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12-16 07:14:30
  • 相关推荐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渗透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1

  自20xx年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启动以来,许多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讨和实践不断推进,呈现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教育方法方面,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显性的主渠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将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工程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另一种模式是隐形的渗透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式教育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探讨工程伦理的渗透式教育的载体与途径,使之与显性教育互相弥补、形成合力。

  1 加强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必要性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指在理工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期望能够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人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去寻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答案,厌恶单一的理论灌输。因此,只有当他们真正从心底认可这一观念时,才会心悦诚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则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改变,迫切需要与改革的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式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要求。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的需要。渗透式教育以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为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独立、平等、自主的个体参与进来,被灌输的意识自然淡化了,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不在课堂,而是在校园里,在亲身参与、关注的社会实践中,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尤其是在不良的工程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反思中。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出工程伦理的价值。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采用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较好,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2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

  渗透式教育具有与渗透式教育的互补性,将渗透式教育融入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寻找有效发挥渗透式教育的载体,挖掘渗透式教育资源,是当前实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契机。

  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优势,改革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在显性教育中的注入渗透式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肖平教授指出:“工程伦理学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①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基于此,工程伦理教育应渗透于学生所修的所有课程,并贯穿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不同学历、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的伦理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趋向性、连贯性的引导和教育。例如,专业概论课至少应该把工程责任感等内容作为重要部分来讲解。在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除了通常包含的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内容外,应增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更应安排特定的章节做工程伦理专题教育。教师也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工程伦理的内容渗透到各门政治理论课中。

  及时开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工程伦理教育。徐匡迪在谈到工程师的培养问题时指出:“新一代工程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新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重视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工程师不仅要改造社会的物质面貌,而且必须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

  ②近来,关于路桥的坏消息接连不断。从江苏到浙江,再到福建、黑龙江等地,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多起桥梁坍塌事故,损失之惨重,让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工科院校理应就此重大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并展开工程伦理的大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工程师的重大意义。

  培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渗透式教育,旨在构建陶冶式的教育模式。所以,校园文化在隐性的、间接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到校园建筑、亭台雕塑,小到一草一木,上到校长教师,下到每个学生,都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优化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一个载体,是我们在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传媒。学校的校园传媒,包括校园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LED屏幕等,具有传播快捷、受众集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这无疑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发挥校园网的工程伦理隐形教育载体功能的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才能使校园内网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自愿浏览校园网页的规律,采取措施,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入眼、入耳、入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效果。

  总之,在有效发挥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开创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2

  1.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2.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的主要途径,审美的过程也是人性升华的过程,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不应该把它当做额外的课业负担,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始终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怎样进行“渗透”?,笔者认为,应突出如下四点:

  一、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涵盖面较为广泛,但因其散碎而不系统,需要教师认真地把握和组织,即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与德育内容相应的知识点,以此为依托,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深钻教材,找出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知识点,教师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德育渗透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

  如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古以色列少年英雄,因战胜侵略者---菲力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和人民,最后统一了以色列,成为古以色列第二代国王,右手向上握着的是投石带。(教师讲解投石带的作用,一个少年为何能战胜巨人的过程)

  从一个放羊娃到少年英雄再到国王,最让人称道的是――礼贤下士、爱民若子。若能把大卫的成长过程讲透的话,对学生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作者席理柯表现的是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乘客,前往非洲的塞内加尔途中所酿成的一起惨烈的海难事件。在具体叙述完故事情节以后,可按照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的原则,一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并联系自己作比,“假如是你,该怎么做?“让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与辩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学科特有的教育平台,通过赋予哲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如果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成功的、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制作课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制作课也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每一次制作课,我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在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比如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刻,我建议以“献给老师的爱”为题,动手制作献给老师的礼物,以培养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我在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自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刻画老师的图片、摄影、木刻、雕塑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然后动手制作,并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

  1.讲老师的故事;

  2.展示图片、摄影等,畅谈感受;

  3.分组讨论,解读师生情;

