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三个儿子》说课稿
《三个儿子》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6-02 19:05:57
  • 相关推荐
《三个儿子》说课稿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儿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难点: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设计了本课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尽力完成1、标注自然段2、会认读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黄香孝亲》;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写出观察日记。

  教师制作本课课件、准备音乐《母亲》

  七、第一课时设计特色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检查学生预习认读生字、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a、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b、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学提示二: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学后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自学提示三: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播放音乐,总结全文

  欣赏音乐《母亲》, 听一听歌中妈妈为孩子做了什么,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为每天为自己做了什么?想一想,你今后将如何关心自己的妈妈,听完歌曲之后说说自己的打算。

  《母亲》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教师小结,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奉献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一起,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她吧!

  (五)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 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七、 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 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 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 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渎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不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肥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 模拟文本情 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你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夸第三个儿子,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 关于板书

  23、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 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课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互换,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美德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朗读,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喜欢表达,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有丰富的想象力。

  2、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有互相帮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断加强,具有初步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为把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阅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培养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学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五、教法学法的预设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读写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学习中去创造,去延伸,去书写自己的感受。

  3、体验教学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合作探究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5、多元评价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孩子们喜欢游戏,纷纷发言,争夺果子,可能会说出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孩子们马上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同时,也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落实语言训练,体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妈妈对话,朗读感悟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

  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一位学生读后: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书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个妈妈的话,孩子们会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来朗读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随即我课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填空:

  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并轻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2、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这里提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三位妈妈提水很辛苦?"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是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随即进入下一环节。

  3、体会三位儿子不同,拓展练习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过对比引读,激发学生比较,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4、模拟文本情境,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表现,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再次创设情景: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一起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学生自主创编,促进情感升华

  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出示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脑中有一个总体形象,拓宽学生思维面,让学生有的可写。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满头大汗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妈妈熟睡的时候

  七、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懂事孝顺)

  八、教学效果的预设

  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言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说话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课上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叙述图片的形式搭建思维平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4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三个妈妈对她们的孩子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唱歌好听;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爷爷的话“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换位揣摩

  让学生体验,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的心情,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五、课件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制作相关课件。

  录音歌曲:我的好妈妈、生字卡。

  六、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设想:

  1.以读为本: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分角色表演读、师生评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七、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我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学生对妈妈的.爱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好生字,为读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字学习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个儿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仔细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同学们在读课文时,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农村的学生拘束不喜欢合作和交流,喜欢合作。还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

  (三)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教师引读:借助教师深情的语言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进行情感延伸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八、关于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 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七、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肥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一夸第三个儿子中,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相机推荐几个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九、关于板书

  23、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 翻

  2比不过

  2 唱

  3 没有什么特别 3 提

  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先从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说起,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学及设计理念

  儿子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在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读读“子路借米”“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感恩父母的文章。

  《三个儿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前面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即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让心灵走出最美的音符。即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三个儿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两篇,又为下篇课文做了铺设。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文本的认识,结合本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第一课时已有的学习基础。拟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会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说话。

  2、通过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懂得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3、进行拓展阅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复习生字:(做走迷宫游戏)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呢?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却能帮妈妈干活,他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说内容,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以后,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时,要注意感情朗读。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她平和的心态。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的话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下面,我主要说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复习完生字词以后,朗读先以自由读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边读边以划线的形式找出老师在幻灯片上写的表格上的问题。认学生找出三位妈妈介绍三个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具体表现。新课改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是指导、引导他们学习的对象。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读读、划划、说说。根据课文内容,多让学生说说“三个妈妈介绍儿子和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表现”,并会用“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式连贯地说几句话。这环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知道课文内容以后,老师再板书问题,让同桌两人讨论;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你对三个儿子有什么看法?多让学生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能说连贯的几句话,为以后写作作为铺垫。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指出错误的地方。最后,老师再作归纳:只有一个儿子帮助妈妈干活,另两个只顾翻跟头、唱歌,没有帮妈妈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学生各抒已见: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后,老师作正确的归纳:一个孩子不仅会唱歌、翻跟头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体贴劳累的母亲和孝敬母亲。

  四、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复习旧课。老师通过生字卡让学生复习认读已学的生字。让他们组词、造句,读句子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接下来第二环节学习课文。先自由朗读,根据板书表格让学生划出三个妈妈介绍自己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水的具体表现,这要体现学习主动性,独立完成,注意阅读与思考的结合。第三环节讨论法学习课文难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你有什么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这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环节,老师可以巡堂,指导讨论。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情况。老师再根据学习的回答,作归纳。第四环节是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先小组形式读,然后选几个好的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同学要读好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前面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语气充满自豪感。

  ②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很谦虚。

  ③读出两个儿子只顾自己表演时惊叹的语气。

  ④读另一个儿子的表现要平凡、深沉。

  ⑤老爷爷的话要读出语重心长。

  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是课文的拓展认识。再次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力气大 嗓子好 不会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

  好儿子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9

  【教案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加强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也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内容的感受必然会出现差异。为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在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

  【说教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2、过程与方法:争取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心、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体会妈妈们的辛苦。

  【说教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代讲。《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说学法】

  由于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阅读。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的重难点,第二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教学流程如下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营造气氛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个儿子>>中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请看大屏幕,藏着生字宝宝的新词,你能把他们读准确吗?

