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事迹材料>屈原爱国事迹
屈原爱国事迹
更新时间:2024-11-11 18:36:09
  • 相关推荐
屈原爱国事迹(精选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爱国事迹(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屈原爱国事迹 1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爱国事迹 2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

  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把他的歌写下来,这会儿写得更多了。《离骚》这首有名的长长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楚国的国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他的爱国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秀丽的河山逐渐被秦国抢去,楚国太危险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对他说:“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上下寻找救国之路啊!”

  坏人掌权,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呢?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他们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船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仪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逐渐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楚国的屈原死了,赵国呢?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赵胜为相国,封为平原君。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天下各种人物,把他们收留到门下供养着。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名门客。连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门客,都想跟他结交呢。

  屈原爱国事迹 3

  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爱国事迹 4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屈原爱国事迹 5

  屈原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顷襄王听信谗言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 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便是那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他盼望能够有着更强大能力的人来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虽是实现了这么多,却依旧是落得被放逐的下场。

  屈原爱国事迹 6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他:“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屈原爱国事迹 7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读书必须跨过湍急的`溪水,穿过苍苍林莽到山下的乐平里。他早去晚归,家里人很不放心,妈妈常让姐姐屈须到书房去接他。

  一天,浓重的夜色笼罩着山头,屈原还没有回来。屈须到山下书房问塾师,知道弟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书房回家了。屈须返回家里,屈原还没回来。妈妈着急了,连忙求邻居帮忙到溪涧和后山上去找。结果,到处不见屈原的影儿。妈妈失望地回到家,一进门,却看见屈原正吃饭呢。问他刚才到哪儿去了,他只是笑笑,就是不说话。

  这件事引起了姐姐的好奇。第二天下午,屈须早早赶到书房,等弟弟背完晚书,便悄悄地跟在后边。穿过树林,越过溪流,她跟着,跟着,只见屈原在溪旁一闪,不见了。屈须以为弟弟回家了,可是到了家里,才知道弟弟并没有回来。屈须更加奇怪,就又返回去找弟弟。

  原来,小溪旁边有一个天然岩洞,每天放学以后,屈原总要钻进这个岩洞里刻苦读书。这个岩洞虽然不大,但景物别致:洞壁如浮雕图案,花鸟虫草,情态各异;洞顶悬挂着石钟乳,千姿百态,水顺着钟乳石尖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叮咚叮咚,犹如玉落银盘,更显得洞里幽静深邃。这天,屈原照例走进洞里,来到他早已支好的石桌石凳旁边,把小藤包放在桌上,掏出书本,端坐在凳子上,低声背诵起来。他哼着哼着,不禁声音渐渐激昂起来,音韵深沉,宛如惊涛拍岸……过了一会儿,他义坐下来,双手托腮,疲惫地闭上双目。恍惚间,屈原看见一个人影从石缝中走出来,提着衣裙,飘飘悠悠地来到屈原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着一叠厚厚的书简献给他。屈原不由心中一怔:难道真是仙女面传天书吗?他急忙参拜仙女,接过书一看,原来是一部《楚声》。“渔夫歌”“五谷调”“砍柴曲”“蚕花谣”“越人歌”……尽是楚国各地民歌民谣。屈原惊疑道:“人间烟火之事,上天如何知道?”他分外激动,再拜仙女,低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

  说完,抬头一看,眼前仙姑已不知去向,手中天书也无影无踪。半晌,听见一女子的声音:“真诗乃在民间!”这声音把屈原弄懵了。“仙姑在哪里?”

  屈原惊叫着,回头一看,原来是姐姐屈须。屈须寻到洞里,见弟弟打盹,说着梦话,便答了一句,这才使屈原从迷梦中清醒过来。

  屈须一边责备弟弟,一边拉着他向洞外走。一出洞,姐弟俩便听见山上传来丁丁(zhēng)的伐木声和悠扬的山歌声。屈原央求着:“好姐姐,我们听一会好吗?”姐弟俩坐在溪边,只听见: 河水清清哟,波汶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哟,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屈原听到这歌声带着无比的愤怒和怨恨,深深地感叹道:“果真‘好诗在民间’。”他边听边记,记好了就读给姐姐听,直到很晚了才回到家中。

  从此,屈原常找樵夫、猎人、渔翁、蚕女、巫师等采集民间歌谣,并在小溪旁这个岩洞里加以整理、吟咏。这为他后来创造出文学的一种形式—骚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屈原以后官至三闾大夫,因直谏而遭贬。他爱国的抱负无法施展,于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爱国事迹 8

  战国七雄为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十分痛心。他立志报国为民,劝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的信任。

  当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其他六国。屈原亲自说服各国联合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阻止了强秦的扩张。因此,屈原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可是这些都遭到了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些贵族的嫉妒和忌恨,他们不断使用各种伎俩来陷害屈原,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利用这一时机来离间齐楚两国,最终达到拆散联盟的目的。受到挑拨离间的怀王不再信任屈原,把他逐出宫外。