  4.学会感恩,祝福老师等环节。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样,及提高了自己搜集整理材料的水平、学会了感恩,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怎样采用行之有效方法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值得探讨。

  在设计课上《服装设计》一课中,充分利用亚沙会的机会制作“亚沙服图案设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

  ①招聘设计师。

  ②布置展销会的同时学生设计亚沙服。

  ③推销自己的'“亚沙服”,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④“买亚沙服”,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设计图上。

  ⑤比比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帮助,兴致高昂,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教学中,德育已经渗入课堂。

  三、在社会实践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和给学生的艺术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呢,结合我校团支部组织的“洁美家园”活动,我在初二年级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围绕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

  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

  2.调查小组的旗帜、标志设计,活动口号、公益广告宣传画。

  3.清洁袋与垃圾箱的设计。清洁袋和垃圾箱是用来装垃圾的,在材料的设计上要考虑环保。

  4.金点子绘画。收集使家乡更美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3

  一、潜心研究教材、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伟大结晶,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生物技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素材。在生物规律的发现、阐述、推理及验证中,处处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火花。

  1.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于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教师在教学时结合生物学科的发展史和最新成就,介绍一些科学家冲破重重困难取得瞩目成就的事迹,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形成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中包含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观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血糖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统一性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教师应用得较为熟悉的观点。这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非常重要。

  3.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的培养

  生物学科也具有自然科学本身的严谨性,推理过程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发现过程和验证过程、生长素的发现、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等内容时,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二、精心设计,使德育渗透与传授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做好整体规划,各章节知识点要相互联系配合。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按照学校整体计划的要求制定出本学科的德育渗透的计划,要按照章节列出细目,形成一个有计划、按步骤,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的体系。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动脑筋,精心设计,寻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把德育渗透到全部的教学中。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坚持好“渗透”的原则,使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离开知识的传授单独进行思想教育,也不能只传授知识不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前者把知识传授课变成了政治思想教育课,后者没有完成教育渗透的任务,二者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出一个“寓”字,使德育内容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身教重于言教”,课堂上,教师在每个概念、定理的阐述、讲解、论证中,每个演示实验都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去做,都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弄虚作假。如,生活中倡导绿色生活,不穿皮草、不吃野生动物、节约粮食。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会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生物学科的德育渗透原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素材并结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才能做到寓德育于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4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效性不显著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大难题。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关切点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以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掌握恰当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各种积极的德育方法,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利用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授课过程要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师切忌死搬硬套,如果把德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即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优势,增强生动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时,教师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生平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生动的描写、精美的语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历史课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充分进行教育,如讲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屈原、范仲淹、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可以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的阐述分析来教育学生,比如讲工农业,用我国建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用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有进取精神。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知被人理解,不知理解别人,成才期望高,却不愿做艰苦努力,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淡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对症下药。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德育渗透不能搞教育形式,特别要警惕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德育必须有意识的自觉的成为教学目标之一

  只有有意抓德育,学科教师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规律,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眼光老盯在学科内容上,那就不可能使德育渗透真正到位的,只有教师热心、耐心、诚心,学科教学才能有效渗透德育。

  2. 德育渗透应该有计划性

  在重视德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计划性,不能完全随意,更不能想到了来一点。各学科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哪些内容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联系的哪一方面较紧,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有机地结合,需要教师详加研讨,定出德育计划。这样,每讲到某一内容时就自然而然地实施了某项德育目标,使德育自然而然地溶于教学之中,把德育工作也像教学内容一样完成,这样德育才能可能落到实处。

  3. 德育渗透要注意效果

  渗透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成材、成人才是目的,因此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教育效果,并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并且入脑入心。教师应该下苦功夫,探索出教学渗透德育的新路子,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5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体力及脑力两方面的培养,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教学改革的实行,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其德育教育,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具有规律性、约束性的特点,尤其是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同时也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师一向受小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波动,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比如,在体育课堂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学生互动,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开导,使其融入集体中,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以上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