  1、老师请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小朋友的坐姿都这么端正,那么,全体起立,同桌互读,他会了就请他坐下,不会的,就请同桌帮帮他。

  2、刚才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么咱们再来个男女生比赛读好么,比一比谁朗读地更准确,更动听?

  3、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读词语。

  【此环节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生字巩固是识字教学中比较枯燥、乏味的'环节,因此我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识字巩固过程中,通过老师真诚多样的夸奖,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形成阅读期待,这样孩子们就自然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情感体验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教师充满激情地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阅读猜想,形成阅读期待。因此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表扬孩子,“孩子们真能干,这么多的生字都顺利解决了。真是太可爱了,老师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妈妈的小宝贝,能跟老师说说在家中,当你做了一件令妈妈高兴的事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吗?是啊,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三个儿子>>中的妈妈也在夸他们的儿子,请你快快打开书,找一找,再读一读。

  1、请小朋友把书放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读一读妈妈的话。

  2、听,他们的语气一样么?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不同的语气吗?

  3、那让我们带着自豪、平淡的不同语气。再来读一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有不同的评价,那么你能根据课文里的内容,把妈妈们的评价补充完整吗?(填空)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同时,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并且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研读交流

  二年级的教学要让孩子充分的读书,特别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读课文,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感知课文内容,达到生生互动。并且要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此环节我设计:

  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有特别的儿子们,真的如他们妈妈所说的那样吗?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出示妈妈提水的图片

  师:三个妈妈从井边打了水回家,看(出图),边看图,边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妈妈的辛苦吧!

  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边默读,边用“——————”画出。

  借机引导“沉甸甸”的甸的读音。我是这样处理的。看,大屏幕,这个字是“甸”老师想提醒小朋友,“甸”单个字读的时候念四声“甸”,但是放在叠词当中,变成ABB词语的时候,他就变成一声了,跟老师读一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老师这还有类似的词语,和“沉甸甸”一样,后面的字不管是几声的,都要读成一声,引导学生读,再照样子说一个。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握词语的读音规律,落实教材中的知识点。

  接下来:用“三个儿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么你喜欢这哪个儿子?说说为什么喜欢他们?”引入下面的学习。

  1、这真是一个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翻转)

  2、这真是一个小小歌唱家,让我们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3、在妈妈眼里,虽然他是一个没有什么可值得夸奖的儿子,但此时此刻,他却用行动帮妈妈消除了疲劳,老师也很喜欢他,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4、三个孩子都是那么讨人喜欢,可是坐在旁边休息的老爷爷却这样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小组之内讨论讨论吧。

  师:虽然好看的动作和好听的歌声都能让妈妈们快乐,但只有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帮助妈妈消除疲劳,所以老爷爷看到的是第—————————————那让我们再走进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爷爷意味深长的话吧。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此环节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老爷爷,他说的那一个儿子是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以“沉甸甸”为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识点,是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四、揭示主题拓展提升

  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题。第一个是假如,第三天,三个妈妈再次来提水,水桶还是那么沉甸甸的,三个孩子又会怎样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个问题是“这是课文中的儿子们都这么孝顺,那么你们在家中又应该怎么表现呢?”教师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回答。

  【本环节在最后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说到,还要做到”,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分析

  23课《三个儿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所处的单元主题是诚信、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这篇课文中包含的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本课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有趣。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不同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一个深刻而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 、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

  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的理解,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点拨,在学习方法上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

  知识和技能目标:

  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鉴于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较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老爷爷话的话,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特将教法学法预设如下:

  1、朗读感悟法

  通过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

  2、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课文生字词,以开火车和“摘星星”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真能干,真了不起!你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你们在家得到过妈妈的表扬吗?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听课文范读。

  (二)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1、抓住对话,阅读感悟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论自己的儿子的,用——标出来,意在培养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自己默读,指名读,带动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模仿妈妈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相机指导学生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本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达成“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语言”的目标,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体会艰难,引导发现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同学们,你们有过提水的经历吗?抽生说,我们去看看三位妈妈提水的情景吧!

