,把这个长城建这么宽是为了便于军队干什么呀?

  生:齐说通行。

  师:对通行,这词用得还真好!它比喻成了很宽的马路,马路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用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所要描写事物的形象。好同学们再看一看,你觉得这句话里还有哪个地方写得特好。

  生:应该是十分平整。

  师:平整,让我们知道了这个路面的情况。还有呢,还有哪些词用得特好。

  生:我觉得是并行

  师:并行,什么并行呀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那么这一句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它的好处是,明显地写出了路的宽。

  师:对,用举例子的方法就让我们知道,这个路到底有多宽。好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也来体会一下。

  生读。

  师:找到了巧妙之一了。外观设计得很宽很平整,便于军队通行,还有吗?请你说下巧妙之二。

  生:我画的是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平台,是用来屯兵的堡垒。

  师:(手指板书)请看这个图,你给我们指一下,其它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的图中找到堡垒的位置标上。好,指的非常正确。老师把堡垒这个词写到黑板上,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堡垒的垒是上下结构,这三个撇折点,就像三角形一样要把它们写紧凑,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横要拉长一点,这个字才能够特别的稳,垒字就像迭土城墙的样子。学生在书上写,标注在堡垒图中。刚才这位男生请你继续说。这个设计为什么巧?

  生:这个设计的巧是,它们如果打仗的时候那边需要支持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师:可以互相呼应。还可以干什么呀?

  生:起到一个保护防御的作用。

  师:继续找找巧妙之三。

  生:(同前一位学生一样。)

  师: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见解和想法。

  生:我画的是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老师现在要考考你,是不是真的都明白了,请你出来把垛子、射口和瞭望口这三个部分在这幅图中标出来。其它同学也是一样,在你们书上的图中标出来。

  师:来请看一下这位同学标的,我把射击口改成文中的词射口,这个射写得有点问题,有发现的吗?

  生:身在做偏旁的时候撇不能出头了。

  师:注意这个字的变形写法。他标的是否正确,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才是瞭望口。

  师:(师指着瞭望口)他认为这个是瞭望口,而你认为是射口,你有无新的想法了?

  生:我感觉在打仗的时候枪架在上边的。(坚持将瞭望口当成射口)

  师:可是你的身体就会露出来,他们会更容易找到你更容易射击到你。好好想想射口在哪里才更安全。

  生:那就在堡垒里。

  师:噢!大家都堆在堡垒里射击?结构是否科学呢?请你注意看看图呀,其实老师就没有画射口呀!

  生:就是在垛子下面有一个口。

  师:那就请你把这个画上去吧,老师把射口写成瞭望口。(画射口)发现了没有老师画的射口非常得

  生:齐说小。

  师: 如果太大了就会?

  生:如果太大了还没有等你开枪别人就会把你打死了。

  师:对了,所以它的设计特别

  生:齐说巧妙

  师:我们知道具体位置还知道它为什么这么设计,那你们知道长城是用来干什么的嘛?

  生:我知道这个长城是抵御以前匈奴和外族人的侵略,那时候为了占领土地,我们中华人民必须抵挡这些匈奴所以建起了长城,以防匈奴来攻击。

  师:真是小科学家,知识这么渊博。长城这样设计,是为了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作用。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觉得哪一个词用得特别的好。

  生:齐读

  师:这位女生你说说。

  生:我觉得是脚下。

  师:什么脚下,谁的脚下呀?

  生:是长城脚下。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

  生:不过一百米就来到长城脚下,

  师:这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呀。

  生:没有想好。

  师:还没有想出来,就认为好,不知道原因?好请坐下,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告诉我们什么了,和前面的远看形成了一个对比,这长城脚下就是告诉我们?

  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近看长城。

  师:对!远近结合法写出了长城不同的部位。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从北京出发。

  师:我们的长城非常得高大,正是因为它的高大才能够抵御外族的侵略,才能够保护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我们能不为它的高大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千百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我们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当我们脚踏方砖、用力扶着两百米高的垛子吃力地向前爬时,当我们轻轻低下身来用手摸着射口时,当我们在瞭望口驻足时,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可以想到,为我们创造和平生活的人的艰辛。

  师:说得多好呀,说出了作者的感受,读一读。

  生:齐读站在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在这句话里有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让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然地想起

  师:自然地想起。作者就和你们一样,当他身临其境来到这长城,就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劳动人民。还有哪个词用得好?这站这踏这扶都是什么词?