  (一)以体育教材为基础,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不同,其他学科重点在教授理论,而体育学科重点在于实践。体育教材理论部分也有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但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集体环境中,同时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有实践性,体育教师要将思想教育有目的地规划到教学计划中。比如,球类运动项目,足球、排球及篮球,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是进行球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遵守项目规则,团结合作,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对于输的队伍要给予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并提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勇于挑战的品质。对于田径项目来说,尤其是长跑,不但有利于体质的锻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及顽强的思想品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常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就要为德育教育奠定好基础,教师最好选择在室内教学,将整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规划向学生说明,明确体育教学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虽然体育课堂比较自由,但是它也有其纪律,而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为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身体接触比较多,而且运动性较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矛盾,要理性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又如,提出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求,要爱护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等等。

  (三)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渗透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比如,应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努力完成课程的学生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应用实践体验方式,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其实现方式为身体锻炼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磨炼学生的意志;环境锻炼方式,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要进行体育课程,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困难锻炼方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困难的环节,让学生去突破,磨炼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困难的勇气与魄力等等。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许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6

  一、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

  1、注重“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1

  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2.抓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

  3.控制“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2

  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了政治课、思品课等。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3

  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三、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4

  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六、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受到社会经济各主体的关注,诚信已经成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政安全。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地,十分重视社会上会计人员缺乏诚信的现象,加强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中。但是,由于会计教育渗透诚信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缺乏科学的经验指导,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以及教育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会计专业尽快解决。研究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现状

  1.1教育目标不明确

  首先,会计专业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明确定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重点放在会计技能和会计知识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在职业道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对诚信教育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将诚信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其次,会计专业缺乏计划性的诚信教育目标。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都是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想起来的,加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

  1.2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味向学生传授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诚信教育的意义,缺乏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联系。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味的说教导致学生对诚信教育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诚信教育内容多为覆盖整个会计行业的`知识,缺乏对具体工作和具体岗位的诚信教育。

  1.3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单一,教师采用课堂教材讲解的教育方法,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与会计工作相联系。并且,还有部分会计专业将诚信教育纳入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中,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职业道德教师和思政教师大多采用说教凡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不合理,没有正确把握诚信教育的渗透实际,导致诚信教育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另外,还有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渗透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阻止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忽视了实践教学,诚信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学生不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诚信与会计工作中的诚信。

  2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明确教学标准

  首先,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培养目标中,将诚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会计专业应根据诚信培养目标建立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学目标中,加强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并且,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明确诚信在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将学生的诚信道德伦理意识、诚信道德冲突解决能力、诚信道德推理能力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目标。另外,会计专业应积极寻找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模拟实验、思政教育课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

  2.2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会计专业应积极在会计入门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要素、经济业务核算、记账方法等知识时,插入诚信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重视,明确诚信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会计专业应在会计实训中渗透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此,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锻炼,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创设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运用仿真的证书、账单、报表等进行记账工作,并在实训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再次,会计专业学生应积极在会计考证中渗透诚信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为学生讲解考试内容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向学生灌输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和诚信工作的道儿准则,避免学生的作弊行为,加强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最后,会计专业应在学生实习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诚信品德要求,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做到诚信,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习惯。

  2.3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对诚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树立诚信意识。另外,会计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总结,在学生掌握诚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检验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采用岗位体验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是深入了解岗位工作,重点强调岗位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让学生在岗位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8

  一、小学第三册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卫生、爱集体、爱家乡的教育。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环保意识。

  5、通过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6、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7、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8、对学生进行保护珍惜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9、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10、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具体实施章节

  (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

  (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等良好品德的教育。

  2、两位数减两位数

  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豪感。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利用北京申奥的体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用情景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整理和复习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小组合作中总结计算的法则。

  5、我长高了 1、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锻炼并以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1、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

  2、直角的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 组织学生猜测角的大小。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4-04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1-30

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1-28

语文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1-11

关于小学德育渗透工作计划3篇09-26

小学德育教学计划07-08

第一学期小班德育教学计划10-29

德育工作教学计划(通用11篇)08-04

渗透工程师岗位职责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