  屈原看到怀王被小人和秦国蒙蔽,眼看楚国就要受难,十分痛心,他死也不愿意看到楚国遇到危险。他一直认为怀王会醒悟过来分清是非的。可是怀王却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彻夜不眠。写出了屈原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结果这部长诗又成为小人们的攻击证据,说屈原把怀王比做桀纣。怀王一怒之下,撤掉了屈原的官职。无奈之下,屈原搬出了郢都。可是他怎么能放得下楚国的百姓呢!楚国果真被秦国欺骗,并且能放得下楚国的百姓呢!楚国果真被秦国欺骗,并且遭到秦、齐两国的夹攻,秦兵占领了楚国的汉中地区。屈原听到这些消息,心急如焚,决定赶回郢都,设法抵抗秦国。怀王命令屈原出使齐国,恢复联盟。经过一番谈判,齐王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别了齐王,赶回楚国。怀王受到宠妃郑袖、公子子兰等人的挑唆,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

  屈原走了,联盟不久又解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不断地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兵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秦王来信,请怀王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前思后想,最后决定去会谈。得知这一消息的屈原连夜赶去拦截怀王,大声痛哭劝阻怀王前往秦国,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阻止,结果怀王和500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并被送往咸阳。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屈原拼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凭借强大的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凭借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子兰等人驱逐屈原出都,并且不许屈原再回郢都。

  顷襄王三年时,怀王死了。屈原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合其他国共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然不听他的建议。屈原于是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能打动顷襄王。郑袖叫子兰来斥骂屈原,命屈原赶紧回去,否则就要押送他。屈原厉声大骂子兰是秦国的奸细,是他们这些小人把楚国闹成这个样子的。

  郑袖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永远不准过江。屈原到了被流放的'陵阳,日夜心烦意乱,最后决定出国。他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又踌躇起来。他认为自己是楚国人,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9年,感觉到没有回郢都的希望。楚国局面越来越坏的消息不断传来,使他坐立不安。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来踱去。满腹的忧愁愤恨,都汇成了一个个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之火,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要灭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到了汨罗江边。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佞,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热忱。他用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纵身跳入江中。

  屈原爱国事迹 9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秦国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我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我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我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儿子的话,就上秦国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秦昭襄王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大夫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一些大臣的仇视。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我听人说过,刚洗过头的人总要把帽子上的灰尘掸干净,刚洗过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跳进江心,葬身于鱼腹中,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渔父和附近的'庄稼人很难受,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人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称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屈原爱国事迹 10

  一、政治生涯中的爱国理念与行动

  主张变法图强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面临着秦国等诸侯国的威胁。他深知国家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富强,于是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联齐抗秦。他向楚怀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明赏罚、选贤能、改革土地制度等。例如,他建议楚怀王打破贵族世袭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各级官员,这在当时的楚国社会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理念。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强楚国的国力,使其在战国纷争的局势中能够立足并强大起来,体现了屈原一心为楚国繁荣富强而努力的爱国情怀。

  与旧贵族势力抗争

  屈原的改革主张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屈原。面对强大的旧贵族势力,屈原没有退缩。他坚信自己的改革理念是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因此在朝堂上与旧贵族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例如,他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面对这些阻力的无奈和不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这里的 “众女” 比喻楚国的旧贵族,他们嫉妒屈原的才能,造谣诋毁他,但屈原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为楚国的未来而抗争。

  二、外交上的爱国努力

  联齐抗秦策略

  在战国的复杂外交环境中,屈原认识到楚国单独面对秦国的威胁是十分危险的。他积极推动楚国与齐国结盟,以形成对秦国的制衡力量。他多次出使齐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与齐国的君臣进行沟通协商。

  在他的努力下,楚齐两国建立了较为稳固的联盟关系,这在一定时期内遏制了秦国的扩张野心。这种为楚国安全和利益而积极奔走的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三、流放期间的`爱国情怀

  心系楚国命运

  由于受到贵族排挤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被流放。但即使在流放期间,他的心依然系着楚国的命运。他在《离骚》等作品中,反复表达了对楚国山川土地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例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体现了他对楚国百姓生活艰难的同情和痛心。

  他目睹楚国的政治日益腐败,军队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心急如焚。他虽身处困境,却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局势变化,不断思考拯救楚国的方法。

  拒绝他国招揽

  在流放期间,其他诸侯国了解到屈原的才华,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为自己效力。但屈原坚决拒绝了这些邀请,他表示自己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这种对楚国的忠诚,彰显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四、以身殉国的壮举

  投江明志

  最终,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看到自己心爱的国家沦陷,理想彻底破灭。他怀着极度的悲愤,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他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绝望,这种悲壮的举动,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国典范。后世为了纪念屈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他的节日,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来缅怀他的爱国精神。

【屈原爱国事迹】相关文章:

爱国名人典型事迹04-19

爱国青年事迹材料04-18

岳飞爱国主要事迹08-11

屈原的作文01-01

屈原的诗句10-14

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12-21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材料03-11

(精选)屈原的作文01-27

写屈原的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