  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在这里提出“你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从“重、晃荡、走走停停、痛、酸”这些词语发现水桶很重。并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

  3、比较不同,说话练习

  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面对沉甸甸的一桶水,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9—11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

  利用幻灯出示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集中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老爷爷当时看到的情形。师指导:作者在介绍三个儿子干什么的时候用了“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使句子读起来条理清晰,有层次。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子,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只小猫做什么,一只小猫做什么,另一只小猫做什么等)。

  紧接着提问“你喜欢三个儿子中的谁?你想对三个儿子说点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说话练习,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

  正如我们的对话一样,文中也写了一位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课件出示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后,再通过男女生对读,师生互读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学生朗读并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然后小组讨论,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对于老爷爷来说,只有孝顺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学习了课文,你懂了什么?那我们生活中怎么才是孝敬父母呢?抽生说。教师利用课件,配乐营造情感氛围,出示图片资料,补充说话:

  孝敬父母就是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

  孝敬父母就是在吃过晚饭后,我们洗洗碗。

  孝敬父母就是妈妈辛苦了一天的时候,我们给他洗洗脚;

  更形象直观地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要怎么做,让孩子的心灵有所触动。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布置快乐作业,结束新课。

  六、说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有力气 翻跟头

  二、好嗓子 唱歌

  三、不特别 提水

  一个儿子

  (孝敬父母)

  板书应简明扼要,美观,是教学内容的浓缩,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板书既有三个儿子的特点,又有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揭示出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并昭示文中道理,即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本 文来源 资源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二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三步预习法”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上,我会努力落实“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的新理念,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时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法,把竞争引入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过程

  这篇课文拟定用两课时来完成。现在,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由已知导入

  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在师生板书课题之后,我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预习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朗读情况,全部读正确的可以得到同桌画的笑脸,不会读的快速教会,鼓励生教生、生帮生,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老师开始有重点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指名读“沉甸甸胳膊晃荡”等词语,检查结果捆绑计入小组评价。

  在检查完课文字词之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理清课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

  第二环节品词析句在文本中动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体验。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就着学生的预习情况走进课文:“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这三个儿子吧,他们又是怎样的孩子?”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揣摩妈妈的神态和语气,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无我的爱,用平稳的渔区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他平和的心态。

  结合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个一个另一个”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

  结合重点的词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来体会这通水的沉重,读出妈妈提着这通水的辛苦。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不仅要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那就是妈妈的辛苦和对儿子孝行的期待。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交流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那个儿子?从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

  第三环节、与“生活”相连,将孝心延续

  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中我让孩子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并交流自己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得到质的升华。

  最后,利用生字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拎桶、停、嗓”。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诵记《三字经》”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相信也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就学生的发言我板书了:

  三个儿子

  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拎水桶好儿子

  “拎水桶好儿子”用红色来写,目的就是为了为了解决老爷爷的问题,同时突出本课的主题——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篇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用纵横码分析生字、识记生字,并能熟练地运用纵横码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于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

  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

  2、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3、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4、分析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纵横码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广告,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上课时,我特别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孝敬父母的广告。(播放视频)它将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音、行、色集一体,很快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广告描写的是一个小男孩为妈妈端水洗脚,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欣赏广告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随后我说:“小男孩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妈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个儿子》,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一个问题顿时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防止生字回生,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朗读课文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接触生字、生词,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生字,我引导学生将生字归类:胳、膊紧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质疑,了解学情,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1、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课件第3页)。学习默读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训练要求,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画,意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称赞,并模仿妈妈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进行朗读。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通过评议,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后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发现水桶很重。”我又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很快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关键词语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朗读、动作来表现出水的重量。体验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提水的感受,并说说此时自己最希望出现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

  3、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完成课后练习,我采用分组朗读,(出示课件第四页)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出示课件六页)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三个儿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一个说些什么。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出示课件第七页)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夸赞第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情感升华,总结延伸

  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的中我让孩子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出示课件第八页)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忙碌一天的爸爸妈妈回到家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爸爸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饭的时候给妈妈夹……,给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

  此时,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应文章的中心,同时还要美观。我针对妈妈对三个儿子的评价以及三个儿子见妈妈提水时的表现进行板书,从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如下:

  23 三个儿子

  聪明有力 翻跟头

  嗓 子 好 唱 歌

  孝敬父母

  提 水

  六、说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鼓励质疑: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3、纵横码输入法是我校重点研究的课题,这次我们课题组成员把纵横码输入方法和语文生字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教给了学生新的识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汉字的输入速度,为学生以后的识字和电脑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4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自然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抓住“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地朗读出来。最后,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板书设计

  一二三

  力气大嗓子好不会

  翻跟头唱歌帮妈妈

  好儿子

【《三个儿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说课稿01-02

《三个儿子》说课稿15篇01-02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01-04

《鞋匠儿子》说课稿01-01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04-22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1-21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11篇01-04

《鞋匠儿子》说课稿11篇01-01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5篇03-18

《三个儿子》语文教学反思03-19