  生:是动词

  师: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亲临长城自然想起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到底想起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个问题,老师推荐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看过是吗?你们还可以找大量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能够帮助你们深入地去探究这个问题。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学要有所获呀,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生: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用上像一条长龙这样的比喻句。

  生:我的感受是,我为我是一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收获真不少,手指板书,这些好的方法呀,就像我们习作的堡垒一样,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方法,相信习作中的困难能够不攻自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长城教学实录 篇4

  授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导入新课:

  张老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一个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地方,你们猜是哪里?

  (学生纷纷猜测,最后齐声回答)

  生齐:长城!

  张老师:对了,就是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长城》,一起去感受它的雄伟与壮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张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长城。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张老师:好,谁来分享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张老师:非常棒,你找到了课文中最能概括长城的句子。那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并做上简单的批注。

  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张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谁来说说,为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2:我从第一段读出了长城的长,一万三千多里,非常惊人。

  张老师:确实,长城的长度令人惊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让我们再来读出这种惊叹的感觉。

  (全体男生齐读第一段)

  张老师:除了长,长城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3:我从第二段读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它是由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非常雄伟。

  张老师:很好,长城不仅长,而且高大坚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看看长城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生4:长城有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张老师:对,长城的设计非常巧妙,这些部分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比如,瞭望口可以清晰地观察敌情,射口则可以用来射击敌人。这样的设计,使得长城在防御外敌入侵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受艰辛,赞美劳动人民

  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雄伟的长城是谁建造的`吗?

  生齐:古代劳动人民。

  张老师:对,是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建造了这座伟大的长城。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场景。

  (学生默读并想象)

  张老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5: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他们要把那么重的条石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真是太辛苦了。

  张老师:是的,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付出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他们的血汗和智慧,才有了今天这座举世闻名的长城。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地朗读这一段,向古代劳动人民致敬。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总结升华,激发情感

  张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建造过程,更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和敬意,再次朗读课文,表达我们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全班齐读课文)

  张老师: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程:“长城啊长城!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我爱你,长城!我爱你,中华!”

  (下课铃声响起)

长城教学实录 篇5

  课程主题:

  长城

  授课教师:

  李老师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基本构造。

  2. 认识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去探访一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老建筑,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纷纷猜测)长城!

  师:非常棒,就是长城!长城,这条蜿蜒在中国大地上的巨龙,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那么,长城到底有多长?它是怎么建起来的?又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奇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揭开长城的神秘面纱。

  二、新知讲授(约20分钟)

  1. 历史背景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的历史。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各国为了防御外敌,纷纷修筑城墙。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连接和扩展了这些城墙,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和扩建。

  生:(认真听讲,偶尔举手提问)

  2. 地理位置与构造

  师:长城横跨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万千米,相当于地球赤道的一半长度!长城主要由城墙、烽火台、关隘等部分组成,其中城墙是用巨石、青砖等材料砌成,高大坚固,能有效阻挡敌人入侵。

  师:(展示长城图片和视频)看,这就是长城的壮丽景象,它像不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峦之间?

  生:(惊叹不已,纷纷发出赞叹声)

  3. 文化意义

  师: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伟大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三、小组讨论(约15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你认为长城的修建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2. 长城的哪些特点让它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3. 作为中国人,你对长城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分组热烈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四、分享与交流(约10分钟)

  各小组代表轮流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可以提问或补充。

  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

  五、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长城的历史、构造和文化意义,还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奥秘。

  师: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长城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非常好,大家的想法都很棒!记住,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让我们携手努力,让长城的辉煌永远闪耀在世界之巅!

  下课铃响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室里洋溢着孩子们满足而兴奋的笑容,一堂生动有趣的长城教学课圆满结束。)

【长城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统计”教学实录与反思04-08

窦桂梅古诗教学实录03-27

古诗教学的课堂实录01-28

《长城》教学反思03-15

长城的教学反思04-07

长城教学反思10-09

古诗两首的教学实录04-03

《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学实录及反思05-04

《长城赞》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